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矽谷創投教父”Steve、沈向洋、徐立現身GDC大會,上海已有24款大模型獲備案

2024032416:25

(圖片來源:钛媒體編輯拍攝)

3月23日,2024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在上海開幕。

本屆GDC大會以“模速空間—開發者的模力之源”爲主題,圍繞大模型上下遊産業鏈及應用場景,超過100個國內外知名生態社區代表、100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線下開發者超3萬人次參與,涵蓋1場開幕式、1場頂尖青年開發者交流會、5場前沿技術講壇、10+場平行技術講壇,以及數百位嘉賓線下演講。

同時,大會期間還將展示超過100個國內外知名模型、最新趨勢和創新成果等。就在23日上午,階躍星辰、商湯、RWKV、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冪方科技等企業的六款最新大模型全面亮相。

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傑披露,目前上海有24款大模型進行了備案,多款人形機器人也即將發布。

23日的開幕式上,“空間計算之父”、RealityPrime和XR Guild主席Avi Bar-Zeev;美國矽谷創業教父、創業孵化器Founders Space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OpenAI前全球商業化負責人Zack Kass;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商湯科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徐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助理、領軍科學家喬宇等人展開演講。

矽谷創業教父:AI 不是一種商業模式

事實上,AI 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當前,以大模型爲代表的生成式 AI 等前沿技術正在持續叠代發展,與社會生産生活各方面加速融合,形成新質生産力,也引發了創新創業的熱潮。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披露,截至2023年底,中國軟件産業規模超過12萬億元。

在3月23日上午的開幕式上,被稱爲矽谷“船長”的創業教父、創業孵化器Founders Space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在2024 GDC大會開幕式上表示,AI不是一種商業模式,而是一種技術。



“大家經常會搞混,如果我有AI,我的企業就成功了,不是這樣的。衆多企業只用一下AI,不一定能成功,而是AI能夠爲你的客戶帶來什麽,企業最終還是要服務客戶,因爲客戶提出了對産品和服務的需求,利用AI能夠給你的客戶帶來獨創價值,競品無法做到,您就會鶴立雞群。”霍夫曼表示。

他在演講中坦言,“大家(企業)要思考自己的“護城河”,這比曆史以往更加重要,單單考慮應用AI還不夠,你需要在自己的業務周圍建立護城河。這個不是來自于AI本身,因爲大家都可以利用AI,利用API,利用ChatGPT的API,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單單使用API,你沒有競爭優勢,超越競品要有更加廣泛的思考,我如何讓用戶獲得更好的服務,如何和客戶建立更加獨特的關系,我能夠將什麽技術申請專利,我有什麽樣的自有數據得以在我公司生成,這些是你利用AI成功的要點,你要超越AI本身。你要記住,如果你在大平台公司,比如OpenAI、谷歌,前進道路上的過程當中,他們會將你壓碎,你只會成爲他們公司産品的一個特征。”

不過,霍夫曼也認爲,AI 發展很快,已經開始做了一些事情。比如,AI 可以做一個面試官,替你選人才,從而可以節約你的時間和資源。同時,AI可以幫助他們進行員工訓練,所以你就不需要投入相關的資源去訓練新入(職)的員工。

“這個員工是否要辭退或者雇傭,很多管理者的決策可以基于AI。”霍夫曼表示,AI可以解決很多複雜、困難的問題。而利用數據,利用 AI 賦能各種行業,可以幫助你決策等。

霍夫曼非常看好人形機器人、數字孿生、程序化的搜索引擎優化等各種新的行業,預計將被 AI 技術所賦能和加速發展。

“大家都在講Sora,Sora之所以特別棒,它不僅可以創建某一個視頻,它能夠對其進行編輯。到此時此刻,我們直接可以和視頻對話,然後進行改變,改變這個人戴的帽子,改變他的面孔。我們和視頻進行對話,和視頻對話能夠進行編輯,生成難以置信的質量。在未來5年,這樣的視頻不會只有1分鍾,可以長達1小時,任何人在家裏都可以創建專業質量的視頻。”霍夫曼稱。



Founders Space創始人史蒂夫·霍夫曼(Steve Hoffman)

在演講之後的“開發者十問”圓桌上,霍夫曼直接表示,在 AI 領域,初創企業不要和大廠直接競爭,和大廠競爭太難。

他直言,企業在做戰略規劃時,要看看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核心技術。

“在正確的賽道才是大熱門,如果不是AI初創企業,現在就拿不到任何資金支持,現在太難了,很多企業在死亡。”霍夫曼表示,不管是生命科學、金融科技,還是客戶服務、銷售,利用 AI 的各個行業都需要關注 AI 如何給你帶來更好的競爭力。

霍夫曼強調,Midjournuy原來做得也很好,非常棒的開發工具,但是谷歌、微軟現在把衆多的産品免費了,Midjournuy就“死”掉了,所以,如Pika這家公司現在要和Sora競爭的話,需要要思考如何開發新産品,而不是直接和大的平台進行競爭。

OpenAI Zack Kass:2030年AGI時代將會到來

OpenAI前全球商業化負責人Zack Kass在GDC演講中表示,在未來10年內,計算機、手機等設備將經曆重大變革,人們甚至可以通過戴眼鏡來操作電器,電器將變成公共工具,我們的生活也將因此發生改變。

“2030年AGI(通用人工智能)時代即將到來。”Zack Kass表示。



OpenAI前全球商業化負責人Zack Kass(圖片來源:钛媒體編輯拍攝)

Zack Kass認爲,AI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爲三個階段:首先,應用增強階段,AI功能日益強大,如ChatGPT的出現,使得我們通過簡單的手機操作就能享受到AI的便利;其次,AI自動化階段,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實現。在這一階段,AI能夠自動執行任務,無需手動打開應用程序。用戶可以通過語音命令或耳機傳達指令,實現直接操作。最後是AI賦能的操作系統階段,這將是一個更加革命性的變革。隨著CPU的發展,人們對工具和設備的期待也在不斷提高。

當下AGI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該如何做好准備?Zack Kass稱,面對技術的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學會區分技術能做什麽,能爲我們服務什麽。AGI技術的發展,對每個開發者來說,意味著技術的成本越來越低。ChatGPT 3.0剛開始問世的時候,成本非常高,而現在已經接近于零成本。

“而且開發者一定要牢記哪些是當下我們面臨的技術瓶頸,比如每年在高速公路上或者無人駕駛的事故率也有很多,我們應該進行風險評估。”Zack Kass稱。

Zack Kass也提到要警惕AI技術發展産生的陷阱。他提到,AI能夠解決許多個性化的需求,也會讓人們對這類AI工具産生依賴,這可能會導致人類智力的退化。此外,AI的普及可能引發人們對身份認同的困惑,許多人擔心失業問題。

針對當下的“AI複活”技術,Zack Kass指出,“我們需要分清人類與技術的界限,我自己在生活中更願意與人互動,而不是和機器互動,人與人的互動是非常重要。”

Zack Kass認爲,機器缺乏靈魂,而人的複活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AI“複活”親人是一種奇怪的想法,並不是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Zack Kass表示,人是什麽,機器是什麽,我們需要分清界限。在生活當中,他更願意和人互動,而不是和機器互動,這些互動不是做很多實驗、做很多研究可以替代的,機器無法讀出人類的想法。

大會圓桌期間,AI創業還面臨高投入、變現難等問題。Zack Kass坦言,這是一個老問題,但樂觀的是,整個價格或者開發的成本會變,很多依賴于ChatGPT,會發現成本削減了一半,因爲由于大模型的開發成本不斷地下降,大模型的開發成本慢慢在變低,甚至接近到零。營運成本還需要密切關注,一定要讓大模型商業運營,商業化很重要。

“另一個是成本的投入,可能對于初創企業來說,成本投入很重要。”Zack Kass表示。

在演講最後,Zack Kass建議大家要規劃好個人生活,要去思考,AI把人類的知識技能商業化之後,我們人類還能做什麽。

沈向洋:大模型將橫掃所有垂直行業,算力是門檻

“大模型大到一定地步以後就湧現出來。多大才湧現出來?沒人講得清楚。”23日開幕式上,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在《大模型時代的機遇和挑戰》的演講中分享了對大模型的思考。



沈向洋博士(圖片來源:钛媒體編輯拍攝)

首先,沈向洋表示,AI 技術蓬勃發展,但人們對智能的本質並沒有清晰認知。物理學是Theory of Everything,而深度學習就是Theory of Anything。

過去這幾年,大模型的發展風起雲湧,Text to Text、文生圖、文生視頻等形式不斷湧現。

沈向洋認爲,文生圖使得一言勝千圖,一個簡單的提示就可以做出了不起的圖片。ChatGPT使得一句頂一萬句,提出一個問題可以得到很多答案。Sora的出現使得輸入幾句提示就能産生大片效果。

“大模型這個事情出來以後,國內已經有非常多的公司,很多開發者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了。有一個數字說,全中國大概有200多家做大模型的公司,所以叫百模大戰不誇張,我覺得更像是‘群模亂舞’。”沈向洋表示,大模型對開發者和做科研的人來講是很振奮的事情,它給我們一個機會,實際上你把科研做好的話,創新非常重要,而且需要有影響力。

這三件事讓人們産生一個個焦慮,未來開發者的機會在哪裏?沈向洋認爲是多模態。他認爲,多模態是AGI的必經之路,以OpenAI代表的技術實際上是對不同模態的理解。

“OpenAI的內部有兩套體系,一是從文生圖延展到文生視頻,走的是Stable Diffusion路線,二是文生文,走的是Transformer路線。到現在爲止,這兩條線路還沒完全統一起來,相信接下來中國的開發者、世界的開發者,很快會有這方面的突破。”沈向洋稱。



隨後,沈向洋分享了關于大模型的五方面思考。

第一,大模型的到來,強迫人類重新思考人機關系。“我們受到的沖擊,到底有多少是機器智能的發展,有多少是人機交互的震撼。”他認爲,不管是什麽技術,最終目的是幫助人更好運用機器,不忘初心。

第二,大模型將橫掃所有垂直行業。大模型可分爲通用大模型、行業大模型、企業大模型和個人大模型。“一個通用大模型如果沒有萬卡、不上1萬億參數,基本上以後就不太好意思說這是一個通用模型了。行業大模型大致上是千億參數、千億卡的訓練規模。企業大模型可能只需要100張卡、百億參數。最有意思的是個人大模型,利用個性化參數,結合雲和端,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三,算力是門檻。影響算力的兩大因素是模型大小和數據規模,隨著參數增加,對算力的需求幾乎是幾何級的。“千卡萬卡是錢堆出來的。以前有一句話叫貧窮限制想象力,現在貧窮可能扭曲想象力,因爲如果沒有卡,能想象要做的項目可能就不太一樣了。”

第四,AI帶來社會沖擊。這些沖擊包括對民衆的沖擊、企業的沖擊、政府監管的沖擊、社會發展的沖擊,帶來一本正經胡說八道、深度僞造等倫理問題,很多國家開始立法,這需要共同推動治理、向前發展。

第五,智能的本質。AI 蓬勃發展,但人們對智能的本質並沒有清晰認知。

“大模型改變了幾乎所有的事情,”沈向洋表示,“很多人相信scaling law(規模法則),但今天的深度學習,理論非常欠缺。從宇宙到量子,物理學有一套大一統的理論統一起來,叫作Theory of Everything。今天深度學習沒有這樣的理論,所以叫作Theory of Anything。”

最後,沈向洋指出,他相信創新有三個層次:一個是技術的創新,一個是産品的創新,一個商業模式的創新。有計算和沒計算機完全兩碼事,沒有互聯網就不存在電商這件事情,這三件事情最根本的創新,特別是對開發者來講肯定是技術的創新。

“所以以前大家都非常激動地講,做得好的話要做一個PMF(product market film),今天大模型時代給我們帶來更大沖擊的是TFF(technology market film),出道即巅峰,ChatGPT一出來兩個月一億用戶,這些都會給我們開發者,特別是在上海的開發者一些鼓勵,(大模型)系統好好地建立起來。”沈向洋在演講結尾稱。

空間計算之父:“元宇宙”將改變未來的網絡生態

演講開始的時候,“空間計算之父”、RealityPrime和XR Guild主席Avi Bar-Zeev戴上了蘋果Vision Pro設備,展示了虛擬現實設備畫面。



“我戴的這個眼鏡用了很長時間。但我不代表蘋果,我代表的是整個團隊,他們一起開發了這個産品——這就是空間計算。我們把電腦放棄,直接來看這樣一個蘋果Apple Glasses,大家看到我前面的屏幕,對于大家來說不是3D的,但對我來說是3D,也就是說我進入了一個新世界。”Avi Bar-Zeev表示。

Avi Bar-Zeev詳細談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和空間計算之間的區別。他指出,空間計算是指我坐在椅子上體感中看到的手、頭等與計算機進行交流(突破屏幕的交流),當然有很多沖突(包括利益沖突)。與VR、AR相比技術是類似的,需要及時區分。“空間計算有不同的層次和維度,其實它們之間沒有真正的沖突,實際上是可以共存的,它們之間的界限已經非常模糊了。”

對于“元宇宙”和空間計算的區別,Avi Bar-Zeev指出,它們之間有重大的區別。其中一點是,在同一房間裏對于“空間計算”和“元宇宙”中的物品感知——一個是現實、一個是世界。空間計算更加安全、更個性化,所以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感受。“它(空間計算)是一個起點,之後我們可以進軍到‘元宇宙’。”

Avi Bar-Zeev認爲,那些炒作“元宇宙”會讓大批人失業,對社會造成沖擊等,實際不然。從一個“金字塔”學術角度看,技術是以人爲本,這與我們以往的世界是不一樣的。



“‘元宇宙’改變了未來的網絡生態,我們一定要解決一對一、一對多的小規模的互動。”Avi Bar-Zeev強調,未來“元宇宙”相關設備會對娛樂業産生影響,體驗XR設備的機會可能更多一些。

徐立:基于 AI 的生産力工具目前只能解決10%以下問題,突破或有限

3月23日上午的開幕式上,AI 上市公司商湯科技董事長兼CEO徐立發表了主題爲《AI 2.0時代的新質生産力工具》的演講。



徐立表示,以ChatGPT爲代表的生成式 AI 技術推動人類進入AI 2.0時代。中國對于ChatGPT、Copilot、生産力工具、英偉達Blackwell等詞語的關注度最高,位居所有國家的榜首。這代表著,中國近千萬的開發者以及普羅大衆對于“AI 能夠帶來什麽樣變化”的熱切關注。

然而,徐立直指,盡管人們對于生成式 AI 技術提高生産效率的需求不斷提升,但現狀卻是,這些AI 2.0時代的生産力工具當前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目前解決的問題在10%以下,生産鏈上能帶來的突破可能還有限。

“雖然中國對于這部分的關注度非常高,但我們真正在使用這部分的應用當中排在了美國印度之後,我想這裏面還有一個問題——語言問題。如果用自然語言來完成編程的任務、設計的任務,目前來說英語和現在的程序匹配非常得完整,有大量的現成的數據,但是到中文相信需要有更好的中文語言的工具。”徐立稱。

徐立提到,有意思的是,大家的認知中,如果我的編程經驗越豐富,越能夠用好新的生産力工具?事實上統計數據顯示是相反的:經驗在五年以下的程序員,往往能夠用到生産力工具解決的問題時長是超過一小時的,但是五年以上的程序員,每周能節省的時間反倒是更短的。這代表,越是高階的任務、越是複雜的任務,對于大家用好現在的 AI 工具來說還是有一定的挑戰。

徐立稱,生産力工具的 AI 模型分成能力圈的三層(KRE),之間互有依賴但不完全相關:第一層知識層Knowledge;第二層推理層(Reasoning),第三層是執行層Execution。

徐立十分看好“具身智能”和人形機器人領域發展。他提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執行就是“具身智能的大腦”,預計未來會有很大的突破。



近期,商湯推出了代碼小浣熊——基于商湯大語言模型的軟件智能研發助手,覆蓋軟件需求分析、架構設計、代碼編寫、軟件測試等環節,滿足用戶代碼編寫、編程學習等各類需求。代碼小浣熊支持Python等90+主流編程語言和主流IDE。

在實際應用中,代碼小浣熊可幫助開發者提升編程效率超50%。徐立則透露,代碼小浣熊至少能節省30%的工作量。

徐立強調,未來,AI2.0時代的生産力工具如果在知識能力、推理能力、執行能力上有所突破,首先受益的是廣大開發者以及場景化的核心應用。“對于我們來說,我們會把我們的辦公小浣熊全部免費推廣給所有開發者。”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喬宇:數據、算力、人才等創新要素都具備下,才能超越OpenAI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助理、領軍科學家喬宇在題爲《書生通用大模型體系:進展與趨勢》的演講中表示,與現在相比,大模型至少還有1~2個數量級的提升。預計到2030年,我們需要再把大模型提高兩個數量級,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 AGI。



那麽,大模型是按照什麽規律在演進?

喬宇認爲,大模型是按照Scaling Laws(縮放定律)的方法演進,這意味著下一代的模型一定比上代模型如果能力有明顯提升的話,算力、數據往往要大一個數量級,這是爲什麽從GPT2到3再到GPT4、5每次都是數量級的提升,未來大模型將向多模態、具身方向演進。

喬宇指出,“大模型的本質是什麽?有人說大模型的本質是人的智能,用一個詞讓我概括的話,我願意選擇“生成式壓縮”。以Lama2爲例,我們需要把一個10Tb的文本壓縮到一個100GB的模型文件,這裏面大概是上千,甚至是上萬倍的壓縮。

“我們正處于專用智能時代到通用智能時代的關鍵階段。”喬宇表示,面向未來的AGI,有兩條發展路線,一是延續大模型路線,用更大的算力擴大模型規模,拓寬能力邊界,向産業滲透;二是探索強化學習、知識計算、符號推理、類腦計算及其他新型路徑。這兩條技術路選並非孤立和互相替代的,而是要通過探索新的技術路線解決大模型現有路線中的固有問題。

作爲誕生在上海的 AI 領域新型研究機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構建了全鏈條的開源體系,用開源支持創新和應用生態的發展。

“一方面大模型目前面臨著效率可信、安全等很多挑戰,而解決這些挑戰不是光靠工程就可以的,我們需要原始的創新。在過去兩年中間在實驗室裏,我們獲得了關于CVPR國際頂級會議的論文獎勵。第二,我們要通過原始創新,驅動大模型性能能力的提升;最後一點是開源開放,通過開源的方式,我們可以爲學術社區、産業社區提供高性能、更安全、更方便易用的大模型。”喬宇坦言,這是其做大模型的三個初衷。

喬宇強調,現在的AGI大模型已經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工具,所以需要用更多的系統性思維,來審視大模型的安全。

“大模型有智能湧現,我們是不是能把安全或者跟相關智能技術,也成爲現在大模型體系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在演講結尾,喬宇發出這樣的思考。

而談及當前到底是模型還是應用創造價值,喬宇回應稱,“到底是應該更關注模型,還是關注應用。模型和應用事實上是不可或缺的一體兩翼,現在基礎模型的提升能爲我們建立應用創造更大的空間,特別是現在在應用中間,包括幻覺、效率很多瓶頸,事實上都取決于我們在基礎領域突破才能解決的。另外,大模型的發展絕對不是爲了顯示自己有多強,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應用的發展,能夠在應用中産生實際的效益和價值,從而爲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基礎大模型的發展也需要應用的牽引,需要統籌來看一體兩翼的問題。”

百余個 AI 模型“群魔亂舞”,機器人、芯片、編碼應用全面展示

除了開幕式演講,3月22日、23日兩天,钛媒體編輯也探訪了大會展館,整體來看,主要分爲四個板塊:AI模型和基礎設施,AIGC應用,AI+機器人,以及 AI 人才。

首先是AI模型和基礎設施方面,聯通、阿里云、MiniMax、HiDream、百川智能、無問芯穹、蜜度等廠商均有參展。

其中,阿里云在此次大會期間公布阿里云魔搭社區“ModelScope-Sora開源計劃”,將爲類Sora模型開發提供一站式工具鏈,涵蓋數據處理工具、多模態數據集、類Sora基礎模型、訓練推理工具等。現階段,魔搭發布了業界首個開源的多模態數據處理系統Data-Juicer,包含100多種高效算子,可大幅提升視頻數據處理效率和質量。



據透露,阿里雲云魔搭目前已彙聚3000多款優質模型及上千數據集,爲超過400萬開發者提供模型及免費算力服務。

MiniMax則在本屆展會期間展示MiniMax開放平台面向企業級用戶和開發者的大模型應用解決方案。

蜜度則展示兩個自研垂類大模型——蜜巢和文修,其最新落地應用頁同步亮相,以及好玩、有趣的“AI變身秀”——文生圖應用進行互動體驗。



據蜜度透露,“AI變身秀”的背後,是多模態融合生成技術的應用成果。該技術集成了多項先進算法,通過利用生成式擴散模型生成多類動漫風格形象,同時通過對色彩、光影、構圖等進行精細調整,結合特征條件提取和AI超分等技術,進一步提升了“AI變身秀”富有個性化的畫面。

其次,AIGC應用方面,中國農業銀行、Rokid、Dify、思岚、Xmind、中科曙光、Zilliz等公司展示了基于全新 AI 技術的重要場景應用。



有觀衆在Rokid展區體驗擁有 AI 技術的人機交互設備産品

再次,本屆GDC展區,機器人是其中重要的展示方向。雲深處科技、宇樹科技、傲鲨智能、開普勒、如身機器人、梅卡曼德等公司展示了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多款産品,機器人行走活靈活現,十分有趣,觀賞性十足。



而在展區外面,特斯拉Cybertruck皮卡也引起很多人駐足觀看。

最後,AI 人才方面,展區專門搭建了 AI 人才招聘區域,獵聘、萬興、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特斯拉、數坤等企業均開啓了招聘通道,包括開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等職位。很多 AI 企業都希望在“金三銀四”時期招攬新 AI 時代人才。

整體來看,隨著2024年中國大模型進入落地年,金融、文字、醫療等大量領域和場景將會被 AI 所變革。面對50萬億數字經濟市場,中國在全球 AI 模型競爭下半場當中會獲得大量優勢。

陳傑表示,面對 AI 的蓬勃發展,作爲上海重點發展的先導産業,上海 AI 産業將進一步發揮超大城市的綜合優勢,加快建設具有更高影響力的 AI 高地。

他指出,第一,上海將加強核心技術突破,打造更多元開放的智能計算生態,支持通用大模型和垂直大模型研發,積極推進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融合發展;第二,進一步加大開源開放力度,探索大模型的新型開源和推廣模式,降低廣大創新創業團隊、中小企業等大模型訓練門檻,推出更多具有示範性、標志性的應用場景,牽引大模型在金融、教育、醫療、制造等典型領域的垂直應用;第三,加快培育創新創業生態,深化載體建設,提升服務能級,完善標准體系、安全准則、倫理規範,推動 AI、區塊鏈、元宇宙等前沿技術的開發和應用。

“我們希望今天所有的嘉賓和所有 AI 的開發者,都能夠在穹頂之下仰望蒼穹,共同爲 AI 的全球治理,爲 AI 更高質量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陳傑表示。---(钛媒體/作者 : 林志佳|钛媒體AG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