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拜登退選特朗普有望上臺,對中美未來AI與芯片的競爭可能有何影響?

2024080719:11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

自7月21日美國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退選下一任總統,而前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競選並有望上任以來,關於美國政府未來對華 AI 和芯片的政策方向正成為關鍵議題。

就在8月1日,有消息稱,美國政府考慮最快在8月底單方面宣布對中國限製使用 AI 大模型的HBM和其他 AI 存儲芯片與生產設備,一種可能性是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涉及包括美光、SK海力士與三星電子等產業鏈公司。

對此,美國商務部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其正在不斷評估不斷變化的威脅環境,並在必要時更新出口管製,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並維護技術生態系統。

美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則認為,應該把芯片製造業轉移到美國。而且,其團隊還計劃起草一項全面的 AI 行政命令,將啟動一系列「曼哈頓項目」,立即審查「不必要和繁瑣的法規」。這意味著,一旦特朗普上臺,對於 AI 和芯片領域的管製會加強。

持續7年多的中美科技競爭正進入新的階段。中國一面在不斷解決科技產品出口管製問題,另一面正加大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盡管美國打壓限製AI芯片對華出口,但中國正縮小與美國的 AI 差距。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早前表示,中方已多次就美國惡意封鎖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闡明嚴正立場。在 AI 領域,美方一邊表示希望同中方開展對話,一邊醞釀打壓中國 AI 技術的發展,暴露出美方說一套做一套的虛偽嘴臉,美方的舉措阻止不了中國科技進步,只會激勵中國企業自立自強。

多位行業人士向鈦媒體App表示,中國正在加緊布局國產AI和芯片體系。艾媒咨詢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則認為,中國對計算資源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助於緩解人們對缺乏先進芯片的擔憂,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公共部門對 AI 及其應用的需求,以及許多實體迫切需要提高效率,有利於 AI 技術在中國的進一步發展。

美國7年科技「逆全球化」之路:制裁、圍堵、政府補貼

「Making AI Work for the American People。」

這是美國拜登政府在ai.gov官網上直接寫出的第一句話——讓 AI 為美國人民服務。

這種獨立於全球 AI 體系的理念,加上中美科技經貿摩擦逐步升級,正促使全球科技領域逐步形成由芯片製造巨頭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提出的「逆全球化」。

自2017年時任總統特朗普發起中美經貿摩擦以來,美國政府從單點對中興華為公司的製裁,到美國商務部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再到 AI、雲計算、芯片、創投等領域的多輪製裁和限製政策,形成結構性技術政策,一步步加碼升級。

    2018年8月,美國商務部以維護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44家中國企業列 入出口管製「實體清單」;

    2019年5月,美國將華為及其114家海外關聯公司列入「實體清單」,向華為出口美國產品的公司必須獲得許可證;

    2020年9月,美國對華為的新製裁禁令正式生效,這使華為無法再通過代工或采購的方式獲得高端芯片。隨後,美國商務部還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限製其獲取美國關鍵技術的能力。

    2021年3月,美國政府將華為、中興、海能達、海康威視、大華科技列入「不可信供應商名單」,從而拆除美國境內這些公司生產產品;同年7月和12月, 美國商務部又分別將23家和34家中國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均涉及半導體企業;

    2021年12月16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將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大疆、曙光信息、東方網力、立昂技術、美亞柏科8家中國 AI 與算力相關公司列入非SDN中國軍事綜合體清單,限製美國投資者對上述公司投資。早前,AI龍頭商湯科技也被加入了實體清單和SDN清單當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發展。

    2022年8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總額高達2800億美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以下簡稱「芯片法案」),通過527億美元的巨額產業補貼和遏製競爭的條款,推動芯片製造「回流」美國本土。該法案禁止獲得補貼的美國及其盟友夥伴的企業10年內在中國和其他關切的國家新建或擴大先進製程芯片廠。

    2022年10月、2023年10月、2024年3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連續三次發布和更新對中國的先進半導體和計算設備的出口管製,英偉達、AMD、英特爾的多款GPU和 AI 芯片產品已不能再出口到中國,就連高端遊戲顯卡RTX 4090都受到了限製。

據美國現任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最新披露,截至目前,商務部BIS「實體清單」中已經有1300多家中國實體,涵蓋 AI、芯片、量子計算等前沿科技領域。

隨著美國不斷加碼施壓,加上​2022年至今ChatGPT和英偉達GPU的爆火,使得 AI 算力成為新一輪生成式 AI 浪潮中的關鍵要素。美國也加緊阻擊中國獲得英偉達、AMD的先進 AI 芯片,從而讓全球科技產業鏈正悄然發生巨大影響與變化。

去年11月13日,英偉達發布全球性能最強AI芯片——NVIDIA H200 Tensor Core GPU(圖形處理器)。在用於 Llama2、GPT-3等大模型推理或生成問題答案時,H200性能較前代提升60%至90%(1.6-1.9倍),而與CPU相比,H200性能提升了110倍。

但英偉達已經表示,如果沒有獲得出口許可證,H200將無法在中國市場銷售。即便是「中國特供版」H20、H800,如今也都無法向中國企業進行銷售。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曾公開表示,美國絕不能讓中國得到這些最尖端的芯片,絕不能讓中國芯片技術趕超美國。美國政府不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最復雜、處理能力最高」的 AI 芯片,以防中國有能力訓練前沿 AI 模型。

截至今年4月28日英偉達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業績當中,在數據中心業務上,英偉達來自中國客戶的營收占比已經從2023財年的19%,降低至2024財年的中個位數百分比(5%)。

財報會上,黃仁勛稱,由於技術限制,中國數據中心業務已經顯著降低,將繼續盡最大可能服務中國客戶。「我們在中國的數據中心收入與10月份實施新的出口管制限制之前的水平相比大幅下降。」

盡管美國政府希望芯片產業鏈回流到美國,但「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政策逐步讓很多芯片企業自身感到「恐慌」和擔憂。據新華社主管的《環球》雜誌報導稱,2024年英偉達有望在華交付超過100萬顆定製版的 AI 芯片,總銷售價值約120億美元。

黃仁勛曾表示,希望借助新的芯片使得英偉達在中國的業務實現最大化。

除了制裁圍堵,政府補貼和政策指引也是美國對華發起 AI 與芯片競爭的關鍵手段。

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研究資源任務小組(NAIRR)日前公布了一份計劃,顯示2023年起的未來6年內預計投入超過26億美元,對生成式AI進行研究。另據美國公布的2024財年聯邦政府預算方案,包括國防部、能源部、國土安全部等多個機構,累計向 AI 領域計劃投入超過25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萬億元),以實現 AI 研究和軟硬件服務。如果再加上政府外部籌資、民間資本等,2024年,美國在 AI 領域投資預計將超過數十萬億美元。

而政策層面,7月31日,在拜登簽署關於 AI 安全、可靠和可信賴發展的行政命令(EO)270天之際,美國商務部宣布,旗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 (NIST) 發布三份最終指導文件,美國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所發布的旨在幫助降低風險的指導文件草案,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 (NTIA) 和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分別公布 AI 風險收益報告和專利主題資格的指導更新。這些文件旨在提高 AI 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信度。

美國商務部在文件中指出,包括微軟、OpenAI、蘋果等公司都加入了拜登政府的 AI 發展計劃。在拜登看來,AI 技術必須安全可靠,而促進負責任的創新、競爭和合作將使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並釋放該技術的潛力,解決社會上一些最困難的挑戰。「美國聯邦政府應該引領全球社會、經濟和技術進步,就像美國在以往顛覆性創新和變革時期所做的那樣。」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將推動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舉措描述為一項科技領域的「登月計劃」,與美國NASA著名的「阿波羅計劃」如出一轍。

*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不管美國經濟出現衰退或增長,還是經貿全球化逐步恢復,長期來看,美國都希望在 AI、芯片等領域占領先機,從而將與中國展開一場關於 AI 和芯片的競爭。

而過去7年的競爭關系已經重塑了全球科技產業鏈,並正在改變行業結構。

《數字戰爭:中國的科技力量如何塑造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網絡空間的未來》一書作者馬文彥表示:「在美國限製出口的情況下,中國缺乏(先進的)GPU成為了一種新的情況,這促使了中國 AI 效率的提升。」

《芯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認為,七年間,中美芯片戰正在重塑科技供應鏈。玩具和拖拉機、飛機和心臟起搏器、咖啡機和建築設備、微波爐和醫療設備——幾乎每個帶有開關的設備內部都有的基礎芯片,不需要最先進的工藝,但現代經濟離不開它們。一輛新車可能有1000個這樣的芯片,而疫情期間芯片短缺擾亂了全球供應鏈,損失了數千億美元。

米勒強調,對於美國來說,芯片製造補貼只是短期效應。從更長遠角度來看,美國的成功需要保持技術優勢,這意味著要重視創新研發。

放棄幻想,中國加速AI和芯片產業鏈「自主可控」

「封鎖吧,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8月6日,《北京日報》以「這是『美國傷害美國』,愚蠢,愚蠢,愚蠢」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提到美國可以通過「卡脖子」一時延緩中國的創新步伐,卻無法長期將中國阻擋在高科技競賽圈之外。歷史一次又一次證明,「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種種伎倆只會增強中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激勵中國沖破封鎖「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

實際上,美國對中國 AI、芯片等科技領域的加碼風向,正在改變中國科技發展格局。

7月31日路透報導稱,美國計劃於本月將約120家中國實體列入其限製貿易名單,涉及包括晶圓製造和工具,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AI 技術等領域的公司,名單上實體供應商需要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證,才能夠向產業鏈企業供貨,但這些許可證很可能會遭到拒絕。

針對中美芯片發展議題,中微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尹誌堯認為,當前中國在半導體領域離國際最先進水平還有相當一段距離。預計今年三季度,中國芯片設備可實現自主可控,而在未來5-10年內,中國芯片設備完全有可能達到國際先進技術水平。

此外,AI 正在成為美國政府新的「加碼目標」。然而,盡管美國在以ChatGPT為代表的 AI 技術發展方面領先一步,但中國正在加速進步,縮小與美國差距。

近期,幾家中國公司推出了與美國OpenAI公司對標的開源 AI 模型技術,而且還可以供全球消費者、企業和獨立軟件開發者使用。

    今年5月下旬,王小川創立的百川智能發布全新Baichuan 4系列模型,以及百川首款懂搜索的 AI 助手「百小應」。其中,Baichuan 4模型在基準評測中位列國內第一。

    6月,智譜AI發布全新國產開源大模型GLM-4系列,包括90億參數尺寸版本、多模態GLM-4V、GLM-4 Turbo等多款產品,直接對標OpenAI。

    7月,快手在中國發布視頻生成模型可靈,並已經向全球用戶開放;智譜 AI 公布​對標Sora的視頻模型「清影」近期也已經開源開放。而OpenAI的視頻模型Sora目前仍未開始廣泛測試。

    8月,字節跳動旗下即夢AI上架蘋果和安卓應用商店,生成視頻和圖片效果逼近OpenAI的相關產品。

Llama中文社區聯合創始人曲東奇表示,快手研發的「可靈」視頻模型技術能力不亞於OpenAI的sora視頻模型。

而就在「可靈」發布之前,李開復創立的「零一萬物」YI 模型在OpenAI CEO奧爾特曼認可的評測平臺LMSYS盲測競技場最新排名中幾乎與美國領先技術相當,最新千億參數模型Yi-Large在總榜排名世界模型第七,中國大模型中第一已經超過Llama-3-70B、Claude 3 Sonnet。其中,文分榜中,Yi-Large是與GPT4o 並列世界第一。

「我們推翻了中國不具備與美國競爭(AI)人才或技術這一普遍看法,」李開復表示,「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李開復向鈦媒體App坦言,「一年前,中國大模型感覺太落後(於美國)了。但今天我們非常自豪的說,我們狂奔了一年,在模型方面至少趕上了美國最頂尖、一年前發布的(大模型)產品,當然以後還要繼續努力。但我們對未來會需要有一個沈澱和展望,不能只是拼命狂奔。」​

但李開復也強調,目前國內算力差距也是重要課題,「我們算力一直遠遠落後」。但隨著推理算力每年降10倍,他相信基於更低的算力成本也能做出更好的模型。

咨詢機構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大中華區高級合夥人鐘惠馨(Violet Chung)認為,在傳統 AI 和先進分析技術的基礎上,生成式 AI 每年可以在中國進一步釋放價值2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投資行家們正準備在未來十年大舉投資,推動中國 AI 產業發展,每年的款項數額不僅將達到數萬億美元,還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戰略驅動力。

如今,中國資本正加速投資 AI 產業。

8月6日,有消息稱,月之暗面剛完成新一輪超過3億美元的融資,投後估值高達3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5.87億元),並吸引了包括騰訊、高榕資本和老股東阿里巴巴在內的其他投資者。

而在此之前,百川智能宣布完成A輪50億元的融資,估值高達200億元,投資方包括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上海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阿里、小米、騰訊、中金、深創投等機構。

據《2024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藍皮書》顯示,2023年,中國 AI 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784億元,同比增速為13.9%。行業投資方面,去年,中國 AI 行業已發生投融資事件815起,比2022年下降18.2%;融資總額達2631億元,比2022年的1731億元上升51%左右,投資事件有所下降但融資總額有所提升。

據中國信通院披露,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AI企業近3萬家,美國占全球的34%,中國占全球的15%,數量已超過4500家。同時,目前全球擁有 AI 大模型1328個,其中美國占44%,中國占36%。

如今,在美國政府不斷利用出口管製、加征關稅、長臂管轄等手段限制中國在先進製造和高技術領域的發展下,中國正加緊布局自主可控的科技產業鏈。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預計到2029年,要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緊打造自主可控的產業鏈供應鏈,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全鏈條推進技術攻關、成果應用。

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

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推動轉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共享。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加快完善國家儲備體系。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

北京日報在評論文章中稱,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企業在加速推進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升科技、工程、產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同時,正在積極與各國共享技術進步、謀求共贏發展。是冷戰思維、拉幫結派,還是開放合作、共建共享,某種程度上,這不單單是科技創新的路徑比拼,也是發展理念的競爭。

據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預測,隨著中國AI算力層、模型層、應用層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估計到2030年,中國AI算力與模型層市場規模約為5.2萬億元,產業端AI市場規模約為9.4萬億元。

在全球舞臺上,未來兩大經濟體之間的 AI、芯片戰爭即將打響。---[來源: 鈦媒體/作者: 林誌佳,編輯: 胡潤峰|鈦媒體AGI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