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艱難,越要修這6種心!
越是艱難的時刻,越正是考驗一個人的時候。越是艱難的時刻,越能快速成長蛻變一個人。正如王陽明所說,越是艱難處,越是修心時。
一、無論何種境遇,修一顆「感恩心」
禍福如同交織的繩索——壞事好事交替發生,這就是我們的人生。
因此,好也罷,壞也罷,晴天也好,陰天也好,一概懷抱感謝之心。不僅幸運時,即使遭遇災難,也要說聲謝謝,表示感謝。
好歹現在自己還活着,上蒼還讓自己活得好好的,就沖這一點,也該感謝。
我常在內心告誡自己,只要實踐這一條,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開啟幸運的第一步。
但是,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管是晴是雨,都不忘感謝,人要達到這種境界簡直太難了。
碰到災難,你說這也是修行,也該感謝,人家哪有這樣的情緒。「為什麼就我這麼倒霉!」不僅不感謝,還要怨恨,恐怕這就是人性吧。
那麼,好運惠顧,事情一帆風順的時候,感謝之心就自然而生了嗎?那也未必。
「好事!那是我該得的,理所當然。」——人往往這樣想。「這點好處怎麼夠!」——還一心想得寸進尺。
人一起貪念就把感謝丟在腦後,也從此遠離了幸運。
「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感謝。」我們必須用理性把這句話灌進自己的頭腦。
即使感謝的情緒冒不出來,也要說服自己。就是說,隨時都準備說一聲「謝謝!」持有這種心態非常重要。
二、在逆境中中,修一顆「積極心」
艱難困苦正是機會——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為什麼?
因為苦難能夠教育人,促進人的成長。相反,人在一帆風順的時候往往容易犯錯誤。
比如,有不少獲得巨大成功的經營者,他們為成功的美酒所陶醉,陷於傲慢,犯了錯,以至於晚節不保,辛苦創建的企業走向衰敗,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
雖說盛衰榮枯乃世間常態,但是令人心酸的悲劇仍屢屢上演,不正常似乎成了正常。
遭遇失敗和苦難的時候,不應牢騷滿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驗,堅持努力,一點點積累小小的,然而是確鑿的成功,最後將逆境轉化為順境。
在成功和幸運的時候,要不驕不躁,抱着真誠的感謝之心,仍繼續堅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長期持續。
無論苦難或成功都是對我們的考驗。
一開頭我就提到,我剛進公司開始研究工作的時候,痛苦的情緒時時襲擊我:「為什麼我總是連遭不幸呢?我的人生將會怎樣呢?」
當時,沒有指導我工作的上司,企業里也沒有像樣的研究設備,每天,就我一個人,一邊摸索,一邊持續研究開發。
那時候,寂寞、孤單、苦惱——各種消極的情緒不斷襲來。夜晚,在宿舍後面小河的河堤邊,我常常坐下來仰望天空。
星空滿天的時候、月色清朗的時候、天色陰沉的時候、即將下雨天色暗黑的時候,我總是獨自一人,仰望天空,靜靜地思念故鄉,思念父母兄弟,吟唱《故鄉》等歌曲或者童謠。
看到我的這種狀態,宿舍的同事們就議論說:「稻盛又在哭泣了。」
但其實,我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治癒我內心的痛苦和創傷,我在激勵我自己。
待唱完歌曲時,我痛苦和孤獨的感覺已經消失,我的心境豁然開朗。我滿懷着對明天的希望和面對未來的勇氣走回宿舍。那樣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我想也許是那些歌曲和童謠給了我力量和勇氣。
不管遭遇怎樣的苦難,都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和境遇,在忍耐的同時,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持續不斷地拼命努力。這樣的人才能不斷開拓自己的人生。
苦難不會沒完沒了,當然幸運也不會永遠持續。得意時不忘形,失意時不消沉,每天每日勤奮工作,這比什麼都重要。
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
所以,不管眼前的狀況多麼嚴酷,既不能怨恨,也不能屈服,而是要一以貫之地積極應對,這才是實現幸福人生的秘訣。
三、在瓶頸中,修一顆「堅韌心」
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之差,不過薄紙一張。
沒有獲得成功的人未必缺乏責任感,事實上其中不少人有誠意、有熱情、工作努力,在這些方面他們與成功人士並沒有什麼區別。
儘管如此,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失敗了,人們或許感嘆世道不公。實際上,兩者之間雖然只有一層薄紙之差,但是它竟是一層不易突破的壁障。
這個「差」是什麼?是堅韌性和忍耐力。
失敗人士在遭遇壁障的時候,一開始就認定壁障無法突破。
換句話,他們努力是努力了,但努力到一定程度,就停頓了。這種人碰到障礙,總會尋找適當的藉口,停止努力。
要實現看起來似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必須持續堅忍不拔的努力,必須打破自己頭腦里的既成概念。
如果持有這種頑固的固定觀念,那麼就不可能突破壁障,如果超越界限,就能達至成功。
壁障最終必能突破,這種自負和自信,可以形成堅韌的性格,而這種堅韌性又會把我們引向更大的成功。
在京瓷的創業期,我為了開拓新客戶,帶着部下到處闖,去各家企業做上門銷售。
然而,沒有實績、沒有信譽、沒有名氣的小企業,去拜訪客戶,十有八九要吃閉門羹。儘管如此,我也決不放棄,不斷低頭懇求,想盡辦法與對方見面。
雖然見了面,但對方往往會說:「我們只從派系內的公司採購零件,絕對不會從你們這種不知名的小企業採購。」
毫不留情地拒絕我們。反覆遭遇這種情景,同行的年輕員工不免意氣消沉,有時還因太過委屈而落淚。
這種時候,為了鼓勵部下,也為了振奮自己,我會這樣激勵他們:
「一兩次碰壁就打退堂鼓,那怎麼行?不管看起來眼前矗立的壁障有多高,首先要想『一定能跨越』。如果用手觸摸一下,搞不好就會發現這個壁壘不是石頭砌成的,而是紙糊的。如果是紙糊的,戳破它就行了;如果是石頭做的,只要思考如何攀登就可以了。不思考這些,說一聲『做不到』就袖起手來,那只能說是怠惰了。」
就是說,「覺得不行的時候才是工作的開始」。
正因為情況困難,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開,一味向前,這時候,命運之門就會開啟。
我這樣鼓舞部下們,也將這個道理深深地刻入我自己心中。
四、從自然界的法則中修一顆「知足心」
在經營企業時,動機如果僅僅基於欲望或金錢,那麼不管企業一時獲得多大的成長,這種成長都無法持續。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認為,這是宇宙中的兩大力量發生作用的結果。
宇宙的大原則在於成長發展。宇宙中充滿能量,這些能量一刻不停地推動一切事物進化發展。
但實際上,宇宙中還存在着另一種巨大的力量,這就是保持和諧的力量。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如果所有事物都只有成長發展,就會出現太過龐大的事物,使整體的平衡無法維持。
如果事物變得太過龐大,它們就會在保持和諧的這一力量的推動下走向崩潰。這也是宇宙中儼然存在的法則。
例如,地球上最初繁茂的蕨類植物,由於過於繁茂,結果衰退了。恐龍也是一樣,它們曾一度遍布整個地球,卻由於氣候環境的變化而滅絕了。
縱觀世界歷史,那些盛極一時、不斷擴張領土,變得太過龐大的國家和民族,此後或是衰退或是滅亡,這類例子不勝枚舉。
急劇膨脹、變得太過龐大的事物,在其成長達至頂峰時,保持和諧的宇宙潮流就一定會讓它們走向崩潰和衰退。
然後,這種宇宙潮流會修正軌道,讓那些事物回到應有的、規模適當的狀態。
不管個人還是企業,凡是遵循成長發展的法則、拼命努力者,自然就能得到發展。所以,拼命努力工作,就能實現大的成長。這一點毫無疑問。
但是,如果忘卻謙虛,「欲」令智昏,盲目擴大,那麼平衡就會被打破。太過龐大的事物,在宇宙保持和諧的法則下,就會自行崩潰。
不管個人還是企業,一時風生水起,發展驚人,以迅猛勢頭走上了成功之路,卻以某個時間為界,轉向衰落之路。
這種情況之所以經常出現,其實就是因為宇宙這一機制在發揮作用。
擴張和成長到了最後就會破滅,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在成長的同時,保持和諧就非常重要。
保持和諧,對企業而言,首先就要努力追求員工的幸福。
這一點基本實現以後,就要將貢獻的對象擴展到客戶和供應商,擴展到當地社會,最終竭盡努力,謀求社會整體的幸福。
為此,必不可缺的就是「親切的關愛之心」,也就是利他的精神。
只要以利他精神為根基,不忘謙虛,不忘和諧,努力成長,那麼,宇宙就一定會給予援助,成功和發展就能持續。
在保持和諧的同時成長,這種生存方式的好榜樣,我們在自然界裡就可以找到。
弱肉強食據說是自然界的法則,然而,哪怕是百獸之王獅子,在一次捕獵成功、填飽肚子之後,在一周左右的時間裡,即使獵物就在身旁,它們也不會發起襲擊。
因為獅子本能地知道,如果貪得無厭,為了滿足欲望而肆意捕殺,那麼獵物減少就會危及自己的生存。
京都大學的靈長類研究學者伊谷純一郎先生告訴過我這樣的事情:一般認為黑猩猩是草食動物,但有時候它們也會襲擊牛羊等大型哺乳動物。
因為動物性蛋白質營養高,味道好,所以整個族群都會興高采烈地一起享用。既然是這樣高價值的食物,那麼經常捕獵動物不是很好嗎?
但黑猩猩不這麼做。捕獵的頻率雖然不確定,但僅僅是「偶爾」而已。
據說它們捕食只是為了補充生存必需的那部分營養,因此,它們不會過度捕食,不會貪得無厭。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感受到自然界中存在着人類世界所沒有的「節制」。
為了生存,動物需要做出最低限度的努力,但是,讓欲望過度增加,動物中絕對沒有這樣的行為。它們都具備「知足」的本能。
所以,人類也應該從自然界中學習「知足」和「節制」。不僅如此,還要將「知足」這種生活方式付諸實踐。
老子說:「知足者富」。這就是「知足」的人生態度。
還有一句格言:「當你想要的東西無法到手時,就珍惜你手中已有的東西吧」。
「滿足是賢者之寶」,知足帶來人心的安定,這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們必須去實踐。
只有「知足者」才能夠真實地感受富足,因為「知足」這種精神構造正是感受富足的先決條件。
五、在忙碌的生活中,修一顆「反省心」
我每天早上在洗臉的時候,有時會從心底湧起強烈的反省之念。
例如,每當這時回想起自己前一天的不當言行時,我都會衝着鏡子裡的自己厲聲叱責,「豈有此理!」「你真是個蠢貨!」
最近以來,更是不僅限於早上洗臉的時候,在宴席結束後,回到家中或者酒店的房間準備上床就寢時,也時不時會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對不起,希望上天能夠原諒我」這樣的「反省」之詞。
我口中的「對不起」是在為自己所犯的不當錯誤表示坦誠道歉的同時,又是在向造物主發出祈求,希望自己的錯誤能夠得到原諒。
每當我高聲說出這些話時,或許會讓聽到的人嚇一跳,但是我在獨處之時,總是會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這些詞語的事實卻又有利於我進行自誡。
對於這個習慣,我個人的理解是,這時我自己的「良心」在呵斥內心中的那個利己的自我。
我們每個人如果都能夠基於理性,從利他角度作出判斷的話,那麼就自然會永遠確保採取正確的行動。
只是實際中這一點卻又萬難辦到,事實上我們更多的是根據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心來進行判斷,並做出行動。
例如像為了維持自己的肉體,因此力圖排除他人,獨占食物這類的貪慾心。
這種利己之心是先天賦予的,為了實現自我維繫的生物本能,因此想要完全消除這些念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然而,如果我們因此就基於本能而任由利己心滋生蔓延,那麼不管是自己的人生,還是經營企業時,都會為了滿足欲望,而為非作歹。
「反省」正是為了試圖淨化我們充盈着利己之念的心。
我認為,如果能夠通過不斷「反省」來警戒自身,儘可能地壓制住利己念頭,那麼我們心中原本潛藏着的美好的「利他」之心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正如佛教所說的「眾生皆佛」一樣,人的本性純淨美好,充滿了「愛、真誠、和諧」,是正如「真、善、美」以及「良心」等辭藻所表現的崇高之物。
通過「反省」,我們一定能夠讓我們心中原本美麗的心性得到綻放和升華。
但是「反省」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持之以恆。
這是因為人性頑劣,如果不反覆進行「反省」的話,就絕對不可能得到改變。
我本人也是通過每一天都要進行的「反省」才使得自己最初認為很難做到的事情,最終得以成為習以為常的習性。
這樣一種習性與禪寺的修行有着異曲同工的效果。
通過反覆「反省」,持之以恆地努力純粹自心,必然能夠讓我們的精神世界邁上更高的層次。
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眾生都並非完美,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
然而每當犯了錯誤,做了不當之事時,我們都應該認真進行「反省」,並盡一切努力不再重犯。
憑藉這樣一種日日反省,我們必然能夠讓自身的本性不斷得到提升。
我堅信,通過這種「日日反省」塑造而成的「人格」才是最堅強牢固的、最崇高的,才是能夠讓我們的人生充滿幸福的根本原因。
六、為社會、為世人盡力的同時,修一顆「利他心」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積善之家有餘慶」,意思是,多行善,多做好事就會有好報。不僅當事人,就連家人、親戚也有好報。
一人行善,惠及全家以至親朋好友,中國的先賢們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很久以前開始,我就一直強調,世間存在因果報應的法則。
我曾向大家介紹安岡正篤先生著的《命運和立命》,這本書對年輕的我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書中說,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因果報應的法則,如果你多做好事、善事,那麼家人、家族有好報不必說,這種好報還會貫穿你的一生。
利他的行為,就是以親切、同情、和善、慈悲之心去待人接物,這非常重要。
因為,這種行為一定會給你帶來莫大的幸運。我相信這個法則,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我努力實踐這個法則。
多做好事,就能使命運朝着好的方向轉變,使自己的工作朝着好的方向轉變,這是我的信念。
一味地積善,就是說,為他人、為社會竭盡全力,這是使人生,也是使經營朝着更好的方向轉變的唯一方法。
既有幸運的光臨,也有逆境的考驗,這就是人生。這一切都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
所以,我希望,不管現在身處何種艱苦的境遇,大家都要不驕不餒,一心一意,努力前進。這麼想來,可以說,人生其實是非常單純的東西。
以利他之心為基礎,在每天的生活中,儘可能地不斷努力。只要這麼做,命運就一定會好轉,幸福的人生就一定會到來。-(稻盛和夫/來源:管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