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35歲以後的職場人,要麼很牛逼,要麼慘兮兮

2022072211:34



01.關於「職場35歲焦慮」的看法

關於「職場35歲焦慮」,今天聊點看法。

很多人搞錯了方向,職場中年人的競爭對手,絕不是年輕人。

雖然年輕人想東西快,動手能力強,精力還旺盛,但中年人不應該和年輕人比這個。

本身大家擅長的東西就不是一個維度,沒必要搞什麼錯位競爭。年輕人有年輕人擅長的東西,中年人也有中年人引以為傲的本領。

大家各自打好配合,而不是誰取代誰。

許多公司裁員35歲以上的員工,並不是覺得這些中年員工能力不行,而是這些中年員工的能力不適應公司以後的發展方向。

這就好比你本來是一個賣包子的,突然有一天發現大家早餐不吃包子改吃西式蛋糕了,你如果不會做西式蛋糕這店就開不下去。

都是正常的市場經濟規律而已。

不信你去看看這些裁員的都是什麼企業?基本全是互聯網和科技公司。

這樣的行業本身變化就快,大到行業技術的更替,中到組織架構的變動,小到你每天工作內容的劃分,都是隨着公司業務的發展情況隨時調整的。

像字節跳動,基本每半年換一次組織架構。這種工作性質,就決定了它需要適應能力更強的人,能夠隨時歸零,重新出發。

只是從概率上來講,年輕人比較耐折騰,腦子轉的也快,所以互聯網公司喜歡找年輕人。

但這和年齡並不能完全劃等號。

年輕人裡面也有腦子轉得慢不能吃苦耐勞的,中年人裡面也有思維敏捷行動果斷的。

所以你看人家裁的並不是所有中年人,而是那些跟不上公司發展的中年人。

像我認識好幾個華為的今年都三十七八歲了,人家可做得好好的,從來不擔心不焦慮。每年他們還出國組織技術交流,論國際視野,論對最新趨勢的把握一點都不輸給年輕人。

除此之外,還有大把的行業和公司是員工越老越吃香。比如醫生、律師、金融等等,這些都要靠實打實的案例經驗堆積起來自己的「競爭護城河」。

你去醫院看病都知道要找個年紀大的老專家才放心,怎麼到自己身上就覺得年紀大開始懷疑人生了?

沒必要這樣。

任何行業都需要經驗豐富的人。而經驗這個東西,還真就要靠時間來積累,沒有別的捷徑。

只是有些人到了中年,經驗一直不更新,10年前用這個辦法解決問題,10年風雲變幻後還是用這個辦法。

這叫不思進取,跟年齡大不大沒關係。

02.職場中年人面臨的挑戰

理清了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職場中年人面臨的挑戰。他們的競爭對手並非年輕人,而是其他職場中年人。

並且,是那些擁有年輕人特質的職場中年人。

他們不賣老不擺譜,虛心學習,擁抱創新。他們不依賴經驗,不躲在舒適區,無論何時身上都帶着一股從0到1的創業精神。

這種人,放在什麼年齡段都是稀缺人才。

前段時間和一個HR朋友聊天,他告訴我現在大公司里35歲以上的中年人就分兩類,要麼牛逼哄哄,要麼悽慘兮兮,沒有中間地帶。

他還給我舉了自己公司里的2個例子。

牛逼哄哄的A先生,工作15年。曾被公司外派到國外呆了2年,精通法語和英語,期間還去讀了個MBA。回國後在3個部門工作輪崗,從經理一路晉升到副總裁。

悽慘兮兮的B先生,工作16年,其中在這家公司就呆了8年。無功也無過,8年裡就漲過一次薪資,拿的錢還不如公司的新人管培生。長期在邊緣部門摸魚,每天做的都是無足輕重的事情。

同一家公司,差不多年齡的兩個人,未來的職場發展卻是天壤之別。

A先生這樣的人在職場上很少,而B先生這樣的人,我相信每家公司都可以找出幾個這樣的人出來。

這說明什麼呢?

大多數職場人一到中年就停止前進了。當然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可歸根結底原因都在自己。

這就是機會。在大多數人開始偷懶的時候,如果你保持勤奮就能一路領先,不會被淘汰。

前兩天我在朋友圈發了一段話,獲得不少共鳴:

以後不會再有穩定的職場上升通道。

過去我們的思維是,35歲以前拼命打工,35歲以後慢慢往管理層爬。每一次升職或跳槽薪資就比以前多一點,就這麼一直積攢到四五十歲。

可這種縱向的成長路徑其實有很多問題。

首先,每個公司的管理崗位是很稀缺的,並且越往上越稀缺,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做到CEO. 所以這註定是一輪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過程。

其次,越來越多公司不需要那麼多管理者。原因很簡單,科技的發展賦能了許多企業讓管理變得更加高效簡單。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就是砍掉了多餘的中間管理者,讓溝通和執行不用再經過那麼多層級。

最後,縱向的上升通道是越來越窄的,可橫向的通道反而越來越寬。以後你可能要橫跨不同行業,綜合不同領域的知識來解決一個問題。

所以未來的職場會出現這樣一個情況,許多35歲以上的職場人,開始重複自己20多歲剛進公司的狀態。他們必須重新學習,重新做執行,重新從0開始解決問題。

這段話獲得了500多個點讚,說明大家都有這個共識。

如果我們用圖形來表示,未來的職場晉升邏輯從過去的單一通道變成了複合通道(如下圖):



這是由如今的競爭環境所決定的。過去我們說隔行如隔山,現在這種行業之間、職位之間的壁壘正在某些小地方慢慢消解。

比如如今做產品設計的需要懂營銷知識,做內容運營的需要懂產品設計,做產品研發的需要懂市場趨勢,做公關的需要懂流量思維。

縱向的機會越來越少,橫向的機會越來越多。

35歲以後的職場人,不是重新建立自己的能力模塊,而是查漏補缺加強自己的能力短板。

有這個意識的人是亡羊補牢,沒有這個意識的人那就為時已晚。

歸根結底,你都是在和過去的自己競爭。

03.怎麼辦?如何提升?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最後幾個小建議,希望能夠幫到你。

1. 不要逼自己,先試着培養興趣

面對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專業,重新學習都是困難的,但千萬不要逼自己硬學。

如果你天生對此不感興趣,再怎麼逼都沒用。你不會做到專精,也不會變成專家,最多只是蜻蜓點水了解一下而已。

可了解並不等於理解。如果不能沉下心鑽研進去,僅僅把這當做「工作需要」,那不會做出什麼亮眼的成績。

比如做廣告營銷的人,都知道現在B站是品牌年輕化營銷的窪地。

但你如果僅僅是為了工作去了解B站,看再多的報告和案例都無濟於事。因為你不是這個圈子裡的人,你始終都是一個外行在看熱鬧。

可你若本身就是B站的重度用戶,每天不刷一會B站就睡不着覺,刷番劇看直播做鬼畜,那就不一樣了。

這樣的你,既有專業的營銷知識,又懂B站的流行文化,本身自己就是B站年輕人中的一員,提出的見解自然就會深刻。

2. 不要光靠想,找機會親自下場做

很多30多歲晉升到資深經理、總監的職場人,會有這樣一個想法:

「從今以後我再也不用去了解一線的執行工作,只需要下屬每次做好PPT跟我過就行,我只用拍板做決定。」

屁股決定腦袋是沒錯,但長此以往,會離一線市場越來越遠。

當你天天坐在辦公室里聽匯報,不能親自下市場去體驗真實的商業情況,始終都是隔一層紗,看不透。

我曾說過,任何行業任何公司,。

你可以不用親自寫PPT方案寫代碼,但要知道哪裡出問題了該怎麼改;

你可以不用親自去銷售公司的產品,但要懂得如何制定銷售策略提升團隊業績;

你可以不用再做那些髒活累活,但一旦公司有緊急需要,能馬上脫掉西裝下場擼起袖子就干,而不是站在一邊旁觀。

聰明的職場人,即使身在高大上的寫字樓里,也有一隻手一隻眼一隻耳放在激烈泥濘的前線,捕捉最新的市場動向,觀察競爭對手的動態,思考和謀劃未來的方向。

不要坐到管理位置,就把技術荒廢了。只有會做,你才能會想,不然都是紙上談兵。

3. 接受比你強的年輕人,互相學習

向年輕人學習,這不丟臉。

前面我說過,年輕人有年輕人的優勢,中年人也有中年人的本領。與其把年輕人當做要搶自己飯碗的敵人,不如把他們當做可以參考學習的朋友。

比如學習他們把想法快速付諸於行動的闖勁。雖然很多時候這種闖勁沒有經過周全的考慮,但你可以發揮你的經驗給予幫助和指導,讓這股闖勁保持在正確的軌道。

活得像個年輕人,不是說穿上他們的T恤聽他們的歌就是年輕人,而是思想和他們同步,行動向他們學習,充滿朝氣,不要死氣沉沉。

再把這些與你十幾年的工作經驗結合一下,會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這樣的你,既有年輕人鮮活的想法,又有中年人老練的經驗,職場競爭力自然就上去了。

以上,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願你35歲以後,依然能做個牛逼的人。

共勉 =)-(作者:張良計*來源:張良計/來源:德魯克博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