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生的幾件事,信號不同尋常,值得細細體會!
很多事情,放在一起看,才能看出門道。
近期發生了很多大事,從這些信息可以看出未來局勢走向和2023年大趨勢。我們先來羅列一下有哪些大事,再來說說裡面蘊含的大趨勢。
第一件事,防疫的大幅度放開;
第二件事,經濟大省紛紛出海,拓業務,搶訂單;
第三件事,出訪中東,成果重大,石油人民幣結算進程加速;
第四件事,台積電變成「美積電」;
以上四件事,大家都知道,不多說,說其他幾個重要信息。
最近,美國財長耶倫發表演講稱:「美國正在推行一種叫做『friend-shoring』的策略,以實現供應鏈多樣化,遠離那些給我們的供應鏈帶來地緣政治風險和安全風險的國家。」
這幾年來,美國經常說reshoring,即他們朝思暮想的「製造業回流」,這個friend-shoring又是個什麼東西?有翻譯成「友岸外包」,有翻譯為「朋友生產」,意思就是如果製造業實在回流不了美國,那麼退而求其次,在「朋友」那兒生產也行。
在這篇演講中,這條「朋友」的鏈條,前半截是日本、韓國、東南小島,後半截是印度、越南以及部分東南亞國家,大概意思就是想把這些「朋友」合在一起,收緊friend-shoring這個鏈條,目的是什麼,不言而喻。
不管能不能實現,但是平心而論,跟川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七傷拳」相比,拜登合縱連橫的「組合拳」還是有模有樣、不容輕視的。
就說今年:
5月,拜登訪韓,一下飛機就直奔三星;
7月,美國通過芯片法案;
10月,對中國的禁令升級,超算、AI芯片被管制,美籍技術人員無法繼續在中國大陸工作;
11月,台積電陸續搬到美國,要錢,要技術,還要人才,這種明火執仗開搶的玩法,連島內一向跪美親美的人都看不下去。
以上信息放在一起看,即:經濟戰正在向縱深發展,越來越激烈,美國越來越沒有底線。
當前大國博弈,說到底還是要看經濟實力的比拼。對我們來說,向上,要攻克高端產業,建立自主可控核心技術;向下,要留住來之不易的供應鏈,保就業,穩經濟。與此同時,這三年來,服務業和中小企業非常艱難,新增就業崗位不足,疫情和外部環境雙重衝擊下,內卷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加劇。
如何走出內卷?光靠搞好基本盤是遠遠不夠的。打一個比方,在激烈的存量博弈時代,一個企業內部管理做得再好,也解決不了內卷問題,必須外拓尋找增量,開拓生存空間。
隨着防疫的收尾,是時候全力拼經濟了,而且拼經濟的主要方向在外部。於是,我們看到中東之行的重大成果,還有幾個經濟大省紛紛出海搶訂單、拓業務,都是強烈的信號。明年肯定是強勢復甦,經濟重新成為壓倒性因素。2022年即將結束,我相信2023年我們在外部的大手筆會越來越多。
再說說當下的社會心理。其實,很多人的抱怨,歸根結底是經濟增長問題和個人獲得感問題,跟防疫關係並沒有那麼大。經濟不景氣,內卷加劇,就會有怨氣和矛盾。如何化解怨氣、解決矛盾?當然靠經濟增長,靠做大蛋糕,靠外拓尋找增量,吵吵鬧鬧、網上對罵互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說白了,內卷是爭存量,外拓是爭增量。越是內卷,越要外拓。
從這次我們與海灣國家的突破性合作,可以大致窺見未來外拓的框架模式:面對美國的持續打壓和合縱連橫,我們用工業產能的巨大優勢進行反制;以對外輸出產能和基建合作為基礎,發展獨立的人民幣信用,不再給美元增信,用貨幣、工業產能、基建實力、中字頭企業與其他企業聯合艦隊、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甚至一些IP,等等,形成組合拳,去開創一個新體系。
這個新體系已經有了雛形。此次中阿峰會,同時也是首屆中海(海合會)峰會,中東各國媒體都嗨翻天了,跟過節似的。石油人民幣結算進程加速,是顯然的事,不再贅述。重點說說中東大基建周期。
從「沙特遠景2030」、卡塔爾世界盃等等來看,中東多國步入了大基建發展周期。這個大基建周期起來了,人民幣結算就是順水推舟的事情,任何力量也阻止不了這個國際大勢的走向。
這次沙特跟我們簽署了34項投資協議,涉及綠色能源、氫能、光伏、信息技術、雲服務、交通運輸等多個領域。實際上這些都是人民幣的應用場景,通過這些協議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人民幣不但可以買石油、天然氣,還可以反向買中國的高鐵,中國的基建,中國的信息技術,中國的新能源、中國的衛星導航、中國的航天服務、中國的廉價商品、中國的軍事裝備……太多應用場景了,這些實實在在的產品和服務才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強大支撐。中東這一步邁出去了,也意味着人民幣的信用擴張之路開啟了,解決了貨幣問題,其他都將迎刃而解。
一句話概括,告別內卷,主動出擊,而且主要目標是廣大第三世界。這是個苦活累活,也是有風險的活兒,不如當年待在西方體系里舒服,但目前必須這樣干!
回顧並暢想一下。當年南車北車合併,接下來幾年全國高鐵網如火如荼,路通財通惠及無數民營企業,也惠及了345678線城市的老百姓。同一個版本,也可以放在第三世界國家。
有人說,我們離不開西方外資的流動性。西方不亮東方亮,當年有沙特阿美,今天就可以有沙特阿中。能源土豪國不差錢,尤其是他們的主權基金,我們提供城建、路建、電建乃至數字建設,人家拿油和錢來投資我們的企業,綁定未來的訂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利共贏,合情合理。
當然,所有這些,都有一個硬核的支撐和背書,即我們軍力的強大。003下水、005大驅、殲20、中式合成旅、珠海航展上中東土豪巨額訂單,等等。我相信004下水之時,方方面面又將取得突破性進展,國際局勢將對我大為有利。
寫到這裡,想起一件事,學者翟東升曾提過一個非常大膽、但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建議:在全球沿海建設100個工業化城市,每個城市1000萬人口,其中100萬技術與管理崗位是中國人,這可以給中國提供1億個中等以上現代化工作崗位。一舉扭轉內卷加劇。哪怕這個規模縮小很多,能不能成也和海軍規模有直接關係,中國海軍越強,外出工作經商的中國人就越安全,中國人能從世界獲取的工作崗位就越多。
其實,我並不認為這是天方夜譚。這個想法很大膽,可能短期內無法實現,但思路已經比國內大多數專家大膽多了。我們要的、缺的就是這種戰略想象力,很多事情,一定要敢想,想到才能做到。
展望未來,外拓大概是這麼幾個層面。
第一個是貨幣層面。
這個已經在穩步推進,但容我再囉嗦幾句。
其實外循環的根本就是貨幣、結算和美元霸權問題。從根子上說,目前一些難題的癥結,在於外循環的結算問題,由於美元霸權的存在,一方面繳納了沉重的美元鑄幣稅,一方面輸入性通脹加劇,導致內循環也收得越來越緊。人無外財不富,中國人再怎麼勤儉創造財富,也經不起人民幣絕對低估的消耗。
在這個人民幣被刻意打壓低估的結算體系內,財富大量流失、貨重幣輕的情況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內部分配問題即使解決了,這個問題也解決不了,更何況分配問題不是短期內能解決的。
第二個是地緣和軍事層面。
熟悉我的讀者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鼓吹」造艦、建設一支強大的遠洋海軍。其實,造艦隻是第一步,我們一定要敢於使用投射性力量,敢於塑造地區格局,敢於控制地區秩序,敢於展示力量存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終走向大洋,真正有效捍衛我海外權益,真正走出內卷,在海外拼出足夠的空間和利益,反哺內部基本盤。
這裡說的海外利益,可以是產業收益,可以是人民幣結算地位大幅上升後的收益,可以是其他長期的可持續的技術服務、標準權等收益,可以是強大海權覆蓋下的海外資源、能源、市場、人口等收益,等等等等。
舉個最簡單直接的例子,收台、將域外勢力徹底從西太驅逐出去之後,那麼類似 「產能轉移至東南亞怎麼辦」之類的問題,就根本不會是個問題了。屆時,整個東南亞的產業人口,都會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秩序下的人口,而不是像今天這樣,全世界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人口,其實都是「西方秩序下的人口」。
以上兩個層面的外拓,將是眼下和未來最能解決問題、最能帶來收益的最大的事情。不是說它比分配改革、共同富裕、經濟、產業、生育、養老等更重要,而是說,這件事情的結果,直接影響着分配改革、共同富裕、經濟、產業、生育、養老……等幾乎一切問題的結果。
更直白點說,外拓,將為做好內部的事情,爭取時間和迴旋空間。外拓這件事情如果順利,那其他問題,就都不是問題,或者說變成了容易解決或可以解決的問題。
之前文章里,我說過,當前我們一個最關鍵最要緊的事情,就是人民對未來的預期和信心,尤其是青年一代,給他們一個願景、一個夢想。如何讓他們覺得有奔頭,如何保有青年人該有的希望和朝氣。不解決這個問題,就無法挽救不斷下跌的生育率。這是關乎未來的大問題。
此前我一直認為,給年輕人以希望和預期,主要是做好內部的事情,尤其是分配問題和共同富裕。現在我越來越發現,這固然很關鍵,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穩步推進沒錯,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加上激烈的大國博弈之下,時間又被嚴重壓縮了。短期內,走出內卷和存量博弈,還是要靠外拓。
還是那句話,在激烈的存量博弈時代,一個企業內部管理做得再好,也解決不了內卷問題,必須外拓尋找增量,開拓生存空間。
而且從文章開頭列舉的一些事情來看,主動出擊,走出內卷,已經是大勢所趨。
最後,我建議一些專家和大明白們以後不要再膚淺的談企業家精神和企業管理了,企業也不要在內部捲來捲去了,沒有舉國拼殺出海外大市場這個前提,根本不會有企業家的光環,也卷不出未來。大框架已經搭建好了,出海拼吧!對於個人來說也是一樣,有能力出去的,一定要出去闖。
未來屬於勇者,屬於有遠見者,屬於有國際視野者!-[作者:夏斐君授權發送*來源:環球參考/清晰角度看明白國家之間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