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北大教授楊壯:三元領導力與方太實踐

2024060617:33

本文摘編自《共修領導力·以定禦變——中國式現代企業管理思享會》上的演講內容



我到日本和美國看過很多企業,我發現像亞馬遜、谷歌它們能成為偉大的世界級企業,有一個共同的重要原因:它們十分重視使命、願景、價值觀,也就是文化理念。

為什麽這些企業都在講文化?為什麽中國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很少有企業家關註到這個問題?今天我講一講自己的觀點,供大家思考。

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不只是要進入世界500強。中國在世界500強的企業數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第一。規模、營收和好產品對企業來說很重要,但是一家有影響力的企業,要看它是否受到尊重。

什麽樣的企業會受到尊重?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企業到底有沒有文化、精神和理念?能不能給人以震撼,讓人永遠牢記這家企業不僅生產產品、造出大樓、建出公路,它還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體系,讓我們聽了以後為之心動,為之感動。

在如今這種充滿變化的人文環境下,在中國企業走到了出海元年的當下,影響力就顯得更為重要。我們遇到了一些挑戰,在這時候往外走,就必須思考一個核心問題:我們雖然在很多領域已經超越了日本和美國,但是影響力還不夠強。那到底是什麽在阻礙中國企業在世界繼續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中國企業的長處和短板是什麽?如何才能讓中國企業家獲得尊重?什麽才是真正的領導力?把這些事想清楚了,中國企業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施展更大的影響力。

在國內,方太的茅忠群董事長是少數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企業家之一。

我從2001年開始,每年帶兩批學生出國,去看不同國家的企業,每年大概2-4次。近些年也看了很多的國內企業,看到了中國企業的長處,也看到了短板。在我看來,一家企業如何做到中西合璧,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要是真做到了,企業將受益匪淺。

我看過方太之後,才發現它就是這樣一家企業——不僅有無數的產品創新,更重要的是,它在探索中國這塊土地上五千年的文化,把中國的文化和西方體系結合在一起,這是一大創舉,方太正是中西合璧的一個企業典範。它告訴我們,領導力是如何讓一家企業影響世界的。



方太理想城

一、為什麽要提升領導力?

第一個原因,今天的環境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全球領導者正面臨巨大挑戰——烏卡(VUCA)環境(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模糊性)。

這裏包括企業經營環境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創業戰略定位的高度復雜性,以及市場競爭熾熱化……這一切導致我們在變化過程中對未來感到模棱兩可。解決這些問題的核心,就是提升企業家對領導力的認知。

什麽是領導力?什麽是管控力?什麽是追隨力?如何才能有執行力?過去20年,很多人在這些問題上有很大的誤區。

有本書叫《厚黑學》,被許多人視為領導力的精髓。但我認為它是我們當前應避免的一個誤區。通過這本書,許多人認為自己只要會玩各種玄學,在政治場合把所有人搞倒,我就是領導力很強。再比如他特別會搞人際關系,特別懂得怎麽把對方搞定,就是領導力強。

在中國過去20年,領導力這一誤區十分可怕。因為我們發展太快,在快速發展中沒有真正思考出中國文化的精髓在哪,糟粕在哪。

方太茅總講的很多東西都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包括仁義、愛人、誠信、包容,對人的關愛等等。但有許多人並沒有搞懂中國文化的精髓,這個一旦解讀錯了,就會在世界上造成極為惡劣的影響。

第二個原因企業家當前面臨的環境相當嚴峻。

今天為什麽要學領導力?因為環境變化很大,對企業家來說可能很嚴峻。例如大環境下國內居民消費信心不足、小微企業生存困難、美國的通貨膨脹、中美競爭、地域沖突等。

此外,AI迅猛發展以及知識迅速叠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還面臨人才流失,以及企業內部的內卷躺平和內心糾結……這些很可怕,那怎麽辦?有沒有出路?

在方太中西合璧的領導力中,我們看到了一種穩定人心的判斷力,它教人分辨是非真假,什麽是真正的醜陋,什麽是真正的真善美。把這些事情搞清楚,人心就不會糾結,你就能看透人性,看清趨勢,從而會持續堅定地往前走。

你會有堅定的價值觀,能真正理解做人何謂正確。不會因為外界發生變化,而動搖自己的信念。

在烏卡時代,大家要認真思考怎麽把國外最好的東西和中國最好的東西結合起來,不僅讓我們的企業基業長青,更關鍵是要讓中國企業在世界上發揮應有的作用。

第三個原因,領導力缺失是中國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

我看到現在很多現象,年輕人糾結、躺平、內卷;不僅是企業,包括有些非營利性組織等,它們缺失清晰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企業家、管理者綜合素質有待提升;中國企業出海遇到很多品格道德層面挑戰,中國企業規模很大(500強企業很多),但是不強……

尤其是在出海以後,品格領導力可能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最大的一個挑戰。有些企業往外沖的時候,會發現別人不認同自己的做法。

別人可能會覺得你的做法很新奇,不符合世界的行為習慣,這或許是中國企業出海遇到的最大問題。無關戰略,也無關專業,很多其實是和品格領導力相關。

所以,認識到什麽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中西合璧的領導力行為,很重要。



二、領導力的本質是什麽

1. 要認識領導的本質,首先要分辨領導力不是什麽

領導力不等同於領導。一個領導不一定自然有領導力,不在領導位置的人也可能會有領導力。年紀大的人可能有領導力,年紀小的人在不同場合也可能有領導力。

領導力和權力不能劃等號。這兩者都有影響力,但領導力是影響人的內心,讓你做一件事並喜歡做這件事;權力是影響人的行為,是你可能並不喜歡做這件事,但不得不做。

領導力更不是謀略。但在中國文化中,大家把謀略看得太重要。

領導力也不是資源。有資源的人未必有領導力,他也許不知道如何運用資源,往什麽方向用,用不好就會出現很大的誤區。

領導力不是管控力。管控力更傾向於管理人們完成一項任務不出錯,領導力不是。領導力是引導、激發、賦能,讓人真正感覺到你講的都是對的,讓人們發自內心跟隨你,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有了執行力。

2. 要認識領導力的本質,其次要看領導力是什麽?

領導力就是影響力,但這句話還不完善,領導力是施加積極影響力,改變追隨者的態度、價值觀、信念、行為。要知道,僅僅是靠權力改變不了人的內心。

正如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莫頓教授所說,「領導力是一種互動關系。追隨者服從你不是因為他不得不這樣做,而是因為他想這樣做」。

但我們現在很多企業、很多組織是「不得不」,這點很麻煩。

3. 領導力的特質是什麽?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說,「領導力是讓下屬做你期望實現、他又願意去做的一項藝術。是通過動員組織下屬為了一個共同願景努力奮鬥的一門藝術。」而這又隨著環境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

比如20年前,一個工地招民工,很多問題沒有任何討論的空間——要強製性地管理,如果管理太松,就得防止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工人偷懶,不完成工作。

但是大家要記住,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的成熟,領導力是需要與時俱進的。

而與時俱進的核心,在於我們要真正認識到環境發生了變化。順應人性,去思考企業應該隨著變化做出什麽調整,在這個過程中采取什麽樣的方法,才能讓領導力適應新的環境。

我前段時間去深圳,看到了很多民工荒的情況。現在民工們不僅只是關心工資的問題,他們還關心這個領導會不會給我一些生活保障,能不能對我這個人有起碼的尊重。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變化?在20年前那個極速狂奔的時代,時代的特質就是粗獷的管理方式、初級的技術特征、經濟上的不富裕,這三者匹配下的結果。

然而到了現在,我們達到了一定的經濟水平,人們開始追求一些公共需求,以及人類共同的精神價值需求,所以領導力也需要與時俱進。

以加班為例,這個問題是有階段性變化的。20世紀初,中國經濟剛剛進入快速發展期,加班是一個普遍現象,許多領導和下屬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如果我們不加班、不拼命、不努力、不奮鬥,我們可能都生存不下去,更不要談很多其它問題。

到了現在這個時代,如果一個企業的領導力,它的定義是帶領員工全心全意實現組織目標的話,如果不加班不努力,可能一個月後企業就消失了,那麽上下就會遵守加班製度,無限加班。但這樣做的話,員工身體怎麽辦,長期一定會出問題。

再比如到了海外,到了非洲、墨西哥等地方,他們的生活理念和我們不同,你讓當地員工加班,就有可能違背了他們的文化道德準則。

所以說,領導力要根據不同情境、不同時代,根據不同工作的性質、不同員工的素質,而不斷調整。不能把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一些領導力風格帶到21世紀的互聯網時代,帶進年輕人時代、自媒體時代,追求自由、追求個性的時代。

管理既是科學又是藝術,因為管理有流程、有運營和有技術,有它非人為的一部分。

但領導力不是科學,領導力就是藝術。你在查領導力這個詞匯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說領導力是科學的。領導力只是人和物之間的關系,人和生態環境的關系,人和人之間的關系。

這裏頭包含了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理智和情感的東西。用一種理性的東西,對待一些不完全理性的人;用一種文化的特質,對待另外一種文化,一定是需要不斷調節的。

領導力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而是隨著環境的變化、局勢的變化、世界發展的變化、技術的變化,以及人們對很多問題的認知深入而不斷發生變化,因此我們的領導力也要與時俱進,必須因情境而定。

方太文化中的很多東西,都是在中國情境下摸到的,值得我們不斷學習。當我們用全球理念看方太的時候,就必須理解方太在實踐中所做的一些事。從這個角度來說,領導力就是藝術。



領導力,是領導和情境之間博弈的過程。情境是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裏涉及人、物、思想、價值,絕對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商業關系,也決不可能用一種技術的方式灌輸給大家。

只有在社會人文學科領域積累了深刻的思想底蘊,你才能真正在領導力行為中展現出自己的魅力。而且領導力這件事情,經過我多年的觀察,它不是你想學就能學到的,特別需要修煉。

方太文化中的很多東西,都是取自中國文化,但在具體實踐中,它又有著全球理念。其中,領導力的不斷修煉非常重要。

4. 領導力需要不斷修煉

人性很難被改變,無論是真善美的一面,還是醜陋和欲望過度的一面。就像科技改變了世界,改善了我們的生活,但科技永遠不能改變人性,所以我們需要通過不斷修煉來改變自己的人性。

如果不去修煉,就想改變自己的人性,那就不是人類了。人類和動物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思想的、有行為的、有欲望的。如果人類沒有這些,那經濟學就不存在了。

經濟學裏有一個核心問題,人對於私利的強烈的欲望,可以使他變成企業家。但成為企業家之後,必須不斷地修煉,讓企業所做的事情能夠為人類做出貢獻。人類社會並非像叢林那樣適者生存,這是人和動物的基本區別。

具體朝著什麽方向修煉?

庫澤斯與波斯納長期觀察總結得出「卓越領導的五種行為」:以身作則、共啟願景、挑戰現狀、使眾人行、激勵人心。

一家企業,在把西方的管理模式、質量模式、績效模式做好之後,要想繼續影響人的內心,人和企業要繼續往前走,就必須有適合於企業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方太在這一點上摸到了。

精神和物質、精神和製度必須相輔相成,如果我們只重視物質而沒有精神的指引,那麽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定會走彎路,所以激勵人心變得尤為重要,如何激勵也變得特別重要。



5. 領導力的核心——你是什麽人很重要

正如西方領導力大師本尼斯說,「一個領軍人物的領導力,核心是品格領導力」。也就是說,你是什麽人很重要——始終如一、言行一致、可信任性、誠信正直。這些在21世紀變得尤為重要。

我在年輕人身上學到很多,有00後和我說:「楊老師,今天的領導力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假、不裝、不搞兩面派」。

這點特別重要,而且也是很多企業和組織所缺乏的。我們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孫子關於領導力的看法是「將者,智、信、仁、勇、嚴也」,為什麽把「智」放在第一位?我的解讀是「智者不惑」,只有真正讀了書,有全面的知識,你才能不被一些錯誤的觀念動搖。

無信不立,你的信譽比你的生命還重要,沒有信譽就沒有人支持你。如果老是變,今天這麽說,過兩天又那樣做,就會失掉信譽。

仁者不憂,真正的仁者,心中有「仁」在。心中想著大局,一點委屈絲毫不可能打破他自己的內心鎮靜。勇者不懼,有膽量的人不會擔憂太多,當下讓大家擔憂的事情太多了,做不到勇者不懼,就做不成企業。

嚴,我對它的解讀是嚴於律己,自己的行為舉止是最重要的。沒有嚴於律己,就做不到嚴管下屬。

稻盛和夫有個公式:思維模式×努力×能力=成功方程式。思維模式在這個方程式中最為關鍵,《活法》中說,「思維模式錯了,越努力,越有能力,對組織的破壞力越大」。

思維模式是什麽?思維模式表達了「做人何謂正確」這一準則,具體講就是:

總是積極向上;有建設性;有感恩心;有協調性、善於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有同情心;關愛心;勤奮;知足;不自私、不貪欲。這不就是中國文化當中很簡單的東西嗎?

思維模式也是今天方太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做人何謂正確?大家能在方太文化中看到好幾條準則,關於做人何謂正確的準則。

這些是中國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稻盛精神的重要體現,這就是中西合璧的領導力。



三、什麽是三元領導力模型?

我們通過分析方太文化,想想在今天的人文環境下,中西合璧領導力的核心在什麽地方?

用三元領導力模型來說,包括思想領導力(power of ideas)、專業領導力(power of competence)、品格領導力(power of character)三大核心要點。



什麽是思想領導力?它包括四個維度——使命、願景、價值觀、思維模式。思維模式這一點很重要,企業是發展型思維模式還是固定型思維模式,是邏輯型思維模式還是情感型思維模式,往往會影響到價值觀的落地。

方太一直講的使命、願景、價值觀,就是一個企業思想和方向的定位,也就是思想領導力的體現。企業有了指南針以後,什麽事情都好辦。

在思想領導力上,我們可以海闊天空地想,但還必須腳踏實地地做。方太不僅有海闊天空的思想領導力,還有堅實的物質基礎——專業領導力。

專業領導力不是專業管理力,我們講的是決策機製(智慧決策)、賦能人才(吸引一流人才)、卓越產品和服務(工匠精神)、創新變革(與時共進)。

包括是怎麽做決策的,有沒有足夠的人才,是否有很好的產品,會不會變革創新……日本很多不能創新的百年老店都死了,我們現在能看到的活著的日本百年老店,幾乎都是在進行創新。像方太,就是一直不斷地進行產品創新。

還有最後一點,品格領導力。很多企業領導的思想領導力很強,專業領導力也很強,但是跟企業無法融合。為什麽呢?除了企業,包括有些學校和醫院也是,因為他們可能知行合一做得不太好。

無法知行合一的根源,就在於企業家本身的品格領導力相對有所缺陷。也就是說思想領導力和專業領導力之間應該搭建一座橋梁,這個橋梁叫信任,如果沒有品格領導力的話,也就沒有信任。這是我調查很多企業得出的結論。

有些企業做得不太好,關鍵就在於缺乏品格領導力。好的品格領導力主要有四點:真摯坦誠、負責可靠、雙贏共贏、勇敢堅毅。

這四點具有很強的普適性,是中西合璧領導力中必須講的。有的是中國企業的強項,有的是短板,是我們必須做的事情。

我為什麽提出三元領導力模型?因為它提出了評判領導者的綜合標準,而不是單一標準;而且這是一個東西合璧的綜合評判,融合了東西方領導力核心思想,改變了領導力單一思維模式,歸納了我20年對國內外企業的反思觀察,在烏卡時代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當環境發生異變、變得模棱兩可的時候,或許有人不知道該怎麽做了。又或者,有思想但不知道怎麽落地。我也看到過好幾個組織就是在思想落地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比方有一家企業從上到下都很不錯,但是卻出現了不講真話的問題,最後這家企業倒下了。

這就是三元領導力模型產生的背景,三元領導力歸納了我20年對國內外企業的反思和觀察,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如何才能讓企業通過中西合璧的領導力提升在世界的影響力?三元領導力模型的三個維度,正對應德魯克對領導力的基本判斷:

提升一個人的視野,使之高瞻遠矚;

提升一個人的績效,使之出類拔萃;

提升一個人的品性,使之超凡脫俗。

要是能做到這幾點,不變得出眾和優秀才見鬼。



方太領導力模型

四、方太的三元領導力實踐

最後簡單談一下方太中西合璧模式對於三元領導力的實踐。方太集團的三元領導力實踐,路徑就很清晰。

方太在思想領導力的實踐上,有些點可以展開討論:比如「中學明道、西學優術、中西合璧、以道禦術」。

中國有很多「道」的東西相當棒,一些「術」的東西也並不差。而西方一些「術」的東西相當強,在文藝復興、工業革命等之後也有一些「道」東西值得我們借鑒。特別是對人性進行觀察後,發現對人性必須有製度的製約,這也是一個「道」的概念,不是「術」的層面。

方太在執行過程中,很清晰「中西合璧、以道禦術」這件事。我很喜歡方太文化中的這條——產品、企品、人品合一。其中最關鍵的是人品,這點具有普世價值:誠信為本,長期行為。

這一點不僅要成為中國企業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也應成為全世界優秀企業所追求的行為和舉止。

方太在專業領導力上的實踐包括:專業化、高端化、精品化,重視人才、培養人才,文化的熏陶、股權激勵,重視科研,美善創新。

在品格領導力上的實踐包括:尊重人性,培育人品,智慧思維,行於中道,厚德載物,以道禦術,強調老祖宗講的仁義禮智信。



方太文化圖譜

1. 認識方太中西合璧模式的重要性

對於中國企業而言,中西合璧幾乎是成功的必然要素,我們要有中西三類不同的東西:西方的管理、西方的契約、西方的製度,還必須有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精神、中國的理念。

方太茅忠群董事長從1990年代和他父親聯合創業開始,我們兩個的心路歷程就有一些相似之處。當時我們國發院許多教授都有海外留學背景,去國外看了很多企業。相應地,茅總就是去了中歐商學院,學習了很多西方體系性的思維理念。

這就是我認知的第一個階段,西方很多管理方式對我影響很大。比如說,不撒謊、不欺騙,這明明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到現在都還是很多國內企業存在的問題。許多企業在美國股票市場被摘牌,有些小企業換殼之後就出局了,我們意識到「不說假話」這一點很重要。

所以在當時的研究過程中,覺得西方有很多核心的治理理念應該要向國內走,西方這些思維模式應該要為我們所用。

第二個階段,到了21世紀初,我們開始慢慢認識到西方管理的一些問題,以及中國社會的一些強項。

說一件比較有爭論的事情,通用電氣原CEO傑克·韋爾奇是對我影響很大的一個導師,他從1980年代開始做出了很多變革,變革速度相當快。他提出一家企業必須做到第一、第二、第三,否則就會出局。當時美國的國際化剛開始,日本、德國企業進入美國,企業不變革就會死掉。

所以當時傑克·韋爾奇的變革,讓整個企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到了2008年,通用電氣就遇到了最大的挑戰,很多業務虧損,整體往下走。

我拿它和德國西門子、日本豐田等許多不同國家的企業進行了比較,還比較了其它一些中國和美國的企業,發現傑克·韋爾奇的經營是基於一個理念——企業最大的目標是完成股東的利潤。

重視股東的利潤,這件事的是非對錯因人而異。現在美國仍有很多股東利益大的企業,依舊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這讓我當時意識到,美國很多企業都在往上走,這樣的管理製度很棒,但如果目標僅僅是完成股東利潤,就會很難辦。

第三個階段,2009年,稻盛和夫在跟我聊天的過程中,表示對中國的文化有很大的信任,甚至是信仰。

他在央視接受采訪時,大家問他,股東、顧客、員工哪個放到第一位?他二話不說,員工第一位,顧客第二位,股東第三位。

這讓我開始思考,東西方文化在很多地方是不同的,西方很多地方講究製度性、股東利益、講究快、講究治本。但對於一個領導者而言,世間上的很多事,都是一個人文的東西,企業面臨著短期、中期、長期發展的問題,它不是一下子靠「快」就能做到的。

我們再說回傑克·韋爾奇,他在變革過程中去掉了許多小家電、消費類電子產品、半導體等製造業業務,最後剩下通用金融等,讓通用電氣的企業結構由大型傳統性的長期公司,變成製造業的金融機構。結果金融危機一出現就倒了下去,至今沒有恢復元氣。

傑克·韋爾奇是2001年退休的,有人說是他的接班人不行,要是傑克·韋爾奇在一定行。我個人覺得,他在也不行,除非他能再做出理想的調整。

這涉及一個「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的問題,也是組織行為學的歸因理論。一個人的成功究竟是環境造成的,還是個人造成的?兩者都有。

一個人在什麽時候是英雄,什麽時候不是,完全是因為環境在發生變化。因此,這件事深刻地影響了我,讓我意識到,怎麽看待中西合璧是重要的。

2. 三個影響我的重要人物

第一個影響我的是華裔神探李昌鈺,我發現特別有意思,他作為一個科學家,獲得了許多的獎項,破了幾千個案子,無論到了哪個環境、哪個國家都能受到歡迎。

我問他,你是如何實現這種領導力的?他說,我的成功不在於我是誰,在於我遵循一個原則。

這個原則和方太很像,那就是:「按中國人的方式做人,按西方人的方式做事」。

如何理解?按中國人的方式做人——中國有很強大的精神文化底蘊,中國人的勤奮努力、敢為天下先、不放棄、不知足,有知恥感,在任何情況下總是自強不息,這些品質在今天尤其是當下非常重要。

你到紐約的街上看看,可以看到年輕人在要飯。中國的文化不同,強調人在任何情況下總是要自強不息。就算環境再艱難也如此,我有時候看到街上的快遞小哥,很尊敬他們。有些人大學畢業,也在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努力為生活打拼。

一方面,中國的精神文化對於做人很重要,但是用這種方式做事就需要好好再斟酌。我們在一個熟人社會裏,很容易不講原則,比如「你是我哥們兒就怎麽怎麽樣」,許多時候會比較模糊、大而化之。

但李昌鈺作為一個科學家,在做事的過程中肯定是要非常嚴謹的。所以這兩者一定要區分開來。

第二個影響我的是稻盛和夫。方太在產品上非常講究細膩,在文化上很註重人情味,勾起了我對中西合璧的認知,以及對稻盛和夫的理解。

很多人都覺得稻盛和夫所有的經營理念都是因為他的哲學思想,但是大家沒有看到他的阿米巴經營。

他的阿米巴建立在科學管理基礎之上,很多人沒有去過京瓷,沒有看到它的博物館,裏面講的幾乎全部都是科學家和科學做事,他是一個兼具東西方思想的人,這兩者不能分割開。

第三個影響我的是李光耀。李光耀去英國留學之前,英文講得很流暢,不太註重中文。結果到英國發現這裏的家庭氛圍和秩序比較混亂,又覺得不行,中國的文化很重要,於是開始著重學習中國的文化。

他的兒子是學中文出身,他自己是學英文出身。後來回到新加坡後,李光耀把英語、漢語、馬來語、泰米爾語設立成官方語言,才有了今天的新加坡。

英文可以加強一個人對世界邏輯的理解,在國際環境中更具溝通優勢;中文博大精深,很多表達有著豐富的含義,兩者結合更有利於發展。

3. 做企業的核心問題是什麽?

方太茅忠群董事長幾個關於人性的問題給了我很多的啟示:

為什麽要做這家企業,做企業的目的和意義究竟是什麽?

未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要把這家企業做成什麽樣子?

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什麽是應該做的、什麽是不應該做的;什麽錢可以賺、什麽錢不可以賺;應該有什麽信條?

這些問題也是豐田、京瓷、松下等企業創辦時提出的核心問題,幾乎世界級的企業家都在問這些問題,他們問的問題都是涉及人性的問題。

因為他們很清楚,技術再變革,產品再更新,人性才是關鍵。在人性不變的狀況下,企業家核心的點就是要洞察人性,讓人真正往正確的方向走。

這些問題非常重要和深刻。2009年稻盛和夫先生到北大講座,他討論的幾乎是同樣的問題,核心是「做人何謂正確」。

對人性的洞察力,在領導力的實質中十分關鍵。

從中西合璧的角度來講,包括日本京瓷講的是敬天愛人、利他經營;松下幸之助是「造物之前必先造人」,德魯克是「做正確的事,不僅正確做事」,方太茅忠群董事長是「人品、企品、產品三品合一,以人為本」。

所有這些,都是偉大的企業家把人性看透之後,從心入手。在產品完善的同時,把人心帶入正道。

最後,《道德經》裏講的這句話我很喜歡,「知人者智,自知者強;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麥克斯韋爾講的一句話,對我影響很大,「態度決定一切,改變你的態度,你將改變你的人生。」

---[排版: 十一*編輯: 十一*輪值主編 :孫玄/作 者:楊壯- 北大國發院校友學院發展基金講席教授、北大國發院BIMBA商學院前聯席院長*/來 源:正和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