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香港揀了個大便宜
最近倆月,一大波資金南下,速度之快,超乎想象,目標地直指香港。
據央行消息,3月,南下投資額達到130億,是2月的8倍;4月,投資規模達到223億,環比增長了79.5%,是北上投資的16倍。
具體情況,前不久路透社出了一篇報道就描述了這件事,並繪製了下面這幅資金南下的盛況圖:
那麽為什麽這倆月資金南下的這麽猛呢?
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國內資金太卷,收益率太低,找不到好出路,在那裏躁動。
一個是,今年的2月「財富通」計劃放寬,個人不再受限於5萬美金的外匯額度,而是變成了300萬人民幣。
這兩個因素好似幹柴碰上了烈火,一點就著。
眼瞅著國內,存款利率越降越低,2.53%的50年期特別國債都要排隊搶,保險收益也不保險,來到了2時代。
而香港,卻因為這幾年穩匯率都快抽幹了離岸人民幣,人民幣稀缺,存款利息至今都還比國內高,目前還在3時代,最高的時候是5。
這下子,「堰塞湖」被鑿了個口子,噗嗤,湖水噴湧而下!
妥妥的國內投資機會少,讓香港揀了個大便宜。
為了抓住這波資金下的機會,聰明的香港金管局還在研究進一步放寬投資計劃,來吸引國內資金。
至此國內資金形成一明一暗兩條線:
明線是機構帶著客戶的錢,頂著央行的警告在國債市場卷,股票、可轉債無人問津,流動性緊張。
暗線是聰明資金趁著「財富通」計劃放寬,加速南下去香港搞保險和高收益定期存款等投資品。
不光如此,這種勢頭還會繼續。
下一個催化劑或許就是央媽驅趕資金離開債市。
6月的時候發生了兩件怪事,可能很多人沒有留意。
第一個事,明明5月經濟數據慘淡,央行卻借助於金融媒體明確地提出降息要推遲。
第二件事,國債市場無視不降息的利空,無視央行15號的第四次警告,再度創出新高。
要清楚,6月央媽回籠MLF、不降息就是想給債市降溫,擠一擠「水分」,現在可倒好,投機者還是不管不顧,還是買買買,又買出了國債新高。
更恐怖的是,據券商中國報道,現在國內債券型基金規模都逼近了10萬億,光今年新發債券型基金規模占全部的比例超過了80%。
相當於全社會的投資都在往債市裏跑,去搶欠條。
妥妥地正面直接扇了央媽一巴掌!
以我十來年投資的經驗,相信過不了多久債市又將迎來央媽重拳,是下死手的那種——比如,央行賣國債!
為什麽中國國內資金這麽卷呢?
根源還是經濟!
6月中旬,發改委披露的一組數據間接地解釋了這個問題。
原話他是這麽說的:「截至5月末,去年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項目的開工率,已經超過80%。」
乍一看,這個數據還不錯。
可是,按照起初的安排,2023年要用5000億,相當於項目的開工率50%。
年初開門紅按理說會用的更快更多,可是截止4月,開工率70%,相當於5月只用了1000萬。
這說明什麽?
說明市場有錢,但能賺錢的好項目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找。
更有意思的是,國家這個月借錢比上個月借錢還要便宜。
前不久5月發行的50年期國債票面利息是2.53%,比4月發行的30年期國債票面利率2.57%還低,利率出現倒掛。
就這點兒收益,還能被搶購一空,甚至部分銀行還不對個人出售。
這說明什麽?
說明我們整個國內好的投資項目少,投資收益在不斷走低。錢生錢變得越發艱難,這才是債市泡沫、資金加速南下的直接原因。
至於源頭,還是人們沒錢,內需不足,買盤不夠,支撐不起來資產漲價,支撐不起來利潤。
眼下,只有趕緊把經濟搞活,把投資收益率搞上去,才能從根源上緩解內卷。
否則,越卷只會把收益卷的越薄,潛在的金融越大,間接地助推資金南下。
我有一種感覺,隨著資金南下的趨勢加速,離岸的人民幣變多,助推人民幣貶值太快,高層很有可能會臨時掐斷「財富通」這個資金南下的加速器。
屆時將資金鎖死在國內,進一步造成水多面少的局面,讓投資收益率更低。
所以,此時此刻對於不想在國內「內卷」的朋友是一個絕佳的資產配置窗口期。
把一部分錢換個地方存活期,以備不時之需,每年還可以比國內多收2個點的利息;
一部分錢做長期配置,購買香港儲蓄式保險,用全球資產來對沖,從而讓風險更低,收益更高一些。
恰好,我們米宅也有這方面的業務。---[來源:米筐投資/作者:和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