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太壓抑了!“中國式孩子”都存在的心理問題,心都碎了

2024032418:11

導讀:在家庭教育中,墨守成規也好,總想著逆流而上也罷,這些都是很可怕的事。父母總是看見別人家孩子的好,認爲自己的孩子就一定要如何如何,可是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有時候順勢而爲,反而更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1、孩子的成長與原生家庭有著最密切的關系。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能夠學習優異,考得一所好的大學,能夠展翅高飛,能夠出人頭地。

但是,現實並沒有讓每個家長都能稱心如意。

有的孩子喜歡學習,對很多事情都充滿獵奇心態,他們渴望知識,深信知識改變命運。但是有的孩子從小就對學習這件事很佛系,或是力不從心,或是厭倦;有的孩子在初中或是高中之後,就想要入社會掙取一份收益,想要擺脫父母的控制,自己養活自己。



就絕大多數孩子而言,他們的思想也好,心態也罷,甚至是最終學習的結果和自己對未來人生的計劃,都與原生家庭脫不了關系。

所以對于並沒有學習成績很好的孩子,爲人父母,有時候與其去指責孩子不好好學習,不如某某某聰明懂事,不如反省反省自己。

你有做好一個榜樣嗎?你有耐心陪伴嗎?你有給予過孩子肯定嗎?

抛開經濟層面上的給予,你有給過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和幫助嗎?

“什麽樣的家庭教出什麽樣的孩子”這句話雖非絕對性,但也並非空穴來風。



2、以成績論好壞,是中國式教育最大的敗點。

成績好、有好的工作,會讓父母臉上有光,甚至能光宗耀祖。

那,成績沒有很好、沒有考取985、211,沒有出人頭地的孩子,難道就是沒有給父母爭光嗎?就真的讓父母蒙羞了嗎?

那些“你看某某的分數,再看看你的,太讓我丟臉了!”“你咋這麽笨,才考這點分數!”“你就是沒出息的樣子,就沒考過班上前十名!”“就你這成績,以後去給看門都不要你!”“瞧瞧你的成績單,我怎麽就生出你這麽笨的!”“就你還想當醫生當老師,也配!”等等難聽的話如雷貫耳。

以成績論好壞,是中國式父母最大的敗點。

不可否認,成績和學曆是一個人在應聘工作時的敲門磚,有些聘任單位對學曆有著很高的要求,可以說在這些單位裏,如果你沒有好的學曆,簡曆壓根就到不了HR的手裏。

而學曆絕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學識,學識則是獲取良好工作、高薪崗位和實現夢想唯一的捷徑,可以讓一個人在求職和未來工作中少走很多彎路。

但是並非成績不好、學曆不高的孩子,就不會有出息,就不是好孩子。



往早遠了看,七零八零年代複旦大學的校長蘇老先生,在幼年時期,尤其家境貧寒和性格淘氣,他的成績非常不理想,甚至在一段時間裏全班倒數第一。可是後來的他,不僅成了複旦大學的校長,還是著名的“數學之王”、中國微分幾何學派的創始人。

再看當下時代被8090後,甚至00後們喜歡的知名作家韓寒,他是80後、90後文青的標杆型人物,但卻因高中時期學習成績不好,最終選擇了退學。

所以當前的學習成績不好,並不代表未來就沒有希望,就一定不會有“出息”。

再看看當下社會中,那些高學曆的敗類,有損人性命的,有忘恩負義的,有忘本不忠不孝的,雖是個例,卻依然比比皆是。

所以,學識和學曆未必和品德成正比。

每個人生來智商不同,成長路上的追求也不同,父母盡力爲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剩下的就靠孩子自己的造化。無論如何,只要他們健康快樂、積極向上、三觀正,便會最好的模樣。



3、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父母要做的是用心陪伴、靜待花開。

我特別喜歡這樣一句話:如果考得好就上交國家,如果考得不好就承歡膝下。

這句話是一位正在等待自己高考孩子的媽媽接受采訪的時候說的,之所以能迅速火遍全網,也是因爲我們內心都渴望有人能給我們說這句話。

在教育如此卷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想盡辦法讓孩子奮力奔跑,害怕稍不留神就會被時代抛下。但爲人父母,盡力了之後,靜待花開便好,如果全身心的去焦慮這一件事,那只會適得其反,反而影響自己孩子的思想和心態。

樊登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一位新疆庫爾勒的媽媽,因爲北京海澱區一個帖子就特別的焦慮,這個帖子上大意寫的是北京海澱區孩子如何優秀,如何自律的。

樊登就告訴這位媽媽,凡事不要只看表面,你喜歡看海澱區孩子取得的成績,那你能接受海澱區孩子自殺、抑郁這樣的結果嗎?

害怕自己分數考低了的成績單,因爲分數考低了而産生抑郁心理,害怕回家,幾乎是絕大多數中國式孩子都存在的心理問題。



每個孩子很優秀,都有會發光的一面,你只要別總凶他,別總懷疑他,更不要去打擊他否定他,要懂得去發掘他的擅長點,去發掘他的優秀之處,他就一定可以開出最美的花。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你要讓它按照它的節奏生活,靜待花開,而不要提前讓它能量枯竭,後勁不足。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有時候你的起點很高,但因爲沖力不足,仍會被後來者居上。

你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他們也不會想要失敗,他們也想奔著自己的目標與夢想去發光發熱,結果固然重要,但過程仍需要被重視。孩子讀書時的成績單並非他們成長路上的終點,每個人的未來都有無數的可能性,只要她思想積極樂觀,總不會差。

就像《以家人之名》裏的李尖尖,哪怕讀書時代成績一團糟,被好友齊明月的母親嫌棄不已,但最終也成了小有名氣的木雕師,讓齊媽媽刮目相看。---來源: 花影故事 -



*陳默: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焦慮——爲什麽媽媽們普遍焦慮?*

01.  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焦慮

有人問我:現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問題是什麽?是焦慮。10個家長中,有9個焦慮的媽媽,還有1個焦慮的爸爸。

爲什麽說媽媽們普遍焦慮呢?宏觀來看,是因爲“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個觀念在作祟——整個教育過程變成了一個催逼人的過程。

媽媽的焦慮表現在哪些方面?

第一,和孩子的話題總是圍繞著學習和成績。每天媽媽一回到家,就問孩子:作業怎麽還沒做完?這些題目這麽簡單,怎麽不會做?一個焦慮的媽媽會時刻關注孩子的分數。孩子考試前兩個星期,媽媽就不停地叮囑:你怎麽還不複習?你這樣下去怎麽考得好?孩子的每根神經都緊繃著,哪能不焦慮?

第二,瘋狂搶奪教育資源。有位爸爸告訴我,他太太手機裏有好幾個不同的家長群,每天一邊炒菜一邊看。某個媽媽在群裏說自己的孩子報了一個班,他太太趕緊就去報名。

第三,無時無刻不在催逼孩子。我問過很多孩子:“你媽媽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什麽?”孩子的答案千差萬別,但內容大多是催逼。

人如果長期被催逼,會有兩種極端的表現。一種會成爲強迫症。比如,媽媽要求孩子寫字寫得像印刷體一樣,高焦慮伴隨高目標,這叫做強迫追求完美。但大多數人會走向另一種極端,那就是沒動力,什麽都不幹。每個人都不願意被別人安排著生活,如果長期被別人催逼,就會出現什麽都不想幹的症狀。

第四,忍不住地攀比。有個媽媽曾經問我:我也知道不要跟別人攀比,但就是克制不了自己,我該怎麽辦?我告訴她,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是唯一的存在,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02. 媽們爲什麽會如此焦慮

媽媽們爲什麽會如此焦慮?原因有很多。

不自信是焦慮的一大原因。對大多數媽媽來說,她們沒有養育孩子的經驗,不知道該怎樣培養孩子成才。因爲不夠自信,所以她們人雲亦雲,變得越來越焦慮。

虛榮是焦慮的另一個原因。

我有一次遇到一個媽媽,她告訴我,她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考進複旦大學,所以,她的女兒必須考進複旦大學。我覺得這真的很奇怪:如果沒有考進複旦是你人生最大的遺憾,那你就應該想盡辦法考進複旦大學,爲什麽非要讓你的女兒去實現你的理想呢?每個孩子都是帶著自己與衆不同的特點來到這個世界的,爲什麽非要按照媽媽的意願考進某所大學呢?

價值取向是焦慮的又一個原因。有的媽媽把世界看成一個競技場,認爲人生充滿競爭;學校也是一個競技場,孩子只有贏過別人,才算是成功。每一件事都要贏過別人,當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媽媽的高焦慮狀態在所難免,同時她也會把自己的高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孩子與母親是什麽樣的關系?雖然他們之間的臍帶早就剪斷了,但潛意識是完全連在一起的,母親的情緒會直接傳遞給孩子。我們在臨床上見過很多案例,媽媽得了抑郁症,一段時間後,她的孩子會出現上課不聽講、經常走神的現象。因爲媽媽的情緒出了嚴重的問題,孩子也會被“傳染”。

總而言之,媽媽越焦慮,孩子的焦慮症狀就會越嚴重。

03. 如何成爲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媽媽的高焦慮狀態會帶給孩子一種高競爭感。

高競爭感不等于高競爭力。具有高競爭感的孩子,從小到大一直參與高度的競爭,承受很大的壓力,一旦競爭失敗,孩子很容易精神崩潰。我曾經見過一個案例,有個孩子本來在班裏數學總是得第一名,高二的時候,從北京轉來一個新生,超過他成了班裏的第一。這個孩子于是在日記本裏寫到,要如何殺掉這個新同學。

孩子具有高競爭感後,往往會設立很高的目標,並伴隨高焦慮狀態,這種焦慮狀態會耗盡孩子的能量。一旦孩子沒有實現目標,就會出現很多心理問題。

孩子都是慢慢成長的,如果焦慮從小陪伴著孩子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因爲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備,長期處在緊張之中,以後可能會出現病理性的問題。

所以,作爲家長,我們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孩子,不要讓他們過于焦慮。媽媽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育兒觀念,那就是要靜待花開,要等待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在學校裏學習已經有不小的壓力,媽媽要做的事情是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媽媽的角色應該是張開翅膀保護孩子的“老母雞”,而不是當老師的“助理”,當監督孩子做作業的“監工”。

如果孩子回到家,情緒不太好,媽媽應該想辦法哄哄他,問問他今天學校裏有什麽事情不開心。媽媽最應該告訴孩子的是:我理解你,遇見不開心的事情,不要往心裏去,媽媽給你做個好菜,把煩惱都忘掉。這才是孩子所期待的媽媽。

媽媽的情緒越穩定,孩子就越心安。媽媽的情緒越穩定,這個家就越和諧。而有的媽媽卻不懂這個道理,一會兒埋怨孩子不好好做作業,一會兒又埋怨老公不管孩子,殊不知,這是在家裏不斷地制造焦慮和緊張氣氛。

媽媽應該是一個給孩子提供能量的人。就好像一輛車需要不斷加油,沒有油,車就沒法發動。孩子每天回到家,媽媽要不斷給孩子加油,給他注入新的力量。這樣,孩子才會信心十足地去迎接各種挑戰。---來源: 當代教育家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