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環時深度】擺脫美元依賴,"石油人民幣"正徐徐展開

2022121315:18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編者的話: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上,構建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成為未來3到5年雙方重點合作的領域。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台,開展油氣貿易人民幣結算,也成為雙方合作的方向。當國際媒體熱議「石油人民幣」時,「去美元化」也成了一個自然而然的話題。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對俄羅斯採取的制裁措施已經表明,「金融武器化」成為西方制裁他國的新手段,這引起越來越多國家的警覺。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為避免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領域對美元的過度依賴,中國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在很多金融行業專家和企業家看來,人民幣國際化並不是與美元「爭霸」,而是中國自身實力不斷增強的自然體現,背後有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支撐。

「用人民幣結算對雙方都有好處」

目前,全球巨大的石油銷售額主要以美元計價。「石油美元」在維持美元全球霸權方面一直發揮着關鍵作用。但華盛頓全球安全分析研究所經濟學家、《去美元化:對美元的反抗和新金融世界秩序的崛起》一書的合著者蓋爾·盧夫特已發出警告:「如果將那一大塊材料(石油)從牆上(美元中)移開,牆就會開始坍塌。」

談到中東產油國和中國油氣貿易結算的一些新動向,埃及智庫解放研究中心主任伊瑪德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用人民幣結算相關貿易對雙方都有好處,中國可以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中東國家也可以擺脫美國的束縛和羈絆。

今年3月以來,用人民幣結算石油貿易的呼聲經常出現在沙特《歐卡茲報》等中東國家主流報紙上。卡塔爾半島電視台網站11月刊登文章,回顧了中東地區首個人民幣清算行2015年4月在多哈正式啟動,稱其不僅加強了中東地區與中國的業務聯繫,也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在該地區的跨境使用。多哈人民幣清算行位於多哈市中心的中央商務區,年均清算額3000億元人民幣。文章稱,二戰結束以來,美國保持着國際貨幣中的「王位」,但也存在風險。近年來美元的國際地位已明顯下滑,目前在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資產中占比約為60%,而2001年美元占比曾一度高達72.7%。與此同時,隨着中國與相關國家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人民幣已成為阿拉伯國家外匯儲備多元化的新選擇。



「石油人民幣」的說法,2018年12月就出現在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能源專家約翰·馬修斯和美國康奈爾大學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馬克·塞爾登合寫的一篇文章中。兩位學者在捷克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以《石油元(人民幣)的崛起》為題撰文稱,隨着近十年來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以及中國對石油需求量的增加,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合約將向美元霸權發出警告。

國際油氣貿易中的「去美元化」並非新現象。智利、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試圖擺脫美元。為回應美國制裁,委內瑞拉曾尋求以人民幣支付石油費用。21世紀最初幾年,伊拉克也嘗試用歐元出售石油,而利比亞多年來一直積極開展建立「泛非金本位制」。據美國「公平觀察者」網報道,最近幾年,「至少中國的貿易夥伴可能更願意用人民幣交易」,這有可能動搖全球對美元的信心。此外,金磚國家和想要加入金磚的沙特、伊朗等國有可能使用各自貨幣而非美元進行計價。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台在運行中以人民幣計價,其實就是中國保障能源安全的一種前期準備。同時,相關國家的戰略規劃也是為沖淡石油輸出對美元的依賴性。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着更多產油國願意以人民幣結算,相當於在美元壟斷石油貿易的體系上劃開一個口子,其意義是巨大的。

「不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

人民幣的貨幣單位「元」,在俄羅斯早已是家喻戶曉,很多人都能準確發音,而且知道各種兌換人民幣的渠道。據在莫斯科格林伍德園區經營中國商品通關業務的楊經理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俄羅斯商人在使用人民幣作為跨境支付手段。以前,俄買家購買長安、力帆、奇瑞等中國品牌汽車時,大多用美元作為支付手段,但今年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已基本改用人民幣來結算。有的企業一家交易量就達數億元人民幣。」楊經理所在園區內有一家俄羅斯團結銀行的分行。據他觀察,從3月起便有大量俄羅斯人排隊到這家銀行開設人民幣賬戶,一些人還專門從葉卡捷琳堡市等外地來辦理業務。該行經理安德烈說,這種情況前所未有,他們不得不把工作人員從2人增加到6人。特別是萬事達卡在俄被停止使用後,開設人民幣賬戶的俄羅斯人就更多了,這是因為人民幣不僅堅挺,而且人民幣信用卡用起來也十分便捷。

在石油、天然氣、糧食等大宗商品交易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企業在使用人民幣結算。俄總統普京在9月舉辦的東方經濟論壇上表示,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和中方決定以50∶50的比例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天然氣費用。俄氣公司總裁米勒稱,這將簡化結算,並推動兩國的經濟發展。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天然氣工業銀行自今年12月5日起推出人民幣轉賬業務。主要從事外貿業務的俄羅斯外貿銀行10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在該行客戶辦理的線上購匯業務中,人民幣已成為交易量最大的外幣,在線交易比例增加80%。

俄烏衝突爆發以後,美國通過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SWIFT)系統對俄實施金融制裁,或者是通過其海外資產辦公室凍結俄羅斯海外資產的做法,讓美元國際貨幣的信用受到很大衝擊。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塗永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一旦能源輸出國遭遇制裁,該國的出口將受到重大打擊,因此,這不能不讓其他高度依賴美元的國家產生忌憚——將更多國際貨幣納入其能源交易中,不把所有雞蛋放進一個籃子,將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能源進口國,人民幣穩定的幣值,將是彌補目前國際貨幣體系缺陷的一種理想選擇。」

「我們正在見證全球去美元化的狂潮。」英國「國際銀行家」網站8月刊文稱,顯然,去美元化是過去20年來出現的一個長期過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3月的報告顯示,去年最後一個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跌至59%以下,延續20年來的下降趨勢。更重要的是,美元份額的下降並未伴隨英鎊、日元和歐元的份額增加。相反,從美元儲備中轉出的資金正流向兩個方向:1/4流向人民幣,3/4流向較小國家的貨幣。

美國「seekingalpha」財經網近日刊文稱:「毫無疑問美元主導着全球金融。在全球外匯市場每天高達6萬億美元的交易中,85%涉及美元。但一個近年來年度預算赤字動輒高達兩三萬億美元的國家仍有信用,這是反常現象。人們應該問問美元還能在多長時間內維持其地位。『去美元化』的過程可能是漸進式的,但不能排除『黑天鵝事件』的發生 。」

一些國家的經濟學家呼籲要儘快擺脫美元霸權主義。俄烏衝突爆發後,蒙古國報業網今年3月刊發一篇題為《蒙古國應加快『去美元化』,擺脫美元霸權》的文章。該文作者蒙古國經濟學家巴雅日呼認為,應當認清美元霸權真面目,美元「霸主」正巧妙利用蒙古國的自然資源、牲畜、土地、稅收和固定資產等作為信用背書,印發自己的美元。他建議,在烏克蘭危機的背景下,應加快擴大本幣蒙古圖格里克與盧布、人民幣直接結算規模,探索建立蒙中俄貨幣直接掛鈎新機制。而「去美元化」不意味着蒙古國會成為「孤島」,而是能更好地參與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也能更好地融入經濟全球化。

「大家都覺得美國太霸道,濫用美元國際貨幣這種公器為私用,在地緣政治中將其任意武器化,因此遭到了很多抵制。」夏樂說,「人民幣國際化的目的是防範美元霸權導致中國正常的對外經濟和貿易往來受到干擾。我觀察多年,我們不是與美元爭霸,而只是不願意在美元霸權中受害。」

人民幣幣值穩定,具有「避風港」功能

各種公開材料顯示,經過十多年的人民幣國際化之路,目前人民幣在全球結算、外匯交易、儲備貨幣方面都能占到約3%的份額,且數據處於不斷增長之中,成為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全球第五大國際貨幣。中國銀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2022)》顯示,2021年人民幣是中國跨境收支第二大常用貨幣、全球外匯儲備第五大常用貨幣、全球外匯交易第八大常用貨幣。截至2021年末,人民銀行在中國大陸以外的2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7家人民幣清算行,覆蓋我國港澳台地區、東南亞、歐洲、南北美洲、大洋洲、中東和非洲。

在談到人民幣結算時,塗永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貿易結算是貨幣國際化的基石,中國是世界最大貿易國,是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基礎。她認為,一些國家選擇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結算和儲備貨幣,除了政治因素考量外,離不開人民幣幣值穩定、具有「避風港」功能,人民幣在國際上擴大使用更多的是由貿易推動的。那些與中國雙邊貿易規模較大、增長幅度較快的國家,是人民幣擴大國際化最具潛力的國家。

在業內專家看來,大力推動人民幣在跨境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計價與結算、加大在國內市場與離岸市場向外國機構投資者提供高質量人民幣計價金融資產的力度、加快跨境人民幣支付清算體系建設成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重中之重。近期,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東盟等國家在大宗商品交易中採用人民幣進行計價和結算的情況越來越多。

寧波新東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秋城經營一家木製品廠多年,產品遠銷歐美和亞洲多國。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公司生產的有自主專利的木製寵物屋很受韓國市場歡迎,計價和收款都可以用人民幣,而上一代人做外貿時與外商談人民幣結算簡直是不可想象的。據他介紹,用人民幣計價,完全規避了外幣匯率波動帶來匯兌損失的風險。韓元匯率今年持續下跌時,在與韓國客商商定用人民幣計價後,對方支付的人民幣數額是不變的。朱秋城還表示,人民幣在東南亞國家的地位越來越高,尤其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2022年生效之後,「我們現在有能力建議對方用人民幣付款,這實際上就是擴大了人民幣的國際化範圍」。朱秋城告訴記者,「寧波是中國外貿重鎮,當地有很多實力很強的外貿企業,以他們的議價能力,現在可以把用人民幣付款寫進雙方的合同條款中。這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未來這種趨勢會越來越主流化。歸根結底,用人民幣結算本身意味着中國企業的強勢,匯率波動的風險由對方去承擔,中國企業這種角色的轉換背後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強大支撐。」

據了解,如果中俄交易雙方都是國企的話,用人民幣結算相對簡單,但對民企而言還存在一些實際問題。據大連瑞泉石化有限公司經理楊逢年介紹,以前進口俄羅斯石油焦一直用美元結算,自從今年俄多家銀行被禁用SWIFT系統後,公司生意受到很大影響。雖然公司嘗試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但國內不少銀行一聽說對方是俄企,都紛紛表示拒絕,或者要求開具免責聲明。楊逢年表示:「我從事外貿生意30多年,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遇到。」國內僅一家俄羅斯銀行駐上海分行願意接受人民幣交易,但排隊已經到了明年。因此,即便俄企有貨源,民營中企有資金,但雙方也很難交易。他希望這一問題能引起重視並設法解決。

【環球時報記者:倪浩*環球時報駐埃及、蒙古國特派記者:黃培昭 霍文*環球時報特約記者:巴斯 雨晴*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