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杠杆率太高?高到天花板了嗎?
最近總有人說,樓市回不去了。
論斷無非3個:人口開始少了、房子過剩了、杠杆加不動了...
前兩個,其實是區域分化問題,就不細說了。
今天研究下,我們居民的杠杆率,真的加不動了嗎?
那,杠杆率多少才是合適?
第一,中國居民杠桿率增長快,這是事實。
美國居民杠杆率從18%到60%,用了42年(1947年-1989年);
日本居民杠杆率從20%到60%,用了24年(1964年-1988年)。
我們用不到15年(2006年-2020年)的時間,就讓居民杠杆率飆升至60%以上。
但同時,我們也是用幾時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
所以不稀奇。
看上面的時間段,其實和各國的地產黃金時代,一一對應。
地產要好,杠桿少不了。
第二,中國居民杠杆率還不算高,這也是事實。
實際上,和日本、美國相比,中國目前的居民杠桿率不算高。
貓崽拿到國際清算銀行的一組數據:
截至去年底,中國居民部門的杠杆率是62.1%,而且最近幾年沒咋漲了。
而美國居民部門杠杆率是72.9%,日本是65.7%,均分別比中國高出10.8%、3.6%。
日本可是經歷「失去的30年哦」,降那麽久杠杆,還有65.7%。
所以說中國居民杠杆率天花板,還為時尚早。
08年危機時,美國居民杠杆率一度逼近100%。
2005-2010這5年,美國居民杠杆率一直處於92%-97%的高位運轉。
國際清算銀行在計算杠杆率時,普遍采用這個公式:
住戶貸款(金融機構統計)/GDP的比值。
當年美國居民杠杆率達到97%,意味著居民身上背負的債務,幾乎等同於該國創造的GDP。
而最近15年,美國居民杠杆率從歷史最高的97%開始急速下滑,去杠桿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美國人的負債,不僅僅是房貸,還有很重要的是學貸,靠貸款讀書的美國大學生比例占到7成左右,因此美國人的負債壓力很大。
所以杠杆率不在於高低,更在於怎麽恰當利用杠杆率,推動經濟發展。
第三,中國居民杠杆率的增速在放緩。
經歷了三年疫情,居民杠桿率已經不怎麽升了,反而進入到一個穩定的周期。
2020-2023年,我們的居民杠杆率都維持在61%-62%的區間。
可見大家加杠杆變得很謹慎。
2015年地產「去庫存」時,居民杠杆率大約是39%。
那之後的4年,地產再次進入一段「狂歡」周期,居民杠杆率從39%升至2019年的56%。
如今地產再提「去庫存」,居民杠杆率是62%。這次還會提升多少?
為了穩住經濟發展,高層其實做了很多努力。
尤其是在房地產政策方面,進入到史無前例的寬松階段,門檻和貸款成本都去到歷史新低。
1.5成的首付比例,意味著鼓勵居民買房加杠杆可以去到85%。
第四,關註杠杆率不如關註人均可支配收入。
中美日的居民杠桿率相差較大,但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人均收入也在二者之下。
加杠桿的前提是收入預期和穩定,截至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218元,折合美元為5400左右。
對比之下,美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萬美元,折合人民幣超43.53萬人民幣;
日本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為76688元。
目前差距還是在的。
杠杠率始終要和經濟走勢相匹配,脫離居民收入談杠杠率就是扯淡。
所以不是不能加杠桿,不願加杠桿,加不動杠桿的問題。
收入預期起來、信心有了、企業效益增長,加杠桿不成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在最新一期文章中指出:
解決當下的挑戰,有兩點途徑:
其一,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提振經濟;
其二,更加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傳遞積極信號,如增發國債、降息等。
信心是自己給的,也是大環境給的。
你怎麽看目前的居民杠杆率?---來源: 說財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