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宏:俄朝關系快速升溫,美國和北約怎麽看?
金正恩在機場迎接普京
直新聞:時隔24年之後,俄羅斯總統普京再次訪問朝鮮。請問石先生,普京這次訪問朝鮮,對於俄朝關系的發展會起到什麽作用?
特約評論員 石宏:普京這次訪問朝鮮,既是對去年9月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訪問俄羅斯的回訪,也是普京再次就任俄羅斯總統之後對朝鮮的首次出訪,更是時隔24年之後再次訪問朝鮮。為什麽要列這一串呢?因為這表明俄羅斯對朝鮮的重視程度空前提高。
以俄烏沖突為分水嶺,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雖然和朝鮮有傳統友誼,但說實話俄羅斯對朝鮮的重視程度不高。
從這樣幾個情況就能看出來:俄羅斯一方面和朝鮮保持著傳統關系,但和韓國的關系也不錯,例如俄羅斯國內有大量韓國產品,三星手機在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一度達到33.2%,韓國的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更是將俄羅斯作為重要市場,俄韓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也是不斷加強;俄羅斯則向韓國提供了不少敏感技術和幫助,例如韓國的KM-SAM防空導彈、「羅老」號火箭、「玄武」4彈道導彈等技術都來自俄羅斯。
可以說,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對韓國的重視程度實際上要高於朝鮮。再有就是金正恩在2019年對俄羅斯進行了首次訪問,但普京在這之後並未對朝鮮進行回訪。
但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後,情況完全變了。美國拉著一眾小弟對俄羅斯進行前所未有的製裁,韓國自然也是對俄羅斯製裁的國家之一。這樣一來,俄羅斯與美西方的關系全面惡化,在遠東方向的戰略環境也前所未有的嚴峻。也就是說,俄羅斯在遠東方向和朝鮮一樣,面臨來自美日韓的全面圍堵。
在此情況下,俄羅斯對朝鮮迅速重視起來,雙方有了抱團取暖的共同願望,而且還十分迫切。於是,接下來就有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時隔4年之後於去年9月對俄羅斯的第二次訪問以及後續俄朝部長級官員密集互動,直至這次俄羅斯總統普京時隔24年再次訪問朝鮮。
現在,到訪朝鮮的普京已經和金正恩簽署了《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條約》。由此可見,普京這次訪朝將讓俄朝關系邁上一個新臺階,變得非常密切。
普京和金正恩進行會談
直新聞:普京這次訪問朝鮮,會和朝鮮方面談及哪些方面的話題?
特約評論員 石宏:普京對這次訪問朝鮮是很重視的,看看陪同普京訪問的俄方代表團成員就知道了,很豪華,包括俄羅斯聯邦第一副總理丹尼斯·曼圖羅夫、副總理亞歷山大·諾瓦克、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自然資源和生態部長科茲洛夫、衛生部長穆拉什科、交通部長斯塔羅沃伊特,以及包括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和俄羅斯鐵路公司負責人在內的大型公司代表。
這就意味著不僅會有普京和金正恩的一對一會晤,還有俄朝雙方對應部門負責人之間的互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領域,可以說這將是俄朝雙方領導人、高層官員的一次全方位交流,將推動俄朝兩國在各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在政治領域,普京會向朝鮮領導人通報俄烏沖突的最新情況,但重點還是俄朝雙方如何共同應對來自美日韓的戰略威脅;經濟領域,雙方可能會談的比較多。
困擾朝鮮的能源、化肥等問題可能會得到俄羅斯的積極幫助而逐步緩解,在糧食方面俄羅斯也可能會給朝鮮更優惠的條件。而朝鮮則能夠給俄羅斯提供較多的勞工,幫助俄羅斯進行遠東地區的開發,同時也能為朝鮮賺取一定的發展資金。
哪怕是俄羅斯以能源、礦產、糧食等支付朝鮮勞工的報酬,對朝鮮來說也是很寶貴的;在軍事領域,俄朝雙方會有深度合作,這也是外界,尤其是美日韓十分關註的領域。
俄羅斯軍事技術是很強的,能夠給朝鮮提供的幫助特別多。從軍事裝備的出口來講,朝鮮購買俄羅斯的坦克、戰機等應該不存在任何障礙,但是朝鮮手頭拮據,可能不會進行批量采購。
而且朝鮮這些年很註重軍事技術自主化,這也決定了朝鮮不會批量采購。所以,尋求從俄羅斯獲得技術轉讓或者幫助應該是朝鮮最想要的。
如果朝鮮能夠在防空導彈、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火箭等方面得到俄方技術幫助,那麽朝鮮的軍事實力將會顯著提升,這不僅能讓朝鮮更有力地應對美日韓的軍事壓力,同時也能減輕俄羅斯在遠東方向面臨的美日韓軍事壓力。
北約秘書長回應「普京訪問朝鮮」
直新聞:普京訪問朝鮮,美國和北約都很關註,並且對此發表了評論。其中美國對俄朝關系的深化表示擔憂,北約秘書長則表示要強化北約的「全球化」以及北約與亞洲夥伴關系的重要性。您對此怎麽看?
特約評論員 石宏:美國和北約的反應毫不令人驚訝,他們是不會反思自身的錯誤,只會指責別人。美國和北約的邏輯一直就是「只準我打擊你,你不能還手」。
近些年,世界動蕩的根源就是美國在不斷推進其所謂的「大國競爭」戰略,在全球範圍內拉幫結派搞對抗,對自己看不順眼的國家越來越變本加厲地進行遏製和打壓。那麽,面對美國和北約的遏製和打壓,俄羅斯和朝鮮迅速走近,抱團取暖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說白了,俄朝關系現在迅速密切就是美國和北約逼出來的結果。
而且我們還可以看出,美國近些年特別熱衷於用軍事力量對看不順眼的國家進行遏製和打壓,不僅自己上,還將北約作為自己在全球範圍內遏製和打壓別國的重要工具,這也就是美國和北約為什麽主要關註俄朝在軍事領域可能進行的合作。
而美國和北約對俄朝關系的表態,也意味著美國和北約將會對俄朝采取更強硬的對抗措施。所以,美國和北約與俄朝之間遏製與反遏製、打壓與反打壓的較量今後只會變得更加激烈。
---[作者: 石宏,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責任編輯:胡淑麗/來源: 直新聞]
*朝鮮之後,普京又去了這個地方……*
當地時間6月20日淩晨,俄羅斯總統普京抵達越南首都河內,開始對越南進行國事訪問。越共中央對外部部長黎懷忠、越南政府副總理陳紅河等到機場迎接。
圖源:路透社
克里姆林宮新聞局此前曾表示,普京此次訪問是應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阮富仲的邀請。訪問期間,普京將與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國家主席蘇林等舉行會見。
雙方將就俄越兩國在經貿、科技和人文等領域進一步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系的現狀和前景,以及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並交換意見。會談後將就成果發布聯合聲明並簽署一系列雙邊合作文件。
在此前一天,普京曾到訪朝鮮。值得註意的是,自俄烏沖突升級後,普京很少訪問除獨聯體地區以外的國家。有分析認為,普京此訪體現俄方對朝鮮、越南的高度重視,將助推雙邊關系向更高水平發展。
俄羅斯國際事務專家格裏戈裏·特羅菲姆丘克認為,普京訪問越南恰逢兩國簽署《越俄友好關系基本原則條約》30周年之際,具有象征意義,「越南從未加入反俄勢力和集團,也不支持任何旨在孤立俄羅斯的封鎖或製裁。對於俄羅斯來說,這是特別寶貴的地緣政治資本」。
越南媒體《人民》19日發表評論文章表示,普京此訪受到了越南領導人和外交專家的特別關註,許多意見認為,此訪將為兩國關系發展註入新動力,進一步鞏固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該文以三大亮點闡述普京到訪對兩國關系的重大意義。
圖源:路透社
路透社20日報導稱,在普京抵達越南前,他在當地媒體上撰文,贊揚越南在俄烏沖突上采取務實的解決方式。越南采取「竹子外交」(Bamboo diplomacy)政策,並沒有譴責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因此被西方國家視為與俄羅斯關系太接近。
此次是普京自2017年以來再次訪問越南,也是上任以來的第五次。預計他會與越南領導層舉行會談,以及到胡誌明紀念堂獻花等。---[來源:綜合/來源: 直新聞]
*陳冰:馬來西亞是一面鏡子,照出菲律賓的短視和狹隘*
當地時間6月19日下午,國務院總理李強在馬來西亞國家皇宮會見馬最高元首易蔔拉欣。
直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強與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舉行會談,雙方談到共建命運共同體、擴大貿易投資、臺海南海問題等,馬方也明確表示不會在中美之間選邊站。如何看待中馬關系?
特約評論員 陳冰:在世界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地緣政治鬥爭撲朔迷離的當下,中馬關系就像乘風破浪的小船,穿越美國陣營劃分的風浪,按照兩國共同利益穩健前行。就像李強總理所說,過去半個世紀,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化,中馬關系不斷穩步向前,走在地區國家前列,發揮了標桿和示範作用。
兩國總理談的話題很廣泛,談話的廣度為今後兩國關系發展點明路徑:
一是加快推進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要提升到更高水平,並且推動盡快完成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
二是雙方更緊密對接發展戰略,不斷豐富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內涵,更充分發揮互補優勢,紮實推進東海岸鐵路、「兩國雙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擴大貿易投資規模,更充分地進行經濟和人文交流;
三是中國與有關東盟國家要自主妥善處理南海問題,管控矛盾分歧,促進對話合作,堅持雙邊解決問題的大方向;
四是馬來西亞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堅定支持中國實現國家統一,不支持任何主張「臺獨」的言行。
可以說,兩國總理談到了兩國之間、東南亞區域和國際問題,勾畫出兩國關系的前景。最核心的一點就是,馬來西亞不會卷入中美地緣政治緊張關系,不會在中美間選邊站,將通過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戰略關系,來和睦相處,共同發展。
圖為中國國旗與東南亞國家聯盟盟旗 資料圖
直新聞:馬來西亞總理說,中國與東盟國家應自主處理南海問題,管控分歧,反對區域外勢力插手介入,他這樣說的根據何在?中馬關系漸趨密切,對中菲關系又有何啟示?
特約評論員 陳冰:這是一個好問題。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一直認為,南海問題是中國和東盟之間的事,區域外勢力不該插手,不能介入,否則就會使南海事務更加復雜化。
南海問題由來已久,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解決方式也早就形成了共識,就是「雙軌思路」:有關具體爭議,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談判和協商解決;南海和平穩定,則由中國和東盟國家共同加以維護。過去幾十年來,中國和東盟,中國和有爭議的南海國家,都遵循著「雙軌思路」在行事,所以南海是和平和穩定的。
接下來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麽南海國家願意和中國通過雙邊協商,來解決爭議問題呢?一是擱置爭議、共同發展,最符合雙邊利益;二是中國和東盟共同維護和平,可以排斥區域外勢力的幹擾和破壞,會更容易解決問題,而不是把問題復雜化。比如中國和馬來西亞,也有南海爭議,馬來西亞至今仍占著中國的5個島礁。雙方之所以都能遵守「雙軌思路」,就是符合兩國發展利益。
今年是中馬建交50周年,雙邊貿易額從建交初不足2億美元,攀升到2023年的1902.4億美元,增長950多倍。過去15年,中國連續保持馬來西亞最大貿易夥伴地位,連續多年是馬來西亞主要投資來源國。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和第一大進口來源國。
馬來西亞最早響應和支持共建「一帶一路」,很快就享受到紅利。一個馬中關丹產業園,累計完成投資超440億元人民幣,完成工業產值超600億元人民幣。
反觀菲律賓,本來是最有條件成為東盟最富裕、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但因為在南海問題忽東忽西,搖擺不定,成為東盟中經濟落後的國家。尤其是馬科斯當政後,一邊倒地倒向美國,還試圖把美日等區域外勢力拉到南海爭端中,結果是南海沖突難以收拾,吸引外資越來越難。
按照美國智庫的一份報告,從2020年到2022年,中國向菲律賓提供了高達91億美元的政府指導發展基金,用於200多個開發項目。但馬科斯政府采取對抗中國的政策後,這些項目大多撤資了。中國一家私營企業的投資,都比美國承諾給菲律賓的投資要多。
即便如此,按照菲律賓的統計,2023年菲律賓外貿進出口總額將近2000億美元,同比下降8%。菲與其他主要貿易夥伴貿易額均大幅下降,但中菲貿易則繼續逆勢上揚,達到400億美元總額,同比增長2.7%。中國連續8年成為菲第一大貿易夥伴。
今年4月份,新加坡智庫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東南亞地區的首選盟友,在經濟影響力和政治與戰略影響力上,都大大超過美國。而菲律賓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那麽結果就很慘。
中馬關系是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律賓的短視和狹隘。唯有菲律賓在南海問題上回到「雙軌思路」,拒絕而非拉進區域外勢力,中菲關系才能向好。
---[作者: 陳冰,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特約評論員*責任編輯:胡淑麗/來源: 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