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摩根大通董事長警告:美國經濟可能硬著陸,最糟糕的結果將是"滯脹"!
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
中國日報網5月27日電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近期報導,23日,摩根大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Jamie Dimon)在上海舉行的摩根大通全球中國峰會上表示,不能排除美國經濟"硬著陸"的可能性。
當記者問及硬著陸的前景時,戴蒙回答道: "我們真的會看到硬著陸嗎?當然,讀過歷史的人怎麽會說沒可能呢?"
戴蒙說,美國經濟最糟糕的結果將是"滯脹",即通脹繼續上升,但經濟增長在高失業率下放緩。
他表示:「我看到了一系列結果,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最糟糕的結果是滯脹、高利率和經濟衰退。這意味著公司的利潤會下降。」
戴蒙指出,消費者信心水平很低。「這似乎主要是因為通脹……新冠疫情帶來的額外資金一直在下降。」
22日公布的美聯儲5月會議紀要顯示,政策製定者對通脹的擔憂與日俱增,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表示,他們對放松貨幣政策和降息缺乏信心。
戴蒙說:"我認為通脹比人們想象的更頑固。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比其他人想象的要高,主要是因為大量的財政貨幣刺激措施仍在,而且仍可能推動一些流動性。"
世界為更高的通脹做好準備了嗎?「不見得,」他警告說。
根據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聯儲觀察工具的數據,約有一半的受訪交易員預計,到9月份,美聯儲將降息25個基點。美聯儲此前曾預計,在2024年全年將有三次25個基點的降息,但前提是市場允許。
當被問及降息的前景和時機時,戴蒙表示,盡管市場預期「相當好。但並不總是正確的。」
「全世界都曾認為(通脹)會一直保持在2%。然後又說要升到6%,然後又說要升到4%……幾乎每次都是百分之百的錯誤。你為什麽認為這次是正確的?」
他表示,摩根大通使用隱含曲線來估計利率,並補充稱:「我知道這將是錯誤的。」---來源:中國日報網-
*新華時評|美國兜售「中國產能過剩論」 盟友並不買賬*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題:美國兜售「中國產能過剩論」 盟友並不買賬)---[新華社記者:樊宇]
在美國主導下,剛剛結束的七國集團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發表聲明,再次炒作所謂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問題。
在不久前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之後,美國迫不及待拉攏盟友,企圖通過組建「保護主義同盟」遏制中國。美國因一己之私,謊稱「中國產能過剩」,背離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與開放共贏的時代潮流背道而馳,即使其盟友和國內企業也並不買賬。
當前,全球綠色產能的需求遠大於產出,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就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迫切性而言,綠色優質產能不是過剩,而是明顯不足。
中國新能源產業在開放競爭中練就了真本領,代表先進產能,其發展機遇來自中國瞄準未來方向,順應產業變革趨勢,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其發展基礎來自完善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和優質豐富的人力資源等製造業「家底」,其持續動力來自能夠激發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充分市場競爭。
正如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所說,中國在新能源產品上布局早、投入大,有成熟的產業鏈和供應鏈,「中國新能源產品在全球市場有非常大的競爭力,不僅供應中國國內市場,也在全球市場走俏,這是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
美國大規模加稅在先,聯合盟友施壓中國在後,口頭上喊著「產能過剩」,內心焦慮的實為中國在新能源產業競爭中的明顯優勢。
為了消解自身焦慮,美國采取一系列違背經濟規律和市場原則的手段遏製中國發展,同時倒打一耙汙蔑中國「扭曲了市場」。
說到底,美國就是在打著「產能過剩」的旗號打壓別國先進產業,以「公平競爭」為借口搞保護主義,踐踏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是赤裸裸的霸淩霸道。
說到「非市場政策」,美國才是產業補貼「大戶」。
近年來,美方相繼簽署《芯片與科學法案》《通脹削減法案》,針對特定領域製定歧視性的補貼政策,將歐洲、中國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產品排除在外,扭曲公平競爭,擾亂全球產供鏈,違反世貿組織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等規則,其破壞公平貿易環境的做法遭到了包括其盟友在內的國際社會批評。
盡管美國鼓吹要搞什麽「統一戰線」,但歐洲國家心知肚明,自有立場。對於美國的這些做法,歐洲表達了對全球貿易對抗和分裂的擔憂。
意大利經濟和財政部長賈恩卡洛·焦爾傑蒂在美國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後發出警告,全球商業面臨「碎片化」風險。德國總理朔爾茨也在日前的講話中強調了與中國開展貿易的重要性。他指出,目前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國家製造商自己在中國生產、然後再出口到歐洲。
「不應忘記,歐洲製造商和一些美國製造商在中國市場上很成功,也向中國銷售了大量在西方國家生產的汽車。」參加本次七國集團會議的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告訴媒體記者,歐盟成員國絕不能從整體上弱化自由和公平的全球貿易,因為「貿易戰只有輸家」,歐盟成員國贏不了。
法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長勒梅爾強調,中國是「我們的經濟夥伴」,「我們絕對要避免任何形式的貿易戰,因為貿易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不符合歐洲的利益,也不符合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利益」。
即便在美國內部,也是質疑聲一片。美國前財政部長顧問史蒂文·拉特納日前發表評論文章說,美國政府當下在國際貿易中頑固地使用加征關稅等保護主義措施只會推高國內物價、限製消費者選擇,危及美國和全球經濟增長,美國應該回歸有著200多年歷史的比較優勢理論。
美國特斯拉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明確反對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並指出「限製交易自由或扭曲市場的做法不可取」。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文指出,美國應停止在對華貿易問題上扮演受害者角色。美國的電池和電動車產業在成本、質量和創新方面都遠遠落後於中國,美國應承認現實並改變策略。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戴維·華萊士-韋爾斯撰寫評論文章指出,哪怕在十幾年前,這種大範圍的貿易保護措施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電動汽車保護主義看起來不像是為美國汽車製造商提供公平競爭環境而設計的市場調整,它更像是一堵大墻,目的是讓中國的電動汽車出口完全無法進入美國。
歷史反復證明,保護主義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美國急於構建的「保護主義同盟」保護不了自己,只會破壞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
美國在貿易問題上的短視和雙重標準,不僅不能解決自身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反而會拖拽著全球經濟進一步滑向碎片化與割裂化的深淵。---[責任編輯:張葉芳/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