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人才模型:在自然中探索人成長的奧秘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在《種樹郭橐駝傳》中寫到,一個姓郭的駝背人因善于種樹而遠近聞名。凡他種的樹,即使是移植而來,也沒有不成活的。且這些樹長得高大茂盛,果實結得又早又多。
很多種樹人暗中觀察、效仿,卻很難學會。別人向他請教,他說自己種樹的要領是“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意思是,順應樹木生長的自然規律,使其按照自身的習性成長,樹木才能高大茂盛。
這不僅是樹木生長的智慧,也是人才成長的隱喻。像樹一樣,每個人都是獨特唯一的,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每個行業和崗位所需的人才也各異。
那麽,對人的評價存在共性原則嗎?能否像測定人的基因序列一樣揭秘人才基因,從而助力人的成長呢?
* ATCGU,解析人才的5大密碼
筆者經過研究和聯想,提出“大樹人才模型”,將人的成長比作樹木的生長,從樹的各個組成部分——枝葉、花果、樹幹、樹根,以及樹形——引申出人才成長的五個基本要素:能力素質(Ability)、目標承諾(Commitment)、人格特質(Traits)、終身成長(Growth) 和獨特唯一(Uniqueness)。
這些要素相互交織,共同構成了一個全面而立體的人才發展框架。
|大樹人才模型
能力素質就像大樹的枝葉,枝葉繁茂,才能充分光合作用,結出累累果實;
花果象征目標承諾;
人格特質就像樹根,露出地面的枝葉、花果能夠持續茂盛、經得住風暴,取決于根能紮得多深、多牢,能爲地上提供多少營養和能量;
樹幹連接樹根和樹上的枝葉花果,輸送營養,提供支撐,就像人需要終身成長,樹的高度主要取決于樹幹,人的高度也主要取決于學習成長;
此外,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人生而平等,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要尊重他人的特點,珍惜每個人的獨特性、唯一性,發現並釋放其禀賦和潛能。
ATCGU,構成了人才之樹的五大密碼。
* 道法自然,向樹木學習成長的奧秘
日本最後的法隆寺宮殿大木匠西岡常一認爲,有“癖性”的樹才能成爲棟梁之材。他在《樹之生命木之心》中寫道:“從山腰間到山頂的樹材應該用于結構,這句話的意思是,在這裏生長的樹木沐浴了充足的陽光,因而長得很結實,尤其是山頂上的樹,不僅沐浴了充足的陽光,同時,風吹日曬、雨雪吹打讓它們生長得木質堅硬、癖性強烈。這種性格強烈的樹材最適合用在柱子、橫梁這樣支撐整個建築的部位。”
樹有自己的癖性,人也有。明朝散文家張岱在《陶庵夢憶》中寫道:“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命就像一粒種子。樹的生長與人的成長,也有很多相通之處。關于如何看待人生的得失沈浮,樹也給了人類深刻的啓發:秋冬落葉,根部會紮得更深,養精蓄銳,待春天再來,吐露嫩芽和新枝。人也一樣,需要一些風吹雨打、挫折、失敗,掉一些“枝葉”,才能沈澱、反思,蓄勢再發。
人與樹,何其相似?向大自然學習,向植物學習,而非主宰自然,只有這樣,人類才能翻越自大的藩籬。
|大樹人才模型全景圖
* 越是有疤痕的地方,越堅硬
樹受傷就會結痂,這種痂被稱爲樹疤。在劈柴或做木工時,你會發現,木材上越是有疤痕的地方,越堅硬、難砍。因爲受傷處的恢複,需要聚集更多的養分,木質會變得更密實、更堅硬。人也一樣,失敗、挫折會讓人更堅毅、更抗壓。如果你去觸摸和仔細觀察一棵樹,就會發現,長成的大樹都是疤痕累累,沒有一棵是光溜溜的。人也一樣,沒有一個真正的人才不是曆經挫折和失敗,一次次克服困難,方能成“才”的。
20世紀50年代,一個美國農場主爲了方便拴牛,在莊園裏的一棵榆樹上箍了一個鐵圈。隨著榆樹長大,鐵圈慢慢嵌進了樹身,榆樹表皮留下一道深深的疤痕。有一年,當地暴發了一種奇怪的植物真菌病,方圓幾十千米的榆樹全部病死,唯獨那棵箍了鐵圈的榆樹活了下來。
爲何唯獨這棵樹幸存下來?植物學家對此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組織開展科學研究,結果發現:原來是那個鐵圈拯救了它,榆樹從鏽蝕的鐵圈裏吸收了大量鐵粉,從而對真菌産生了特殊的免疫力。這棵榆樹至今仍生長在美國密歇根州比猶拉縣的那個農場裏,充滿生機。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也像這棵樹一樣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傷害,但這些傷痛很可能會成爲一種生命的“養料”。在某些時刻,傷疤會變成強有力的铠甲,在遭遇新的艱險時幫我們渡過難關。
說到挫折,不能不提蘇轼。“烏台詩案”是蘇轼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在仕途受挫的歲月裏,他並沒有意志消沈,相反,總是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在落腳的每個地方,他不僅幫百姓解決生存大問題,還把苦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留下千年美談。
人,和樹一樣,須經曆風霜磨砺才能成才。每個人都會有艱難的時光,生活的壓力,情感的失意,工作學業的惶恐。人生如逆旅,順境提升能力,逆境修煉心性,要始終相信,挺過來就會豁然開朗,“打不倒你的,終將讓你更強大”。
* 找到屬于自己的成長節奏
森林裏有很多只有一兩米高的山毛榉“小樹”,乍一看,這些小樹一般不會超過10歲。但“小樹”的真實樹齡常會超過80歲。這意味著,這些山毛榉花了近百年時間,才長了不到2米高。
這種極慢的生長速度,是山毛榉的群體生存策略。因爲它的種子比較重,從母樹上脫落後,很容易落在母樹腳下,而成年山毛榉的樹冠非常繁茂,像一個巨大的遮陽棚,擋住了97%的陽光,只有3%的陽光能穿透母樹樹冠落在小樹身上。這點陽光只夠小樹勉強生存,每年能長幾十厘米就不錯了,所以幾十年下來,也不過長一兩米高。
因爲長得慢,樹幹內部的木質細胞會更密、更小,空氣含量更少,這使樹幹更緊致、堅韌,更能抵抗風暴和病菌的威脅。幾十年的磨煉和蟄伏,讓小山毛榉有機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擋在上方的母樹,總有一天會因爲高齡或者疾病而倒下,這時候陽光灑下,小樹就立刻能夠生長,快速長成參天大樹。通過這種方式長大的山毛榉,樹幹更強韌,枝葉更茂密,壽命也更長久。
山毛榉的這種生長策略,體現了一種更有後勁兒的成長經驗——一開始不必圖快,不要擔心“輸在起跑線上”,把基礎打牢,抵抗力增強,日後的生命力才更強,長得更壯,活得更長久。
印第安人有句諺語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智慧:“別走得太快,等一等靈魂。”在快節奏的年代,“唯快不破”成了人們的口頭禅,但人的心性卻無法同步成長起來,這就是現代社會痛苦的根源。企業經營與人才成長異曲同工,都附合“慢即是快”的道理。
秋山木工恢複了日本古老的學徒制,強調精雕細刻,這體現的正是匠人精神。創始人秋山利輝說:“如果手工藝衰落了,說明不是技術,而是人心衰落了。”木工坊通過不以快求結果而以慢求過程,以“事上磨練”的方式,培養的是“會好好做事的人”。
茅台也是一家“慢”公司,品質是茅台唯一的信仰。前董事長季克良說:“我們都是一些‘笨人’,笨人就有笨人戰略。”正是茅台的“慢”和“笨”,成就了行業老大的醇厚和持重。
管理大師德魯克曾預言,未來,所有的組織都是學習和教育的機構。他們培養員工誠實做人、紮實做事,“惟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這些企業都是“樹人”的榜樣企業。
* 見樹木也見森林,在雨林中汲取構建人才體系的智慧
觀察雨林,對人才成長會有很多啓發。雨林的植被極其豐富,從高到低分爲五層:露生層、樹冠層、中間層、林下層和地面層。
每一層的植物特性都不同,各有各的生存策略,和組織與人的生存和成長智慧有很多相通之處。
* 露生層
露生層是雨林獨有的。很多巨樹高達四五十米,長到這個高度常常需要“奮發向上”幾十年,一路和其他樹木“爭奪”陽光,但勝利是要付出代價的。
高處的陽光過于充足和炙熱,爲避免葉子的水分蒸發過多,露生層樹木的葉子都很小,而且角質層很厚,葉子也不平展,有卷曲。
高處陽光和雨水充足,風險也大,既有烈日暴雨,也有電閃雷劈。古話說,“木秀于林,風必摧之”。越到高處越要謙遜低調,既經得起暴曬,也扛得住狂風。爲避免過強的光照,樹葉還“學會了”(進化出)隨陽光照射的方向變化而調整角度。
人也一樣,越到高處越要懂得圓融、變通。當然,身爲高入雲端的樹冠,絕不可軟弱如楊柳,那不是低調和謙虛,而是缺乏正直和勇氣,那將難堪大用,無法成爲真正的領導者。
* 樹冠層
這是雨林最上層的平台,密密麻麻,像連片的大傘,爲下面的動植物遮風擋雨。這一層的植物,爲吸引動物、鳥類和昆蟲來傳播種子,“絞盡腦汁”地長出各式各樣好吃、好看、好聞的花朵和果實,讓它們扒開、吃掉,便于裏面的種子落地,甚至還通過它們的糞便把種子傳播到遠方。爲了傳宗接代這個最重要的目標,樹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
這一層的葉子上小下大,上層的小葉子不能遮擋全部陽光,下層的大葉子能“接住”漏下來的,好像人才梯隊的“傳幫帶”。越是高層,越得懂得授權,做“教練型”“園丁型”的領導者,不能凡事大包大攬,親力親爲,否則,下屬就會缺少做事、思考、決策、犯錯和成長的機會。
葉子太大的樹,壟斷了資源,功勞也集于上層的樹葉,不僅自己長不高,下面也難長草,因此高層領導者更要懂得把機會、資源和功勞分給下屬,這樣下屬才能在邊做事邊試錯的過程中成長起來。
* 中間層
這一層能接收到的陽光就更少了,很多中小型的樹木非常努力地向上生長、向下紮根,爭奪陽光和養分。它們一邊汲取營養,一邊等待機會。
也許哪棵大樹的枝葉被雷電折斷、被蟲子蛀斷,坍塌下來,就如同開了天窗,陽光瀉落下來,在下面靜靜等待多年的樹,抓住機會蹭蹭瘋長。假如沒有,它們就繼續耐心等候,可能一等就是幾十年。這就是爲何給年輕人機會如此重要。因爲只有這樣,年輕人才能得到更多的陽光雨露,更多的資源和成長機會。畢竟,人的生命短暫,不像樹木能活幾百年。
* 林下層
這一層植被由灌木、草本等組成,是森林的重要組成部分,爲森林生態系統養分循環、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維持、調節林內小氣候等方面起到獨特的作用,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森林的持續生長和爲動物、鳥類、昆蟲提供保護的關鍵。
這一層基本上都處于陰影之中,加上樹葉密不透風,陰暗又潮濕,形成了溫室效應,很適合一些幼年小樹和低矮灌木。這樣的天然溫室,很適合育苗,剛入職場、從基層幹起的年輕人正需要這樣的生存環境。林下植被的抵抗力、適應力及恢複力,最終影響森林的生態功能、動態平衡及彈性。
同樣,組織中的基層員工也有類似功能。他們直接接觸客戶、從事具體執行工作,是組織活力和效率的直接體現,也是小團隊亞文化的構建者。未來的高層管理者也將從他們當中産生,如何培養鍛煉他們,從中選拔後備人才,也是組織的重要功課。
* 地面層
地面層有大樹的板根、剛拱出土的幼苗、苔藓、雜草、腐爛落葉等。很多野草都有極重要的價值,既能爲雨林疏松土壤,又能穩固水土,防止流失,還會形成腐葉土,這是上好的肥料,維護著森林的生態環境。
青蒿素就是從名爲黃花蒿的野草中提煉出來的化合物,能用來治療瘧疾。組織的實習生、退休人員、離職員工有些類似這一層生物,他們仍然很有能量,潛力也很大,是價值被遠遠低估的一群人。
很多公司都有由離職員工組成的非正式組織,比如百度的“百老彙”、 騰訊的“單飛企鵝”、三星的“來自星星的你”、華大的“BGI 同學會”…… 這些組織對于行業生態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華大每年都會在國際基因組學大會(ICG)召開時邀請 BGI 同學會聚會,交流行業進展,溝通情感。
樹,既向上進取,又善于等待,懂得互惠共生,還能適應環境,不僅能實現生命的傳承,也把自己“活”成一道風景。
樹的種子,一旦落入土中,就抓住機會,孤注一擲,經曆一輪又一輪春夏秋冬,不斷積累、伸展,向下深紮根,向上捅破天,以靜制動,這就是樹的精神。能穿越周期不斷成長的人或企業,就如同大樹一樣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們與大地緊緊相連,准備迎接春夏秋冬和陽光雷雨的洗禮。
---[原創文作者 : 朱岩梅-作者簡介 :華大基因前首席人才官、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來源: 秦朔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