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頭顯僅110克?Meta正研發輕量級設備 試圖"換道超越" Vision Pro
[財聯社8月29日訊*編輯: 周子意] 據媒體周三(8月28日)報導,Meta計劃在2027年推出一款重量極輕的混合現實頭顯。
這款產品的開發代號是Puffin,其最大特色在於它是一款輕量級的設備,重點解決現有產品笨重的特點,並有望於2027年發布。
更輕盈的產品線
就在不到一周前,有消息稱Meta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和首席技術官安德魯·博斯沃思取消了原計劃於2027年推出的代號為La Jolla的高端頭顯,該設備原本是計劃與蘋果的Vision Pro較高下的。
當時有Meta員工聲稱,在上周的一次產品路線圖審查會議後,公司管理層突然要求Reality Labs部門的員工停止開發這款高端混合現實頭顯設備。
而根據周三的這篇最新報道,稱在同一次產品審查會議上,他們批準了另一款代號為Puffin的頭顯,預計推出年份也是2027年。
據報導,Puffin的外觀更類似於一副厚裝眼鏡,重量不到110克,其配有薄片狀鏡片和直通式攝像頭。它的輕盈是通過將電池和計算硬件外置來實現的,Meta設想這個外置設備能夠足夠小,並可以直接裝進用戶的口袋裏。
此外,Puffin沒有配備手持控製器,而是使用了更先進的手勢和眼球跟蹤技術。
如果報告是準確的,那麼意味著Puffin將明顯輕於到目前為止的任何其他全功能頭顯。相比之下,Meta Quest 3(不帶肩帶和面部接口)的重量約為400克,Quest 3(帶肩帶和面部接口)的重量約為515克。其中,電池的重量約為70克。
此前還有報導稱,Meta計劃在2026年推出兩款Quest 4,這或許意味著Puffin將是一條全新的產品線,可能專註於媒體用力和提高生產力,並以更低的價格與蘋果的Vision Pro直接競爭。---來源: 科創板日報-
*白領的噩夢?這家瑞典支付巨頭計劃裁員一半:靠AI便可維繫*
[財聯社8月29日訊*編輯: 瀟湘]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有關生成式AI革命是否會帶來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乃至取代大量就業崗位的爭論就始終不休。
高盛早在去年的一份報告中就曾估計,約五分之一的工作可以由人工智能完成——在各大經濟體中,這相當於約3億個全職工作;矽谷風投巨頭a16z本周也提出了一個觀點:AI將逐漸吞噬白領職工這個薪酬近10萬億的市場。而在一些歐美企業中,這樣的影響已經在逐漸發生。
瑞典支付巨頭Klarna本周就直言不諱地表示,由於人工智能,該公司已經解雇了1000多名員工,並計劃繼續裁減掉目前3800名員工中的近一半,這家此前業績虧損的瑞典先買後付公司目前正籌備上市。
據悉,Klarna在過去一年中已將員工人數從5000人削減至3800人。Klarna首席執行官Sebastian Siemiatkowski表示,由於Klarna將在客戶服務和營銷等任務中使用AI,未來幾年員工人數可能會進一步減少到2000人。
「我們不僅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情。在內部,我們的(員工人數)目標是2000名。不過我們不想為此設定一個具體的實現期限,」他補充道。
Klarna目前已凍結了除工程師以外的員工的招聘,並暫時正采用自然減員而不是主動裁員的方式來縮減員工數量。
Siemiatkowski在周二發布的Q2財報中預言了人工智能的好處,財報顯示該公司的凈虧損從去年同期的8.54億瑞典克朗(約合8400萬美元)大幅收窄至了1000萬瑞典克朗。
值得一提的是,Siemiatkowski目前已成為歐洲最直言不諱談論人工智能好處的科技老板之一——即使AI會導致就業率下降。他認為,失業率將是政府需要擔心的問題,而不是企業的事。
熟悉內情的人士此前表示,這家總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金融集團正在為其期待已久的IPO(最早將於明年上半年上市)物色金融顧問,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高盛預計將擔任關鍵角色。
對人工智能布局的優勢很可能成為Klarna首次公開募股的關鍵賣點。這家瑞典金融集團曾是歐洲科技界的寵兒,2021年估值一度曾達到460億美元,但一年後,由於利率上升和股價下跌,其估值驟降至了67億美元。Klarna的銀行家和投資者認為,該公司接下來上市時的估值可能在150億至200億美元之間。
去年,該公司實現了四年多來的首次季度凈利潤,Siemiatkowski預計該公司不會再出現虧損,並認為人工智能正在提升其毛利。
「如果我能讓每名員工的收入達到更高水平,就能讓我們為最優秀的人才支付最高級別的薪酬,這些人才目前正在深度挖掘和學習人工智能。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一切正在得到回報,」Siemiatkowski表示。---來源: 科創板日報-
*對話天娛數科首席數據官吳邦毅:AGI從桌面邁入工業應用,深挖3D空間智能是關鍵*
[財聯社8月29日訊*記者: 崔銘] 人工智能的演進正從初期的技術探索階段,轉向技術應用階段。在此趨勢下,空間智能作為一種融合了多模態大模型、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的新方向,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商業價值。
2024深圳(國際)通用人工智能大會期間,天娛數科首席數據官吳邦毅在接受財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人工智能下一個階段是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而AGI釋放的更大生產力蘊含在製造領域,發展空間智能是讓AGI從桌面邁入工業應用的關鍵。
以下是訪談實錄(有刪改):
財聯社: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您認為人工智能發展的下一個階段會是什麽?
吳邦毅:人工智能正處在一個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的階段,同時也在積極探索實現更高級別的通用智能的可能性。我們對人工智能下一階段的普遍共識是實現AGI。那時,AI的認知、理解、驅動、決策能力可以與人類匹敵甚至超越人類。然而,目前AGI主要集中在內容創作、客服、編程等桌面應用,在工業領域應用可以說鳳毛麟角。
我們判斷人工智能下一階段的發展機遇,蘊含在新型工業化變革中,AGI釋放的更大生產力蘊含在製造領域。
財聯社:相對於AGI桌面應用,為什麽工業應用會比較匱乏?如何彌合工業場景應用存在的空間計算鴻溝?
吳邦毅:人工智能在工業場景應用匱乏的本質原因在於工業場景是3D空間,而目前絕大部分大模型為語言、圖形、視頻等2D模型,在工業場景應用時存在空間計算鴻溝。
相較於2D智能,3D空間智能在理解真實世界方面具備更全面的感知、理解、交互與決策能力,重新定義人、機器與真實世界、虛擬世界之間的關系,擁有更強的泛化能力和湧現特性。
一方面,通過3D數據捕捉深度信息,它能讓AI對物理世界人與物的形態、結構和位置有更準確的理解,從而生成更具真實感的場景,提供更直觀的可視化效果,讓虛擬世界更真實;
另一方面,空間智能可以在三維場景中像人類一樣對視覺信息進行高級推理,超越二維視覺的局限,讓真實世界更智能,將為多個產業特別是具身智能、智能製造、低空經濟等產業帶來顛覆式的變革。
因此,發展空間智能是讓AGI從桌面邁入工業應用的關鍵。
財聯社:可以詳細說說在具身智能、智能製造、低空經濟等產業,3D空間智能將如何與產業結合?
吳邦毅:如果說空間智能是讓AGI從桌面邁入工業應用的關鍵,那麽3D大模型則是發展空間智能的關鍵。
3D大模型為空間智能提供了多模態數據融合、空間計算、復雜場景處理、交互性增強、3D生成式AI等多方面的支持,是推動空間智能技術發展的關鍵。
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將3D多模態大模型與機器人技術相結合,使機器人不但具備理解、記憶、推理等認知水平,還能認識和理解真實的3D物理世界,在作業場景中具備自主決策、行動與操作能力。
在智能製造領域,將3D大模型與人、機、物、環境的多源異構3D數據相結合,對整個生產環節進行3D重構,精確分析、交叉比對、識別瓶頸、輔助管理決策,提高生產製造、倉儲物流的效率,降低成本,助力產業升級和模式創新。
在低空經濟領域,將3D大模型與飛行器技術相結合,使飛行器在飛行活動中可以智能感知和識別、自主導航和避障,再通過對低空空域自然環境、飛行活動、基礎設施等進行3D重構,構建空間智能系統,破解低空管理中感知能力弱、智能化程度低、應用成本高等難題。
財聯社:天娛數科在構築空間智能的領域有哪些嘗試和布局?目前進展如何?
吳邦毅:到目前為止,天娛數科布局空間智能領域已有3年多的時間,從最開始入局時的AI數字人,到如今的3D大模型、空間智能MaaS平臺,我們穩步推進著空間智能技術和應用場景的創新。
公司融合智者千問大模型與3D數據集、可視算法,構建了空間智能MaaS平臺,實現了跨類型數據的智能解析。通過「1+1+N」模式,構建了1個全國最大規模的高質量3D數據集,開發了1個國產高性能3D空間智能大模型,通過DaaS、MaaS模式實現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智能製造、低空經濟等N個場景的應用。
MaaS平臺匯聚兩大核心功能,一是AI+3D可視化功能,可為多元產業提供XR虛擬場景、遊戲開發、AI客服、智能數字人等多種數智產品與服務,目前已廣泛應用與文旅、展會、金融、教育、影視、遊戲等行業;二是AI+3D數據集功能,可為企業提供垂類模型訓練、數據智算、具身智能等AI數據服務。
目前,空間智能MaaS平臺已為中國日報、內蒙古阿拉善電視臺、雲南農職院、五芳齋、天河城、楊國福、華潤雪花等多家企業客戶提供了3D虛擬場景、AI數字人智能交互服務。
財聯社:要實現3D空間智能在工業領域的廣泛應用還面臨哪些挑戰?天娛數科有哪些應對方案?
吳邦毅:首先要強調的是,3D多模態大模型極端依賴大規模、高質量的3D數據訓練,3D數據集對於提供真實人物、場景的展示、豐富的交互體驗和決策支持至關重要。
但當前,3D數據集在質量和數量上都面臨著一些挑戰,高質量3D數據集匱乏是產業痛點,全球範圍內,3D數據都處於極端重要,又極端缺乏的狀態。
其次,3D數據的獲取和處理成本相對較高,涉及到高端設備如深度相機的數據采集,以及繁瑣的數據處理工作。這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資金投入。而且,3D數據的標準化程度低,導致數據的兼容性較差,共享和復用難度大,也對空間智能技術的發展形成了掣肘。
3D數據集正在成為競爭的核心節點,在可見的未來,它決定3D多模態大模型和空間智能的發展,以及全球科技競爭的走勢。
我們已經在數據的采、存、管、研、用各個階段形成了一體化解決方案。空間智能MaaS平臺通過收集多樣化的數據類型,利用LightStage超高精度光場掃描、手持深度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捕捉詳盡的三維數據。
與此同時,平臺還運用了NeRF、3D高斯等前沿技術,從掃描數據、視頻、圖像乃至文字中生成高質量的3D模型,使虛擬場景和物體更加逼真。這些數據與圖像、文本等其他模態信息相互融合,形成了全方位、多維度的數據集。
目前,平臺已擁有超80萬組3D數據、35萬組多模態數據,建立了海量的數據資源優勢。---來源: 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