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地溝油都火上天了,你還在埋怨賺錢難?

2024090414:29



商機無處不在,就看你有無慧眼。

人人喊打的地溝油成了香餑餑。

近日,據外媒報導,美國政府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美國進口餐廢油脂即俗稱的地溝油(UCO,即Used Cooking Oil)約100萬噸,其中從中國進口占比約為60%。2023年,中國占美國「地溝油」進口量的50%。要知道,2022年這一比例僅占0.1%。

僅僅一年多時間,進口量占比從0.1%飆升至60%,驚人的數字變化背後到底暗藏哪些玄機?

毫無疑問,如此大規模進口地溝油肯定是利益驅動型。最核心的動因來自補貼。美國方面對地溝油每加侖提供1美元的補貼,甚至像加州最多補貼達到2.5美元。這意味著,一加侖地溝油的補貼總額可以達到3.5美元。

簡單計算一下,一噸UCO等於238加侖,一噸UCO的補貼金額接近6000美元。要知道,目前一噸航空煤油的價格也不過6700美元左右。換言之,高額補貼讓地溝油在美國市場華麗轉身變得「很香」。

01, 如此大幅補貼的背後是地溝油廣闊的應用前景。

由於全球「低碳經濟」推動,汽車開始電動化,而降碳減排的重點且消耗傳統燃油更多的航空業要進行變革,經濟成本壓力太大,於是使用可持續航空燃料替代目前的航空燃油,是航空業「脫碳」的關鍵。

相比傳統航煤,可持續航空燃料可讓飛機以更少的燃料飛行更遠的距離,而且它還是一種普適性替代燃料,無需對飛機技術或燃料基礎設施進行任何改造,可以減少60%至88%溫室氣體排放,幫助航司實現低碳飛行。



重點來了——製備生物燃油需要用到食用油,價格低廉的「地溝油」無疑是最佳的原材料。對於美國來講,使用來自中國的地溝油製備生物柴油,會使美國的原材料成本降低2/3,並且碳密度低於新鮮棕櫚油或菜籽油,可以減少高達83%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樣優質的原材料,簡直是寶貝。

或許會有人問,為什麼進口中國地溝油。一句話:中國,因為自身的烹飪飲食傳統習慣,所以成為全世界上產生地溝油最多的國家之一,每年約產生1000萬噸的地溝油。

據部分業內人士預計,今後幾個月美國從中國進口餐廢油脂量有望再創新高。但這種局面或許不會長久。因為在此情況下,大約5年之內,中國地溝油出口量就將告罄。而且中國本身也需要地溝油做航空生物燃料。

技術端,中國是亞洲第一、世界第四個擁有自主研發生物航空燃油技術的國家,目前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已經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年產10萬噸生物航空燃油。國產C919飛機以及ARJ21飛機都加註了生物燃料進行了試飛。

政策端,今年7月31日,國家發布的《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就明確提到,要「加強可持續航空燃料研發應用」。有報告預計到2030年,中國先進生物燃料產量將達2398萬噸標煤,需求量將達2746萬噸標煤。

看到此,是不是十分憧憬地溝油帶來的商機?

02, 但把地溝油變成生物燃料也有幾道坎需要邁過。

首當其沖的就是搜集問題。中國雖然每年產生的大量地溝油,但很多地方尚且缺乏對地溝油回收利用的完善體系,大部分被半地下的「遊擊隊」把持,每年有一半的產量不知所蹤。因此,目前尚沒有真正大批量向國外出口地溝油的企業。

最大的難題還是成本問題。地溝油變成生物柴油,從回收到加工的全流程成本,大約是普通航空燃油的3倍。另外,生產能力也嚴重不足,中國已建成的可持續航空燃料項目年產能達20萬噸、已宣布的規劃產能超300萬噸,但相比中國每年3000多萬噸的航空燃料消費量,缺口依然很大。



直白點說,要想地溝油迎來替代生物燃料的節點,還需要技術上的突破,進一步降低成本,使生物燃料與傳統能源之間找到一個相對的平衡點。

但大麻煩也意味著大機會,地溝油「變身」的過程中就蘊藏著種種商機。

地溝油的收集難題——亂、小、散,尚未形成產業鏈前端的大企業。好了,這些特點是不是有點類似當年出租車行業有很多「黑車」,不僅難以管理,還容易隱藏不安定因素的情況?

那麼,能否按照當年共享經濟的模式,用補貼調動資源,用資本玩轉產業的路子,將搜集地溝油的行為變成經濟行為,讓「全民」參與,迅速讓搜集地溝油經濟行為全國布局?

當然,這只是一個想法,要落地還需要細化,哪位大神有興趣不妨動動腦筋。

有搜集作為前提,第二個商機也自然而然不是問題——出口給補貼高的國家,比如說目前的美國。而且大企業往往也掌握較強的議價權,畢竟地溝油的總產量也是一定規模的。

最後就是通過院校等資本與技術的合作,突破地溝油變身生物燃料的技術,將成本大幅下降,甚至非常接近傳統能源。那樣,地溝油的生命力就通過市場的手段得以長久生存下去,而非用補貼的力量。

好了,第一波將地溝油賣到美國的聰明人,已經口袋鼓鼓,第二波中會有誰呢?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註注意投資風險。】---(文: 每日資本論/來源: 每日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