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奧運會沒有小企業的事兒

2024080419:06



流量即是商業,而眼下巴黎奧運會就是全球最大的流量來源之一。

《全球體育營銷》合著者諾曼·奧萊利曾經說過,「奧運會是一個舞臺,世界上三分之二人口的目光都會在這個時候聚焦於此。」

國外營銷界流傳過關於奧運營銷的一條定律:在通常情況下投入1美元,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可以提高1%;而如果用同樣的資金贊助奧運,則可以將知名度提升3%。所以,奧運會歷來是全球商界特別重視的舞臺,知名品牌們基本都曾給其提供過大小不等的資金支持。

但隨著奧運會的逐漸演變,以及奧運營銷門檻的逐級升高,我們慢慢發現,盡管運動員的面孔常換常新,但不論是運動員身上的服裝品牌,還是奧運場館內的商標logo,都已經是耳熟能詳的老面孔,基本上已經沒有太多新元素出現了。

而且,近年來認同奧運會全球化的商業價值,並積極推動奧運會商業價值提升的,主要以中國企業為主,歐美跨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更像是在「例行公事」地進行投放。

以伊利為例,這家中國乳製品企業對多屆賽事進行了持續支持,在巴黎奧運會開幕之前就進行了各類推廣活動,請來了包括魯豫、王楚欽等多位相關明星助陣,態度積極,並且設置了各類互動活動,相當註重消費者在其中的參與感。

整體上看,奧運營銷經過多年演變,仍然具備相當的商業價值,但也早已成為強者的遊戲。這是全球百年商業競爭的結果,也是全球商界心照不宣的事實。

01 星工廠

歷史上,一個品牌通過在奧運會上拋頭露面,是能夠奠定其崛起基礎的,這樣的案例在「遠古時期」的奧運營銷中比較常見。

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美國運動員傑西·歐文斯連奪100米、200米、跳遠和4×100米接力等4枚金牌,國際體壇為之震動。

阿迪達斯的產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奧運會前,他們就找到傑西·歐文斯,全力建議他試穿阿迪達斯釘鞋。這讓歐文斯如獲至寶。最後,伴隨著四枚奧運金牌的「神跡」,阿迪達斯也一戰成名。

依靠產品在奧運會上大放異彩的,還有澳大利亞的泳衣製造商SPEEDO公司。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有83%的選手身穿SPEEDO的「鯊魚皮」泳衣,其形象代言人索普更是勇奪3金2銀,風光無限。此後,「鯊魚皮」材質迅速風靡全球。

到2008 年北京奧運會,已經至少有50個國家的運動員身穿「鯊魚皮第四代」泳衣參加比賽,而且94%的冠軍得主穿的都是這款產品,成了SPEEDO作為一個品牌最大的廣告。



此外,通過奧運營銷在同行競爭中獲勝,也曾是經常上演的戲碼。

1997年,因為贊助費用上存在分歧,摩托羅拉與國際奧委會的談判不歡而散。彼時在通信圈一直處於「三流品牌」的三星迅速上位,成為奧運會頂級合作夥伴,並隨後贊助了長野、悉尼、鹽湖城、雅典、都靈和北京奧運會。

事實證明了三星的押寶正確。到2003年,三星已經取代摩托羅拉,成為全球移動通訊市場亞軍。2004年,三星進入全球最有價值品牌榜排名前20位,真正成為全球頂尖品牌。

借助奧運會的流量,中國消費品企業也大獲成功。安踏、匹克、李寧等中國運動品牌,都是通過在奧運會上的積極表現,擴大了自身的影響力。

1999年,還沒有如今規模體量的安踏,花費80萬元簽約孔令輝做品牌代言人。隨著孔令輝悉尼奧運的奪冠,安踏一夜成名,營業額從2000萬元飆升到了2億元,從此走上了國內一線品牌之路。這可能是奧運營銷歷史上最成功的「四兩撥千斤」案例了。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另一個運動鞋服品牌匹克劍走偏鋒,贊助了伊拉克奧運代表團,實現了在奧運會上的品牌露出,大獲成功。

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財力更大的匹克一口氣簽下了6支奧運代表團。2016年裏約奧運會上,這個數字變成了12支。匹克也成為那屆開幕式上露臉頻率最高的運動品牌。

李寧也是中國國家隊贊助商的常客,其中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李寧的老板李寧親自上陣,在北京奧運會上腳踏祥雲點燃奧運火炬。

這些都是國內外品牌奧運營銷史上的經典案例,但如今這樣的經典案例,在近些年來已經越來越少了。

02 搶地盤

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在身著Lululemon的加拿大奧運代表團出場後,時尚的款式讓網友們被迅速「種草」。開幕式之後,其官網因流量激增而一度癱瘓。

這是近年來奧運營銷中少有的以小博大名場面。縱觀20多年來的奧運會官方贊助商,已經基本沒有了新興品牌。一眼望去都是大企業在搶地盤。



出現這樣的情況並非偶然。

首先,奧運官方贊助費用的水漲船高,想在奧運會上露臉已經是代價相當大的事情。像1928年可口可樂公司用1000箱可樂贊助了阿姆斯特丹奧運會那樣的「傳說」,再也不可能出現了。

本次巴黎奧運會開幕式上,LV出盡了風頭。包括火炬存放的行李箱,奧運獎牌、法國運動員的禮服統統都是LV定製的。

開幕式短片中,本屆奧運會定製的最後一枚獎牌製作完成後,被放進了LV的箱子裏,進行了近景、遠景,室內、室外的全方位展示,以至於有網友直言,這哪裏是奧運會短片,分明是LV的「全球廣告大片奧運會首發。」

這樣的「廣告大片」代價不菲。據LV官方信息顯示,其贊助巴黎奧運會金額為1.5億歐元。

另外,阿迪達斯曾經在2005年豪擲了13億元,打敗李寧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合作夥伴。而2004年全年,李寧的營業收入不過才12.7億元。後來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公開場合談到此事說道,「中國企業那個時候規模太小,都贊助不起」。

除了贊助不起之外,贊助失敗的風險同樣不小。

2004年雅典奧運會,耐克押寶劉翔成功,大出風頭。2008年北京奧運會,凱迪拉克花1500萬簽下劉翔作為品牌代言人,試圖復製成功案例。但劉翔最終傷退。

在2006年冬奧會上,耐克和VISA都把巨額廣告合同給了美國選手伯德·米勒。但是他在賽前卻陷入酗酒醜聞,在比賽中也表現平平,沒能帶來任何良好的形象展示。

一旦押寶失誤,那巨額費用就相當於打了水漂。對於大公司來說這還是可以承擔的失敗,但對於小品牌來說,一旦失敗,輕者傷筋動骨,重則直接破產。

大公司對小公司的傾軋打壓,也經常在奧運會上發生。

最典型就是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美國男籃「夢之隊」當時的贊助商是銳步,但是喬丹自己簽約的是耐克。矛盾之下,喬丹在領獎時用國旗把銳步的logo遮了起來,讓銳步吃了一個啞巴虧。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中國品牌身上。東京奧運會上,匹克是整個巴西奧運代表團的贊助商,而耐克卻是巴西足球隊的贊助商。當巴西男足蟬聯奧運冠軍後,在領獎臺上集體將匹克的商標給隱藏起來。

所以在如今的商業格局下,奧運會對於小品牌來說已經是高高在上,高攀不起。尤其是在中國企業入局之後,已經很難看到更多新鮮面孔了。

03 大時代

中國企業是目前全球各國企業中,對於全球化業務最關註的群體之一。奧運傳播的價值在於,可以和中國企業的全球化布局相結合。

像伊利在新西蘭擁有大洋洲乳業、威士蘭乳業,在歐盟、南美烏拉圭、東南亞印尼等地,伊利也都開展了優質奶源合作。目前伊利已在全球建成了81個生產基地,全球合作夥伴總計2000多家。

這些全球化的業務布局,和奧運會的全球化傳播是相互匹配的。

伊利的內部人士也由此判斷,奧運會的整體價值仍在呈現出上升趨勢,「作為全球性的頂級體育盛事,奧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競賽,更是一次文化、科技、商業的全方位交流,這為奧運會帶來了更加龐大的觀眾基礎和更高的市場價值。」



但對更多企業來說,這些價值的代價太大,並且如果沒有全球化業務的話,贊助能達到的效果並不會很好,相當於花了全球化的錢,買到的只是國內傳播,這中間是有損失的。

更深層次的問題在於,現代商業社會經過百年發展,除了新興產業之外,各行各業已經很難有新企業嶄露頭角,即便是通過奧運營銷大力推廣也不可能。

可以說,奧運營銷的現狀,也是這個時代的縮影。縱觀近十年來的中國商界,已經很少再出現過伊利、安踏那樣的全國知名大品牌。



通過大規模營銷爆火樹立品牌形象的年代,早已經過去了。就像1998年愛多VCD花掉2.1億元戴上央視「標王」桂冠,一舉全國爆火;2003年,名不見經傳的熊貓手機,以1.0889億元的金額就能勇奪央視「標王」,從而一舉揚名。兩年公司如果後期經營得當,這些投入都會變成商業教科書上的經典案例。

但如今,已經沒有哪個企業還願意進行如此規模的全渠道廣告轟炸。資本會敢於支持那些毛利率相對較高、附加值更大的科技型企業進行大規模投放,但完全不敢在運動鞋服、牛奶或飲料之類的領域挑戰巨頭。

奧運會合作夥伴、央視標王、綜藝節目冠名權,都已經被標上了足夠高的價碼,缺乏資本的小品牌們,只能在狹小的細分市場蟄伏耕耘,投一投關鍵詞搜索之類針對性更強的營銷渠道。

大舞臺已經全都留給了大企業,成為了它們加固自身護城河的名利場。與其說這是廣告營銷,更不如說這是另一種高端局的玩法。在這些局裏,沒有中小企業的位置。---[文: 老魚兒*編輯: 楊旭然/來源: 巨潮W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