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要賺取 “三桶水”,管理要擰出 “三滴水”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首席專家 宋志平
今天很高興來到杭州,給大家分享我的這本新書《有效的經營者》。剛才胡總(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講了這本書(詳見鏈接:宋志平新作《有效的經營者》,一本寫給企業經營者的工具書),他真的是讀透了。
早晨的時候,他還把他一個部下讀這本書的感想發給了我,我看了確實讀得很仔細。昨天我是從台州來的,台州有一個知名的企業家,也是剛剛拿到這本書。他在前天晚上居然從九點鐘讀到了淩晨一點半。這本書能讓大家這麽關注,我感到很欣慰。
今天來杭州,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因爲杭州這個地方可以說是中國建材的一塊福地。
2004年我開始整合水泥,我整合水泥其實是從杭州開始的。
2007年在杭州的西湖邊上,我把當時杭州水泥的“四大天王”都約了起來,在那給他們端出“三盤牛肉”,推動了整個中國水泥行業的整合,中國建材從一個沒有水泥的企業做到有5.3億噸的水泥,成爲全球的“水泥大王”,水泥業務也曾爲中國建材帶來了巨大的收益。
關于這本書,我主要想分三段話給大家講講。
爲什麽寫這本書?
我做了40年企業,2019年底退下來做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的會長,我也是清華、北大以及浙江大學商學院的實踐教授,經常爲商學院講講課。我把我講課的這些內容寫成書,畢竟能聽我講課的人是少數,我希望可以通過書讓大家來了解我的一些想法。
大家也許會好奇:宋總這麽忙還有時間寫書,書是不是別人幫他寫的?我說別人很難幫我寫書,你一看就會知道。那什麽時候寫書呢?我一般都是晚上讀書,早晨5點到7點時間思考和寫作,這本書大部分是這樣來完成的。
剛才主持人講到我出了25本書,實際上在退休之後的五年多時間裏,我一共寫了7本書,從機械工業出版社出了5本書,分別是《企業迷思》《經營制勝》《三精管理》《共享機制》以及今天的這本《有效的經營者》。除此之外,我還在中信出版集團出了一本《經營30條》,以及在中國財富出版社出了一本《穩健經營》。
這本書的書名《有效的經營者》是我想了好多年的題目,到底管理和經營是什麽樣的關系,在企業裏面如何來重視經營,這是我這麽多年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2017年至2019年我在清華大學的五道口金融學院給一個博士班講過課,題目是“從管理到經營”。過去在企業裏,我們很多人在做管理工作,把管理看得很重要,但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確定性下做決策就變成了我們非常重要的事情。很多企業其實所犯的錯誤不一定都是管理的錯誤,我們需要更加重視經營的決策。
在那次講了課之後,根據講課內容,我在機械工業出版社概括成了一本書,叫做《從管理到經營》。但是從管理到經營只是一個層面的事,只是認識到從管理到經營還是不夠的,還要如何提高經營水平,做一個有效的經營者。
2019年7月,我曾在一個大企業負責人會議上做過一次演講,當時也是四五百人,那次演講題目是“從管理到經營”,就提出了要做有效的經營者。
從那時候到現在已經五年多了,我在學校裏給大家講這個課,也在調研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完善這些想法,最近這一年半的時間終于把這本書出了出來。
寫這本書,我其實是有壓力的,因爲它提出了一個新的視角。大家都知道德魯克先生在1966年寫了一本書叫《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實際上那本書准確翻譯應該是《有效的管理者》,今天我們讀的這本書是《有效的經營者》。《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很有名,到今天我還喜歡讀。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又細細地讀了一遍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爲什麽說有壓力呢?因爲德魯克這本書寫得很好,寫了有效的管理者的五項任務,一是要管好自己的時間,二是要聚焦貢獻,三是要用人所長,四是要事優先抓主要矛盾,五是有效的決策。
在管理時代,這五條是非常之重要的。然而今天我們到了一個經營時代,爲此我也提了五條,一是正確選擇,二是有效創新,三是資源整合,四是創造價值,五是共享機制,我覺得這五條今天對有效的經營者來說也是非常之重要的。
但是,我們這樣講並不是說管理不重要,而是經營更重要。我們的經營者首先應該是一個有效的經營者,然後把大量的管理工作下移給部下。
前兩年我爲大家寫了一本管理的書叫做《三精管理》,“三精”指的是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和經營精益化。每一精裏面又有四化,每一化裏面還有四節,所以概括爲“三精十二化四十八法”。
剛才胡總講到《有效的經營者》是經營者的一本工具書,我很認同,因爲《三精管理》是一本寫給管理者的工具書。我學管理這麽多年,我不單喜歡認識論,更喜歡方法論,也就是說它是怎麽落地的,這樣企業裏的幹部就比較喜歡讀,因爲讀了就可以用,就可以馬上拿過來操作。
其實現在有很多大企業都在推《三精管理》,像廣東的廣信控股去年推行的過程中,節約了不少的成本費用。
《有效的經營者》也是一本工具書,如果你仔細去看,裏面都是一些如何做有效經營者的方法論。從我自身來說,我做了35年的大企業領導工作,我也經曆了17年的管理工作,以及18年的經營工作,所以我比較理解什麽叫管理、什麽叫經營,怎麽從管理到經營,怎麽做一個有效的經營者。
爲此,我覺得自己應該爲大家寫這樣一本書,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由來。
這本書主要寫什麽?
關于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剛才胡總已經講得非常清晰了,這裏我就不再重複講了,我主要談幾點我的想法。
經營和管理是我們常常說的話,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議中有一句話:要提高各類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沒有用管理水平,也沒有用經營水平,而是用經營管理水平。
美國人把管理叫管理學,哈佛商學院每年的管理學都要翻新一次,最新一次的版本是清華大學楊斌副校長帶頭領銜翻譯的。美國的管理學是大管理學概念,主要分爲四部分,組織管理、過程管理、戰略管理和領導力。所以美國人講的管理學,翻譯成管理,實際上是既含管理又含經營。
但是東方人對管理和經營有兩個詞彙,一個是“經營”,一個是“管理”。在東方人的詞彙裏是能夠把它分開的,比如說這個單位經營得不錯,一定是很會賺錢,會過日子,現金流很充沛。
如果說管理得很好,我們首先會覺得很井井有序,但是不是一定經營得很好,一定賺了錢呢?不見得。爲此,日本人講的是經營學,而中國人是把兩個合在一起叫經營管理,它們之間就是這樣的關系。
簡單來說,經營就是做正確的事,是眼睛向外,是開源,是多賺錢,是要在市場中要賺取“三桶水”。管理是正確地做事,是眼睛向內,是節流,是少花錢,是幹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
今天很多企業面臨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現在遇到困難後本能的反應是抓管理,我們認爲是管理出了問題,于是苦練內功,眼睛朝內,開始過度管理,甚至又裁員、又降工資等等。
實際上,可能我們今天遇到的問題和這個沒太多的關系,當環境發生了變化,我們的經營決策應該跟隨著環境變化而改變。但是我們的經營者往往沒有在這上面下工夫,而掉過頭來一味地強調管理,這樣就事與願違,沒有解決問題。
因此,這本書的第一章從管理到經營,講了上個世紀作爲百年管理的世紀,我們都做了哪些工作,爲什麽在本世紀前二十年裏提出了要從管理到經營,到底這個環境發生了哪些變化?
第二章到第六章講了有效經營者的五個任務,包括正確選擇、有效創新、資源整合、價值創造和共享機制,每一個任務分爲一個章節展開來講。最後一章講到做企業的16條常理,按照常理做企業。
《有效的經營者》雖然是有重點的工作,但是做企業也要有一個基本的底層邏輯和底座,因此這本書又回過頭來總結了一遍。
這本書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它也不光是我自己的實踐,也和我這五年多來調研了2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非上市公司的實踐相關。過去我自己做企業,如果大家去看2019年出版的《企業迷思》,你會發現書裏的故事,100個案例基本上講了我自己的經歷,以及在中國建材和國藥集團的經歷。
但是《有效的經營者》這本書涉及到121個企業案例,這些大部分都是我這些年觀察到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用它們的案例來說明的問題,而不只是用我自己的案例說明問題。
總而言之,這不是一本普通的教科書,也不是面面俱到的一本書,而是抓住了一些重點,也結合了企業的實際以及今天遇到的問題,我著重針對問題去講的。
這本書寫給誰的?
這本書到底寫給誰的呢?我在書中的扉頁上寫了一句話:謹以此書獻給經濟轉型的企業家朋友們!也就是說這本書實際上是寫給企業領導人的,不管是大企業、中企業,還是小企業,但是這種經營思想,我們廣大的中層幹部或員工也都可以讀,這樣有助于他們了解企業的經營思想。
其實這麽多年做企業,包括我給大家講課,並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智慧加持,以及賦能,鼓勵和激勵大家樹立信心。
這本書不複雜,300多頁,讀起來很好讀。我寫的書就是力求好讀和實用。首先,要能讓大家能讀下去,因爲這些書我都講過,都講通了再寫通,一般來說會好讀。其次是實用、好用。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如果你有時間可以把它通讀一遍,如果沒有時間可以挑選重點來讀。比如剛才說到台州的那位企業家,我問他,你從晚上九點讀到淩晨一點半讀了什麽呢?
他說,我就讀了資本和創造價值中的那一部分。因爲他的公司是一個高科技公司,准備上市,于是他就把那一部分內容細細地讀了一下,也讀了好幾個小時。爲此,大家在讀的時候也可以結合自己和企業的實際,組織大家一起來讀。
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就給大家講這麽多,謝謝大家!---[作者:宋志平*來源:總裁讀書會/來源: 中國企業家雜志 ]
*米其林,拼命挽回中産*
01, “米其林”接連隕落
米其林的光芒,正在熄滅。
一個最明顯的情況是,從年初至今,國內外多家“米其林”餐廳和消費者告別,或轉型或退出區域市場,或倒閉或大規模閉店。
以京滬兩地的代表性米其林餐廳爲例:
北京的Opera BOMBANA,開業11年,多年蟬聯北京米其林指南一星,今年4月根據內參報道,因爲其門店經營虧損導致閉店,被供應商堵到店門口討債,一代“北京頂級意大利菜天花板”遺憾退場;
上海巨鹿路人均消費2000+的米其林一星餐廳、川菜界天花板玉芝蘭,今年5月發布公告稱,因物業糾紛門店停止營業。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發問玉芝蘭2.0門店的回歸情況,但至今仍未有新店進展;
前兩天,憑“小籠包”多年登榜米其林餐廳的鼎泰豐,在其微信公衆號發布信息,宣布北京“鼎泰豐”品牌期限屆滿將結束營業,2024年10月31日前,北京、天津、青島、西安、廈門5地14家門店將全部閉店;以及米其林一星餐廳北京精致粵菜代表京雅堂,號稱“上海最便宜米其林二星”的喜粵八號……
實際情況比當前看到的只差不好。最近這一年,閉店的米其林也遠不止這幾家,還有更多門店在“最後關頭”掙紮,而若是將米其林範圍擴大到人均1000+的高端餐飲,處于“最後關頭”的門店,也將翻倍增長。
02, 頂級餐廳 “米其林們” 今年到底怎麽了?
在今年上過熱搜的話題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抛棄米其林崇拜”、“頂級餐飲走下神壇”等類似聲音出現,這些話題都指向一個消費信號:這屆年輕人,已經不再盲目迷信“米其林”了。
所謂虛假繁榮的泡沫被戳破,“米其林溢價”開始緩慢的在消費者心中回落。對于當下信奉“不是xx吃不起,而是xx更有性價比”的年輕人或新中産而言,米其林評級的標准或許還沒有自己這張嘴的標准,來得實在。
靠嘴走天下的新時代吃貨,對米其林、黑珍珠祛魅後,轉頭選擇讓3.5分的蒼蠅小館賣爆。
◎被擠爆的“低分神店”
* 正如一位餐飲人評價:“韭菜開智覺醒之時,鐮刀就進入了破産清算的歸宿。”
在這種新的消費信號之下,米其林們既要承受大環境的壓力,又要面對環境不錯、食材也好,人均消費僅200+的“精致餐飲”內卷,前後夾擊中,以米其林爲代表的高端餐飲開始接連深陷“虧損”。
頂級商圈、珍奇食材、米其林級別主廚坐鎮,以及爲了保持高端調性的“有限客流”……大部分米其林餐廳雖然人均消費更高,但利潤卻並不一定比大衆餐飲更高。
根據第一財經報道的案例顯示,人均消費3000元的米其林三星餐廳,前期裝修費用高達800萬元,廚房設備成本580萬元,辦公室和辦公設備需要100萬元,加上其他成本,總共的投資金額高達3000萬元。成本收回之路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
除了大衆消費預期降低,以及門店經營成本趨升之外,商務宴請活動縮減等原因,共同導致了米其林們的隕落之外。“沒錢消費”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著名美食作家、一大口美食榜創始人小寬表示,“所有的數據,都指向危機,而並非轉機。一個時代過去了,高端餐飲正處于無解困境。”
03, 米其林的急救 :街邊擺攤、主廚表演、推低價套餐…
但無解困境,並不意味著什麽都不能做,只能幹等、死等,相反地這是一個適者生存的調整期。
“在當前市場環境下,中國餐飲行業發生了顯著變化。性價比已成爲消費者的核心追求,這對高端餐飲産生較大影響。面對這一挑戰,高端餐飲開始轉變經營模式,推出了包括商務套餐、家庭聚餐以及多人團購套餐等,迎合消費者對性價比的追求,並在激烈市場競爭中尋求新的突破。”中國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
接連閉店、正在承壓的米其林越來越多,如今還留在牌桌上的門店,爲了更好地生存、爲了挽回消費者,正在危機下努力“自救”。
比如變相降價。雖然對于高端餐飲而言,降價似乎是一條死路,但有蒼蠅肉吃也總比餓著強。
半個月前,“米其林餐廳開始賣窮鬼套餐”的話題沖上各大平台的熱門榜,號稱中餐唯一米其林三星的新榮記,單人套餐最低定價398元;2024年上海米其林榜單一星餐廳成隆行蟹王府和魯采·興,前者推出最低189元的單人套餐,後者推出雙人套餐最低定價598元,人均不到300元;萊美露滋的套餐在降級基礎上加贈了價值近200元的咖啡氣泡水;米其林二星的壹零貳小館則推出了498元的套餐。
“窮鬼套餐”之後,吃一頓米其林200塊錢就能搞定,性價比似乎一下就高了不少。
再比如“去街頭擺攤”,努力靠近消費者。
曾經恨不得穿上“禮服”才敢打卡的米其林,現在開始主動討好大衆消費者,走進“市集”了。北京米其林餐廳山河萬朵推出快閃活動,用一個38塊錢的創意冰淇淋拉新,一天賣出200份;Hakkasan則在市集中擺起小攤,嘗試用10到30元的親民價格讓更多消費者看到品牌的存在。在今年的中國內地首屆米其林星食界中,更有多位米其林主廚親自“擺攤表演”。
04, 小結 : “主動討好”,這個詞對米其林來說多少有些“冒犯”,但在當前的消費環境下,抛開虛假的表象,去掉華而不實的包裝,回歸餐飲的本質,好吃、實惠,已經是唯一的出路了。
維持格調與維持利潤,成了魚和熊掌。
但客觀來說,高端餐飲們也沒有到“無路可走”的境地。餐飲老板內參創始人&CEO秦朝曾針對高端精致餐飲行業發表觀點,“這個行業中,有特別難的、有一般難的、也有確實好過的,沒有絕對難。
該發展還是發展,該擴店的還在擴店,難易程度與不同的業態、客單價、門店模式等打法,以及品牌出現的早晚有關。”
行業正在經歷變革,處于調整期的米其林急救行動可預見地還將持續上演,只要沒有落幕,結局就有逆轉的可能。---[總第3963期*作者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來源: 餐飲老板內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