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虛實之間:摜蛋正紅,帶貨正興

2024052515:34


眼下的世界,虛實之間,熱鬧異常,可謂是摜蛋正紅,帶貨正興。

古人說得好:「其興也勃焉,其失也忽焉。」摜蛋者,閑暇娛樂也;帶貨者,生存活著也。摜蛋,體製內的娛樂;帶貨,體製外的生存。生存為了閑暇,閑暇為了創造,復旦大學網紅教授王德峰說此為「馬克思主義之精髓」也!

今年五一期間去了一趟深圳,好久不見的同學接通電話,上來就說「明天中午一起吃飯,定好位置發給你,你會打摜蛋嗎?早點過來打一會兒摜蛋。」

打摜蛋不是我們小時候的打牌嗎?居然還搞了一個新名詞,中國人對娛樂這件事從來都是很用心的。

據說摜蛋起源於江蘇省淮安市,最初是由地方的撲克牌局「跑得快」和「八十分」發展演化而來。其實打牌這件事在全國各地各有各招,各有花樣。

在淮安當地方言中,「摜」是摔、砸的意思,而「蛋」則是諧音「炸彈」的「彈」。因此摜蛋簡單理解就是相互「扔炸彈」。於是乎,摜蛋的美名就此傳播開來,主要是這個「蛋」不簡單,是有力量,有實力的表達。

撲克(Poker),對中國人來說是一個舶來品,是流行全世界的一種可娛樂可賭博的紙質玩具。一副撲克牌共有54張牌,52張是正牌,對應於每年52周;13張一組,以黑桃、紅桃、梅花、方塊四種花色表示,2張是副牌(大王和小王),玩法千變萬化。

撲克牌的起源,一般認為是由法國塔羅牌演變而成;早期的撲克牌是在14世紀末葉由埃及傳入歐洲的;後來西方人根據天文學中的歷法,把這種紙牌遊戲卡片統一內容,定為54張,4種花色。

中國人的流行玩法主要有:鬥地主、接龍、升級、雙扣、五十K、跑得快、幹瞪眼、橋牌、爭上遊。

世界上對撲克牌的四個花色各有寓意,中國人寓意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法國人寓意為矛、方形、丁香葉和紅心;德國人寓意為樹葉、鈴鐺、橡樹果和紅心;意大利人寓意為寶劍、硬幣、拐杖和酒杯;瑞士人寓意為橡樹果、鈴鐺、花朵和盾牌;英國人寓意為鏟子、鉆石、三葉草和紅心。

打牌本是平常事,如今搞出這麽大動靜來,各地摜蛋協會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人人爭相摜蛋,蔚為壯觀,嘆為觀止。

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娛樂記憶,改革開放後,從早期的泡澡聚餐一條龍,到聚餐後K歌泡吧,男士們有時還會去夜總會……如今一下子都清流且陽光了,摜蛋這種大眾娛樂方式和低成本遊戲粉墨登場,勢如破竹。



每個人摜蛋的圈子越來越大了,商機也自然再現,各種發牌機、企業定製撲克牌層出不窮。記得我的一個體製內哥們兒,每次吃飯他都拎一個袋子,我問他拎的啥玩意兒,他說是迷你發牌機,專門為打摜蛋設計的,網上價格還不菲,可以買100幅撲克牌。

聽北京朋友說,過去北京的飯局,遲到一小時那都是常有的事,理由最簡單,堵車。如今摜蛋在前,幾乎沒有遲到的,基本都是提前一個小時準時報到,可見摜蛋的魅力。

如今的飯局吃飯變得不再重要,打不打摜蛋才重要,等冷盤和三十年汾酒擺上轉盤,專心致誌的牌友們仍舍不得離開那跌宕起伏、蕩氣回腸的牌桌。

打牌這件事,有時會上癮。記得十年前,我有幾個牌友,基本都是女生,每逢周末都會找一個帶自助餐的茶館打上半天,那時打牌都是八十分。這件事因為疫情中斷了。如今摜蛋正紅,相信她們一定會有一種生逢其時的美好感覺。畢竟原來對外說一起打牌還不好意思說出口。

如今摜蛋的各種技巧網上很多,說起來也都是頭頭是道,說什麽打摜蛋既是裝備戰,又是信息戰,還是心理戰。摜蛋的技巧有組牌、讓牌、餵牌、記牌、辨牌、套牌等,更是還有一些諸如「情況不明,對子先行」「有鬼打一張,沒鬼打一夯」等所謂摜蛋口訣。

正所謂摜蛋的優勢和劣勢,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22年底,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製定了《競技摜蛋競賽規則(試行)》,摜蛋得以華麗轉身。於是乎,各種比賽在全國密集開花,什麽公開賽、邀請賽、總決賽、錦標賽,真是五花八門,源源不斷。據說什麽摜蛋文化論壇也開起來了,更是有專家建議推動摜蛋入圍國際智力運動項目,與圍棋、象棋組成「兩棋一牌」文化傳播矩陣。

上海人「搓」麻將,廣東人「打」麻將,看上去一個「搓」,一個「打」,那可是兩種世界觀,兩種人生觀。如今的「摜」,更是顯出了打牌者的心氣和底氣。

麻將桌和摜蛋桌,都是一座看得出人心、人性、人情和人生的江湖場。聽聽段子說得多麽有道理:「飯前不摜蛋,等於沒吃飯,飯後不摜蛋,等於白吃飯」;「摜蛋打得好,說明有頭腦,摜蛋打得精,說明思路清。」

一個撲克源自外域,一個麻將源自國粹,內外倒是有不少門道兒。哪怕是一個遊戲,到了中國人這裏那可是處處皆文化,一不小心你就變得沒什麽文化。

一位偉人曾說:「中國對世界有三大貢獻:第一是中醫,第二是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三是麻將牌。」

麻將上手總共144張牌,這個數字正好是地支十二的平方數。這144張牌分為四組,主力三組:萬、筒、條,每門9張每種36張,三組主要兵力108張牌,這個數字有對應了108將。第四組也是36張,其中梅蘭竹菊春夏秋冬8張,東西南北中白發各4張,這組類似打仗中的後勤部隊,總共36張,這樣一來,四組正好組成144牌的精良組合。

《周易》以九為至陽而形成卦爻,以東南西北中為五行方位,以春夏秋冬涵蓋四時節氣,麻將牌的設置皆暗合其理。

天地與五行:東、南、西、北、中與五行相配,即:東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方土。

宇宙形態天圓地方,「發」代表天,「白皮」代表地,「中」既代表五行中的中方土,也代表「天、地、人」三才中人。

花牌寓意頗深: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中國文化稱之為「四君子」。「梅」的高潔傲岸,「蘭」的幽雅空靈,「竹」的虛心有節,「菊」的冷艷清貞,表現了人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也是對某種審美人格境界的向往,成為中國人感物喻誌的經典象征。

小牌局,大人生。先贏的是紙,後贏的是錢;東南西北風,我來打紅中;小桌一放,啥事都忘;寧挨千刀剮,不和頭一把;小雞不能打,一打就是倆;牌從門前過,不如摸一個;好牌先打,炮牌先行;一路小屁,走向勝利;胡打胡有理,亂打有秩序。

摜蛋與麻將都稱牌,也稱局,皆是牌局。上海作家何菲總結得很到位:「首先,機遇好壞無需抱怨,只需在自己掌握的牌裏比技術含量,這也是做人做事的藝術和城府。且牌品即人品,只消幾圈牌,對方的脾性習慣,見識城府,便可躍然桌上。其次,摜蛋與麻將裏都承載了某種東方哲學。摜蛋和麻將的過程,是檢驗一個人質地的過程,氣度、狀態、心理素質、鋒芒、底線思維等顯露無遺。」

在打牌過程中,能沈住氣、不浮躁、寵辱不驚、收放自如且較難被人找出破綻、很快能摸清幾方情況的人,現實生活中也必然實力不俗。人世古今牌一局,輸贏何必論高低。牌小乾坤大,摜蛋和現實生活其實很神似,必須基於當下不對稱的信息,迅速作出合理的決定,且任何決定,都應聚焦在大概率可能成功的事情上。

中國人對遊戲娛樂的熱衷,那是由來已久,我們先來看看當年孔夫子在《論語》中的兩句話吧——

第一句是「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第二句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孔子說這兩句也是針對當時的社會現象所發的一番感慨。孔子所處的那個時代,當時的讀書人和現在的年輕人一樣喜歡紮堆在一起吹牛,所謂「群居終日」。

「群居終日」是指一群耐不住寂寞的人在一起紮堆,如同一群「垂垂老者」在墻邊曬曬太陽,看起來很繁榮熱鬧,其實沒有一個人在獨立思考。

「言不及義」是指他們紮堆吹牛的內容,估計也和如今互聯網上短視頻的景象差不多,特別是評論區更是東家長李家短,聊的是娛樂八卦,聊的都是一孔之見,聊的是瞎子摸象,聊的是是非利弊,反正不是「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孝悌忠信誠」之中國傳統文化十五經。

我們很多人每天都被短視頻裹挾著浪費光陰,這和孔子當年的現象有過之無不及,真的很痛心。

「好行小惠」,小惠即小聰明。一群人在一起,喝酒飲茶吹牛一整天,不談一點正事,每個人都賣弄自己的小聰明,一個個自我感覺還很好。當時的孔子對這種人深惡痛絕,對他們的評價是:「難矣哉!」

如今的景象誰說不是如此呢?真是令人感慨,世事千年不變啊!

孔子的感慨難在哪裏?一是難以學有所成,二是難以成人,三是難以為文明創造作貢獻。

孔子的這句話指向的是當時的社會不良現象,有點恨鐵不成鋼,並以此來警醒他的眾多弟子。

孔子的第二句話和第一句話有些類似。孔子說,每天吃得飽飽的,心卻像浮雲一樣到處流浪,這種人比「言不及義」的人更勉為其難。

孔子認為,與其無所事事,還不如去下棋。所以,孔子無奈地說:即使你無所事事,下棋總是可以的呀,起碼可以鍛煉你的腦力,使它不至於生銹。

孔子這句話說的是當時的社會現象,這種現象在貴族子弟中很普遍。如今看看大家都喜歡的摜蛋遊戲。這個景象是不是和孔子的那個時候有些類似?真是從古到今,從今到古,人類的本質性存在一直未變。

當時孔門弟子入門的第一條件,就是好學上進。如果飽食終日,群居終日,無所用心,言不及義,應該早被逐出師門了。

現在的現象似乎比孔子的時代還要普遍,你看看現在的短視頻,如今互聯網不都是如此嗎?聖人就是聖人,先師就是先師,他說的話居然二千五百年來還不過時。

眼下還有一個景象,那就是直播帶貨了,可以說是摜蛋正紅,帶貨正興,生生不息也!

曾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們不需要實幹興邦,我們需要的是流量為王。直播興邦,網紅強國。從淄博燒烤,到天水麻辣燙。從董宇輝到郭有才,他們都是妥妥的正能量典範;從籍籍無名到一夜爆火,財富千萬,被新華社專訪,人民網評論,央視稱贊,全網關註,紅極一時。這無不是在告訴我們,踏踏實實工作沒有用,無論各行各業只有當網紅,才是人生的最好歸宿。」







這樣的話一出來,評論區異常火爆,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觀觀不同,各有其觀,各有其不觀,令人無所適從。

有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沒必要還是老思維,存在即合理,積極擁抱變化,你也能成為下一個風口;

有人說,實際上,「實幹興邦」與「流量為王」並非對立的概念,而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從根本上講,依賴於實體經濟的穩健發展、科技創新的進步,以及每一個勞動者的辛勤付出;

有人說,實體經濟是國家發展的基石,科技創新需要紮實的研究與實踐,基礎設施的建設、製造業的提升、農業的現代化,對國家繁榮穩定起著決定性作用。如果沒有這些實體產業的支撐,僅靠虛擬的網絡流量無法支撐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

有人說,流量為王是一把雙刃劍。互聯網時代,流量確實成為衡量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指標,能夠快速傳播信息、帶動消費、創造經濟價值;但流量本身並不創造價值,它只是價值傳播的一種媒介。如果沒有優質內容、產品或服務作為支撐,單純追求流量只會導致泡沫化,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有人說,董宇輝、郭有才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正能量典範,並不僅僅因為他們在網絡上的流量,更重要的是他們傳遞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專業知識或是文化傳承,激勵人們學習、進步;他們的成功,是個人努力、專業能力與時代機遇相結合的結果;

有人說,社會的發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和職業路徑,既有科研人員默默無聞的創新,也有工匠精神的堅守,還有文藝工作者的文化傳承,每一種職業都有其獨特的社會價值,將「當網紅」視為人生唯一最好歸宿,既不現實也不利於社會的全面發展;

有人說,我們應當鼓勵多樣化的成功模式,既肯定通過互聯網平臺展現才華、創造價值的途徑,也重視並弘揚腳踏實地、勤勞奉獻的精神,社會的繁榮需要各行業人才的共同努力,而非單一的流量導向;

有人說,網紅終歸是少數人,就像是我們看到的群演和北漂,成功者有但是概率很低。踏踏實實做份工作才是正道,即便是郭有才也是上午找理想,下午晚上忙生活;

有人說,看似是傳導一種「只要肯努力,就能博出位,就能實現價值,人生處處皆風景」的價值觀,這難道不就是「奶頭樂」和「娛樂至死」嗎?

有人說,老百姓混口飯吃都不容易,不偷不搶沒有違反道德和法律,直播帶貨掙錢也是一種途徑,時代不同了,觀念要轉變了;

有人說,一線建築工人還有幾成年輕人?年輕人都去跑外賣,跑快遞,上直播,刷快手,玩抖音了。如何讓年輕人進入生產一線才是王道;

有人說,能賺到錢就是好樣的,英雄不論出處,現在是娛樂至上,別談什麽價值、理想、信仰;

有人說,你別眼紅,人家風雨無阻這麽多年,他們的努力你怎麽看不見?

如今的互聯網,有那麽一群人,他們以各自獨特的光芒,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駐足。得粉絲者得流量,得流量者得力量。郭有才的懷舊青春、開封王婆的歲月沈澱、董宇輝的知識魅力、瘋狂小楊哥的幽默風趣、李子柒的田園詩意,以及張同學的質樸日常,構成了這個多彩的網絡世界。

但在這星光熠熠之中,誰的影響力最為深遠?誰又能成為流量長跑的真正冠軍?誰又可能只是夜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呢?



突然想起清代詩人趙冀的詩:「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我們看看歷史,哪一部經典不是傳承百年、千年,因為那是對於文明的創造。萬物皆空,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唯有精神長存。

我們從「天道有輪回,風水輪流轉,各領風騷三五年」的觀念中經歷著歲月的洗禮,再到「如今網上隨處見,各領風騷三五天」,信息的更叠越來越快,令人目不暇接,似乎有點「一日看盡長安花」之感。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曇花一現」也是花,這是事物之本然。該綻放時綻放,本身就是存在的價值。在這個快速叠代的網絡時代,每個置身直播帶貨者都會面臨被新潮流替代的風險。

互聯網是一個新世界,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只要有欲望,一定會有新文明,一定會有互聯新世界。熱點常有,點燃熱點者而不常有,這就是互聯新世界的本質所在。

世界應該是溫暖的,只要是每個董宇輝、郭有才們能在某個時刻,以某種方式,溫暖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視野,哪怕是流星也是一顆星,天長地久,不如曾經擁有。互聯新世界,瞬息萬變,但那份觸動心靈的力量,值得我們永遠珍惜。

2020年後的這個世界有著太多的不確定來臨,我們該如何選擇,該怎麽去面對?《反脆弱》開篇寫道:「風會熄滅蠟燭,卻也能使火越燒越旺。」

2020年之後,將是一個虛實結合的世界。有太多的不一樣需要我們去超越:

第一,這個世界不一樣了,我們已經回不到原來熟悉的世界了;

第二,遊戲規則不一樣了,我們不能討論輸贏,只能讓自己在真正的遊戲中;

第三,認知模式不一樣了,今天你會發現,通過預測和判斷,不太能夠理解變化了;

第四,世界觀不一樣了,我們在這個數字化的新時代,認知世界的方法要變。

世界之變是本質,如何看待不變之變與變之不變需要的是我們的智慧。新科學世界觀告訴我們:超越和變革是必經之路,面對變化,把握未來很重要。

世界是無限的,認知也是無限的,我們因無限才生覺悟,因有限而固步自封。當我們以無限性認知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才會遇見不一樣的人生。

世人往往把人生財富分為兩類,一類是物質財富,另一類是精神財富。物質本身只是能量的爻動,量子物理學又向我們啟示,物質只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中國古老的陰陽世界觀始終倡導陰陽和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融合的理念。格物致知是一條路,去找到智;誠意正心是一條路,去找到慧,看到本心。

這裏也印證了《中庸》開篇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我們已經生活在虛實相結合的兩個世界了,外在變化的環境和內在生命進化的動力,都使得我們需要了解這個新時代的規律,並依照新時代的規律去展開生活的畫卷,去打開生命的新局面。 過去之心已去,未來之心已來,活在當下,自由自在。---[原創作者: 知止齋主‍‍/來源: 秦朔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