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忘帶作業」可能是一種病!「學習困難」該怎麽治?
「問你就說寫完了,到學校給老師說忘帶作業本,這個月讓老師找我幾回了?」年輕媽媽正在訓斥兒子,奶奶一旁插嘴道:「你消消氣,他爸小時候就這樣,長大就好了。」
坐在沙發上的太奶奶拐棍一戳年逾六十的爺爺說:「你還有臉笑?你小時候不也一樣?」
網絡流傳的一則視頻可能有演繹成分,但網友卻紛紛表示共情,「補罰一體、家校合力」依然無法根治小學生不斷「轉型升級」的忘帶作業本,「三代傳承」忘帶作業本的操作已做到「全國統一」。
對此,一些網友直呼「無解」,致力於少年兒童「學習困難」研究的心理專家,給這個「全國性難題」出了一份詳細的分析和解決方案。
「忘帶作業本」或只是冰山一角
「『忘帶作業本』或者偶爾一兩次不完成作業不是問題。但經常性無法正常完成作業,很多家長容易認為是孩子懶惰,其實厭學或學習困難背後可能隱藏著真正原因,更值得引起我們重視。」孤獨癥及註意力與多動障礙特殊教育治療專家、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社會心理系榮譽學士Chelsea LU(陸成)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面對學齡兒童的這些問題,家長站在自己角度的嘮叨不僅對解決問題無益,還有引發少年兒童其他心理問題的風險。
陸成表示,從少年兒童心理發育角度,針對小學生經常「忘記帶作業本」等厭學表現,有一系列的評估、幹預以及治療方式。一般從成因上分析,有先天原因的發育性學習障礙,也有後天社會因素造成的學習困難,首先要排除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問題。
上海長征醫院醫學心理科副教授、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習困難)門診專家潘霄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采訪時表示,青少年兒童學習困難的表現就像是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往往這些現象背後,心理甚至精神健康方面問題,以及社會環境等各方面因素問題更為龐大和復雜。
在解決孩子的學習困難問題時,潘霄表示,家長首先可以對孩子進行觀察,如果問題並不嚴重,可用專業人士建議的方法嘗試調整。如果孩子表現比較嚴重,還是要及時到專業機構進行專業評估。不僅少年兒童的一些精神或心理健康問題往往能在學習上體現出來,保障身心健康也是孩子們應對正常學習、社交和生活等壓力的基礎。
學習困難家長自測評估「三法」
面對孩子經常不寫作業,或者很難正常完成學習任務時,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自測和評估呢?
陸成表示,首先不建議像網絡上一些視頻中演繹的那樣,家長對孩子各種所謂的說教或訓斥。這種「大道理」很多家長已經給孩子講過很多遍,孩子在這種說教下繼續反復出現同樣問題,即意味著這些說教沒有作用,並且長期嘮叨還誘發少年兒童出現其他心理問題的風險。
孩子出現問題,還說不得,那該怎麽辦?
陸成表示,家長可以先從三個方面去判斷孩子是否有就醫的必要。
第一,深入了解學習困難的具體節點。孩子在語文學習中是否存在經常錯讀、漏讀、錯字等;閱讀是否難以理解復述文意;說話組織語言是否顛三倒四;
第二,是否存在計算障礙、是否對數字存在厭惡。孩子能不能正常組織安排自己的日常事務,書包、課桌等是否雜亂無章;
第三,考察孩子的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力。
如果以上三點中有多點表現不佳,並且持續時間較長,建議盡快到專業機構進行評估。如果不存在以上問題,孩子的學習困難往往與家庭、學校等身邊的環境有關。
「之前好好的,突然就像換了個人似的」,有些家長面對孩子學習狀態突然「變差」不知所措。
陸成認為,家長要從家庭環境、夫妻關系等方面自省是否給孩子帶來了不良影響。有時候孩子為了轉移經常爭吵或者正在鬧離婚的父母註意力,故意表現出來厭學,讓父母轉移註意力同時意識到家庭矛盾的「後果」。
此外,是否存在受其他同伴影響或因為和某科老師關系不洽,而導致對這一科目的偏見、好惡等,這些都應該在找到原因後進行科學處置。當無從下手時,可以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也可以先用改善方法試一下。
三個小方法嘗試改善學習困難
如果自測孩子並不存在精神與心理健康等方面大的問題,但還是不喜歡學習,那怎麽辦?
陸成認為,如果通過自測認為孩子並沒有原則上的問題,只是有些畏難情緒,就是很多家長普遍認為的「懶」「怕麻煩」「幹脆不幹了」等表現,也可以有一些方法供家長參考。
首先,可以和孩子互相確定三個有困難的小任務,家長和孩子限時完成,關鍵註意強調各自在時限內都不能放棄,根據完成的程度就具體細節對孩子進行肯定或獎勵,逐步加大任務難度和復雜程度,以此慢慢樹立孩子面對困難和完成任務的信心與獲得感;
其次,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到學習中孩子存在的問題。哪些知識點不會,是否因為哪些知識點未能及時掌握而導致的學習脫節等,及時補充。觀察問題是暫時還是永久性的,是歸咎於自己還是他人,並且製訂計劃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如果是註意力等問題則可以尋求相對應的專業註意力訓練解決;
最後也最重要的是,要註意正向強化而避免負向強化。在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遊戲過程中,註意發現孩子表現好的細節以及優勢的能力,及時進行肯定和獎勵。在建立起較好的信心以及出現其他問題之前,非必要時一定盡量減少負面強化,在出現失誤或任務完成不好甚至失敗時,不予正面強化也是一種激勵方法,比如取消做好任務才給的獎勵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孩子的所有語言行為都可以在心理學規律上找到依據。」潘霄表示,孩子遇到問題時,尋求心理咨詢機構或專業醫學精神科並不意味著孩子有嚴重問題,因為不能正確認識問題而把自己的焦慮傳遞給孩子,甚至貽誤最佳的幹預或治療時機,才是更麻煩的問題。---[編輯:諸葛瑞鑫*責編:魏晞*文:趙斌/來源: 國是直通車]
*深夜刷進董宇輝直播間,我泣不成聲:如果你也有一個「慢小孩"*
每個孩子都是一只努力向前的小蝸牛,不要因為他走得慢而一直催促、打壓。
面對總是「慢半拍」的孩子,我們不妨用愛和耐心慢慢澆灌,靜待花開的時刻到來。
01, 我是一個很講效率的人,偏偏,我卻生了個慢半拍的兒子。
說話慢,走路慢,反應慢也就算了。
最要命的是,他學什麽都很慢,理解力也不是很好,在班上一直是吊車尾的存在。
學校減負,作業少到不行,很多孩子,在課間就已經寫完作業了。
可他卻能從晚七點半,寫到十點多,還是我催著吼著,才艱難完成的。
也因為拖沓,兒子每次考試,就沒有一次能把題全部做完。
為此,老師還多次私信我,讓我多用點心,畢竟孩子才二年級,正是穩固基礎的時候。
但說實話,我真的不能再用心了。
02, 按照我的學習經驗,提高效率,無非就兩點:一是做時間管理,二是提升專註力。
所以,我買了個番茄鬧鐘,教他分類作業,從而保證每種作業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但是,他永遠不慌不忙,遇到難題,做不出來就一直做,從不肯往下做……
最讓我無語的,是他稀碎的專註力。
抄寫生字詞時,那些漢字,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
還經常把驗算好的答案,直接寫到了旁邊另一題上。
所以每次他寫作業,我都時時刻刻守在邊上,提醒他專註,催促他快點,還要耐著性子給他講題。
但面對這麽一個不開竅的孩子,你投入的越多,越是容易崩潰和失望。
在兒子一次又一次拿回不及格的卷子時,我還是失控了,我忍不住大聲咆哮,拍桌子怒吼:
「為什麽不能認真點,寫快點?人家都考雙百,你考60分,你好意思嗎?」
「為什麽腦子就是不能轉彎?你是豬嗎?豬都教會了,你還不會!」
剛開始,我罵他,他一聲不吭,默默抹眼淚。
後面罵多了,他就恨恨地瞪著我,沖我大喊:
「我不喜歡上學!我不喜歡寫作業!也不喜歡你這個媽媽!」
我和兒子的矛盾因此不斷升級,親子關系也僵化,他變得愈發厭學。
我身心俱疲,拿他沒辦法,只好拼命的向外尋求解藥。
那段時間,我的床頭書目,還有早晚收聽的音頻,基本上被各種育兒課題占據了。
甚至,我還帶著兒子去醫院看了兒童心理門診,檢查是否有學習困難綜合癥。
多項評估做下來之後,兒子各方面能力水平顯示一切正常。
我不願相信,又和醫生列舉了兒子的種種問題,醫生卻說:
「如果你堅決認為孩子有問題,有可能問題未必在於孩子,而在於你,你太焦慮、太著急了!」
當時的我,卻不認為自己有問題。
畢竟,當下的大環境就是激進的,內卷的,他已經比大多數孩子慢了,我再不拽著他前行,等著他被時代拋棄嗎?
03, 直到一天晚上,我無意刷到董宇輝的一段視頻,我這才意識到,我為什麽錯了?
董宇輝說:「蘋果熟的晚,是在給自己儲存糖分,花開的晚,是因為花期未到。
所以,不要擔心你家的蘋果熟的比別人家晚,那說明你家的蘋果要比別人家的都甜。
如果孩子在成績上沒有開花結果,那說明孩子要成為一個松柏之才,你要有那個心態,要有一個耐心。
有一種晚,是在經歷,是在成長,是在提供走向成熟的養分。」
董宇輝還說,他從小就是一個比較笨,反應慢的孩子。
小時候,父親帶他去嫁接果樹,明明很簡單的操作,他卻怎麽也學不會。
父親沒有因為他笨手笨腳而責備他,反而趁著他不註意,偷偷跑回果園給他的那些果樹全都嫁接好了。
第二年,果樹全都活了,董宇輝也因此變得自信,覺得自己能幹。
初中時,董宇輝因為英語基礎太差,經常考倒數第一。
為了能學好英語,董宇輝只能下笨功夫:反復背誦整本書,背完課本又背課後題,再背試卷。
背不下來的,他就寫在手臂上,吃飯走路都在背,好幾次,還因為沒看路摔得一身傷。
這期間,媽媽從來沒有拿他跟人家比,更沒有否定打擊他,反而特別心疼。
所以每次他一回家,媽媽就會對他說:「兒啊,我想讓你成為一個快樂的傻子。」
自始至終,比起世俗的成功,媽媽更希望他健康、快樂。
也因為父母不焦不躁,不吼不罵,董宇輝才能不氣餒,不放棄,一直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積累知識,提升自己。
這才有了如今才華橫溢、自信大方的他。
每個慢孩子,都值得父母深深的理解和等待。
反觀我,卻把打擊當教育,一遍遍的質問兒子「你為什麽不行」,卻從來沒有想過「他憑什麽行」?
是我,親手用否定、用吼罵澆滅了兒子的信心。
是我,把「蝸牛」當「兔子」攆,著急地拉著他向前奔赴遠方,卻沒有看到,他已經拼盡了全力……
那一刻,我才終於意識到:教育,其實是播種。
需要三分「教」的智慧,更需要七分「等」的耐心。
04,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認清並接受了孩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落後於人的事實,決定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和等待。
但靜待花開,不等於放任不管。
先在心態上保持希望,相信成長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觀察並接納孩子成長的不同節奏,才能因材施教。
所以,我改變的第一步,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修煉成長型思維。
一時的成績落後,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思維落後,認定孩子就這樣了,動輒打罵、批評、貼標簽。
讓本就落後的孩子,還沒體驗到成功,就把「我不行」的信念烙印在腦海。
之前給兒子看學習困難的醫生就曾跟我強調過: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可以集中註意力不過20分鐘左右。
並且,男孩大腦發育相對遲緩,理解能力差、語言能力弱、讀寫能力落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
孩子慢如蝸牛,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如何看待這個事實,卻是可以改變的態度。
父母覺得孩子完了,孩子便完了;父母相信孩子可以追趕上去,孩子就能贏在終點。
所以再輔導兒子學習時,我開始有意給他植入「暫未獲得」的概念,即讓孩子堅信:
我不是不行,只是暫時沒有獲得這種能力,但如果我找到辦法、學習相關知識或技能,就能夠獲得這種能力。
比如,一道題目,我講了三遍,五遍,兒子還是不會,我就告訴他:
「這題確實是有點難度,今天學不會沒有關系,你可以先放一放,也可以自己再琢磨一下,明天媽媽再跟你講這題,只要多思考多練習,我們一定可以拿下他。」
當孩子知道,落後是可以追趕上的,能力也是可以提升的,孩子就能始終保有一股信心和力量,一直向前努力。
05, 很多慢孩子因為學習的落後,很難從中獲得價值感,這也就導致了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度很低,不容易沈浸其中。
隨之而來的,孩子會產生畏難情緒,但越是畏難,孩子越是容易走神、磨蹭。
所以,我改變的第二步,就是遵循孩子的步調,降低期待。
具體怎麽降,降到多低呢?
我給出的建議是,把期待降到孩子踮一下腳就能夠到地方。
以前,因為班上大半的孩子每次考試都能考雙百,所以我對兒子的要求一直挺高的。
但他每次卻只能取得六七十分的成績,兩相對比,我心裏不免失衡,指責、傷人的話也就脫口而出了。
後來,我把考試目標定到80分後,我明顯沒有那麽焦慮了,也經常能看見孩子的努力和進步。
兒子獨自做出了一道難題,我會發自內心的高興:哇,這麽難的題你都會耶!
兒子隨堂測試考了78分,我會給他鼓勵:就差兩分了嘞,下次你一定可以考到80分!
而兒子因為沒有了情緒上的壓力,目標也是可以努力夠到的,那股學習的勁反而提上來了。
他現在哪怕只是少錯一題,都會拿出來跟我大肆展示一番:媽媽,你看我比上次少錯了一題!
多讓孩子體驗成就感和價值感,才是喚醒孩子學習興趣的那把火。
06, 之前,有一位父親在家長會上的發言,讓人忍不住稱贊。
他的兒子在學習上一直是個「學渣」,經常拖班級後腿。
但他卻沒有打擊、否定兒子,而是透過兒子的不足看到了優點並給予肯定:
「兒子心理很強大,情商很高,比作為心理咨詢師的我心態還要好。
將來走向社會之後,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商,這是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我相信兒子會有美好的未來。」
是啊,不是每個孩子都是兔子,但即便孩子慢如蝸牛,也有自己的閃光點。
我改變的第三步,便是放棄單一的評價標準,嘗試多角度看孩子。
事實證明,當我不再緊盯成績,兒子身上處處有驚喜。
比如,兒子在學習上雖然一直笨笨的,但在他繪畫上的表現卻讓人意外。
短短幾節課後,他就能捕捉到細微的色彩變化,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
他還展現出了極高的自律性和熱情,完全不需要我去提醒,每次還沒到點就催我:「媽媽,繪畫課快開始了,我們早點出發。」
正如那句話說的:「上帝為每一只笨鳥都準備了一個矮樹枝。"
為人父母,我們不應該拿爬行的速度來斷定蝸牛的價值。
而應該學會調整焦距,去看見,去欣賞,去相信孩子,為孩子註入希望和力量。
一個孩子,眼裏有光芒,心中有自信,腳下才有力量。
最後,分享一段治愈人心的話:「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
不要看著別人怒放了,自己的那棵還沒有動靜,就著急去跺兩腳。
相信孩子,靜等花開。
如果你的種子永遠不會開花,那也許他是一棵參天大樹,為你遮風避雨。」
養孩子就像養花,足夠的耐心,鼓勵和愛,就是最好的養料。
所以,如果你也有一個慢孩子,不要催他,而要堅信:步雖緩,行必致遠。
共勉!---(作者:楓子/來源: 男孩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