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和不懂戰略的人討論轉型-(1)
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有一種感覺:不要和不懂戰略的人討論轉型。
你說,現在上下游都在漲價,單位成本越來越高了,轉型的問題刻不容緩。他說,那這樣吧,我們把大店改成小店,面積小了,成本不就下來了嗎?
你說,轉型的核心從來都不是面積的大小,而是戰略的選擇。他說,這些戰略都是什麼時代的產物了,根本解決不了今天的問題。
你和他談決策談戰略談轉型,他就說這樣選有困難,那樣選有麻煩。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沒得選。
這樣的人,不值得和他討論戰略、討論轉型。
一個真正理解戰略、理解轉型的人,應該會明白,轉型是一個戰略問題,這個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種絕對正確的戰略,也沒有哪一種戰略可以直接照搬套用。
我們要做的,是理解戰略的底層邏輯,尊重轉型的客觀規律,勇敢地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這就叫,勇於選擇而不後悔,隨心所欲而不逾規。
最近,我重讀了一遍邁克爾·波特的三種競爭戰略,對於戰略、轉型,也有了一些淺薄的新理解。
今天,我也冒昧地把這些小心得分享給你,懇請收下。
文章有些長,內容有點多,某些觀點並不完善。
但我還是相信,堅持看完,你會有一些小啟發。
一家之言,供你參考。
*總成本領先戰略
邁克爾·波特的定位學派,把戰略分成了三個基本選項。
總成本領先,差異化,聚焦。
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什麼叫總成本領先?
聽上去,好像太簡單了,總成本領先,不就是低價嗎?
價格競爭誰不會啊?
「狹路相逢勇者勝」!你賣30塊,我就賣25塊,甚至20塊。
但其實,低價競爭從來都不是一種戰略,低成本才是一種競爭戰略。
由總成本領先帶來的低價,才能讓你形成戰略優勢。
什麼意思?
在商業世界,有一條基本的公式:利潤=收入-成本。
大家都降價,相當於大家都把「收入」砍掉,大家都不賺錢。
但是大家都降價,你卻能有辦法把「成本」砍掉,你就能賺錢。
當整個行業的成本都要做到3塊的時候,你有沒有本事,把成本做到1塊?
當你把成本做到1塊,別人學都學不來的時候,你比別人低的這2塊成本,才是你真正、唯一的利潤。
這2塊的利潤,別人永遠也拿不走。
這2塊的利潤,才是你的戰略優勢。
把價格賣得便宜不是本事,賣得便宜還能賺錢,才是真本事。
一降價,就虧損,是因為成本太高。
賣得便宜,還賺錢,是因為你有成本優勢。
哪怕降價,你也有優勢。別人成本高,沒得賺,你卻可以。
那成本優勢又從哪裡來?
把「不必要」的成本,都砍掉。
PC時代的戴爾,能把電腦賣那麼便宜,就是因為他優化了流程,直接銷售給用戶。
小米公司,通過大量採購生產電腦時富餘的電池尾貨,改變了充電寶的生產流程。
名創優品通過「短路經濟」,品牌商直接供貨給零售店,改善了供應鏈流程。
有了成本優勢,你才有降價的底氣。
別人降價1塊,戰戰兢兢。
你降價2塊,不動如山。
別人根本就競爭不過。
獲得總成本優勢之後,你還可以把其他的選手擠出主流市場。
因為成本優勢本身,就是你的護城河。
這就是總成本領先。
*最基本的需求
把「不必要」的成本都砍掉,能行得通嗎?
能。
對於相當一部分用戶來說,為產品或是服務付費,關注的是最基本的需求。
比如說,機票。
對於大部分乘客來說,他們的需求僅僅是:
坐上飛機,從這個地方,安全地飛到另一個地方。
這就足夠了。
那什麼是「不必要」的?
我不需要舒適的頭等艙,我不需要可口的餐飲,我不需要貼心的服務。
我只需要便宜。
能不能來一家航空公司,把這些「不必要」的成本都砍掉?
還真有。比如說,西南航空。
為了減少佣金支付,西南航空極少通過旅行社售票。
為了降低採購和維修成本,西南航空只採購波音737的飛機,而且只在次級機場之間飛行。
為了提高效率、節省開支,西南航空實行員工持股且不加入工會,而且不提供行李轉運服務,不提供餐飲,沒有頭等艙,甚至連空中服務都基本等於沒有。
這些,都是在支持總成本領先的戰略定位。
這些經營活動環環相扣,互相配合,又大大降低了西南航空公司的經營成本。
這就讓西南航空的低價有了低成本的支持,還能大量盈利。
大部分航空公司的經營狀況都很差,西南航空的定價幾乎是所有航空公司中最低的,卻是美國這麼多年來經營最好的航空公司。
除了機票,還有嗎?
我再舉一個和生活高度相關的例子,理髮。
對於很多顧客來說,他們的需求僅僅是:
保持髮型不變,把頭髮長度變短一點就行。
這就足夠了。
那什麼是「不必要」的?
我不需要髮型設計,我不需要頭皮護理,我不需要深層滋養。
我只需要便宜。
能不能來一家理髮店,把這些「不必要」的成本都砍掉?
也有。比如說,快剪店。
對於理髮來說,時間就是最關鍵的成本。
假如,你給一位客人理髮,所需要花費的平均時間是1個小時。你每多給一位客人理髮,都需要多花費1個小時。
邊際時間成本太高了,得壓縮。
傳統的理髮店,客人進門要先洗頭。洗頭,擦乾水分,理髮,吹去碎發,再洗頭,再吹乾。太複雜了。
而這麼複雜的流程,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儘量不讓碎發留在客人的身上。
那快剪店是怎麼「砍成本」的呢?
答案是,不沾水。
快剪店在客人上方設置一個吸發器,啟動後就可以輕鬆地把客人頭上的碎發吸乾淨。
在客人的脖子上戴一張圍脖紙,這樣就可以隔絕客人的皮膚與圍脖的接觸,防止碎發掉進客人的衣服。
這樣一來,用在洗頭、擦乾、吹乾上的時間成本,就都可以壓縮。
而且,現在很多快剪店還擁有自動售票機,甚至能做到移動端排隊。
每一個單位的時間成本,都可以利用起來。
這也是總成本領先的戰略。
成本一降,定價就可以跟着降。
在上海,理髮價格並不低。離我家最近的理髮店,消費一次要花上100多塊。
我想要便宜,但只能通過「辦卡」的方式來實現。
而在快剪店,消費一次只需要花上45塊錢。
我還聽說,在一些城市,像這樣的快剪店,一次理髮只需要支付10塊錢。
甚至有一些快剪店,打出了「10分鐘,10塊錢」的口號。一個理髮師,一天能服務幾十甚至上百個客人。
像這樣滿足基本需求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有的酒店,沒有華麗的大堂,沒有精緻的餐廳,甚至連前台都沒有。但是它們保證了每一個房間、每一張床的舒適性。
它們可能永遠也評不上星級酒店(星級酒店的評選有設施要求),但顧客可以用更低的價格,住上更舒適的房間。
有的健身房,沒有高度細分的器械,也沒有高度專業的設備。但是它們會讓每一位專業的教練,同時給幾十位顧客上課。
它們可能永遠也得不到健美人士的青睞,但顧客可以用更低的價格,體驗更專業的指導。
這就是賣得便宜,還賺錢。
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