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出國工作又回國,這屆職場人躺不平

2022112017:44



內卷之下,你想過去國外工作嗎?

最近,關於是否去國外工作的討論,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小有熱度。有的人是為了見世界,體驗不同的文化,有的則是厭倦內卷,想換一種生活方式。同時,我們發現,還有一批職場人,在國內工作後,出於上述類似的原因選擇去往國外生活,最後卻又主動地回了國。

他們最開始去往國外工作的契機是什麼?國內外職場、生活有哪些不同?他們為什麼會選擇回國?深燃和他們聊了聊。

他們中,有的在瑞典生活了十多年,厭倦了安逸又有些無聊的生活;有的是為了孩子,不想孩子既不了解中國文化,又不完全被當地人接受;有的把出國工作當作見世界的機會,世界見了,沒有帶來想象中的驚艷感;有的不習慣當地的氣候、文化,生活8年後和不屬於自己的國度告別;有的工作後去往美國讀研、工作,放棄百萬年薪,只因為喜歡像學生時代一樣每周末都能回老家;還有一位在美國剛畢業,拿到了國內和國外的offer,意識到國外的職場也並非是「烏托邦」,最後選擇回國。

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提到了融入當地文化環境的問題,也提到了安逸生活的兩面。儘管他們的經歷各不相同,但有一個共性,即很清楚自己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生活總是在別處,弄清楚自己的真實想法,是做選擇的前提。

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在瑞典生活十多年,「舒服的環境待久了也會厭倦」

路鳴 | 29歲 瑞典/上海 工藝工程師

高一那年,我跟着家人一起來到瑞典生活,在這裡念了高中、大學、研究生,再工作了一年半,最近剛回國,準備入職新工作。

那邊學業上相對來說輕鬆一些,你可以專注在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上,但我性格相對內向,在融入當地環境上有些困難,比如,我懂不了他們的笑點。

我當時去的高中,中國人很少,為了讓自己不落單,我會強迫自己融入,有時同學們說要一起去哪裡玩,其實自己沒有特別感興趣,但如果沒什麼事,還是會跟着去一下。

大學和研究生我讀的是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後成了一名工藝工程師。這個職業在國內也能有不錯的發展,上大學的時候我就定了回國工作的計劃。

回國前,我在瑞典工作了一年半,當時進入的是一家初創公司,雖然營收不錯,但管理上有一些問題,我就動了換工作的念頭。



其實在國外的生活挺好的,就是對我來說比較單調,沒有什麼奔頭,時常感覺自己未來十年就這樣了,人在那種舒服的狀態里,太久了會覺得厭倦。在找到國內不錯的工作機會後,我就選擇了回國。

雖然還沒有入職,我對國內的職場環境還是有一些了解的。瑞典講究Work Life Balance ,我上班時早上9點到公司,下午5點就能下班,不太會加班,這在國內一些企業里就相對比較難。我的新工作是在一家外企,工作壓力也是挺大的。我做好了心理準備,想先在這家公司工作幾年,再考慮未來是留在國內還是再出國。

之所以會做這樣的抉擇,和我性格有關。我是受環境影響比較大的人,瑞典的生活鬆弛,我沒有特別強的自我驅動能力,在那裡容易被環境同化,自己會變懶、會懈怠,但我想嘗試一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感覺國內奮鬥的氛圍更適合自己一點,希望有壓力的環境可以Push自己去學習和進步。

到底要不要出國工作,或者出國後要不要回國工作,就看你想要的是什麼生活。

人很容易厭倦自己待得很久的環境,就像我厭倦國外、國內一些人厭倦「內卷」一樣,但是我覺得不管做什麼選擇,首先要對自己有一個認知。如果你本身是特別嚮往跟朋友Social,喜歡都市快節奏生活,我覺得可能在國內生活更適合一些,如果你喜歡獨來獨往,享受孤獨,不擔心融入的問題,就可以試試國外的生活。

*不想安逸養老,也不想孩子變成「香蕉人」

Cherry章 | 35歲 新西蘭/北京 金融行業從業者

我2011年開始在新西蘭上學,畢業後先在那邊工作了半年,當時覺得國內機會多,2014年就回來了,在銀行工作。隨後結婚生子,在國內生活工作了兩年。

那時候孩子經常生病,也逐步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考慮到孩子的教育和醫療問題,我帶着孩子再次回到了新西蘭。我上班,同時接送孩子上幼兒園,我老公一直在國內。在新西蘭工作生活都很舒適,收入和生活成本跟北京的平均水平差不多。在那邊生活人的精神和心靈很自由,沒有束縛,隨時可以跟朋友相約去釣魚、爬山。

萌生再次回國的想法有幾方面原因。一個是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在那邊看到很多小孩長着亞洲面孔,接受的是西方文化,變成所謂的「香蕉人」,不了解中國文化,又不完全被當地人接受,在兩種文化之間都沒有歸屬感。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還是完全的中國人,以後想要留學可以再出去看看,開拓一下視野,而不是卡在尷尬的中間。



另外在工作上,我在那邊過得很安逸,但也一眼能看到老,並且也算是在打工,一直以來我還是想做點自己的事業的。

促使我最終下定決心的有兩件事。一個是我媽在一次身體檢查中發現了幾個不好的指標,如果發展下去可能會到比較嚴重的晚期,那段時間我媽天天哭,我又不在身邊。雖然我們在那邊剛買了房子,但我頓時就開心不起來了,覺得在那邊有金山銀山都跟我沒關係了。

還有就是我之前沒有想好回來的創業方向,正好我的一個先回國的同事搭建團隊做起了第三方獨立保險經紀業務,邀請我加入。我在國外從事的也是這方面的工作,能夠把一些理念和方法帶回國內,我也看好國內這方面的前景,創業方向的問題也解決了。

去年我就正式回北京了。回來以後感覺很好,叫外賣,晚上去吃飯什麼的都很方便,孩子也很適應,親戚朋友都在身邊,久違的歸屬感又回來了。不過確實,國內工作壓力會更大,但我們覺得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是有壓力的。

孩子長大了,身體比小的時候好很多。教育方面,北京的公立學校我還是很認可的,孩子回來就直接上小學了,教育方面我也覺得沒有問題。

如果想要出去生活工作,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去看一看,去旅遊或生活一兩個月,看看那個地方是不是你喜歡的樣子。還有就是,在出去之前要做好兩種預期,好的情況會怎麼樣,最壞的情況能不能接受,想好了就可以。

*曾經總擔心失業,出國工作兩年再回國內心更坦然了

周舍 | 29歲 日本/西安 程序員

畢業以後,我順利進入一家大廠上班,上升通道窄,工作三年也沒什麼起色,有一個朋友介紹說在日本有不錯的工作機會,我就去了。

從大廠離職到去日本,中間只隔了兩個月時間。在準備上,就是工作簽證和學語言兩點。我本來不會日語,不過程序員這類技術崗位,在工作上語言溝通難度也不大,我就報了一個培訓班,只學了一個月時間。當時沒什麼牽掛,也沒有多想,就是想出去看看,語言也是過去後再慢慢學的。

這步跨度有點大,去的過程也挺順暢,但職場方面,沒有帶來有驚喜感的體驗。

因為我過去還是做技術老本行,一人有一台電腦就可以做,和在國內做技術差別不大。中國過去的工程師,技術上基本也沒什麼問題。

我遇到的問題就是語言上的障礙。舉個例子,我所學的日語,大多僅限於工作上,專業術語名詞就那麼幾個,工作時還能聽懂,但在生活中,想跟當地人自如聊天的話,就不太行了。



語言障礙帶來的影響不算大,最主要的還是文化上的差異。在公司,工作時大家會有交流,但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是日本人在一塊,中國人在一塊,他們的俚語、典故,社會上有趣的事,我們不了解,也沒交流的空間。

這裡安逸,也不捲,但生活有點無聊。工作兩年,見識過了,我就想回來了。

程序員好找工作,回來沒多久,我就找到新工作了。我生活在西安,有在日本當程序員經歷的人不算多,面試的時候,不管合不合適,人家都會覺得很驚奇,想了解你。

出國工作一趟,對我來說,經濟上沒有帶來什麼變化,最主要的是心理上的變化,我變得更自信了。

出國前,我作為應屆畢業生,很順利的去了一家大廠,但內心總是擔心失業,擔心未來找不到工作,但出去一趟回來後,閱歷增加了,我更加明確自己生活以及工作上的目標,也沒什麼可焦慮的了。我變成了一個很自信、樂觀的人。

對於我來說,出去工作這一趟,好處大於壞處,對很多事情更坦然了。

*做出選擇後,就不能「這山望着那山高」

糯衣Norene | 24歲 美國/上海 諮詢從業者

我剛回國一個月,之前是在美國讀碩士,今年5月剛畢業。我一直在糾結,是留在美國,還是回國工作,我不想放棄任何一種可能性,就一直同步找工作。

從3月到8月找工作那段時間,我很糾結、也很焦慮。我面試了很多家公司,五六月的時候最忙,單是時差問題,就已經非常折磨人,有時還需要連軸轉。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白天結束美國的三場面試後,晚上還參加了國內一家公司的全天面試。

我的專業是技術方向,但找工作時,我決定跳出純碼農的圈子,我專業學習六七年,也漸漸明確,自己是不太適合做純碼農的。

找國內的工作時,因為大學時有過多段大廠和諮詢公司實習的經歷,我就更關注相關崗位。找美國的工作時,我的重點是在拿到工作簽證的基礎上,儘量為職業生涯開個好頭。

高強度找工作後,總算結果還不錯,我最後收到了五家公司的offer,其中美國2家、國內3家。



當時,自己也一直在衡量,究竟是選國內還是國外。整體而言,國外的職場,內卷沒有那麼厲害,沒有年齡焦慮,大環境的包容性更強。而國內則是在自己熟悉的舒適圈,更了解職場規則,也能離家人更近一些。

從絕對值上來說,美國工作的薪資是比國內要高的。我收到的offer里,美國的offer,薪資換算成人民幣,是國內offer的兩倍還要多,但我也深知,這兩者是沒有可比性的,美國賺得多,但消費也更高。

在我的規劃中,即便第一步選擇了國外,我最終還是會回國工作的。但我的工作方向離不開對市場的觀察,國外的工作經驗很難復用到國內,可能無法為未來回國找工作提供加成。

而且,我跟身邊的朋友交流後也明白,國外的職場也並非是「烏托邦」,複雜的人際關係、加班等都是不可避免的,可能還會面臨沒有社交、生活孤獨等處境。

於是,在仔細衡量之後,我還是選擇了回國工作,下個月就會入職國內一家諮詢公司。

從決定回國開始,我就把自己回國一路的經歷分享在了社交平台上,也經常會被問到,為什麼在求職內卷嚴重的2022年,選擇了回國。

在我看來,無論是選擇國內還是國外生活,沒有絕對的安全和穩定,最重要的是,要時刻謹記自己做選擇時的初衷,只要目標達成了,那麼其他都是需要自己去接受的。

做出選擇後,就不能「這山望着那山高」,不要在國外賺到了高薪,享受了當地包容性更強的生活,還埋怨着國外生活的孤獨。也不要回到國內,選擇了更熟悉的環境後,卻一直埋怨工作的辛苦,還想着國外的高薪。

*適應不了氣候、距離、文化差異,拿到綠卡還是回國了

青青 | 30歲 加拿大/蘇州 企業職員

我在2013年從國內高中畢業後就去加拿大上大學了。畢業後最開始沒有想過要回國,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公司做行政,收入在當地不算高,每個月到手2400加幣(折合人民幣約12000元),工作也不忙,周末有時候我也會再去做一些兼職。

我花費不算高,每個月有600加幣的房租,800加幣與車相關的租車、油錢、保險等花費,剩下1000加幣用來吃飯、日常開銷,正常生活沒問題,我還能有一些積蓄。那邊的平均收入水平還可以,保障基本生活比較容易,但是如果想要過到中產及以上的生活水平,還是要自己去努力。

第一家公司在我工作滿兩年之後可以給我辦移民,我後來也順利拿到了加拿大身份。加拿大整體的福利保障是比較好的,我曾經有10個月沒工作,在那期間我每個月能領到2000加幣的失業金,這也讓我無後顧之憂地在家休息了一段時間。



決定回國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氣候問題,我在加拿大多倫多,那邊的冬季漫長而寒冷,有時候從9月份開始就很冷了,冬天氣溫高一點是零下10來度,冷的時候能達到零下40度。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從多倫多到上海要坐13-14個小時的飛機,每次回國都特別痛苦。

另外,我對中國的文化有着深入骨髓的認同,加拿大歷史很短,再加上文化是從小薰陶出來的,雖然待了八年,但在那邊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文化邊緣人,絲毫沒有歸屬感。

還有一個現實問題,我在加拿大保障基本生活沒問題,但是如果想買房子,對我來說有一定困難。另外我做選擇還有一個原則,就是小事要理智、大事跟心走,雖然拿到了那邊的身份,但我內心的天平還是傾向國內。我在國外一直沒有對象,我感覺可能自己的緣分也不在國外。

2021年,我就回國了。首先能感受到的就是很熱鬧。我沒選一線城市而是來了蘇州,第一份工作月薪12000元。後來換了一份工作,總是要加班,我有點受不了,幹了一個多月就離開了。我在蘇州生活成本一個月6000元就夠了,現在的工作收入適中,加班沒有那麼嚴重,各方面都能接受。

我去上班,別人會覺得我身上有一種鬆散,大家覺得我是在國外給慣出來的「臭毛病」,但是每個人想要的不一樣,我就是想放平心態,不太追求物質方面的消費享受,更想充實自己的內心。

未來我沒有考慮過再出國,如果有可能,我想去農村生活,我喜歡做一點體力活,順勢看能不能做點小生意。我覺得人的硬實力能維持生計就可以了,剩下的全是軟實力支撐起來的,人格健全,有幸福感更重要。

我的建議是,想出國的就出國,想回國的就回國,畢竟人生重在體驗,如果後悔了,有能力修正就去修正,沒機會了就往前看,前面還會有更好的等着你。

*放棄百萬元年薪,現在像學生時代一樣每周末都能回老家

小鷗 | 29歲 美國/深圳 產品經理

我是2017年出國的。那之前我已經在國內工作了一段時間,我本科學的是工科,當時在國內做的是硬件相關行業。

當時,就我們這個專業來看,美國的環境更好,我出國的時候想的是做出一番事業,學到先進的知識。所以到了美國,我在一個理工學院讀了電子工程專業,本意是在這個領域深耕的。2019年畢業,我發現相關的工作很難找,年初畢業一直到接近年底,8個月裡我每天都瘋狂投簡歷,卻都沒什麼回音。這期間,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自學代碼。

也正是因為兩手準備,最後我還是找到了一家五百強公司碼農的工作。那份工作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成就感,年薪換算下來是50多萬人民幣。後來我又換了份工作,還是做碼農,年薪翻倍。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的快樂還是歷歷在目的,沒有疫情的時候我幾乎每個月都出去旅遊,各大奢侈品店我也都逛了個遍,夏威夷奢侈品店的SA(服務顧問)我都混熟了。



回國的決定並不突然。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很清晰,當年就是因為想學東西才出國,未來我也想在國內創業。疫情開始後,家人擔心我,催我回去,後來又趕上家裡人重病,我就回國了。

準備回國的時候我加了一些海歸群,有很多內推機會,當時就有不少國內的公司找我去當程序員。但我已經明確,自己沒有干程序員的天賦,我該走另外一條路了。

到現在我在國內做過兩份工作,年薪基本是在美國時的20%。第一份在國企性質的公司做項目管理,現在是在一家上市公司做產品經理。雖然賺得沒以前多,但我確實是按照自己的規劃,在事業上又突破了一下。而且,現在這家公司做的東西和我大學專業相關,產品經理又最好要懂技術,我以前的經歷全應用在現在的工作里了,總體我還是比較自如的。

總有朋友問我,還打算回美國嗎?那個時候,我在事業上確實有點成績,感覺自己活成了小時候最喜歡的TVB劇里那些事業型大女主的樣子。但是快樂的背後,我還是覺得那裡的不確定性太多了。

現在我工作的地方就在我念過的大學附近,深圳離我老家只有一小時車程,我現在經常周末就回家,就像回到學生時代一樣。

我自認為是個很卷的人,自己卷自己。小時候我爸媽就做生意,再加上珠三角的文化環境影響,我很享受在事業上不斷進階的獲得感。如果有年輕人想出國學習,可以去開開眼界,至於以後的路怎麼走,想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於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路鳴、青青、糯衣Norene、周舍、小鷗為化名。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唐亞華 李秋涵 王敏 鄒帥*編輯:李秋涵/來源:深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