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公司最大的"內耗",是養了一群偽高管-(2)

2022102612:14

四、贏得信任與「氣味相投」

管理需要權威,這個權威說到底是一個合法性問題。通俗地講,憑什麼大家聽你的,信任你? 這種權威來自於實踐,來自於績效。

換言之,來自於把事情做成,來自於打勝仗,來自於別人搞不定的事你能搞定。不是你在這個崗位就自動賦予你權威的。

所謂領導與被領導相互影響,管理首先是接受為前提,尤其是知識員工,他從心底里不接受的話,根本不會產生管理績效的。

知識員工有無數種「對付」上級的辦法,也有無數種辦法「鑽」制度的空子,讓制度不起作用,或讓制度無比複雜,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這是班子建設容易忽視的一點。

老大與團隊成員、以及團隊成員本身之間的信任,都是贏得的,班子與員工隊伍之間的信任也是贏得的。

權威背後是責任,大家服你,信任你,是相信你把權力用在承擔責任上,不會用權力謀私利。當然權力與監督是成對出現的,授予的權力越大,越需要監督。

很多企業班子建設沒有轉化到企業發展的成就上,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團隊中老大沒有形成有效權威,大家的努力沒有擰成「一股繩」。

老大沒有權威,大家之間也缺乏信任,不敢把自己的後背交給你,怕有人在背後「捅刀子」。這種團隊就不能「凝心聚力」,他們「內捲化」了,不能為成果而奮力拼搏。

「氣味相投」其實就是價值觀匹配的問題。班子成員應該是一群「氣味相投」的人。

在平時,一個人秉持什麼樣的價值觀是不大能看出來的,只有在處理衝突或矛盾的時候,看他把什麼放在第一位,把什麼放在第二位,這個人真正的價值觀才能顯露出來。

每個成員的價值觀檢驗必須放在實踐中,必須經過一定時間段來磨合。沒有遇到矛盾的時候,尤其是沒遇到涉及自己利益的事情的時候,是分辨不清的。

一個班子的成員,他們之間的價值觀要匹配,否則就比較麻煩。能力越強的人,如果價值觀不匹配的話,給企業造成「傷害」就越大。

很多企業用人還是採取「保守主義」,尤其處在高位上的人選,一定要先選用價值觀匹配的人,能力是可以鍛煉出來的,一個人的能力關鍵在於企業如何用他。企業的這些做法是有道理的。

有一種情況處理起來是比較棘手的,有些人不能正確處理組織利益與個人利益關係,對別人總是要求組織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對自己的時候,往往個人利益凌駕於組織利益,個人利益高於團隊利益。

說好的「抱團打天下」,你和他抱團,他對自己有利的時候就抱團,對自己不利的時候,就不去抱團了。這些人還沒有把自己的放下,以組織利益為重,也可能還沒有形成組織與個人,個人之間的信任關係。

更有甚者總是以自己的「局部利益」去「要挾」公司,他總想形成自己的「獨立王國」。這種人一般總是高估自己能力,低估平台價值和團隊的支持,骨子裡就是「獨行俠」,是組織中的「邊緣人物」。

攻堅克難的時候用他可能還行,但如果放在企業的高位還是不合適。

還有一種人也是比較「有意思」,他總是充當「為民請願」的角色,總是「站着說話不腰疼」,高舉「理念的大旗」,怒懟企業和所有人。

但企業真的讓他換個角色,去承擔責任的時候,他就「露怯」了,他還真負不了責,甚至干的還不如原來的人。這種人只能適合在「批判與自我批判」的場景中,應該限制使用,不能用在重要崗位上。

因為他往往是書生意氣,書生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意氣用事。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似乎還可以,一旦讓他去通過艱苦的實踐改變世界就不行了。這些人身上總是充滿過多的「浪漫主義情懷」,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班子成員之間價值觀要匹配,需要磨合,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不經歷一些「事情」的洗禮,班子成員之間是不會「默契」的。



五、少數人商量

宋代林逋《省心錄》中有這樣的話: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謀劃只能在少數幾個人之間。

人數眾多的話,每個人的境界,看問題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很難統一思想,達成共識,還容易造成「泄密」,搞得「沸沸揚揚」。

面向未來的時候,往往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上。有一個知名企業把它的決策方式總結成「多數人討論,少數人商量,老闆拍板,個人負責」。這樣的總結有一定的道理。

多數人討論實際上是一個醞釀發酵的過程,先發散,後逐步收斂。少數人商量,這是關鍵,商量的時候一定是少數幾個人的事,大家可以深入探討,充分議論,「求同存異」。

重大的決策其實需要「緩慢決策」,最後是老闆來拍板,但這已經是「融智」了,融入集體智慧了。決策的責任人必須明確到個人,不能因為是集體謀劃,老闆拍板的,這個決策落實好壞就與個人沒有關係了,這是不行的。責任必須有人來承擔。

真正的班子成員必須有「上游思維」,也就是「決策—執行」之間要不斷迭代優化,不能為了執行而執行,執行的實時情況同時要及時反饋到「上游」決策中去,以形成「決策—執行」的迭代和優化,確保達到決策的目的——讓決策正確。

一旦決策做出了,全力執行,執行中不能「陽奉陰違」,力不往一處使。

有效的決策模式對班子建設挑戰比較大。如何平衡集體智慧與企業家直覺之間的關係? 既要發揮企業家的直覺,又要吸取群體智慧。

很多企業要麼老闆一個人「一言堂」,要麼誰也說服不了誰,很難達成共識。

決策中最難的一點,是對未來的判斷,對機會的判斷,對趨勢和轉折點的判斷。大家確實很難達成一致,有的人的確有超前的眼光和超強的洞察力,有人對此卻不太敏感。

老闆最鬱悶的是,「他一個人清醒,大家醉了」,他正確洞察了機會,但班子中其他人會形成「掣肘」,形成不了有效行動。每次復盤下來,老闆總是感嘆,當初我的判斷是對的,你們就是不聽,剩下都是事後的遺憾。

這說明其他人還是和老闆不在一個層面,這種情況下是無法討論和商量的,不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是層次不同。碰到這種情況,「獨斷」可能更有利一些。這類班子之間的磨合還有個過程,着急也沒有用。

少數可以商量的人應該在「一個頻道」上,首先在溝通上要確保大家說的是「同一個事」,這樣才能就決策的背景、為何做這個決策以及決策的依據等問題實現信息對稱,確保大家掌握的信息基本差不多,並在此基礎上充分溝通,才有利於達成一定的共識。

很多優秀企業逐步在自己企業內部建立起決策的復盤機制。

每到復盤的時間,核心決策班子檢討當初的決策,其背景、目的、決策依據和決策的願望等,討論決策是否和現實相符,哪些出入比較大,哪些意想不到,哪些被證明是錯誤,接下來如何修正以及對這個決策採取何種措施?繼續推進,還是加大投入,還是止損?

很多優秀企業還有一個特點,其實是沒有引起特別的關注,也沒有被認識清楚。越是規模比較大的企業,他們的重大決策過程都是比較慢的,甚至比較緩慢,但他們的執行力很強,也很快。這是優秀大企業的一個普遍特點。

很多企業正好相反,他們決策很快,但執行很慢,並且不到位。大企業的班子每年不應該做太多的決策,應該關注那些對企業發展非常關鍵的幾個重大決策即可。這樣才能保證班子成員有精力進行充分思考和醞釀。

那些小的並且需要經常做的決策,儘量下放到比較低的層次來做。這是組織建設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即決策的層次問題。

六、從非正式到正式

筆者研究了一些「卓越班子」的形成過程。一個創業企業只要能活下來,肯定是做對了很多事情,否則企業可能都不復存在了。

一開始可能是某人在某次會上的發言,或出差途中與老闆的交流,引起了老闆的注意。這些往往都是一些有見解的人,他們能抓住主要問題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並且說話有質感、接地氣。

此時老闆都要有意識關注到這些人,可以就某些問題主動與之溝通,也可以就某些相關決策詢問其看法。這是一種非正式的方式,卻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作為正式方式的一種補充。

隨着非正式的次數增多,在老闆周圍就形成一定的相對確定的「圈層」,這往往是形成正式班子建設的「前奏」。

當然,任何時候,每個企業的班子決策過程中都要有這種非正式方式作為補充。



七、「一把手」與「二把手」

在一個班子中,一把手與二把手實際上是完全不同性質的兩類人。

從二把手到一把手需要一個人做較大的轉變,需要從思維方式、認識方式和領導力等方面,實現量變到質變。

一個班子成員中的一把手和二把手的區別是比較大的。

在華為有一種說法,一把手敢於進攻,是狼,二把手要精於管理,是狽,所謂狼狽機制。

一把手和二把手的職責定位的區別在於以下幾點。

首先,整體局面把握上有區別。

一般來說,一把手更關注整體利益、長期利益、組織力打造。二把手更多側重某個板塊,或某一任務。

用華為的說法,一把手的主要任務是,布陣、點兵和陪客戶吃飯。一把手更多是從整體入手,從布局入手,識人用人,並能感知外部的變化。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要想把握好整體,需要一把手有一種平衡的能力,做決策既要導向明確,又要維護組織整體。

在大家「忘乎所以」「高度亢奮」的時候,適時給大家「潑一點冷水」,在順境的時候,要提醒危機並着手做準備。在天晴的時候,總是力主修屋頂。

其次,穩定性與變革性上有區別。

一把手往往是變革的發起人,看到組織呈現「一潭死水」,就會拿一個棍子去「攪一攪」。

一把手承擔領導的角色,指出組織的方向。二把手更多從事相對確定、穩定的任務,更多是在想辦法實現決策落地。

第三,抗壓性有差異。

一把手需要具備堅強意志力,具備強大的抗壓力,好比一個「變壓器」,把市場壓力、外部壓力或其他壓力,轉化成正常壓力,減輕其他成員的壓力,免得大家動作變形。

一把手必須有一種能力,團隊其他成員中搞不定的事情,一把手必須搞得定。必要的時候,一把手敢於決斷。

這也是一種抗壓性,二把手變成一把手的時候,最不適應的可能就是一種決斷力——果斷決策的能力。

二把手從心理上都有一個依靠,反正有老大在前面頂住壓力,造成他們的決斷力不夠。其實這也是一種抗壓力不夠的表現。面臨決斷的時候,也是一種壓力。

一些卓越的一把手,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是一種矛盾綜合體。兩種看似矛盾的特點在他們身上完美的結合,能自由切換而不違和。這是一種「張力」,能爆發出強大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