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覺醒」時代 四川能否彎道超車?丨尋新記⑰
【記者手記】---3月以來,封面新聞啟動「尋新記」——尋找新質生產力調研行系列報道,多路記者抵達廣州、合肥、北京、陵水等地,走進企業、工廠、實驗室一線,探訪未來產業發展形勢,對話行業專家,展現出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城市密碼,一幅幅壯闊的科技興城畫卷徐徐展開。
當下,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進裝備、生物製造、清潔能源、先進材料等新賽道開啟全國競速,未來已來,我們該如何向「新」而行?
新階段、新看點、新目標。近日,四川宣布將實施前沿科技攻堅突破行動,部署6個重大科技專項。即日起,封面新聞「尋新記」系列報道第二階段正式啟動,我們將深度聚焦未來信息、未來空間、未來製造、未來健康、未來能源、未來材料等重點領域,展現未來產業不斷湧現的科創成果,呈現出各行各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澎湃動力。
2024年,人形機器人火出圈。特斯拉「擎天柱」已進廠打工,宇樹G1 9.9萬元起售,聚樂「誇父」在街頭當起文明交通勸導「誌願者」......人形機器人時代真的要來了嗎?
當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逐漸成熟,為下一代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提供強大內核,被裝上關節、骨骼......擁有認知、理解、執行能力的機器人開始「覺醒」,釋放無限想象空間。
雖然現實中人形機器人還處於「步履蹣跚」的探索階段,和電影裏的未來世界有一定差距。但不可否認,作為未來產業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人形機器人的全球競速已經開啟,國內各地企業也紛紛角逐這一嶄新賽道。
機器人的未來為何一定是人形?人形機器人何時才能真正走入我們的生活?5月24日,封面新聞尋新記報道組走進四川綿陽機器人產業園、成都機器人相關公司,探尋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密碼,以及四川遇到的瓶頸與挑戰。
* 從實驗室到街頭---會說方言的「誇父」人形機器人大顯身手
「這是紅燈不是紅包,搶了不得發財,不要搶。」5月10日,在四川綿陽街頭,幾臺擁有川式幽默的人形機器人在路口當起了文明交通勸導「誌願者」,它們緊盯紅綠燈,「手」上還做著對應的動作,提示行人安全文明通過斑馬線。這是綿陽樂聚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誇父3.0」版人形機器人。
機器人「誇父」正在綿陽街頭指揮交通。
5月24日,記者來到位於綿陽科技城新區的機器人產業園,樂聚機器人的生產線就藏在其中一棟大樓裏。在生產場地內,「誇父」的各種零部件被歸類擺放,幾臺已完成的機器人整齊懸掛,工作人員正在對一臺「誇父」進行測試,走路、揮手、說話,每一個動作都流暢自如。工作人員介紹,「誇父」目前最大行走速度可達五千米每小時,跳躍高度可達20厘米。
從生產線走向街頭,「誇父」這關鍵的一步,背後是長達數年的研發準備和技術積累。
「我們從成立公司開始就在研究人形機器人產品,完成一次次關鍵技術的叠代更新後,目前基本上實現國產化。」綿陽樂聚機器人總經理曹雨告訴記者,「誇父」作為一個通用的開放平臺,主要面向家庭服務、導覽參觀等場景,同時開展更多應用的拓展和探索。基於「誇父3.0」較好的測試情況,新一代產品也即將在綿陽進行量產。
補足產業鏈 四川機器人科創新高地崛起
全國人形機器人企業正落地開花,圍繞產業的配套廠商蓬勃發展,但目前市面上能生產人形機器人整機產品並落地的企業僅占少數,實現量產的更屈指可數。據公開資料,已推出人形機器人產品的企業中,深圳有「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杭州有已融資數10億的宇樹科技,會說方言的「誇父」則是四川本地人形機器人發展的一個縮影。
工作人員正在給機器人「誇父」做測試 。
與以往工業機器人執行固定程序不同,人形機器人由「大腦」、「小腦」和「肢體」三個部分組成,一個成品的落地需要上百個零部件的「軟硬」組合。相比沿海成熟的產業配套,處於西部內陸的綿陽樂聚又是如何進一步實現量產的?
「人形機器人公司多數處於初創期,它們最需要技術性的集成,將研發產品轉化落地。樂聚是機器人產業園的入駐企業之一,目前園區已有38家相關企業,產業配套逐漸成熟,企業缺什麽,我們會針對性地幫助補足什麽。」綿陽科技城新區經濟運行局局長覃莉稱,除樂聚外,新區還引進了工業機器人頭部企業敬科、四足仿生機器人企業五八機器人等,已初步形成以機器人核心關鍵技術為基礎的全產業鏈生態集群。
事實上,創新產業發展缺的不是企業入局,而是市場需求。
覃莉表示,雖然起步較晚,但科技城新區以開放姿勢,面向更多人形機器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以及創新場景,在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加上基金的投入和實訓基地的打造,探索出了一條特色發展路徑。
從起步到突破 產業發展還面臨諸多挑戰
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人形機器人創新體系初步建立,一批關鍵技術取得突破,確保核心部組件安全有效供給,整機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並實現批量生產。到2027年,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生態。
人形機器人被納入國家戰略布局範圍,成為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核心,在四川,人工智能也成為今年的1號創新工程。3月初,「人形機器人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示範」等首批7個省人工智能重大科技專項正式啟動。
將視線轉向成都,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專註人形機器人新型研發機構將在成都科創生態島落地,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於近期成立,不僅如此,眾多企業也在進軍人形機器人新賽道。
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成立。
位於成都高新區的西部泰力是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公司董事會秘書趙芳告訴記者,基於智能化起重機成熟的技術積累,公司希望把算法植入到不同行業,將通過創新平臺做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延伸。
據記者了解,長虹集團目前也正與五八機器人合作打造人形機器人,長虹Ai實驗室孫量博士稱,該機器人將於近期走進工廠。
「人形機器人以人工智能為基礎,外骨骼機器人更強調人機交互。」布法羅機器人科技研究院院長範帥提到,成都造外骨骼機器人已成功應用在康復領域。
透視綿陽、成都等地創新路徑,可初步窺探出四川人形機器人發展圖景。5月23日,在成都高新區舉行的一場人形機器人調研會上,多名專家學者頭腦風暴,也相繼提出產業面臨的多項挑戰:目前很多企業融資數十億,但銷售額只有千萬級,多久可以改觀?目前機器人的靈巧手還不夠靈巧,技術如何突破?供應鏈還缺什麽,怎麽補強......
根據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提供的數據,廣東擁有最多人工智能企業,占比24.5%,四川還有一定差距,並落後於安徽、湖北、河南等地。2024年,全川在機器人行業內融資僅2筆。「四川應大力發展和填補產業鏈,在機器人領域我們是追趕者,也可以說發展空間巨大。」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陳章說道。
綿陽相關公司對人形機器人的研究概況。
從探索到量產 機器人的未來為何必須是人形?
回到一個核心問題,工業機器人相對成熟,輪式機器人和四足機器狗也不再新鮮,那麽機器人的未來為何必須是人形?這曾是許多專家學者爭論的焦點。正如馬斯克所講:「如果我們想讓機器人適應環境並能做人類所做之事,它就得擁有與人類大致相同的尺寸、形狀和能力」。
因此,人形機器人也成為一個較高門檻的賽道,其產品作為交叉學科的融合產物,需要企業擁有綜合能力。國外企業波士頓動力,從鴕鳥兩足機器人的測試開始,已有幾十年的技術積累,特斯拉機器人在工業場景的運用也成為全球人形機器人發展的轉折。
「一般來說人形機器人整機企業的發展路徑,首先是要在核心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機器人更智能、更穩定後,再做小批量生產嘗試,針對應用場景做開發和完善,再考慮大規模生產,這個時候成本自然會有所降低。」曹雨說道,目前國內一些頭部企業已經完成了技術突破,到了小批量量產階段,讓人形機器人更好地融入到實際場景中去,未來一定會很快改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業協會會長、電子科技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學院副院長彭倍表示,人形機器人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通過先進的 AI 擴展人類的能力,讓智能機器人創造無限的新質生產力。
未來3年,中國國內人形機器人企業將可能增加至500-1000家,三大核心零部件依舊為主賽道,最先賺錢的可能是零部件廠商,運動能力、作業能力、自主能力和交互能力將成為競爭的核心指標。
---[封面新聞記者: 朱珠 王祥龍*見習記者: 崔瑤/來源: 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