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歐盟為ChatGPT提出整改意見,愛爾蘭為OpenAI撐起「保護傘」

2024052819:24

盡管歐盟《人工智能法案》還未生效,人工智能(AI)行業領軍企業OpenAI在歐盟地區已經面臨著相當大監管風險。

歐洲數據保護委員會(EDPB)近日發布調查報告稱,盡管OpenAI為遵守「透明度原則」采取的措施有助於其聊天機器人ChatGPT減少錯誤輸出,但該產品仍不足以完全符合歐盟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

去年,在以意大利為首的歐盟成員國監管機構對通用AI服務提出擔憂後,EDPB在2023年4月成立了ChatGPT特別工作組。該報告稱,目前一些成員國的調查仍在進行中,但上述結論已是各國的「共識點」。

而如果確認違反GDPR,對企業的處罰可以高達全球年收入的4%。監管機構還可以命令企業立即停止不合規的數據處理,即停止運營。

北京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吳涵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從GDPR,到還未生效的歐盟《人工智能法案》,歐盟在數字治理的思路一脈相承,即以事前監管為重點,構建涵蓋事前、事中和事後的全鏈條監管體系。

然而,吳涵認為,正在製訂中的以及既存的歐盟數字經濟法案間,可能涉及規範重疊、空白和不一致性等諸多問題,綜合GDPR實施至今的經驗教訓,部分AI市場的領頭羊企業未來可能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合規問題。



歐盟對ChatGPT哪裏不滿意

工作組經過調查認為,ChatGPT在合法性問題、公平性問題、透明度和信息義務以及數據準確性等方面仍不完全合規。

報告組表示,ChatGPT在使用網絡抓取收集大量個人數據時,可能對人們的基本權利構成了「特殊風險」,因為其抓取的數據可能包括最敏感的個人數據,如健康信息等,這需要比一般個人數據更高的法律處理標準。因此,ChatGPT需要在個人數據處理的所有階段都具備有效的法律基礎,包括收集訓練數據、數據預處理和訓練等。

根據GDPR,即使健康信息等特殊類別的敏感個人數據是公開的,也不意味著ChatGPT能直接使用,企業「有必要確定數據主體是否明確且通過清晰的肯定,同意使相關個人數據對公眾可訪問」。

工作組建議,OpenAI可以采用適當的技術保障措施,屏蔽某些數據類別或來源,不過多地收集數據,減少對個體的影響。

在公平性問題上,工作組認為,ChatGPT不應將企業的合規責任轉移給用戶,例如通過條款和條件規定用戶對其輸入的聊天內容負責。「OpenAI仍有責任遵守GDPR,不應聲稱(自己)一開始就禁止某些個人數據的輸入。」工作組稱。

在透明度及信息義務方面,工作組認為,ChatGPT在使用網絡抓取從公開來源收集個人數據,或與用戶直接交互時,都應遵循GDPR的有關信息義務的相關規定。

而在數據準確性上,由於ChatGPT系統的內部工作原理涉及概率計算,目前的訓練方法會導致模型可能輸出偏差或編造出來的結果,但用戶可能並未意識到這種情況。因此,工作組建議OpenAI向用戶提供一個「明確的參考」,說明生成的文本「可能有偏見或被捏造」。

來自愛爾蘭的「保護傘」

歐盟的GDPR適用於任何收集和處理個人數據的情況,因此像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也必須遵循其規則。根據GDPR,歐盟成員國的數據保護機構(DPA)有權命令企業停止任何不合規的數據處理。同時,各成員國的DPA是相互獨立的,有權在其各自轄區內執法,這也意味著GDPR在歐盟內的執行是分散的。

2023年3月底,意大利隱私監管機構動用了GDPR賦予的緊急權力,對OpenAI實施臨時禁令,禁止其處理本地用戶的ChatGPT數據。

隨後,去年4月,西班牙數據保護局請求歐盟就ChatGPT相關的隱私問題展開評估,法國國家信息自由委員會(CNIL)也表示正在調查關於ChatGPT的幾起投訴。同年8月,波蘭個人數據保護辦公室宣布對OpenAI提起訴訟,指控ChatGPT「以非法、不可靠的方式處理數據,且處理數據的規則不透明」。今年4月,奧地利數據保護機構也接到了相關投訴。

但OpenAI也沒有「坐以待斃」。根據工作組的報告,OpenAI在去年12月15日更新其「歐洲隱私政策」,並於2024年2月15日正式在愛爾蘭設立了名為OpenAI Ireland Limited的實體。這一實體被指定為OpenAI在歐盟運營ChatGPT等服務的區域提供商。

根據這一安排,OpenAI可以利用GDPR中的單一窗口機製(OSS),申請愛爾蘭數據保護委員會(DPC)作為其主要監督機構。這意味著,從此,歐盟內部任何針對ChatGPT的投訴,都不會像去年一樣由歐盟各成員國的DPA分散執法,愛爾蘭DPC將集中處理OpenAI在歐盟的合規事務,提供具有一致性的監管框架和決策。

不過,工作組稱,這並不影響各成員國監督機構就今年2月15日之前的數據處理操作繼續進行調查。工作組建議,各監督機構之間英繼續協調和交流關於ChatGPT的執法活動和信息,以便形成統一的執法標準。OpenAI則應根據監督機構的反饋和建議,改進其技術措施和合規策略,以確保其服務完全符合GDPR的要求。---來源: 第一財經資訊-

*英偉達拆股在即如何影響股價?更多科技股或仿效*

上周,人工智能(AI)領頭羊英偉達再次交出超強勁財報,股價也隨之突破1000美元。

隨之而來的是英偉達即將於6月7日迎來又一次拆股,可能對股價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市場預計這意味著高價科技股拆股趨勢,「七巨頭」中有數只料也將很快面臨拆股。

如何影響股價?

在上周公布財報的同時,英偉達同時宣布了「1拆10」的拆股計劃,將在6月7日(周五)休市後生效,這使得其成為繼沃爾瑪、墨式燒烤(Chipotle)後,今年第8家宣布正向拆股(forward split)計劃的美股上市企業。

拆股分為正向拆股(forward split)和反向拆股(Reverse split)。正向拆股後,股東會比拆股前有更多的股份數。拆股基本上多是正向拆股。例如,「1拆2」時,股東持有100股,在拆股後股東的持股數會增加100股股票,即此時該股東持有200股,相反,如果是反向拆股,則會減少股東的持有股數。

前城堡對沖基金美股交易員、現經營自己量化基金的陳大龍對第一財經記者稱,「拆股本身不會導致更高的收益率,因而不會增加或減少任何企業價值,企業總市值仍會保持不變。

但拆股確實能幫助特定投資者,讓他們能夠買得起股票。同時,拆股還可以增加股票流動性,有助於降低交易買賣價差,從而吸引更多資金購買股票。」

美國銀行上周四的分析報告也顯示,雖然拆股對企業的基本面沒有影響,也不會影響企業市值,但歷史上,拆股尤其是正向拆股,通常被市場視為看漲信號。

據該行統計1980年以來的數據,歷史上,宣布拆股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企業在最初宣布拆股計劃後的3個、6個和12個月內的表現均顯著優於指數,相關企業的股價12個月平均上漲25.4%,而標普500指數同期平均上漲11.9%。



比如,蘋果公司在2020年宣布1拆4後,股價在隨後一年內上漲超過30%。以英偉達自身為例,在2021年1拆4時,英偉達股價為600美元左右,在拆分生效前夕,股價最高就已漲至835美元。在拆股後,該股股價漲超450%。

此外,美銀也提到了流動性促進作用。「拆分可以通過讓股票更容易獲得股票來增加流動性。」該行稱。今年稍早拆股的沃爾瑪就明確表示,實施拆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股價會使員工和散戶投資者無法對公司進行投資。

除了對股價本身影響,拆股也會影響附帶的期權合約。

此次英偉達1拆10,會導致股票數量增加9倍,價格變為十分之一。期權合約持有人在拆股後擁有的期權合約數量也會變為原來的10倍,期權的執行價格則會變成十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張原本行權價為1000美元的期權合約,在拆股後,將會變成10張行權價為100美元的期權合約,且通常調整後的期權合約的流動性低於未調整的合約。

這意味著,投資者將對期權持倉進行更細致地操作,從而增加對股價的影響力。

最為重要的是,撇開拆股影響,英偉達也是華爾街最看好的股票。英偉達的股價在過去四年中上漲了1080%,意味著如果投資者2020年5月向英偉達投資1萬美元,現在價值已達到11.8萬美元。

同期,標普500指數回報率為91%,也就是投資1萬美元,四年間會增加至近2萬美元。而在錄得如此驚人漲幅後,90%的華爾街分析師目前仍給予其買入評級,剩下10%的分析師將其評為繼續持有,沒有一個分析師建議拋售。分析師們給英偉達的中位目標價也高達每股1200美元。

「英偉達的業務最近一直很火爆,其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售出圖形處理單元(GPU),以滿足為AI發展下對數據中心的需求。」陳大龍稱,「並且英偉達實際上沒有一些投資者認為的那麽貴。

如果光看市盈率,其76倍的市盈率確實偏高。但英偉達是正在經歷大規模轉型的企業,且每個季度都能獲得巨大增長,因而更合適的評估方式應該是看遠期市盈率。

英偉達的遠期市盈率現在為約36倍,一點也不貴。以微軟為參考,微軟的遠期收益率為35倍,但增長速度比英偉達慢得多。」

更多科技股拆股在路上?

除了拆股對自身股價的影響,市場也關註,英偉達的拆股會不會象征著科技股拆股的趨勢。

歷史上看,美股「七巨頭」均有拆股經歷。2020年後,谷歌、蘋果、亞馬遜和特斯拉仍宣布過拆股。

美國銀行上述報告稱,英偉達宣布拆股可能是一種趨勢的開始,因為其他數家知名科技企業的股價也已高到足以進行類似拆股的程度。

該銀行重點分析了36家股價高於500美元、總市值為7.4萬億美元的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企業。「七巨頭」中,微軟和Meta均接近這個門檻,博通(Broadcom)、超微電腦(Super Micro Computer)、奈飛也是候選者。

陳大龍告訴記者,在諸多很可能緊隨英偉達拆股的科技企業中,較看好超微電腦和博通。

他稱,在過去三年中,其實超微電腦的投資回報率甚至高於英偉達。不少投資者認為,超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受益於英偉達的AI芯片,但實際上,超微的回報率要比僅受到英偉達AI芯片提振要高得多。

AI革命只是令超微的首席執行官梁(Charles Liang)過去30年來一直在培養的商業模式優勢更加顯露出來。

具體來說,超微利用「構建積木模塊式」的方式構建服務器,創建獨立的、盡可能小的模塊或服務器組件,然後任意組合這些組件,構建出服務器,在提供大規模定製功能的同時,也使其能夠更便捷地滿足客戶的修改需求。

這種體系結構還節省了成本,因此可以僅更新服務器的某些組件,而不必更換整個系統。並且,超微的市盈率雖然眼下飆升至50倍左右,但它在上個季度實現了200%的增長,足以支撐市盈率。

「基於此,超微此前拆股後的漲幅更超英偉達。自英偉達上一次拆股以來,股價上漲了約五倍。而超微的股票在不到三年裏增長了25倍。眼下,隨著超微的股票逼近900美元,很可能馬上也會拆股。」他稱。

另一個他認為即將拆股且能更好受益於AI熱潮的則是博通。「這要歸功於兩個主要因素。

首先,博通憑借其Tomahawk系列和Jericho系列芯片產品,創造出世界領先的網絡和路由器芯片,由於AI的數據密集性,數據中心的網絡需求正在爆炸式增長,博通能從中受益。

其次,博通擁有專用集成芯片(ASIC)設計IP,第三方可以使用該IP製造AI加速器。」陳大龍補充稱,與超微電腦一樣,AI熱潮的推動也只是博通股價上漲的最新催化劑。

在本輪AI熱潮前,博通就已經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行業贏家,主要歸功於其首席執行官譚(Hock Tan)的收購戰略,比如,2018年收購軟件企業加州科技(California Technologies),2019年又收購網絡安全企業斯馬技術(Symantec),還包括其最大的一筆收購,去年年底收購了軟件巨頭VMware。

這使得博通不僅僅是一家芯片製造商,而是一家多元化的技術平臺企業。基於此,博通的盈利增長在未來幾年都有望保持強勁。

「得益於這些高收益的業務和AI熱推動的新增長潛力,博通的股價已漲至每股1400美元以上,這肯定會讓它面臨拆股的前景。」他稱。---來源: 第一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