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一場展會,撬動了一個時代!

2024052514:00

第20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和「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正在深圳舉行。

從2004年至今,文博會已經連續在深圳辦了20屆,「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也連續舉辦了兩屆。



上圖:第二十屆文博會5月23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深圳商報記者 廖萬育 攝

文博會是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也是國內首個獲得UFI(全球展覽業協會)認證的綜合性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20年來,中國文化產業取得了怎樣的成績,文博會發揮了什麽作用,它又怎樣影響了整體經濟發展和國家競爭力?今天讓我們來聚焦一下這個話題。

文化產業的「推進器」和「風向標」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需要交流、合作,也需要碰撞、競爭,文博會就為中國文化產業提供了這樣一個超級平臺。

文博會把全國乃至全球各種匪夷所思的文化產品、創意,各種異想天開的人匯聚到一起,幫助你打開腦洞,走出信息繭房,接受行業的信息風暴與頭腦風暴 。

第一屆文博會舉行的時候,規模只有4.5萬平方米、700多家參展商;到了本屆文博會,面積擴大到16萬平方米,共有超600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參展;來自60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海外展商參展;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20年文博會,把一大批文化企業、園區、商業模式推向了世界,幫助他們走向成功,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強有力的「推進器」。

深圳大芬村之所以能成為「中國油畫第一村」,就跟參加首屆高交會有密切關系,2004年11月18日,首屆文博會大芬油畫村分會場開幕,1000名畫工身穿統一的白色T恤,舉行油畫創作表演。

從此,大芬村一夜走紅,訂單暴增。鼎盛時期,世界油畫七成來自中國,中國油畫的八成來自大芬村。每年產出500萬幅油畫。

漢王科技、永豐源、華強集團、洛可可設計公司、珠江電影製片廠等一大批企業,也都在文博會上抓住了重要發展機遇。

文博會還是中國文化產業重要的「風向標」,它與時俱進、不斷發出行業變化的信號,引導文化企業轉型升級,避免落伍、掉隊。

從移動互聯網時代到IP時代,從國際化時代到數字化時代,再到今天的AI時代,只要你關註文博會、參與文博會,就能在第一時間感知全球文化產業發展的脈動,獲得搶抓風口的機會。

本屆展會最引人矚目的「新風向」是:文化產業數字化進入深水區,人工智能化的時代即將到來。未來文化產業最大的風口,就是人工智能+深度數字化。

過去一段時間,全球資本市場的最大奇跡,就是做遊戲芯片起家的英偉達,其市值在1年多時間裏暴漲了800%以上,目前市值相當於「騰訊+臺積電」的兩倍。英偉達之所以暴漲,是因為它的「人工智能芯片」最具競爭力。

而「人工智能+深度數字化」將重塑幾乎所有的產業,這個風口就如同20年前的移動互聯網一樣。比如人工智能未來不僅可以生產劇本,還可以直接生成電影、電視劇、短劇,可能導致整個影視產業鏈的重組,明星、編劇、影視基地的價值將被重估。

漫步在文博會的主會場和分會場,你能感受到「人工智能+深度數字化」氛圍之濃。比如「網上文博會」已經升級為「雲上文博會」,主辦單位正在完善「雲上」展示與交易系統,加快構築文博會的數字化服務體系、管理體系和經營體系。

「AI」成為文化產業的高頻詞,類似數字科技創新中心、AI影視動漫基地項目、沈浸式文旅VR空間,成為本屆文博會的重要看點,顯示出文化產業正在跟新質生產力深度結合。

更值得關註的是,高規格、國家級的「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從2023年第十九屆文博會開始落戶深圳,每年跟文博會一起在深圳舉辦。

這個論壇的設立,意味著每年文博會期間,全國文化領域的「最強大腦」都會匯聚深圳,從而推動文博會走在最前沿、越辦越精彩。文博會則為「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提供鮮活的案例,以及實操中的反饋。兩者相輔相成,成為中國文化產業前行的重要引擎。

這個論壇的設立,對深圳有著特殊的意義。相比北京、上海等老大哥,深圳會展業起步較晚,缺少國家級的展覽,尤其是國家級論壇。在上海,有規格高、流量強的陸家嘴論壇、虹橋論壇、外灘金融峰會;在北京,有金融街論壇、全球服務貿易峰會等。

如今,文化領域最高規格的論壇落戶深圳,不僅是深圳榮耀,也是深圳的重要發展機遇。「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將和文博會一起,雙星閃耀,帶動深圳文化產業乃至整個城市的發展。



上圖:2024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現場。深圳特區報記者 胡蕾 攝

從「嚴重逆差」到「世界第一」

2006年4月,在國新辦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文化部有關領導痛切地說:「我國文化貿易的進出口存在嚴重逆差,前幾年的粗略估算顯示,進口和出口的比例大約是10:1。目前這個差距可能會更大」。「目前國際文化市場上主要講述的還是西方的故事」。

當時,文博會剛剛起步。國家剛把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厘定清楚,並在十六大上提出要「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隨後,在文博會的助推下,中國文化產業駛入了快車道。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文化強國;十八大以來,更是把文化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舉國上下也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

在政府支持、企業努力下,經過十多年的高速發展,到2023年我國文化產品年進出口額達1621億美元,如果加上文化服務進出口,總額則超過2000億美元。

文化產品嚴重逆差的局面被徹底扭轉,2023年我國文化產業出口額達1.02萬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加近48%,年均復合增速達10%以上。自十八大以來,我國的文化產品出口穩居世界第一。

更令人驚喜的是,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逐步形成了出海「新三樣」:網文、網劇、網遊。

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都有過童年、少年時代打進口遊戲的記憶。那時候,國人常玩的遊戲大多產自美國、日本。

如今,遊戲市場已經改天換地,中國企業在全球移動遊戲市場占據了最大份額。除了培育出騰訊、網易等世界級企業外,一批新興力量也在崛起。比如米哈遊,其旗下的網遊「原神」全球玩家數量已經突破了3億(截至1月末),月活超過5千萬。

依托於短視頻平臺的短劇,正在顛覆傳統影視行業,在這方面中國的創業者再次抓住風口、走在了世界前面。

中國創作的短劇迅速出海占領全球市場。這裏面不僅有中國演員演繹的中國故事,企業也開始雇傭外國演員演繹更適合外國觀眾的外國故事。

中國網絡文學也開始走出國門,產生全球性影響並產業化。根據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統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已達5.2億,海外活躍用戶總數近2億人,覆蓋全球大部分國家和地區。2023年,網絡文學營收規模約340億元,海外市場規模超40億元。

在今年的文博會上,代表著「中國文化新符號」的「新三樣出海軍團」——閱文集團、雅文傳媒、楓葉互動、米哈遊、微遊互娛等精銳盡出。

閱文集團負責人透露:他們正力爭把優秀的網絡文學和IP作品帶向海外市場。《慶余年第一季》劇集大熱出圈後,迪士尼就預購了第二季的海外獨家發行權,《熱辣滾燙》、《與鳳行》等影視作品也都重點在海外發行。

以《熱辣滾燙》為例,通過與索尼影業合作全球發行,該片海外票房突破700萬美元,在馬來西亞、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市場上映首周分別斬獲票房第一、第九、第二和第四的成績。

撬動經濟和競爭力的杠桿

今年3月初,美國知名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在新加坡連續6場的演出,在亞洲引起了轟動。

據報道,此次演出將給新加坡帶來26.7億元人民幣的旅遊收入。演唱會舉辦期間,飛往新加坡的航班機票價格幾乎漲了兩倍,各旅遊景點的預訂量比平日猛增23倍。

演出甚至引發了東南亞多國政府之間的口水戰,因為據爆料新加坡跟斯威夫特簽訂了一份「獨家協議」,其他國家也想承辦演出,但沒有機會。

這次演唱會風波再次告訴我們:文化產業影響力巨大,是一根不容忽視的杠桿,不僅可以撬動旅遊業,還可以極大提升城市、甚至國家的整體形象和綜合競爭力。

韓國只是一個5000萬人口的中小國家,由於高度重視文化產業,成功地通過電視劇、動漫、音樂、美食、服飾等,在亞洲乃至全球掀起了韓流熱潮。韓流又助推了韓國手機、汽車等商品在外銷,並提升了韓國的國家形象和競爭力。

過去20年,中國也成功實現了文化產業對國家競爭力和整體經濟的撬動。據統計,到2023年末全國一共有7.3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企業,實現年營業收入12.95萬億。



上圖:5月23日,在文博會主會場,觀眾圍觀機器人組隊表演。深圳晚報記者 陸穎 攝

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每年萬億產品出口國際市場,讓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並賦能多個行業。

近水樓臺先得月。曾被諷刺為文化沙漠的深圳、廣東,在過去20年裏也通過文博會打贏了文化翻身仗。

廣東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九分之一,但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占全國的比重達到了七分之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收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文化產業出口額占全國的五分之二!

如果說深圳通過高交會,成功打造了創新、創業之都,成為中國科技第一城的有力競爭者;那麽文博會則助力深圳,從文化領域的「一窮二白」躍升為文化產業之都、創意設計之都,成為圖書館之城、鋼琴之城。

文博會創辦20年來,深圳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5%以上,文化產業增加值在2023年達到了275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約8%。目前深圳文化企業超10萬家,從業人員逾100萬人;其中「國高」企業達800余家,境內外上市企業44家,專精特新企業253家。

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文化產業的助力,深圳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文化提升了深圳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讓深圳更具人才競爭力和產業發展後勁。

文博會即將開啟新一輪「20年」,讓我們期待更美好的明天!---[原創:劉曉博/來源: 博聞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