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五十歲,還能做什麽?之內核發達

2024112015:00



我的文章被人知道最多的主題,就是“蘇東坡”“王陽明”,還有“五十歲”。“五十歲”的主題很久沒寫了,但是生活中總是遇到。

個人覺得,人生精不精彩,其實就看五十歲的生命力、創造力、耐覺力的旺盛程度。

比如,11月初,秦朔朋友圈作者們一起去了常州金壇采風調研,參觀一個私人花園,由7座小山環繞,花園主是70後夫妻,丈夫早年在房地産中賺了錢,就給夫人完成四季都能看到花海的心願。

70後享受了時代紅利,也創造了點浪漫故事流傳,公園現在也開放給了公衆,獨樂樂不如衆樂樂。這位五十歲左右的、來自北京的嫁到常州的姐姐,也就成了傳說中的人物。

後來又看到一個書房,據說女主人早年是駐守新疆的記者,二十幾年都在新疆,很酷,據說穿越無人沙漠這種冒險的事情也做過。

現在跟丈夫一起回到家鄉,做了民宿、書院。我對書院門口的金字塔玻璃房印象格外深刻。

那天下著雨,玻璃透亮,可以直視裏面的精致茶盞和紅色靠墊,果然是中西合璧、潔淨低奢。這對夫妻也是五十歲左右,在風和雨都格外柔和的地方,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好的狀態啊。

我上個月也去故鄉紹興的陽明洞天修養了兩天,會會友,講講課。回到2023年10月4日讓我動念發心開啓文章《》系列的——陽明故裏的生命曆程長廊。

在56歲的那年,陽明出發去廣西平叛,在那個“點”上,我錄制了一段視頻,其實就是告訴天上的人,我的新書已經寫完,念起即行,表達尊敬。我感受到的精神能量,我有責任傳遞出去。

五十歲的陽明,在紹興度過的6年,是他人生中相對平靜的時刻,這種時刻,辦書院,帶學生,遠離是是非非。其實在他的觀象台裏,他靜坐,體驗,沈思,內心裏對于世事的發展門兒清。

那並不是躺平,隱居,避世,那是輕輕淡淡地傳播思想,讓自己的人生處于勻速運行狀態,高低起伏都過過了,得平穩一段兒。

我們去常州金壇茅山的日子是10月31日,剛好是王陽明陽曆生日。30歲的時候,他去了茅山,遇見丹陽人湯雲谷,向其學習屈伸之術和凝神化氣之道。

之後,又遊曆九華山,遇到道士“蔡蓬頭”。你看,思想之旅,就是這麽巧合。

人生就是體驗和反思,無他。

秦老師在茅山說,你應該寫個“要逍遙,不要躺平”。

于是我內心裏就冒出一句話:禦劍飛行,不如禦風飛行,更不如無所待。

心態要好,遇到啥時候,首先心理沒有負擔地扛過去,實在扛不過去就放下,實在放不下就再拿起,內核發達的人,凡事可以拿下。拿起放下,不如拿下。

茅山中,同樣有一個傳說,就是“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年)的故事。他出生于南朝一個世家望族,他的祖父陶隆是南朝宋孝武帝時的南中郎參軍事。但他從小志向明確,內核發達。怎麽說呢,15歲的時候,他就寫了一篇《尋山志》。

南齊兩朝,陶弘景先後被拜爲奉朝請、左衛殿中將軍等官職。492年,已經在朝中爲官近20年的陶弘景再無意于仕途。那時候他幾歲呢?36歲。你看這個年齡,真是太有轉折意義了。

我最近常跟別人說,穿越第一次極限的時間,從古至今都是三十五六歲。內核不發達的人,就從此消沈,內核發達就能再生重塑。

來到茅山之後,陶弘景自稱“華陽隱居”。公元502年,梁武帝蕭衍即位,陶弘景成了他的智慧來源,他遇到問題就去請教,從南京過去舟車勞頓,就想他呆在身邊。有權勢的人的念頭一起,要平複他還是很難的。

但內核發達的人,自有解法——快50歲的陶弘景派人送回一張畫,畫面之上是兩頭牛,一頭牛散養在水草豐美之處,另外一頭牛則被帶上黃金籠頭,有人在前面牽著繩子,一面還用鞭子驅趕這頭牛。

蕭衍瞬間明白了他的意思。有時候,自在不言中,強烈的反抗是沒用的。

我還去看了一下陶弘景注解的《鬼谷子》,別看鬼谷子是一本權衡利弊、縱橫捭阖的謀略書,但在陶弘景這裏,卻也是養生之書——“養志則氣盛,不養則氣衰。

盛衰既形,則其所安所能可知矣。然則善于養志者,其唯寡欲乎。”

“真人養産萬類,懷抱天心,施德養育,皆是無爲爲之。”我的體會是你腦子的事務不運行了(受想行識),你身體的迷走神經、潛意識就在爲你自動工作了,也是養身,回到自己的身心,其實是無爲爲之。

                 

最近,因爲TedxHuangpu的主理人Rachel邀請,我去看了她們包場的電影《“上海少女”的三十年》。這個標題就挺吸引我的,推算一下,不就是50歲附近的故事嗎?

Rachel說,2022年台風天,三個女導演在Tedx台上談話,羅彤說起自己想做這部電影,沒想到兩年後就搬到大熒幕了。我看了簡介,覺得真的是同頻的人事物會自己找來,導演羅彤就是50歲第一次拍了紀錄片。

每個人的人生,30年過後會變成什麽樣?90年代到現在,大家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變成什麽樣子了?

前段時間關于“安樂死”的討論也是上海女人沙白掀起來的,雖然爭議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上海女人的選擇,從來都比較超前和多樣化。

羅彤自己也出鏡,她是1974年生人,紀錄片裏,大家都挺坦誠的,不遮不掩。羅彤自己來自一個離異家庭,她說當時父母離婚是很自卑的一件事,後來她生了兒子,也離異,現在有外國男朋友。

她一出場,感覺就是生命很廣闊的樣子,身材保養得特別好,沒有什麽醫美痕迹,後背非常挺,薄而有力,燙著一個淡淡的金色的頭,確實很“少女”。

她的兒子,也活得很歡快,因爲有一個遵從他性格發展的媽媽,在學校因爲觀念問題想退學,她也非常支持,現在兒子能夠拿到國際學校的獎學金。

她組織了“1993年上海少女合唱團”三十多年後的聚會。去的路上,在紀錄片裏,她說,現在也不會感動,不會哭了。看得出來,她雖然樂觀積極向上,也會刻意地停頓在一些回憶裏。

當時配的歌曲是《海的夢》,我有點共情 :

昨天飄渺的悲傷,就像那大海的詛咒。今夜只在漫步悠揚,只盼你走來,只怕你離開,轉眼又到了退步難。飄渺的種子只是在海中呼喚,落日的歸潮在海中蕩漾,晚風入靜,夜入夢。

明天的希望只是在心中生長,就像歸潮在心中蕩漾。心入境,神入夢,海的夢,昨天已經飄落在風中,我的夢,何時才能將你感動。

1993年,上海樂團指揮曹丁指導了一支“上海少女合唱團”,那是當時非常出圈的文藝演出團隊。曹丁說,那個音色很特別,不是童聲,也不是成年人的聲音,很特別的回憶。

影後,Rachel跟我說,你知道嗎,每個年齡都有自己的聲音,老了的話,聲音已經不能到嗓子附近發聲了。其實大嗓門是很累的,但是你看羅彤,還是大嗓門,氣很足。人年紀大,倒不是能去丹田發聲,而是聲音只能在食道胸腔附近,出來比較困難。

我第一次知道,大家忽略的聲音,也有歲月的強烈痕迹。據說當年的合唱團,經常去全國各地表演,上海的領導都去看。現在大家四散在歲月和生活裏,羅彤重新把她們的精神碎片拼起來。

女人,都是要經過幾個差不多的生命流程的。有些人剛出社會就嫁了,嫁了總歸都是有激情、愛情和被保護的訴求在裏面,但後來發現,身邊人可能並不愛自己,或者早就不愛了,然後才被迫打開通過其他世界的鑰匙,有的發現真精彩,有的發現全是瑣碎,所有的一切,就自己承受。

有人在懷孕的時候,被拳打腳踢家暴,後來也遇到照顧母女的良人;有人一輩子爭吵著也過來了,有人卻早就離散;

有人想要小孩也要不到,快50歲了有點遺憾,但打算過好每一天,缺憾也有力量,她們體驗,她們玩,潛水、高爾夫、滑板、滑雪,自己設計所有東西,自己生産所有自己的熱愛,放開懷抱;

有人,做了很多年家庭主婦,最終還是打算沖出重圍,身上只有幾千塊獨居也敢于重建人生,即便從靈活就業和微商做起;

有人離開故鄉,從舒適的教師圈體制內去南下闖蕩,做銷售,不適應潛規則,還能自建一套工作生活體系,沖出重圍,做到高管;

有人,面臨家庭事業各種問題夾擊,生老病死的災難一個接一個,踏過去了,發現也能安然。

                  

羅彤說,去經歷吧,經歷過了,你會發現人生最重要的氣質,就是灑脫。她們這群人,沒有人再想回到少女時代,活在當下挺好的。

你看,劉曉慶的特質也是灑脫,自己有發達內核,這多重要。隨方就圓,無處不自在。她已經74歲了。

是的,你看,這些“上海少女”還有更上一代,她們的老師,得過癌症,還堅強地活著,畫的國畫很好看。這個影片的特質是,沒有人在生活面前是抱怨的姿態。“上海少女”,就是這麽挺拔。

其實,抱怨是一股很自然、很剛性的力量,“我就這樣,我就那樣,我已經這麽老了,不想變了”,其實就是最大的毒藥。

看看大部分身邊的我們的父母就是這樣,讓他們改變,就是我們的不孝。其實,改變才是生機和活力。

在折騰和躺平之間,還有巨大的光譜可以選擇。

人要認識自己,就是一生的哲學性。跟自己的生命對質,其實挺好玩的。

因爲你知道,那不過就是個經曆和體驗,既然你的人生劇情這麽奇幻跌宕,自己看自己的戲也挺好。成年後,我們進一步的成長幾乎只能以做事的方式實現。

陳嘉映說 :生活深處,世界不是分成你和你要選擇的東西,你跟你周邊的人與事融合爲難解難分的命運。

如果只關心選擇,不妨說,隨著生命的深入,一個人的選擇余地越來越小,然而,生命不是一道關于選擇數目的數學題。

他還說,本性、自然、率性,這些詞聽起來悅耳,卻也是藏汙納垢之地。真性情不是朝三暮四的人,率性不是顛三倒四,唯事能執之一貫,才算有性格。

人總有隱藏的黑暗,但不妨礙,生命力一直是積極的。

這部電影,有一個法國女人來看,她說她的女兒出生在上海,女兒也是“上海少女”。

每個人的人生應該尋找核心思想(Core Idea),因爲那才是讓人踏實的東西。

我們傾向于把平平常常、瑣瑣碎碎的動機與欲望上升爲觀念,甚至是作品,過好每一天,是指能夠汲取日常的力量。因爲生命力就是每一天的力量的日積月累。

找到毫不費力的努力,松弛柔軟自洽酷,那才是發達內核。

--- 原創文作者 :  水姐-作者簡介 :秦朔朋友圈主編,上海作協會員,公衆號:水姐。視頻號:中年好友水姐/陽明心能源。---[代表作 :陽明心能源/來源 :  秦朔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