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中國餐飲業危機生存指南.....

2024101522:38
*中國餐飲業危機生存指南*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 :中餐 、筷子‍‍‍‍‍‍‍‍

中國餐飲業的危機景象

最近,中國餐飲業邁入了多事之秋,與消費降級呼應得嚴絲合縫。

2024年上半年超100萬家餐飲店關門,而2023年全年才倒閉了135.9萬家;

根據北京統計局統計,北京規模以上的2600多家餐飲企業總利潤1.8億,同比暴跌88.8%,其中作爲主力軍的2100多家正餐企業,集體虧損,共計虧了7651萬!

2024年上半年,上海規模以上的住宿和餐飲企業整體虧損了7.7億元。2023年5月,上海人均消費500元以上的餐廳還有2700家,到今年7月只存活一半不到了。擁有金字招牌的頂級餐廳也不斷倒閉:上海外灘十八號、川菜天花板明路川、知名日料鮨心……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末,中國的餐飲門店數量大概是743萬家(不包括食堂等團餐)。2023年至2024年3月,新開417萬家,關閉421萬家。

閉店率達到驚人的56%!具體來看,2024年第一季度倒閉了46萬家餐廳,第二季度倒閉了接近60萬家,如果下半年刹不住車,到年底的總閉店數,大概率超過200萬家。

國外也不例外,一些知名餐館也紛紛倒閉。但在美國,閉店率不到30%;在日本,閉店率不到20%,相比之下,中國的閉店率全球領先,中國的餐飲業真是進入了“地獄”之途?

其中的原因,不能不讓人深思。



預制菜:墜向危機的發動機?

回頭來看,在疫情之前,國內經濟經曆了40多年的單邊上行,中國餐飲業則同樣經曆了幾十年的爆發式增長——餐飲收入從50億元增長到5萬多億。

但遺憾的是,這樣的單邊增長行情,可能階段性結束了,曾經在高速發展中暢行無阻的商業邏輯開始失效,屬于餐飲業的紅利期徹底結束,內卷開始。當下的艱難,正是多年來惡性循環的結果。

長期以來,中國餐飲業面臨著三座大山的壓迫:高房租,高人工費用,不斷上漲的食材價格。這幾乎成爲餐飲業幾十年發展過程中的老生常談:不僅低房租的鋪面不好找,大廚不好雇,連食材也必須偷工減料。

但所有這些都好像解釋不了目前的困境,把中國餐飲業帶向危機的發動機,至少從表觀和膚淺的層面看,就是目前餐飲業離都離不開的東西——“預制菜”!

關于預制菜,我在2018年寫了一篇《》。那時的調理包,就是現在的預制菜。我不想說我的預測正在按部就班地實現著,但實際的情況是,預制菜正是把中國餐飲業帶入“負循環”的加速器。

目前,百分之八九十的餐館都倒向了預制菜。大部分餐館倒向預制菜的第一步,就是用預制菜代替廚師。結果把中國的餐飲業帶向了歧途,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降低了開餐館的門檻。

在中國餐飲業飛速發展的幾十年中,開餐館的最大門檻其實是“環保”。中餐特色的煙火氣,最大的敵人是油煙、氣味、垃圾、人聲鼎沸等等對居民區的困擾。但預制菜幾乎把所有這些都給一攬子解決掉了:大廚不用雇了;鋪面好找了;人工費省了;食材費降了;還燒菜的競爭對手滅了……

中國餐飲業的奇特景象出現了:一邊是“乏味的”預制菜館,一邊是還“有味的”但苟延殘喘的燒菜館。但是過度內卷和降低門檻之後,是做餐飲“數不到錢了”!

目前預制菜泛濫的惡果顯現出來了。中國餐飲業門檻降低之後,其長遠的影響,今天才剛剛開始!

門檻降低的第一個惡果:新餐館瘋狂增長,打破了供需平衡。

疫情之後,被壓抑了三年的餐飲需求被極大地釋放,餐飲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熱潮,吸引了衆多跨界創業者湧入。一時間,全國餐廳數量激增至超900萬家,遠超市場需求。2023年,國內餐飲企業新注冊了318萬家,是2022年的2倍。全國餐飲收入達到了5.2萬億元,同比上升了20.4%。

門檻降低的第二個惡果:瘋狂資本介入,傳統餐館瀕臨嚴重危機。

疫情之後,資本開始在餐飲業跑馬圈地,到2023年,國內餐飲品牌開始集體瘋魔,紛紛喊出“萬店目標”,一時間似乎再多的門店都不夠投資。過去,餐飲門店間的競爭,主要是鄰裏街巷間的直接競爭。而今,這場遊戲升級成了多維戰場,餐飲老板不僅要和同行鬥,還得與互聯網流量高手、供應鏈專家、品牌策劃師乃至投資人過招。

傳統餐飲人,往往只能守著線下的一畝三分地,對線上引流、外賣經營等新領域,要麽一無所知,要麽有心無力。反觀新興連鎖品牌,它們背靠強大總部,線上線下聯動,即便初期經營不穩,也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客流,對傳統門店形成圍剿式沖擊。

一旦某個區域被證明適合開店,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後來者接踵而至。即便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每個只存活數月,累積起來也足以讓傳統餐飲門店元氣大傷。隨著餐飲連鎖化率超五成,競爭戰場移至一線門店,傳統餐館生死存于一線。

門檻降低的第三個惡果:沒有人能安心做菜,餐館的美味沒了。

日複一日的價格戰,讓大多數商家的經營之路如履薄冰。餐飲業的價格戰,看似爲消費者帶來了短期的實惠,實則隱藏著深遠的弊端。它加劇了行業的惡性競爭,迫使商家不斷壓縮成本,導致食材品質下降、服務質量縮水,最終損害了消費者的長遠利益。

當餐飲業成爲一門利潤非常微薄的生意之後,依靠連鎖餐飲的經營法則是通過極致的標准化,讓門店可以快速複制,進而通過規模增厚利潤。如此一來,最後被犧牲的只有“味道”。當“窮鬼套餐”流行之後,人們進餐館的目的只能是填飽肚子,對美味的追尋,只能是一種奢望。



危機生存指南

如今,在餐飲業面臨寒冬的時刻,想辦法活下來是最重要的。畢竟人活著總是要吃飯的,餐飲業除非在未來,人進化到吃藥片不吃飯時會消亡,現在無論多麽慘的危機之途,都會有幸存者,都會有跨過周期存活下來的“英雄餐館”。

*  未來,餐飲業存活可能需要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自己的鋪面

“有恒産則有恒心”不僅適用于中産的誕生,也是餐館謀生的必備條件之一。比如,麥當勞就是最大的地主。目前中國房地産下行,被電商打擊到底部的底商和商業鋪面,未來的出路之一,就是餐飲。在低位入手鋪面,准備開一個能夠“世代傳承”的餐館,不僅需要巨大的決心,也會激發所有的生存本能,“決死一戰”!

其中最關鍵的是要避開“環保”門檻,找一個能“燒菜”的鋪面,把中餐特色的煙火氣發揚光大,把開餐館最大的問題:油煙、氣味、垃圾、人聲鼎沸等等對居民區的困擾降到最低。這麽做最大的好處,涉及到下面的條件——成爲“社區之胃”。

第二:自保型廚藝

能長久開餐館的,第二個條件是要有“自保型廚藝”。簡單說,你要有能立得住的手藝。其實餐館能活下去,有時候簡單得讓人無話可說:賣饅頭,賣包子,賣燒餅,賣鹵味都能活;簡單的一招鮮,一個招牌菜就能養一個餐館。對于大衆來說沒有美食,只有美味!兩者的區別一個是想怎麽把鮑魚做得與衆不同,一個是想著怎麽能吃一個美味的包子!

日常居家,更需要千錘百煉的味道,久吃不厭的餐食,一旦成型,就會成爲整個社區有機的一部分。我在國外,經常看到一家三代經營的街邊店,只有早午餐和咖啡,但也顧客盈門。未來中國,在經曆房地産高速發展之後,不會再有社區的大幅度變遷,而社區穩定之後,嵌入在社區之內的“老館子”,就會成爲“社區之胃”,培養出世代相傳的食客。以此路徑經營餐館,前期可能會很累,但越往後越輕松。對于這類餐館,有時侯能做好十樣菜就足夠,甚至一招鮮也能吃遍天。



第三:祛除暴利幻想

這次中國餐飲業餐館大面積倒閉,揭露出一個真相,就是餐館業其實是一個利潤微薄的行業。看似利潤低的快餐連鎖店經常倒閉,而高大上的“精致餐飲(Fine Dining)”豪華館一樣經常倒閉。

按理說,高端餐廳客單價高,比起平價餐飲日子應該滋潤很多,結果近一兩年卻迎來結構性塌方:從老牌米氏西餐廳到網紅Opera BOMBANA、Tiago、Refer,過去有頭有臉的各國美食代表,跑路的跑路,退租的退租。

這其中根本原因是高端餐廳的商業模式真的有問題,認真總結還是關乎餐飲業的三座大山:

第一,豪地與豪華裝修:高端餐館基本上都是以“立足繁華地段、武裝到垃圾桶”的開店綱領下,開始商業旅途的,這類餐廳普遍造價不菲。比如北京Tiago頤堤港店單店投入近3000萬元,夠加盟3家海底撈。同時,業內有“米其林死亡之吻”的說法,即評上米其林房租會暴漲,反而死的更快。

第二,高人工成本:高端餐館基本上都是和大廚和名菜聯系在一起的。剛剛破産的世界第一網紅館Noma:就有100名廚師和20名實習生。另外,高端餐飲的菜式普遍做法繁瑣,進一步推高了人力成本。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實習生每個月5萬美元工資就壓垮了Noma。爲了平息人們對實習生免費打工3個月的輿論,Noma開始給實習生發工資。但這戳破了Noma暴利的假象,打破了脆弱的財務平衡。讓人不禁感歎,連Noma都如此,其他餐館呢。

第三,高端食材:一般來說,高端餐廳對食材的珍奇和新鮮程度都有要求,瞬間拉高了成本和損耗率。人們對新奇特美味的追求是無限的,但越高端越野味的食材是有限的。馬未都曾講過,中國人最高的審美層次是“病態”,此放到美食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這種病態嗜好,只能在小範圍流轉,一旦曝光大衆,就會被“祛魅”。

從美食的規律上考量,所謂美食需要經過多次的訓練之後,才會形成美食記憶,當這種記憶被觸發之後,才會形成美妙的美食。所謂“媽媽的味道”,就是味覺一旦被訓練成型,就會形成頑固的美食記憶。

但對于山珍海味來講,這種條件是不存在的。越是稀有的食材,越是很少能吃到,也很少廚師能做好,其直接的結果,這些山珍海味對于普羅大衆來說就是不好吃的。對于美食追求者來講,高端餐廳吃的其實不是美味,而是儀式感、優越感、差別感,附庸風雅的“病態感”,是社交,是圈子。

因此,對于高檔餐廳,經營都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粉身碎骨,那麽對于衆多的普通餐館,所謂的暴利只能是幻想,更紮實的步驟,就是用良心價去培養你的老顧客,只有老顧客才能伴你終老!

最後,一定要像“戒毒”一樣戒掉“預制菜”

做餐飲的人,若要逃出目前的危機之途,一定要像戒毒一樣戒掉“預制菜”。我們不是和“預制菜”有仇。而是“預制菜”是無根之木,它只會開出美麗的“地獄之花”。

近一兩年,餐飲小白創業者衆多,加劇了這場“地獄之戰”。從零售、教育、互聯網等跨界而來的餐飲創業者們,或開咖啡店、或加盟奶茶店、或做小吃快餐等。他們的出現讓餐飲賽道變得異常擁擠,但其中大部分人不善于經營管理,爲了省心草草地盲目加盟開店,讓自己陷入加盟騙局。

幾乎從連鎖品牌到創業小店的所有餐飲,都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淖。似乎,如果不卷低價,就沒有生存的希望。然而,當品牌真正卷進去後,也會發現問題才剛剛開始。生存艱難開始造就一眼望不見盡頭的“價格戰”。

據《2023年中國餐飲年度報告》顯示,房租、人力和食材三項支出,占比商家總成本的70%~75%。各行各業的“擠出人才”,拼死爭奪這剩余的25%~30%做利潤,他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另一方面,這個擁擠的賽道,餐飲創業者們卻仍在一波波湧入。一波人閉店的同時,更多的新店開了起來。

反觀這個賽道之外,另外一個賽道,是以中小餐飲爲主的地方餐飲、蒼蠅小館和那些煙火氣十足的餐飲小店,反而生意還不錯。在2024年必吃榜中,就有119座城市及地區2797家餐廳上榜,其中有近1300家街頭巷尾的地道小館,煙火小店占比達46%。

這是一個能逃出升天的賽道!對照日本、美國此前的經濟周期,都可以看到,餐飲這個行業,是極具韌性的。許多好的餐飲企業,大大小小的餐廳,都可能穿越周期,重新獲得生機。

但其前提是必須徹底和另一個賽道切割,戒掉“預制菜”,拿起鍋鏟子,燒菜!燒菜!燒菜!



*  逃脫危機之路

第一、重新制定規則

既然預制菜對中國的餐飲業危害如此,那麽中國餐飲業若想逃脫地獄之路,必須從預制菜治理開始,必須重新制定餐飲業的發展規則。

1、預制菜管理

近日,食品安全國家標准之預制菜開始征求意見了!這是自今年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及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國市監食生發〔2024〕27號)後,第一個國家級標准型文件。

雖然還只是征求意見稿,但根據慣例,正式標准應該在4~6個月內將對外發布。這個最新進展,也標志著“預制菜國標”頒布正式進入倒計時。本次預制菜國標最大的亮點是禁止添加防腐劑,同時必須冷鏈運輸。

但僅僅依靠出台一個國家標准,去治理目前預制菜的亂象,也是太天真了。

既然目前很多餐館已經離不開“預制菜”,那麽這場“預制菜治理”最大的措施,應該是強制性規定,使用預制菜的餐廳,對消費者明示“本餐廳是使用預制菜的餐廳”,並在菜譜上明確標注,那道菜是“預制菜”,讓消費者選擇吃“現燒菜”還是“預制菜”?是否願意爲“現燒菜”多付費?最終讓市場選擇讓“燒餐館”還是“預制菜館”活下去!

2、餐館分類分級管理

根據預制菜治理的邏輯,我們的餐廳管理規範,也應該實施新的分類分級管理方式。例如強制把餐廳分爲正餐和快餐;在正餐類餐館內,分“燒餐館”和“預制菜館”兩大類;在預制菜館分全預制菜館和半預制菜館!例如,火鍋店就是半預制菜館。

這種分類的內在邏輯,就是給傳統的“燒菜館”一個生存空間,讓追求美味的食客,通過高于預制菜的付費價格,培養傳承飲食文化的餐館。而對于大部分只追求果腹的食客,讓“預制菜”達成其快捷、營養、平價飲食要求。不同類型的餐館在不同的賽道競爭,各有各的生存空間。

3、餐館特區

而對于城市管理者來講,未來要針對“燒菜館”的特點,在城市內部開設“燒菜特區”。讓燒菜館在特定區域和街道聚集,人聲鼎沸,煙氣十足,美味連連。成爲當地人的胃,進而成爲地區人的胃,全國人的胃。前一陣子流行過的“淄博燒烤”就是這個路子,但最主要的還是堅持和長遠。



第二、預定制

從未來“燒菜館”未來發展的軌迹來看,應該借鑒國外西餐廳的良好經驗,推行預定制管理方式。顧客提前預定,餐廳根據預定提前准備,增強美食體驗。這種預定制的核心包括:

1、日常就餐預定

在國外好的西餐館,沒有預定是不可想象的。越是知名餐館越需要預定。這其中有限流的因素,也有保障服務質量的原因。這是目前中餐最缺乏的傳統和未來必定的方向:沒有充分的准備,就沒有美食!

2、季節時令菜單

在國外好的西餐館,還有一個好的傳統,就是季節時令菜單。雖然有預定,但食客只能點每天的菜單中的菜,選擇範圍有限,但緊跟季節和時令,也和有限的廚藝息息相關。這有點像在餐館業推行“優衣庫”經營模式:不要多,把有限的做成最好!

3、特殊豪宴定制

對于特殊的節慶和個人因素的豪宴需求,更應采取預定制,滿足特殊的需求。而我們“婚宴”和“年夜飯”這種超級“預制菜”,應該不在此範圍。反倒是講究傳統和時節的“鄉宴”,應該是未來美食的路徑和旅遊者的天堂。

第三、私家宴

現在,我可以很確定地預測,未來我們的美食,將是“私家宴”的時代。盡管老倌子不會都“死光”,新的高端餐館也會“生生死死潮汐般湧現”,但最不可替代和動搖的是“私家宴”。

“私家宴”最基礎的是朋友小聚,分享個人的“拿手菜”,豪橫的是商人“私人會館”,請私養的大廚做秘不示人“私房菜”。其中最深刻的原因是:美食的本質就是不計成本的敗家玩意!

美食往往發源自宮廷、官府、豪商巨賈之家。只有這些地方,能夠豢養專職服務的廚師,不計時間和成本,搞儀式感十足的大菜。展示權力、地位、財富、品味、差別。而這種模式不適合普羅大衆,違反者必亡!

北歐的Noma作爲全球最火的高端餐廳,印證了這種殘酷的法則——每客單價700美元,通常以自然界的饋贈爲原料,比如螞蟻、苔藓、鳄魚脂肪。有道“野菠菜蟋蟀糊糊”,菠菜裏裹的醬,就是用蟋蟀肉搗成的。這種別出心裁,讓見過世面的評委直呼天才,連著5年給出“全球最佳餐廳”稱號,生意火爆,訂位得提前一年。預定成功者,像中彩票,但最終結局還是讓人唏噓……

*  第四、未來大廚們的新角色 :餐飲文化傳播者

這場餐飲業的地獄之火,讓大廚們也會成爲犧牲者。現在大廚們已經紛紛開始轉型,未來大廚們的新角色將是餐飲文化的傳播者。

未來大廚可預見的工作包括 :

1、美食記錄者:把大廚經驗寫成書,像侯寶林那樣,不能演相聲之後,研究相聲史,成爲學者型人才。

2、做美食節目:通過電視,傳播美食文化,同時留下各種美食的影像。

3、做小視頻教人做菜:目前上過電視和沒上過電視的人,都開始直接教人做菜了,成就了知識付費的另一種形式。

4、做美食研發:開發新菜品,新醬料、通過“分子廚藝”類的創新,獲取新的工作價值。

Noma關門後,老板雷澤皮痛定思痛,再就業方向徹底和過去割席 :賣精心研發的預制調味料和精致漢堡。比起以前人均700美元的入場券,現在“名廚監制”的牛肉芝士大漢堡,一個只要18美元。親民、美味、低價,普羅大衆,可以綿綿不絕……

雷澤皮可能沒有想到的是,Noma在新媒體裏,成爲了焦點。

前些日子,《圓桌派》第七季剛剛播完,最後壓軸的是美食。其中,Noma成爲《圓桌派》嘉賓們惋惜的對象。而享受著衆星捧月待遇的陳曉卿,談及美食,最後的表達還是無盡的傷感。

這種傷感是 “無可奈何花落去”般的憂慮:不僅美食會逐漸遠去,連美食的記憶也會逐漸被抹去……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熊掌”。人類吃“熊掌”已經幾千年,甚至多少萬年了,但現在誰還吃過“熊掌”嗎?誰還做過“熊掌”嗎?

“熊掌”不是滿漢全席的一部分嗎?那未來的滿漢全席呢?我們未來會吃什麽呢?人造肉?營養藥片?還是通過“合成生物學”造出新的人類,根本就不用吃飯,因爲吃飯太麻煩了!

 作者簡介:獨立學者。長期從事企業管理,企業文化,企業戰略,企業投資咨詢工作。爲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早期推動者,中國電子發票起始推動者之一,中財辦《我國電子商務領域開展電子發票應用試點研究》課題組主要執行人。目前主要從事未來科技投資和未來社會研究。--- [原創作者 :   邵鵬/來源 :  秦朔朋友圈 ]

 參考資料 :九死一生!100萬+餐廳倒閉,全國餐飲門店嚴重過剩!陳一 預制菜在線 2024年9月6日 ; 餐飲行業的倒閉潮比想象的還要猛烈 !

2024年8月31日; 餐飲生意真的很慘?爲啥創業者還在批量湧入 餐企老板內參 2024年9月9日; 中産最愛的米其林餐廳陷入倒閉潮 !

黃茜琳 Vista看天下 2024年9月6日 ; 全國門店嚴重過剩,餐飲業的劫難剛開始 蔣毅 紅餐網 2024年9月5日

*風險提示 :本文爲個人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喝咖啡的上海阿姨*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秋天的上海咖啡杯

下午四點半,路過張園,一個閃念,便彎進去喝杯咖啡。

石庫門裏的咖啡館,天井散桌坐滿了顧客,室內圓桌圍坐了七八位五彩斑斓的上海阿姨。

看年紀都在65~70歲之間。

我本想不喝了。後來發現側間留聲機前,還有一張小桌和一把座椅,就改了主意。點好餐,在等待咖啡制作的功夫,我被喝咖啡的上海阿姨們高分貝的談笑聲聒噪到了,也感染到了。

她們應該是同學聚會。每人都打扮得鮮亮,精心化了妝,背包精致,頭勢清爽,說著滬語,一人一杯咖啡、一塊蛋糕。她們旁若無人地高聲談笑,聊著氣候、旅遊、美食、庖廚、股市、人生感悟和雞湯。

笑聲一陣蓋過一陣,十分開懷。聚會時分,她們都變成了當年的女孩子。沒人攀比房子鈔票,沒人聊到是非八卦,沒人談起老公孩子。聚會時分,她們都變成了當年的女孩子。

記得有本上海作家的著作裏寫過一句話:“張口閉口老公孩子的女人,是十三點。”

這或許是上海人的共識。

歡樂總是很短暫,很多人靠著轉瞬即逝的快樂時光度過漫漫一生。四點五十分左右,有人回到現實世界,意興闌珊地說,“時間不早了,要回家燒晚飯了”。

她們紛紛討論——“等會兒我坐13號線、你坐14號線,我們是一生一世啊(1314的諧音)。”

有人提議坐到五點散夥。

五點一到,有人起身說先走了。隨後大家都紛紛起身離店,約定下次啥地方聚,屆時群裏再確定。並不忘和我與店員打招呼:“我們聲音太大了,吵到你們那麽長時間。真不好意思啊!”

到底是上海阿姨。聚會要盡歡,規矩也是懂的。魚貫而出時,我竟然還看到一位穿著攝影師馬甲、背著單反相機的上海爺叔,之前淹沒在這群上海阿姨裏,估計下午已經幫她們輪流拍了不少照片。

腦補一下,這真是花樣阿姨們的美好下午。

記得9月最後一天的上午九點,我來張園開會。遊客寥寥。座落在上海頂級商圈——南西商圈的張園依然高級而冷感。一清早已有不少花樣阿姨組隊來打卡,經過幾年的審美叠代,早已不再絲巾招展。



張園是曾經的“海上第一名園”,是海派文化的策源地之一。曆經四年的保護性修繕,張園西區于2022年11月煥新揭幕,憑借曆史建築“修舊如故”和文商旅融合等方面的出色表現,成爲上海乃至全國較有影響力的文化商業地標。

2023年春節前夕,我在張園揭幕如火如荼的階段接受了官媒采訪並在此錄制春節視頻。

一晃一年大半了,張園除了起先幾個月吸引了如潮打卡的遊客與網紅,後來就很少再有動靜。張園的高端屬性,也決定了只有極少人能夠去無目地閑逛的同時,順手帶回DIOR、GUCCI、Louis Vuitton、江詩丹頓等奢侈品牌的高端線商品。

也或許小資或中産盲目爲奢侈品牌交智商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各路網紅退潮後,來張園最多的除了遊客,我發現真的就是上海阿姨。打卡、拍照、懷舊、聚會、喝咖啡。花費不多,卻能得到很大的情緒附加值。

這些年隨著社交媒體的發達,上海阿姨們對上海任何一個城市更新項目以及新出現的時尚地標都無限關注,並熱衷于結伴前往,比如張園、蘇河灣萬象天地、上生新所-哥倫比亞花園、今潮八弄、前灘太古裏、蟠龍天地、“雙子山“等,當然還有許多懷舊地標,比如國際飯店、黃河路等。

秋意漸濃,上海音樂廳廣場、黃金城道等又將充滿拍銀杏葉的上海阿姨。



上海阿姨幾乎每天都喝咖啡,咖啡機摩卡壺家裏必備,咖啡是上海人血液裏的氧,已成爲上海的本土飲料。她們在家甚至也不排斥速溶咖啡。

上海阿姨也是許多餐館午間套餐和高星級酒店午市自助餐的主要消費群體。她們熱衷于在各種APP或直播間裏團券,然後結伴去消費。上海阿姨和花樣爺叔,也是白天K歌房的主要顧客。

喝咖啡的上海阿姨不太會去跳廣場舞。廣場舞對于她們而言,有點低維。她們也不會穿廉價不合體的旗袍招搖過市和抖開花絲巾迎風拍照。她們很世俗,但並不油膩,甚至還保留著一些女人獨有的天真與俠義,因此仍顯得有幾分嗲。

上海阿姨的頭髮是很勤于修剪燙的,還有眉毛,必須是修過的,出門塗蘭蔻口紅,抹大牌香水。她們熱愛旅遊,熱愛攝影,熱愛參加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喜歡聽講座。這幾年她們熱衷于穿得有鬆弛感,有品牌的運動休閑鞋于是成了標配。她們還流行穿色彩鮮亮的沖鋒衣。帶點中性感、戶外感的上海阿姨,在同齡人中顯得更爲高級。

一方水土養一方胃。上海阿姨的胃和膽囊是全球化的,可以生煎饅頭配桂花拿鐵,鮮肉月餅配海鹽奶蓋烏龍茶,拿破侖蛋糕配咖喱牛肉粉絲湯也毫不違和。

她們在吃上歷來不拘一格且孜孜以求,善于在精微中顯出格局和變化來。上海阿姨熟練使用各種生活類APP,盒馬、叮咚、美團、小紅書,也不排斥拼多多。

最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她們還格外喜歡用“美篇“。

時尚的風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這幾年,對于時髦知識分子們而言,去有風景或花園的地方吃一提鳥籠子下午茶似乎過時了,顯得刻意且村味。一杯手沖、美式或意式濃縮足矣,背包裏如果再摸出兩枚別致的糖果餅餌,就很寶藏了。

不過鳥籠子茶點下午茶在上海阿姨那裏仍在流行的賞味期。因爲比起單純體驗,她們也重視拍照,注重儀式感。她們喜歡有腔調的人像和靜物攝影,偏愛花園洋房、外白渡橋,浦江蘇河和水鄉古鎮。當然,無論遊歷過多少地方,她們最喜歡的,除卻上海,還是蘇杭和日本。

比起內心倦怠躺平的職場打工人,喝咖啡的上海阿姨和爲她們拍照的花樣爺叔可算得上是如今最活躍、最有熱力的群體了。她們有閑,經濟上也比較滋潤,子女大了,多數也小有成就,老伴老了,該各自周全自己的喜好了。

她們追求的感覺比較貼肉,有要好的閨蜜和藍顔老友知冷知熱且能吃能玩到一起,這比宏大敘事重要得多。

有年資的上海阿姨,再花樣斑斓,也是看多炎涼的,知道社會上的路不好走,所以要自我鬆綁。歷盡世事的她們內心很是超脫,生命的大道和世俗的智慧她們都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著,明白真正能消耗自己的不是他者的看法,而是自己對看法本身的在意,于是她們很少糾結。

人生似甜實苦,享受當下,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漸漸的,就都能理解與自癒。

其實她們更喜歡自己被稱爲“姐姐”,並爲此一直在努力。---[原創作者 :   何菲/來源 :  秦朔朋友圈]

  --- [ 作者簡介: 專欄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上海市作協會員,國家二級音樂編輯,SMG知聯會會員,長甯知聯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