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獨生子女,最怕父母生病-(1)
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獨生子女,走到人生的岔路口。
如果沒有目睹身邊人的經歷,我恐怕還覺得養老這件事離我和90後很遙遠。
馬上30歲的小胡,曾經是我胡吃海喝的好友,在記憶里,我們是加完大夜班凌晨3點也要出去耍的瘋子,是歲月怎麼錘也錘不趴下的「年輕人」。
但當小胡的母親確診了早發性阿茲海默症之後,醫保卡和養老保險、藥瓶子和檢查單,把出遊計劃和小胡的人生掰得粉碎。
我們曾以為太陽永不落山,但小胡的故事猛然提醒了我:獨生子女當中的一批人,已經提前邁進了「獨子養老」時代。
父母的衰老與疾病,就是獨生子女們走向兵荒馬亂的前奏。
而這並非孤例。
阿茲海默症,或許是「獨子養老」時代最令人頭疼的問題之一。
在中國3億老人里,有近1000萬人阿爾茲海默患者,作為一種至今尚未被完全了解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趕上的人,除了陪伴與照料,只有束手無策。
1994年出生的女孩@王小塵是一個抖音博主,她在短視頻里自報家門:父親患有帕金森綜合症,母親患有阿茲海默症,而她是一個獨生子女。
2006年,父親頭暈去醫院檢查,從此之後,家裡便多了一位帕金森綜合症患者。@王小塵剛上大學的時候,父親就囑咐她早點學會開車,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父親恐怕就再也無法握住方向盤了。
當時她並沒有料到接踵而至的打擊。
一直疲於照顧父親的母親,2019年查出了阿茲海默症。這種被民間稱為「老年痴呆」的疾病,多發於65歲左右。從視頻來看,@王小塵的母親屬於早發性阿茲海默症,在身體機能還未出現明顯故障的時候,認知功能卻提前退化了。
雷厲風行的母親,記性越來越差,脾氣也變得古怪。她會在路上責怪女兒沒有帶她上廁所,實際上女兒才帶她去過幾次。
生病之後,母親仍然保留着她從前的行為習慣。吃完飯後,行動遲緩的母親下意識起身收拾碗筷,她慢慢地收,女兒就在旁邊靜靜地看着,不催她,不打斷。母親忘記一個碗,女兒就幫母親拿進廚房。
洗完碗後,母親做着拖地的動作,手上拿着的卻是一個掃帚。女兒也沒忍心糾正母親的所有行為,她在視頻里打了一行字:「因為這根本不重要,你們明白嗎?」
在超市,母親無法把一輛購物車推到正確的方向;一道100-7的算術題,母親思考半天也會答錯;在室外,母親面對矮矮的台階犯難,走得像一個2歲小孩般謹慎又畏懼。而@王小塵轉變成了母親的角色,用着對小孩說話的語氣,鼓勵母親再上一層台階。她明白,這一切都只是剛開始,往後只會更難。
作為照顧病患的家屬,要承受超出負荷的身體壓力與精神壓力。
@王小塵在視頻里自白,父母生病的素材都是她哭着剪完的。自從母親患上阿茲海默症後,她便辭職在家全職照顧父母。她並不想放棄工作,可每次下班回家,都要面對一片狼藉的屋子和情緒消沉的父母,她都忍不住自責,患病的父母是如何在家度過漫長的一天的。
她再也無法安心上班,於是退出職場。
丈夫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她的家庭之後,她多了一個幫手,也多了一份心理負擔。她一邊感激丈夫的幫忙,一邊籠罩在巨大的愧疚感之下,無時不刻觀察着丈夫的情緒,一旦丈夫不開心,她就會自責:果然,我的家庭影響了他。
在這樣巨大的壓力下,她開始情緒性進食,胖了20斤,可是暴食之後,快樂轉瞬即逝,烏雲再次密布。現在的她依然沒有找到解決方案。
如果不是@王小塵將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狀態拍攝成短視頻,恐怕許多年輕人都以為阿茲海默症離自己很遠,離父母很遠。實際上,她就是那個提前被「獨子養老問題」拽下來的同齡人。
儘管她揭示了現實的殘酷,可在生活里,大多數人提起阿茲海默症,仍舊一知半解:
要麼用一句「老糊塗了」概括,要麼用「老年痴呆」的說辭簡化,以至於在想象中的阿茲海默症,好像真的像公益廣告宣傳片裡那般溫和——失憶的老人忘記了你是誰,卻還記得你小時候愛吃的餃子。
而現實並沒有那麼溫情脈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