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大模型的錢景,百度看到了

2023051711:47



今年以來,ChatGPT掀起的AI熱潮持續火爆,科技公司展開「百模大戰」。互聯網行業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這番熱鬧景象。

生成式AI和大模型展示的強大能力,讓越來越多人覺得,人工智能行業即將迎來拐點。

聰明的創業者、富有遠見的投資人躬身入局,他們相信,大模型的產業化基礎打好了,發展速度會在超過某個臨界點後爆發。

歷史已經多次證明過。比如互聯網,這項技術徹底改變人類生活,也就是過去20年發生的事情,在那之前的千百年裡,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本質上沒有變化。因為技術創新,變革發生了。

現在,我們就站在新一輪變革的風口上,暴風眼是大語言模型驅動的AI。

按照百度創始人李彥宏的說法,中國AI市場即將迎來爆發性的需求增長,其商業價值的釋放將是前所未有的、指數級的。

而作為中國最懂AI的科技巨頭,百度公司無疑將從這一輪浪潮中受益。20年前互聯網興盛時,百度是中國增長最快的公司之一。現在人工智能如火如荼,百度終於到了快要收穫的季節。

*鐵打的百度,流水的互聯網

中國互聯網的興起,是從能夠索引全網公開信息的搜索引擎觸發的。這麼多年過去了,百度依然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且保持着增長勢頭。

百度在5月16日發布2023年一季度財報,實現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10%;歸屬百度的淨利潤(non-GAAP)達到57億元,同比增長48%,營收和利潤都超出市場預期。

分業務來看,一季度百度核心線上廣告收入為166億元,同比增長6%,該業務營收占百度核心收入的比例為72.2%。廣告依然是百度的營收支柱,是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在線廣告業務受大環境影響較大。過去兩年因為疫情,互聯網廣告市場疲軟,去年國內一些城市疫情反覆,影響了百度的廣告業務收入。現在,隨着疫情結束,中國經濟復甦,百度的廣告業務加速恢復。

百度在一季度財報中稱,一季度許多與線下相關的垂直領域,如旅遊、醫療保健、商業服務和本地服務,都大幅增加了在百度平台上的廣告支出。

另外,通過將短視頻和電商在移動生態中結合,在搜索和信息流中推送給用戶,百度的零售和電商收入持續增長。一季度,百度搜索帶來的季度GMV同比增長55%。

從百度一季度的業績能看出,雖然市場有波動,但百度的整體發展還是很穩健的。

百度的廣告收入主要由MEG(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創造,MEG業務涵蓋百度APP、搜索、內容生態等,這是百度最核心的業務,也是公司發展的第一增長曲線。

只要MEG業務穩定發展,就護住了百度公司的基本盤。它能持續為集團貢獻經營利潤和現金流,支撐百度智能雲、自動駕駛等業務的發展,讓百度有底氣長期投入人工智能研發。

在廣告業務穩步增長的同時,百度進行精細化運營,進一步降本增效。

一季度,百度核心經營利潤(non-GAAP)同比大增45%至53.6億元,經營利潤率擴大至23%。

百度智能雲、智能駕駛業務分別為百度的第二、三增長曲線,是廣告業務之外的又一大增長引擎,被百度視為未來增長的關鍵。在百度財報中,這幾塊業務的收入被計入「非廣告核心收入」。

一季度,百度核心非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1%至64億元,占百度核心收入的比例增長至27.8%,而在兩年前,該比例不到15%。這說明,百度AI系列產品的價值,越來越得到市場認可。

其中,智能雲業務發展迅猛,當季收入同比增長8%至42億元。隨着百度智能雲解決方案在一些垂直行業加速應用落地,服務範圍擴大,對百度營收的貢獻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智能雲業務在擴大運營規模的同時,還實現了經營利潤的提升。過去幾個季度,百度智能雲一直在減少毛利率低的業務,以提高整體利潤率。一季度,百度智能雲實現了盈利(non-GAAP)。

總體而言,百度在今年一季度的發展非常穩健,第一二增長曲線雙雙發力,業績復甦並加速的趨勢明顯。

*AI催化搜索新戰場

百度能快速復甦並呈現出高增長態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前期投入的AI技術開始出現正反饋。

當互聯網行業的理念指引,從「所有行業都值得被APP重做一遍」,變成了「所有行業都值得被AI重做一遍」,意味着驅動科技行業發展的底層力量變了。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了百度移動生態、智能雲、自動駕駛等業務,這些業務其實都有AI驅動。

智能雲、自動駕駛的技術門檻很高,它們跟AI結合再造產業趨勢很好理解。我們重點談談AI與百度移動生態結合產生的化學反應。

首先是搜索。過去十年間,百度一直在做一件事——使用AI技術改善搜索體驗。事實上早在2010年,百度組建自然語言處理部,正式踏入AI領域。2019年,百度首次發布通用大模型「文心大模型ERNIE」,隨後文心大模型家族開始在改進搜索結果方面發揮作用,如優化搜索排名、提升多模態搜索能力等。



智能搜索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戶獲取信息的門檻,讓更有效的信息觸手可及。

今年3月,百度開啟大語言模型文心一言內測。據悉,目前百度搜索正在內測一項叫「AI夥伴」的功能,融合了文心一言的功能。該功能將支持多輪對話,能搜索詢問即時信息,回答會標註信息來源,還具備語音提問、文生圖等多模態能力。

此前,微軟已經將GPT整合進了新版必應搜索引擎和Edge瀏覽器,谷歌的Bard也蓄勢待發。再加上百度搜索,它們將重塑信息的生成和呈現方式,重新創造搜索引擎,並創造下一代互聯網流量入口。

相比微軟和谷歌,百度的一大優勢在於,其產品基於中文,能夠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畢竟,百度在過去跟谷歌、雅虎交手的過程中,已經證明過其將技術優勢適配中國需求的能力。截至今年3月,百度APP月活躍用戶達到6.57億,這已經是相當大的體量。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度百度在中國的搜索引擎市場份額是76.3%,創近兩年來的新高。

除了搜索,百度移動生態旗下的各項業務都將陸續接入文心一言。

據了解,百度文庫於近日開啟「AI 文檔助手」功能內測,用戶能夠在15秒內生成一份完整的文檔內容,包括活動方案、標書、研究報告、講話稿等,如果對內容不夠滿意,還可以繼續提問,進一步補充文檔內容和信息。

在AI助手的幫助下,百家號創作者的效率被大大提升。一鍵生成AI筆記,一鍵生成小紅書風格的遊記,會在接下來變成現實。

另外,百度試圖將AIGC能力開放給MCN機構,近期邀請了20多家MCN機構體驗AI創作能力內測。結合百度AIGC內容創作功能,MCN有望實現「無人作業」,創作者一鍵部署AI打工。

百度AI能力跟各大產品的結合,正在為百度的移動生態注入新動力。據悉,在本月末舉辦的百度移動生態萬象大會上,百度將會宣布更多的AI創新,涉及內容創作、商業變現等多個領域。

AIGC技術的應用,對百度的意義不是炫技,而是在業績上有實實在在的增益。AI生成廣告、AI客服等技術,正在被百度擴展到越來越多的廣告商。這也讓市場對百度Q2的廣告收益提升信心。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百度用AI技術給一家旅行社生成的廣告,獲得的銷售線索比廣告商創建的廣告高出約20%。另外,一位B2B廣告商使用百度的AIGC技術做客服,在3月份的銷售線索增長超過100%。廣告銷售的增加,直接推動了百度的業績增長。

*風口、卡位與多重擴張

AI技術正在加速應用,反過來推動了相關概念在普通大眾中的普及。

AI大模型是今年的熱門詞彙,但很多人對大模型的理解,還停留在AI聊天機器人的層面,認為ChatGPT只是一個升級版的微軟小冰。

從本質上來看,GPT的「Chat」只是OpenAI展示出來,讓全球認知GPT的一個場景。它實際的能力上限要遠高於此。中國的大模型也是一樣。

以百度的文心大模型為例。3月份,百度智能雲銷售線索同比增長超過400%。經過連續多年的高速增長。參與內測的企業中,內容創作、智能客服、辦公提效為各行業通用的高頻需求場景。

百度雲在5月9日對外展示了「文心千帆」大模型在企業端的應用,該平台為企業提供包括數據標註處理、再訓練微調、大模型壓縮、指令(Prompt)自動化、編排功能的大模型開發,以及大模型託管、在線推理服務,堪稱大模型的生產和分發集散地。

企業端相關產品的應用被視為大模型接下來的一大方向,國內互聯網雲廠商紛紛將大模型能力作為一個重要賣點,百度坐上了這趟順風車。截止目前,已有超過300家生態夥伴參與文心一言內測,在400多個企業內部場景取得測試成效。



過去三個月,很多科技公司紛紛宣布將推出自己的大模型產品,因為大家看到了新技術變革帶來的機會,不想錯過這個大風口。然而有不少公司是在蹭熱點,百度是少有的長期堅持投資人工智能的巨頭,這讓百度的先發優勢明顯。

根據百度披露的數據,文心一言推出以來,推理服務已完成4次迭代,目前升級至3.5版本;模型推理效率提升10倍,推理成本降為原來的1/10;推理性能提升50%,算力利用率提升1倍。要注意的是,這些都是在一個月內發生的。

百度能做到快速迭代,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人工智能四層架構的全棧布局。百度CTO王海峰說,從芯片、深度學習框架,到大模型,再到應用,百度實現了層與層反饋,端到端優化。尤其是飛槳和文心一言的聯合優化,大幅提升模型訓練和推理速度。

這是百度與一般公司的本質區別。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是全棧式的,很多公司是點狀的,二者不是一個維度。這也是為什麼蹭熱點、追風口的公司,做不出文心一言這樣的產品。

產品背後,是百度十年如一日在研發上的高強度投入、數據積累和算法精進。過去十年,百度的研發投入累計超千億。今年一季度,百度研發費用54億元,占到總收入的17.4%。

近日,IPRdaily中文網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大模型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顯示:百度以602件大模型專利申請量排名第一;同時,百度大模型專利的授權量也是第一名。

如今百度跨進AI大爆炸時代的全新戰場,將推動多重擴張。當AI相關業務的收入占比足夠高的時候,整個百度公司的增速會再上一個台階。

李彥宏說,憑藉在AI領域的長期投入,百度將抓住即將到來的AI拐點,為從移動生態到智能雲、自動駕駛、智能硬件的業務組合開拓全新的機遇。

站在今天的節點,回望互聯網過去十年的發展,我們會發現,這個時代有些機會是可以抓住的,有些機會則必然會錯過。一家公司不可能每個機會都能把握好,關鍵是要找到自己最擅長的領域。

對於百度而言,AI是通往未來更有效的「船票」。轟鳴引擎聲中,百度的新戰場徐徐拉開。在即將舉行的百度移動生態萬象大會上,百度將揭曉的一系列大模型應用,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些驚喜。

*題圖來源於百度官網。-(深燃/作者:黎明*編輯: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