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第四範式衝刺IPO,難逃AI玩家通病?

2022091714:34



過去兩年是人工智能賽道需要極力反思的兩年。一方面,巨虧之下,明星AI企業融資難度加大,雲從、商湯等,要麼上市一波三折,要麼股價節節敗退,資本市場不看好的聲音此起彼伏。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商業化應用沒有看到更多驚喜,甚至在醫療、創作、教育等領域滋生一些不合常理的產品和亂象,引發大眾對AI的質疑和聲討。

面對人工智能,外界提出的問題不再理想化,而是越來越現實。AI公司那麼燒錢,到底什麼時候才能賺到錢?作為普通消費者,似乎還未感受AI帶來的美好生活?AI的價值真的有雲計算、5G大嗎?

尤其是商業化方面,前期上百億的投入何時能收回,AI企業及其背後投資人都相當關心,畢竟曾被寄予厚望的諸多AI創企都還沒看到盈利的曙光,反而還為賽道倒潑了一盆涼水。

儘管如此,硬着頭皮上市業已成為AI創企的宿命,在寒武紀、商湯、曠視、雲從之後,第四範式也開始衝刺IPO。

靠決策AI突圍

和商湯、雲從、曠視等不同,第四範式走的是決策AI的發展方向。何為決策AI,簡單來說就是幫助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生產的AI技術或解決方案,本質上和企業集成 SaaS服務類似。

招股書顯示,第四範式的核心產品「先知平台」及解決方案的服務場景主要聚焦於銷售和營銷、風險管理、營運效率三大方面,以純軟件、軟硬一體化、定製應用等服務方式幫助企業進行決策。

和雲類比,第四範式的產品形式就是以IaaS為算力基礎,向企業提供PaaS和SaaS類服務,可以說第四範式是綜合型的AI解決方案提供商。

商湯們走的多為產品AI路線,第四範式的決策AI與之區別主要集中於兩點。第一,決策AI主要是to B或to G,而產品AI更多是to C或to B(G)to C;第二,決策AI目的是幫企業提高效率,解決各種發展問題,產品AI則是讓產品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大眾帶來更好體驗。

根據招股書,第四範式目前服務的行業已經有數十個,包括金融、能源、運輸、零售、醫療、製造等。

理論上看,決策AI的想象力非常大,是所有企業智能化升級的剛需。究其原因,決策AI不僅僅是經營層工具,更是戰略層工具。今天我們談雲計算,更多是說企業需要數字化升級,需要信息技術中台,但卻容易忽略企業的戰略數字化需求,決策AI恰好能夠解決這類需求。

從營收增速來看,決策AI正在步入快速商業化階段。第四範式招股書顯示,2019至2021三年,營收分別為4.6億、9.4億、20.2億,明顯擴大。

分行業來看,能源電力、電信、運輸等產業對決策AI的需求持續擴張。根據招股書,2021年第四範式分行業收入占比中,能源電力、電信、製造行業分別同比提高7.2個百分點、0.9個百分點、2.6個百分點。

在零售、金融這些AI早期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主流場景之外,第四範式正在更多規模化、重資產行業打開局面,表明決策AI的應用潛力比較可觀。

甩不掉通病

雖以決策AI突圍,占據賽道的一方天地,但第四範式終究還是人工智能玩家,無論看變現模式,還是商業進度,都和商湯、雲從們大同小異。因此,第四範式也難逃AI玩家所面臨的發展通病。

尚難扭轉的虧損,是第四範式逃不開的第一個通病。此前商湯、雲從等首次披露財務數據時,就因不小的虧損引發輿論風波。

招股書顯示,第四範式2022H1的經調整經營虧損為2.2億,同比收窄12%。而過去三年(2019至2021年),第四範式的經調整經營虧損分別為3.2億、3.9億、5.7億。

第四範式的虧損原因和其他AI玩家一樣,還是費用太高,毛利難以覆蓋。不過客觀來說,AI企業虧損太正常了,商業化早期階段,技術和營銷兩個費用大頭難以避免,如果拋開這些,AI企業其實有着嚇人的「高毛利」,軟件部分甚至能達到90%以上,但是AI企業是技術驅動型企業,商業化中後期可能不太需要營銷,但對研發的投入需要堅定不移。

目前來看,第四範式的虧損財務表現有改善跡象,2022H1的主要費用都有下降,但是後續能否實現扭虧或步入穩步盈利階段還是未知數,一方面要看收入增速,另一方面要看成本優化。

變現的持續性,是第四範式逃不開的第二個通病。這裡的變現持續,不是指能否找到新客戶,而是老客戶帶來的新收入,可理解為客戶收入留存。

從招股書來看,單個客戶為第四範式貢獻的收入峰值在首年,也就是合作初期,此後能貢獻的收入水平相對偏低。比如2019年,排名第一的客戶A與第四範式交易額為9444.9萬,占比20.9%,此後的2020、2021年前五大排名中均未見到客戶A。

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第四範式的商業模式包含軟件許可模式,用戶購買相當於一次性買斷,後續的付費標準基於額外算力規模,無需再為軟件付費;第二,用戶已購買第四範式的全部產品及服務,後續基於額外算力的付費規模不大。

這也意味着,新客戶或者新產品的首次交付,才能驅動第四範式營收的顯著增長。這就不難理解,為何第四範式要加速向更多行業比如運輸、醫療進行滲透,甚至採用資本併購垂直行業玩家的方式來加速取得市場份額。

被動跟隨擴張產業

疫情之下,AI和雲類服務受到兩方面不利影響,一是現場部署性業務無法開展或開展阻力大,二是不少主體收縮性行業或產業需求疲軟。

阿里雲、騰訊雲向通信、電力產業延伸布局,商湯強化新能源汽車產業業務布局,都是為應對產業波動而作出的業務方向調整。可以說,當前的情況下,數字化智能化服務商只能被動跟隨那些具備擴張效應的行業。

第四範式目前重點押注能源電力、醫療、運輸等產業對決策AI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一方面是部分產業因疫情等因素處於需求疲軟狀態。招股書顯示,2022H1,第四範式來源於金融、媒體行業的收入分別同比下滑20%、63%。

另一方面,能源電力、醫療、運輸、製造等行業處於數字化改造繁榮期,且在融資層面更受青睞。根據招股書,2022H1,第四範式來源於能源電力、電信行業的收入分別同比增長35%、100%。

另外,從客單價來看,能源電力等行業由於業務規模和複雜度等原因,能夠給第四範式帶來更高的交易淨值。比如2021年,為第四範式貢獻收入最高的能源電力和零售行業客戶,分別產生的交易額為1.3億和3329萬。

對第四範式來說,被動跟隨擴張產業的利弊比較清晰。好處是第四範式可以享受到擴張產業的技術升級紅利,更快打造標杆客戶,對整個產業形成品牌輻射效應,降低營銷和銷售壓力。

但是挑戰也很明顯,每個產業的業務模式和需求都不同,進軍和摸透新產業需要更多的學習成本、技術成本、渠道成本,第四範式需要不斷為新產業進行新投入,才能有效打開業務邊界。

應用價值遠重於盈利

今天大家都在詬病AI企業虧損多,這是商業層面的判定,我們應當更在意的是AI技術的應用價值,如果應用價值受到認可或者的確為企業、政府或個人帶來改變和顛覆,那麼它自然不會被淘汰,商業層面的盈利也是遲早之事。

其實從成本角度來看,像第四範式這樣的AI玩家,對企業的價值顯而易見,那就是降低門檻。根據灼識諮詢預估,企業自建企業級AI系統的初期成本大概5億,後期年度運維成本在5000萬左右,而外采的年度成本在0.5億到1億之間。

而無論是決策AI,還是產品AI,未來仍然具備相當價值潛力。第一,產品和服務層面,帶來持續的效率顛覆體驗,典型如自動駕駛;第二,企業發展層面,形成獨特的AI技術中台,統籌生態,作出長遠可行的戰略決策。

人與AI共治企業、社會,並服務於消費者和公眾,應當是人工智能長期相對理想的存在狀態,也是人工智能對於人類社會的終極價值所在。

但相對於這一設定時期,現在的AI賽道還處於排位賽、拉鋸賽、淘汰賽階段,第四範式們需要持續聚焦於三個議題:第一,我的AI產品如何保證持續的進化;第二,我的AI產品如何保證解決最核心的實際問題;第三,我的AI產品是否真的具備通用能力。

不應過度擔憂盈利,急於AI的商業化變現,維護優勢應用場景,保證適當的投入轉化效率,讓客戶認可技術,相信技術是企業的血液,才是AI玩家長久突圍的硬核邏輯。-(文:劉曠/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