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618沒有原罪,白牌才是消費壓艙石

2024062017:15



一年一度618又一次落下帷幕,盡管每次年中大促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挑戰,今年的購物節卻是尤為不容易:

1)當前內需疲軟已是不爭事實,要刺激越發捂緊口袋的用戶去消費,難度可想而知;

2)行業競爭之激烈亦是明牌,在一個總需求仍非常疲憊的大環境下,商家與商家之間,平臺與平臺之間的內卷程度都會加劇;

3)今年618,各大平臺不僅取消此前備受爭議的預售機製,且在「所購即所得」的消費體驗下,將購物節持續了一月有余,這自然會透支未來幾個月的消費潛力,為抓住這一關鍵機會,商家只能壓低價格保規模,「增收不增利」的問題又撲面而來。

在當前這個復雜的環境中,此前的618一定程度上已經完成了行業教育以及吸引增量用戶的任務,許多朋友也認為購物節已經失去價值,甚至可以退出歷史舞臺。

事實果真如此嗎?本文核心觀點:

    其一,當前消費市場處於黎明前的黑暗,部分品類拐點顯現,只是尚不明顯; 其二,今年618並不冷,相反在上述趨勢下有點熱,消費者對購物節整體持積極態度; 其三,抖音接下來恐對白牌商家不友好,此部分業務將回流拼多多,以及改革後的淘天。

消費隱現拐點,今年618格外復雜

不少人私下會吐槽今年618存在感之低,不過如果我們使用百度搜索指數,微信指數等工具去統計時,則會發現今年618的網絡熱度是要高於前三年的,下圖為的百度搜索指數數數據,微信指數亦是如此(高於上年),只是篇幅原因就不再一一羅列。



這就令許人感到困惑了,不是說大家都躺平,無欲無求不消費了嗎?為何網絡中還會如此在意大促呢?大家真的是心口不一嗎?

內需不振已經成為顯學,作為社會一大「共識」,每逢CPI數據公布輿論必然熱議內需。

可內需不振的拐點究竟何時到來呢?大家又莫衷一是,難以取得共識。簡而言之,若618面臨的是「頂頭風」(內需潛力急劇下行),那麽無論淘寶也好,京東也罷都會是一損俱損的,相反若618處在「順風口」,接下來將事事亨通。對618的評判就以此破題。



庫存是宏觀經濟分析中重要的「順周期」指標,在過去十余年該指標與核心CPI走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當經濟供大於求(CPI走低),生產者會主動去庫存以降低風險,當供不應求(CPI走高),生產者則會積極儲備庫存以滿足市場需求。

當前CPI表現確實非常低迷,處於歷史較低水平,甚至面臨嚴峻的通縮壓力,但另一方面庫存同比亦處於歷史低位。一般來說,在此節點需求端一旦崛起就會引發價格指數的上漲,低點的同時也可能是拐點。

受一系列因素影響,當前我國內需表現是比較分化的,如在地產危機尚未根本好轉之時,相關產業鏈需求自然受到抑製,此外汽車業也在價格戰中加重內耗,此部分商品CPI顯然是疲憊的,其他一些品類,則又是另外一番圖景。



篇幅原因,我們僅舉服裝行業為例,根據以往經驗,行業景氣度與庫存周期高度契合。2022年之後行業庫存急轉直下,與此同時價格卻一路高走,2023年之後,兩大指標開始雙雙回調。

關於此現象,學界已有多方考量,如有從上遊原材料價格入手分析,認為物價的上漲乃是被動承接了材料上漲的壓力,這確實有一定道理,本文我們更傾向於從供需關系入手:

1)2022年之後,國內產能庫存通過外貿渠道得到快速緩解(此時全球貿易運輸秩序恢復正常),2023年國內秩序恢復後,供需關系進一步逆轉,加速國內市場價格指數上漲;

2)2023年之後,國內總需求整體上仍處於修復階段,國際市場則又在相關跨境電商配合下找到新的增長點(如阿裏跨境和拼多多的TEMUE),內需和外貿共同作用下,行業景氣度得到快速修復,庫存增長觸底反彈。

綜合上述分析,我本人對大消費市場並不過分悲觀,相反一些行業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苗頭,如果此趨勢可以得到持續,那麽在中期內大消費市場就會迎來真正的春天。

該觀點可能與個體感知差別較大,不喜勿噴。

接下來我們再看618,一句話概括:購物節希望能夠通過以低價的形式,提高全民參與積極性,商家也可以在流量的爆發中分享到屬於自己的部分紅利。

用戶和商家在平臺中博弈,平臺也常被指責「店大欺客」,三方利益在一些表述中成了「不可能三角」,只是我們經常忽略大環境因素,如在2017年核心通脹數據改善明顯,當年618的百度搜索指數乃為歷史最高,核心原因乃是消費者意識到了商品上漲的趨勢,618的折扣便極具吸引力。

相比之下,在行業景氣度低迷的年份(如2023年),商家急於去庫存低價甩貨,直播平臺動輒五折出售,618較之平時也確實缺乏性價比。

2024年的618確實是比較尷尬的,部分零售板塊景氣度出現了好轉的趨勢,只是還不至於在消費者中形成普遍共識,這就會讓整個購物節的情緒變得十分詭異和分裂,有人著急購物以為「抄底」,有人仍保持看客心態。

三方利益在大環境這一變量因素下,此消彼長,相互作用共同前進。

這就導致一部分商家會非常積極參與618(如小米在618創了交易記錄,背後乃是行業景氣度的回升),意識到商品價格中樞有潛在上漲空間的用戶,也就積極參與購物,今年618熱度也就要大於往年。

我本人對618以及雙十一還是持積極態度,能集中給零售業一次流量曝光的機會,這不一定是好事卻肯定不是壞事吧。

要珍視白牌商家

那麽究竟哪家平臺才是618真正的贏家呢?

今年618,平臺可謂是「卷」到了極致,從取消預售到改變折扣規則(不再頭疼湊單),再到平臺現金補貼,從便利性和價格等方面來提高對消費者吸引力,這也是今年618在各大平臺指數較上年活躍的重要原因。

甚至於平臺希望可以借618這次練兵能夠重新梳理自己的業務邏輯,如阿裏媽媽生態內容營銷中心旗下「淘寶星任務」在618前宣布與巨量星圖啟動深度合作,可跟蹤「抖音種草、淘寶成交」數據,有力提高淘天商家營銷工具箱的豐富度。

在過去一個月,各大平臺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各家戰報均是「超預期」),但我們評判成功與否還是要考慮經營的可持續性。

在前文分析中,我們基本清楚行業已經處於低庫存臨界值,在此之前零售業是經歷了堪稱殘酷的去庫存周期,商家為保現金流可以低價銷售,甚至賠本甩賣,大量中小企業難以跨過周期,暗淡退出市場。

5月31日快手發布了618第一階段戰報,顯示:大牌逐步擠占高位排名,白牌及快品牌在低門檻類目有較強競爭優勢。

以往快手經常被視為下沈市場的擁躉,白牌和低客單價最初一直是支柱品類,但在今年618風向全變,大牌商家占比開始上升。

這可能與平臺的招商與運營密不可分,平臺也搭上了品牌升級的快車,只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是,白牌可能不是被大牌商家擊垮,而是在去庫存周期裏淪為了炮灰。

這也可以在消費市場的一些現象中得到驗證,今年各大品牌的CEO直播成為亮點,淘天和京東在此都大做文章。CEO們能親自出馬,除了內卷之外,想必也是想抓住行業新趨勢風口。

如果市場被頭部品牌所把持,此部分商家將重新奪得行業「定價權」,零售市場接下來也必然會面臨漲價壓力。

可問題也恰在此處,如今總需求的反彈還形成不了氣候,若上述情況發生短期內發生,很可能適得其反,用戶重新捂緊錢袋子。

不得不承認如今整個社會情緒仍然比較低沈,價格快速上漲的代價便是抑製總需求,上述趨勢也就會戛然而止。

如果說頭部商家體現的是品牌的溢價能力,那麽白牌則是消費保持可持續增長的壓艙石。

這也並非是我獨創理論,行業也早已經開始布局。

如淘寶和天貓重新合並之後,確實是朝此方向邁了一大步,尤其88會員福利延伸到了淘寶商家,後者可以享受此部分高凈值用戶,結合1688合並到淘天,對中小商家保持了高度友好。

又如拼多多,雖多次被外界猜測要走天貓的品牌化升級路子,至今卻仍然保持了C2M的主基調,給白牌商家留了一份陣地。

相比於老牌電商開始俯身示好中小賣家,白牌商家,抖音為代表直播平臺則在進行「消費升級工作」。

在零售行業低迷之時,抖音的直播帶貨成為去庫存的最佳渠道(流量的快速膨脹效應),各類MCN機構在大環境不佳之時卻逆勢而上。商家對抖音越依賴,抖音的溢價能力也就越高,多家券商機構測算,抖音的貨幣化率為行業之最。

此時盡管平臺也會有諸多中小企業扶持計劃,不客氣的說,已經完成去庫存工作的白牌商家是很難再負擔高昂的銷貨成本的,不排除仍然會有廠家去平臺賭一把(今年618已經出現了押錯註的現象),再創造一些暴富神話,卻很難形成大的氣候。

更為重要的是,抖音算法機製的本質會打掉一個個「流量諸侯」,即便是頭部主播也會陷入投流的苦惱中,高昂的投流成本也會讓主播更傾向高毛利的商品,如非標品商品(交個朋友直播間最近帶貨手串文玩),又如可以給高傭金的品牌商品。

我們毫不否認短視頻平臺的平臺流量和經營優勢,也認為直播購物仍然會保持較高速度,只是隱隱擔心抖音以往的快速增長勢頭很可能會在新時期遇到壓力,一個白牌低占比的平臺是否具有增長的可持續,畢竟天貓此前的教訓在先。(相比之下快手調性原因,使得白牌在平臺仍然會有一席之地)。

企業能夠成功除了自我標榜的運營能力之外,更有「大勢」的原因,抖快電商的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也是借了去庫存周期的東風,如今風向逆轉,平臺就需要商業生態的可持續增長問題。

話說回來,618之後許多商家都吐槽錢難賺,利潤薄,但如果沒有618日子就真的好過嗎?我想也未必,只是今年白牌商家日子會更難一些,出現了群體性退出市場的苗頭,頭部品牌商家還是獲得了議價能力的。

客觀理性評判618往往不能以個體感知為準,而是要置於大環境之中。

感情上還是希望618以及雙十一可以繼續辦下去,理性上寄希望於平臺能夠解決更多的治理問題,以消極情緒化的觀點否定行業是沒有意義的。---(文: 思辨財經/來源: 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