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拆解沙特ETF

2024080416:15
*拆解沙特ETF*

兩只名字中帶有「沙特」的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在A股上市,境內投資者通往沙特資本市場的大門隨之打開。 上市前兩個交易日,兩只ETF漲幅均高達20%以上。「T+0」的交易機製,也點燃了投資者的交易情緒。



沙特阿拉伯,因盛產石油而富,擁有世界最大的油田。盡管「富得流油」,但沙特ETF跟蹤的標的權重股「含油量」並不高。

憑借豐富的油氣資源,以及沙特政府出臺的「2030願景」這項長期經濟轉型計劃,沙特正成為全球的投資熱土。

通過拆解首批沙特ETF,我們或能一窺沙特資本市場背後的奧秘。

橫空出世

兩只神秘的沙特ETF自上市以來,可謂是近期公募股票型ETF中最吸睛的產品。

從成交量來看,南方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兩只沙特ETF近半個月合計吸引了超500億的資金。Wind數據顯示,7月16日至8月1日,南方基金旗下的沙特ETF區間成交額為341.54億元,在全市場股票型ETF中,排在滬深300ETF和上證50ETF之後,另一只歸華泰柏瑞基金管理的沙特ETF區間成交額超過200億元。

因為是跨境ETF,兩只沙特ETF具備「T+0」的交易機製,很容易被資金在當日來回買賣多手。數據顯示,南方基金和華泰柏瑞基金旗下的沙特ETF在7月16日至8月1日的累計換手率分別為3504%和2130%,排在所有股票型ETF之首。其中,上市首日的換手率均在300%以上。

可以在當日買賣的沙特ETF,令部分散戶的交易情緒高漲。據有關媒體報道,有投資者在股票交流平臺展示了單日交易36次沙特ETF的「戰果」,這位投資者單日利用2.5萬元資金在該ETF上盈利近2000元。不少投資者也曬出了自己單日「做T」的成績,甚至有投資者僅用4萬元資金交易沙特ETF,「炒」出了400萬元的交易額。

然而,爆炒的背後是高溢價的風險。上市前兩個交易日,兩只沙特ETF漲幅均高達20%以上,但沙特全指(TASI)這兩個交易日漲幅合計不足2%。對此,華泰柏瑞基金和南方基金均對旗下沙特ETF連續發布了多篇溢價風險提示公告。公告均提及,二級市場交易價格明顯高於基金份額參考凈值,投資者如果盲目投資,可能遭受重大損失。

不過,沙特ETF的高溢價並未持續多久,上市連續大漲兩日後迅速沖高回落。7月18日至8月1日,兩只沙特ETF區間跌幅均超過10%,截至8月2日收盤,兩只沙特ETF最高溢價率僅為2.64%。這種現象也被業內人士稱為資金回歸理性之後的「殺溢價」。

兩只沙特ETF的橫空出世,打開了境內投資者通往沙特資本市場的大門。只是,這兩只產品還有些特別之處。

根據基金合同,兩只沙特ETF是通過投資互掛標的南方東英沙特阿拉伯ETF來實現對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的追蹤。

為何采用互掛的方式?

原因是目前沙特資本市場準入相對受限,直接投資沙特股市對大多數境內投資者而言並非易事。雖然近年來沙特對外商投資限製有所放寬,但通過「沙特合格外國投資者計劃」進入沙特資本市場的投資門檻仍然較高,符合條件的投資者也僅是少數。

根據富時羅素官網信息,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為QFI(合格外國投資者)設計,成分股不包括禁止外資投資的公司。由於QFI也受到外資持股限製(FOL),因此沙特阿拉伯指數的成分股按自由流通量和外資持股限製中較低水平進行加權。

發力金融

原油是沙特的重要能源,盡管「富得流油」,但沙特ETF跟蹤的標的權重股「含油量」並不高。據了解,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的成分股中包含眾多沙特大中型上市公司。業內人士稱,可將其類比為沙特版「滬深300指數」。

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中包含了眾多銀行股,指數前十大權重股中,銀行的數量占比過半,前五大權重股中就有全球最大的伊斯蘭銀行——拉吉希銀行,沙特資產規模最大的銀行——沙特國家銀行,其他占比較高的權重股分別是全球市值第四大企業——沙特阿美,以及沙特國際電力和水務公司、沙特基礎工業公司。

僅從行業占比來看,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涵蓋的行業中,金融行業權重占比達到41.6%。業內人士認為,對比國內市場,其更像是沙特版「紅利指數」。

而在TASI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中,銀行也占據了一半的位置。其中,沙特國家銀行、利雅得銀行都被高盛給出了「買入」評級。華爾街機構也普遍認為,沙特「2030願景」相關項目支出的融資對沙特銀行系統來說是重要機會。

大力發展國內金融業的同時,作為中東和北非地區最具活力的金融服務市場之一,沙特還在加快金融服務業的對外開放。

2021年,沙特中央銀行(SAMA)為配合金融部門發展計劃啟動了開放銀行計劃,期望將沙特打造為「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之後,SAMA發布了一系列法規和政策,進一步向外國投資者開放金融業。

在此背景下,高盛或成為第一家獲得在沙特阿拉伯開設地區總部許可的華爾街銀行。據彭博社報道,該投資銀行已獲得沙特投資部的許可,可以在利雅得設立地區總部。

此外,根據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披露的消息,其已經與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工商銀行簽署了六份諒解備忘錄,涵蓋的領域包括鼓勵通過債務和股權進行雙向資本流動等。

渣打銀行於2021年開始在沙特開展業務,目前正計劃進一步擴張。渣打銀行沙特阿拉伯首席執行官Mazen Bunyan表示 ,「預計在未來幾年內,我們在沙特的業務增長將翻一番。」

轉型機遇

沙特ETF受到追捧的背後,是投資者看到了沙特經濟轉型帶來的機遇。

沙特阿拉伯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之一,經濟長期以石油產業為支柱,國家財政嚴重依賴石油出口。歷史數據顯示,2009年—2014年,沙特石油收入占政府財政收入的比例持續超過85%。

如此高的依賴度讓沙特經濟長期受到國際油價波動的影響,加之近年來非常規能源開發和國際能源生產消費結構變化,沙特石油經濟模式越來越難以維系,經濟多元化轉型之心日益堅定。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石油曾為我們帶來遠超需求的收入。然而,隨著石油產量增長放緩和人口迅猛增長,石油再難滿足我們所有需求。」

2016年,沙特推出「2030願景」經濟多元化藍圖,明確了成為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核心國家、全球投資強國以及連接亞歐非三大洲國際樞紐的目標。該計劃包括了96個具體戰略目標及一系列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如將國家非石油收入提升六倍以上、實現外國投資翻倍等。2021年,沙特進一步推出了3.3萬億美元的國家投資戰略(NIS)投資計劃。

如今,「2030願景」已經進入下半場。根據日前沙特「國家工業發展和物流計劃」項目(NIDLP)發布的年度報告,2023年沙特的多元化經濟發展迎來關鍵裏程碑,非石油經濟總量達到4530億美元,首次占據沙特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0%,相較2022年躍升74%。大力發展非石油經濟已見明顯成效。

這也催生了沙特資本市場的多種投資機遇。2019年,石油巨頭沙特阿美以256億美元的募資金額問鼎全球最大IPO,也將沙特證券交易所帶入了投資人的視野。成立於2007年的沙特證券交易所是該國唯一的證券交易所,負責股票、債券、ETF和衍生品的交易,主要行業包括能源、金融、材料、工業、房地產和電信等,沙特阿美在該交易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

沙特經濟學者圖爾基·法德阿格曾表示,沙特阿美上市可以說是實現「2030願景」設定目標的最重要部分之一,這不僅僅是沙特歷史上最大的私有化進程,同時也為經濟改革提供了更多的現金流,使得政府能將資金用於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

而沙特阿美上市前,沙特國王薩勒曼就曾表示,沙特阿美公司首次公開募股募集的資金將撥給PIF,用於沙特國內外投資項目,拉動經濟發展。

經濟的另一驅動力則在於外國直接投資(FDI)。根據沙特投資局的數據,去年流入沙特阿拉伯的外國直接投資達到190億裏亞爾,與2020年新冠大流行前的數字相當。

為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沙特宣布在首都利雅得、東部城市拉斯海爾、西南部城市吉贊以及西部的阿蔔杜拉國王經濟城開發四個新的經濟特區,並為投資者提供包括稅收減免在內的一系列具有競爭力的激勵措施。

新的方向

除了前文提到的金融服務行業,沙特還在發力「總部經濟」。

截至2022年11月,沙特已向180家公司頒發了設立地區總部的許可證。今年3月,亞馬遜雲計算部門亞馬遜網絡服務(AWS)表示,將於2026年在沙特阿拉伯建立數據中心,並計劃投資超53億美元。微軟也曾表示,將增加對沙特的投資,資金主要用於數據中心建設,支持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這其中也承載著沙特的數字化轉型期許。沙特主權財富基金PIF的負責人表示,得益於本國優秀的能源資源和融資能力,沙特將成為美國以外潛在的人工智能活動中心。

此外,沙特十分重視能源改革,發展清潔可再生能源、加強石化領域能源結構多樣化。7月16日,PIF還宣布分別與三家中國企業簽署協議成立合資公司,以推動沙特風能和太陽能等相關設備和零部件本地化生產、組裝。

沙特計劃到2030年實現50%的電力來自風能和太陽能,到2060年實現凈零排放。同時,沙特還計劃投資核電和氫能。

談及未來沙特行業的發展機遇,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對中國新能源企業的投資反映出沙特在推動綠色轉型和經濟多元化方面的積極布局。因此,可以預見沙特市場將繼續重視金融行業的發展,同時加大對新能源等其他行業的投資和支持。

不過,柏文喜指出,沙特市場的弊處可能包括地緣政治風險、市場準入限製以及對外資投資的監管環境等。投資者在考慮投資沙特市場時,需要權衡這些利弊,並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製定策略。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導師支培元表示,與其他新興市場相比,沙特資本市場擁有龐大的石油財富支撐和政府對經濟轉型的堅定承諾,為投資者提供了穩定的投資環境。

然而,市場透明度和監管框架的完善程度仍待提高,且經濟對石油的依賴度較高,市場易受國際油價波動影響。盡管如此,沙特市場正在逐步開放,對外資的限製逐漸減少,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多參與機會。---[本報記者: 夏悅超 王哲希/來源: 國際金融報]

*產業—科技—金融良性循環,是道必答題*

如何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如何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最近召開的上海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給出答案:體系化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體系化」一詞,言簡意賅,內涵豐富,外延廣博。其中,實現產業—科技—金融三者的良性循環,當是「體系化」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是題中的重點、難點和堵點,更是破解發展瓶頸、激發創新活力的核心所在。如此題得解,功莫大焉。

沒有產業的支撐,科技和金融終將是沙灘上的建築;沒有科技的先導,產業和金融不過是低水平的重復;沒有金融的滋潤,產業和科技有如沙漠中缺水少糧的苦行者。

產業築基、科技引領、金融賦能,三者相輔相成,才能共同建成一個穩固高效的「鐵三角」發展模式。

古今多少事,知已難,行更難。產業—科技—金融良性循環,也難逃這一古今法則。

難在哪裏?首先是隔行如隔山,何況打通兩座甚至多座山。

產業事務者、科技工作者、金融從業人員,具有不同的話語體系、知識體系,人生經歷和體製機製屬性,KPI導向往往也不相同,讓他們形成良性循環,溝通首先就是一個「攔路虎」,即使坐在同一張咖啡桌上,也常是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其次是利益畢竟是自我為先,並且都自視不低要價不菲,要形成共贏更難,有時為了一二個百分點的利益會糾結好久。

再次是生態有待優化,產業—科技—金融的大廈已很宏偉,但它在整個社會系統中,也只是一個子系統,它依賴於更大系統的友好支持。

從這個意義也可看出,中央「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決定的重要、必要和緊迫,以及「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一針見血。

為此,首當其沖需要建立跨領域的交流平臺,促進信息共享與思想碰撞,打破壁壘,增進理解;其次要構建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機製,確保各方在合作中都能獲得合理的回報,增強合作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三是通過政策引導、市場培育、服務優化等手段,為產業—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環創造優質的外部環境。

當下已有一個不錯的答案,就是鼓勵企業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尤其是有些大企業本身就有強大的產業、科技和資金實力,擁有強大的研發中心、財務中心和投資基金,一院之內即可形成產業—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環,上述三大難點也可迎刃而解。

的確,這是一個理性的好選擇,應當大力鼓勵,鼓勵其能走多遠便走多遠!可是,又有兩大難題隨之浮現,其一,一院甚至一域之內,畢竟資源受限,天下英才,豈可一院一域盡納。

有些天才的創新,往往產生於車庫、地下室,與大企業相隔甚遠,他們怎麽辦?其二,經濟史表明,大企業往往有為了保住既得市場利益而扼殺或冷藏科技創新成果的動機。

所以,產業—科技—金融的良性循環,既應有高效的小循環,也應有宏效的大循環。其中,形成產業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在體製機製政策配套上的大循環大融合,更具有全局和戰略性意義,是一個不得不啃的「硬骨頭」。

以上海為例,有專家建言,要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上海科創中心的協同發展,並提出了一些戰略路徑,比如構建產業科技金融一體化新生態,強化金融資本、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良性循環;完善科創型綜合金融服務體系,以金融資本助力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提升金融業態活力,以金融與科技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增強覆蓋能力,發揮上海對長三角乃至全國和國際的產業高端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以資本整合、科技催化、政策引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強化科創資源集聚作用,實現科創中心對國際金融中心的反哺增效,並以此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揮上海金融、產權和要素市場優勢,深化服務中央企業科創型產融聯動需求;創設上海綠色金融服務平臺,鼓勵金融科技企業抓住金融信創機遇,提升科創成熟度、產業生態適配集成。

從國際視野看,紐約、倫敦、新加坡、香港等國際金融中心,都在「雙中心」融合協同上有比較成功的做法和成效,值得借鑒。對上海而言,「雙中心」協同還只是起步,五個中心的協同發展將是一個更大的必答題,以此推論,「體系化」的文章會越做越大。---來源: 國際金融報-

*全球貨幣政策邁向「正常化」*

從北京時間7月31日午間至8月1日晚間,短短不到32個小時,市場接連迎來了美、日、英央行的利率決議。

無論是美聯儲短期按兵不動,還是英國加入降息大軍,抑或是另類的日本走向加息通道,市場在討論利率變化影響的同時,更多的話題聚焦於,各國央行終於開始走上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軌道。



美聯儲:9月降息預期加大

美聯儲利率決議無疑萬眾矚目。

當地時間7月31日,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5.25%至5.5%之間不變,並重申在對通脹有更大信心之前不會降息。自去年9月份以來,美聯儲已連續8次會議「按兵不動」。

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隨後的新聞發布會上似乎暗示,降息的可能性大於不降息。

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根據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整體看法,美國經濟正逐漸接近降息的適當時機。最快可能於下次會議時,對降息有「實質的討論」。

多種跡象顯示,美聯儲很大可能會在9月份的政策會議上降息,這意味著美聯儲愈發接近於開啟一個新的正常化階段。

芝商所的FedWatch工具顯示,聯邦基金期貨目前預計美聯儲在9月會議上降息0.25個百分點的可能性為100%,降息0.5個百分點的可能性為15%。市場還預計,美聯儲在9月、11月和12月的會議上有很大可能每次降息0.25個百分點,到今年年底時,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從目前的5.25%—5.5%降至4.50%—4.75%或以下的可能性為74%。

平安首經團隊評論認為,理解美聯儲降息的邏輯,比判斷降息的時點更加重要。更應從貨幣政策「正常化」的角度去理解本輪降息。

本次鮑威爾講話多次提及三個「正常化」——就業市場正常化、經濟正常化以及貨幣政策正常化,旨在表達就業市場正邁向疫情前水平,美國經濟整體強勁卻不過熱,雖然很多經濟指標和現象與2019年疫情前有出入,但是大的趨勢仍是從某種「非正常化」邁向「正常化」。

在此過程中,貨幣政策自然也需要同步調整,邁向「正常化」,即利率水平應該從目前的限製性水平逐步下降。

英國央行:四年來首次降息

美國和英國都經歷了央行貨幣政策周期的長時間停頓,利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高位。在美聯儲按兵不動的同時,英國央行已經先行一步,開啟降息大幕。

北京時間8月1日晚,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宣布降息25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5.25%下調至5%。這是英國央行2020年3月以來首次降息,此次降息符合市場預期。

通脹壓力之下,自2023年8月以來,英國央行一直將利率維持在5.25%的16年高點。

目前,英國通脹率已回落至英國央行2%的目標,但決策者仍對服務業通脹居高不下保持警惕。

此次央行議息會議,五位英國央行決策者投票支持降息0.25個百分點,四位決策者投票支持維持利率不變,「鷹」「鴿」力量可謂不相上下。

英國央行行長貝利雖然支持降息,但警告說不要「過快或過多」降息。他說,「通脹壓力已經得到足夠的緩解,讓我們今天可以下調利率。但我們需要確保通脹率維持在低位,並註意不要降息過快或幅度過大。」

英國央行會議紀要顯示,英國央行只會緩慢降息,而且並未具體指明利率可能穩定在何處,也沒有透露降息速度。

因此外界預測該行下個月不會再降息,將在放松貨幣政策方面謹慎行事,讓決策者有時間確保通脹受到控製。

不過,英國央行的預測表明,未來3年降息幅度將高於市場目前的預期。市場目前預期利率在2025年降至4.1%,3年後降至3.5%,且預期兩年後的通脹率降至1.7%,3年後降至1.5%。

英國央行的舉措與大多數發達市場央行保持一致。世界各地的央行都在努力把握降低借貸成本的速度,對於在通脹得到完全控製之前刺激經濟活動心存謹慎。不過,早於英國央行,瑞士、加拿大、瑞典、歐洲央行已經開始謹慎降息,但預計不會很快回到通脹危機前的極低水平。

日本央行:「逆風」17年後加息

日本央行始終是G10央行中的「異端」。通脹上升的背景下,日本央行7月31日把基準利率上調至0.25%,並決定將國債購買量減半,由此進一步回撤該央行在過去25年大部分時間裏一直推行的刺激性貨幣政策。

今年3月,日本央行終結了世界上最後的負利率政策,將基準利率從-0.1%上調至0%—0.1%,並表示將不再嘗試控製日本國債收益率,成為日本央行自2007年2月以來,時隔17年首次加息,也是該央行3月決定放棄負利率以來的再次加息。

今年之前,日本一直堅持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與美聯儲等全球其他央行形成鮮明對比。

當下,日本通脹率持續高於2%的目標,處於上升趨勢,促使日本央行作出加息決定。6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鮮食品除外)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2.6%,連續27個月超過2%。日本央行在其發布的7月《經濟和物價形勢展望報告》中維持了CPI將在2026年前後保持2%左右增長率的預期。

此次日本央行通過聲明表示,如果未來日本經濟與物價發展符合日央行預期的話,「將繼續調升政策利率,調整貨幣寬松程度」。

但日本央行此舉可能象征意義大於實際。加息決定正式公布前,日本美銀證券負責人德瓦裏爾就表示:「加息決定對經濟的提振效果非常有限。」她認為,日本央行可能會繼續維持貨幣寬松政策。提升利息將會使消費和企業貸款的成本也隨之上調。

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表示,日元疲弱是加息的原因之一。日本財務省近幾個月來一直在幹預外匯市場以穩定日元。

在觸及數十年低點後,由於預期日本與美國等其他主要經濟體之間的利率差距將縮小,日元已開始迅速走強。日本央行加息後,在外匯市場,日元對美元匯率升值至4個月以來的高點。而在日本債券市場,新發行的2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15年來的新高。越來越多的觀點預測日央行在12月會議上將進一步加息,到年底,日元有可能升值至1美元兌141日元。---來源: 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