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今年清明哪天掃墓最好?今年清明很特殊,掃墓盡量避開3個時間

2024032417:56

今年清明哪天掃墓最好?今年清明很特殊,掃墓盡量避開3個時間

就快迎來清明節了,這可是我國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過去清明節到了,很多在外的遊子也會趕回去,給先人掃墓、祭祖。這不僅是對先人的緬懷,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和孝道的傳承。



今年的清明節就要到來了,那到底哪一天掃墓才好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清明節很特別,可以說是60年難遇。

老輩人說,今年的清明節掃墓,要避開三個時間,到底是哪三個時間呢?一起來了解下吧!

說2024年的清明節很特殊,是因爲它的時間點和往年是有點不同的。第一個是今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4日,而民間的說法是當天不宜掃墓的。

這是因爲,今年的清明節當天正逢“破日”,這是過去老黃曆的說法,認爲破日是諸事不宜的,自然是包括祭祖、外出了,因此在今年的清明節當天就不要掃墓。

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清明節當天不宜掃墓的說法,只因爲在過去民間的傳統做法是清明掃墓要提前,在民間有“有兒有女早上墳,無兒無女望上墳”。



第二個是4月3日寒食節也不能上墳。在古代,規定了冬至節氣後105天是寒食節,也就是在清明前一天是寒食節。

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傳說這是爲了紀念介之推,在這一天禁止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民間信仰中,寒食節是不能生火的,而上墳、祭祖肯定的要燒紙錢的,因此在當天也是不宜進行掃墓活動。

第三個是,上墳當天不能晚于下午3點。傳統習俗認爲,上午要在上午去,這個才顯得重視,也是對祖先的尊敬。並且在下午3點之後陽氣漸弱,陰氣漸盛,就不適宜進行掃墓等祭祀活動。

因此,大家去上墳了,不管是哪一天去,最好是在上午去,並且盡量在下午3點之前完成掃墓。



那麽,2024年的清明節什麽時候掃墓最好呢?

現在有些年輕人,因爲對清明節有誤解,認爲清明節當天不能掃墓,那什麽時候掃墓呢?

其實在古代的時候,清明節並不是一天,它有點和春節差不多,是一整個時間段,一般從春分節氣後都是可以掃墓的。像以前就多數都是在春分節氣後,就陸續有人開始掃墓、祭祖了。

老輩人的說法是“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這句話告訴我們,清明節掃墓可以適當提前進行,而在冬至節氣祭祖,則可以晚一些。

這種做法既符合傳統習俗,又避免了清明節當天人流量大、交通擁堵等問題。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還有天氣情況,靈活的安排時間去祭祖、上墳,就更爲方便了。



所以,只要我們避開了以上所說的三個時間段,然後在整個清明節期間都是可以去掃墓的。而且要記住一點,那就是盡量提前才好。

不過現在的清明節假期基本都是從清明節假期當天開始的,如果今年的清明節不宜掃墓,那大家就在清明節後去祭掃也是可以的。

除了選擇掃墓的時間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一些掃墓時的注意事項。首先,要保持莊重肅穆的態度,不在墓地大聲喧嘩,也不隨意踩踏他人的墓地,這既是尊重先人,也是尊重自己。

其次,在掃墓過程中,我們還要記得清理墓地周圍的雜草和垃圾,爲墳頭添土,修補墳地的洞穴等,爲先人營造一個整潔的環境。同時,也可以獻上鮮花、紙錢等物品,表達我們的思念和敬意。

最後,就是在掃墓時我們還要注意安全。由于清明節期間人流量較大,我們要注意交通安全和防火安全。在燒紙錢等物品時,要選擇開闊的地點,並遠離易燃物品,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

最後,我想說的是,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銘記先人的恩德和教誨,而清明節掃墓,不僅僅是一種形式上的祭祀活動,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和傳承。

清明節上墳,不一定非要在清明節當天去,是可以用自己的時間靈活安排的,只要是避開了這三個時間,並且是在清明節前,那麽其他的時間都是可以的。---來源: 農夫也瘋狂-

*“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今年清明節,能去上墳嗎?*

時間過得真快,4月4日我們將迎來清明節,清明節源于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和人文兩大禮俗主題,其既是我國重要的節氣,同時還是我國重要的節日,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爲我國四大傳統節日。

對于國人來說,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就是上墳祭祖,無論人們工作多忙,無論人們身在何方,在這天人們都要回到家鄉掃墓祭祖。掃墓祭祖除了是爲了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之情外,更核心的意義在于傳承“孝道”,可以教育子女不要“忘本”。上墳祭祖讓人們銘記曆史、感恩先人、珍惜當下,可以激勵我們繼續前行,爲家族和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上墳在我國民間有很多講究,就比如說年邁的老人以及孕婦由于身體的特殊原因,就不宜去上墳;其次,在我國民間有上墳不過未時的說法,說的就是時間過了下午3點鍾我們就不要去上墳了,這點很好理解,墳墓往往在比較偏低的地方,去上墳可能需要長途跋涉,上墳的過程中除了要祭拜祖先外,我們還要給墳墓清除雜樹雜草,這些活都比較費時間,因此我們上墳盡量選擇在早上去;此外,上墳我們要懷揣敬畏之心和感恩之心,我們在上墳時忌諱穿顔色過于豔麗的衣服,上墳時不要偷吃祭品,更不要隨地大小便,以免冒犯祖先。

今年清明節很特殊,正值無春年兼閏年,農村老人說“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那麽今年清明節還能不能上墳了?我們早點來了解一下。



老人說“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什麽意思?今年清明還能上墳嗎?

這句話從字面上說的意思是,如果清明節遇到無春年兼閏年,那麽就別去上墳,否則可能會招惹禍事。

在古人看來,無春年是不完整的年份,因此在無春年有著不宜結婚、不宜立碑的說法,同時在我國部分地區還有閏年不動土的習俗,因此這就有了“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的說法”。我們都知道上墳有時候要給墳墓添新土,由于部分地區有閏年不動土的習俗,一些人爲了阻止人們給墳墓添土,因此就有了一些恐嚇人的說法,如“上墳禍時要臨門”。那麽老話有沒有道理?

可以明確的說,“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啥是“無春年”?

所謂的“無春年”並不是指沒有春天,而是指農曆大年初一至除夕之間沒有立春節氣,即農曆全年沒有立春節氣,無春年也被稱爲“寡年”或者“盲年”;2024年立春的時間在春節(大年初一)前,正月的第一個節氣是雨水節氣,從正月到臘月都沒有立春節氣,因此2024年在農曆上是無春年。

正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農曆沒有立春節氣一些人會認爲年景不好,事實上“無春年”以及“雙春年”都是陰曆與陽曆“置正”安排的結果。陰曆全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而陽曆全年(太陽回歸年)有365.2天,兩者一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的累計時間差就會超過一個月,爲了防止農曆年與陽曆年四季脫節,因此農曆每2~3年就要增加一個月份,增加的月份就是閏月,有閏月時農曆全年有384天,由于農曆年的時間相對陽曆年有長有短,這樣一來就會出現“無春年”和“雙春年”的現象,可以說“無春年”和“雙春年”是人爲安排的結果,與運勢沒有任何關系,因此無春年自然是可以去上墳的。



我們再來看一下啥是“公曆閏年”?公曆閏年估計大家都不陌生,凡是2月份有29天,那麽就是公曆閏年。像普通年份,如果能被4除盡,那麽就是閏年;但如果是世紀年份,必須要被400整除,那麽才是閏年,像2000年是閏年,2100年、2200年以及2300年都是平年,2400年就是閏年。

公曆閏年是爲了防止陽曆年本身四季脫節,其與運勢也沒有任何關系,因此公曆閏年也是可以上墳的。像我們通常說的一年是365天,但是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周實際上是365.24天,這樣差不多每4年就少了一天,因此差不多每4年我們就需要增加一天,增加的一天就是2月29日。



無論是農曆“無春年”還是公曆“閏年”,都是爲了調節時間表而人爲設定的,這與凶吉禍福、婚喪嫁娶、是否能上墳沒有一點聯系,因此老話“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

不過這種說法存在的目的就是也是爲了“圖個平平安安”,在以前的社會很多人受教育程度低,認知有限,一些自己不能解釋的現象就會被人們賦予迷信的說法。正所謂“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像在我國有些地方就有新墳要提前上墳的說法,因此是否上墳我們也可以根據當地的習俗來決定。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祖大節,與農曆無春年和公曆閏年沒有任何關系,因此每一個清明節都是可以去上墳的,很多人習慣在清明節大當天上墳,但有的人會提前或者推遲去上墳,這都是沒有關系的,清明節上墳不局限在清明節當天,在我國民間有“前10後8”的說法,也就是說清明節前後將近20天內都是可以上墳的,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

總結,老話“閏年無春不上墳,上墳禍事要臨門”,是完全沒有依據的說法,上墳要的是“孝心”,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能去上墳,清明節上墳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來源: 鄉村小水 -

*今年清明節不一般,60年一遇,“三人不上墳”,哪三人?有何寓意*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下面一些習俗

1.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的日子,人們會前往祖先的墓地,鏟除雜草,獻上供品,上香禱祝,燃紙錢金錠,或者簡單地獻上一束鮮花,以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孝道。

這一習俗體現了中華民族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

2.踏青

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草木吐綠,正是踏青的好時節。人們會外出欣賞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天的氣息,這也是一種與自然親近、放松身心的活動。

3.放風筝

放風筝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人們不僅在白天放,夜間也放。在風筝下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

過去,有的人把風筝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此外,還有一些地方性的習俗,比如蠶花會、蕩秋千、插柳等。



爲啥說今年清明不一般,60年一遇?

今年的清明節之所以被稱爲60年一遇,主要是由于幹支紀年的特殊性。2024年是甲辰年,根據幹支曆法,每過60年才會出現一個甲辰年。

此外,今年的清明節日期也稍早一些,這是由于立春節氣的提前到來導致的。一般情況下,清明節在農曆三月,但今年清明節卻提前至農曆二月底,這種“早清明”的現象在以往並不常見。

而且,今年的清明節在公曆上是4月4日,而通常的清明節是在公曆的4月5日,因此今年的清明節祭祖活動可能會提前一天舉行。

綜上,今年的清明節確實具有一些特殊之處,可以說是60年一遇的情況。

不過,無論清明節的具體日期如何變化,它作爲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其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始終是不變的。



老話“三人不上墳”,是指哪三人?有何寓意

老話說清明節“三人不上墳”,這“三人”有多種解讀,但主要都是出于對傳統習俗的尊重和對特定人群的關照。

一、孕婦

孕婦不宜上墳,這是民間的一種傳統信仰。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爲孕婦身體虛弱,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而上墳則是與亡靈接觸的行爲,容易招惹陰靈之氣,對胎兒不利。因此,爲了保護孕婦和胎兒的健康,就有了孕婦不宜上墳的說法。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摒棄了許多迷信觀念,但孕婦不宜上墳的觀念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尤其是在農村地區。
除了文化信仰的因素外,孕婦不宜上墳的原因還有醫學上的考慮。孕婦在懷孕期間,身體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免疫力相對較弱,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上墳時,往往需要長時間行走、爬山等活動,這對孕婦來說是一種負擔。

因此,雖然孕婦不宜上墳的說法可能帶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從醫學和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個習俗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二、幼童

幼童的身體比較嬌嫩,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墓地多位于偏遠之地,環境複雜,安全隱患較多,比如一些野草、昆蟲等,可能對小孩造成不良影響。
幼童的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在掃墓的過程中,幼童可能會接觸到一些悲傷、沈重的氣氛,這些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負面影響。同時,幼童對于死亡和祭祀的意義也可能不夠理解,容易産生恐懼、不安等情緒。

因此,在掃墓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根據小孩的年齡和情況,合理安排行程和活動,讓他們既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又不會對身體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三、七十歲以上的老人

年紀大的人,尤其是那些兒孫滿堂的老人,由于身體原因或行動不便,通常也不會參與上墳。這主要是基于對老人的身體考慮,避免他們過度勞累。

清明節時,通常天氣不好,如果加上春雨綿綿,道路濕滑,年紀大需要人照顧,平添了子女的負擔。

再有,墳地這種場所很容易讓人有悲傷感情,尤其是70歲以上曆經滄桑的老人,面對墓地會有哀思和回憶,難免會心情低落。

另外,女婿在某些地方也被視爲不宜上墳的人,傳統觀念認爲上墳是家族內部的事情,主要由直系親屬參加。

在一些地區,女婿可能被視爲”外人“,他們不參與上墳活動。不過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摒棄傳統束縛,所以女婿是否上墳卻決于個人的觀念和態度。

總的來說,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的時刻,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當地的習俗來合理安排活動,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和懷念之情。---來源: 育兒教育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