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英特爾"芯"痛!全球裁員1.5萬人,利潤暴跌85%

2024080222:49



【新智元導讀】裁員1.5萬人,就是計劃的一部分。 還沒有在AI PC熱潮中分得太大好處的英特爾,該如何東山再起?

就在剛剛, 英特爾正式官宣裁員15000人!

據悉,這次裁員15%的決定,本就是2025年「節約100億美元成本」計劃的一部分。

裁員行動,將於第四季度開始執行。



The Verge稱,英特爾目前有超過125,000名員工,也就是說,此次裁員人數可能多達19,000人

緊接著的盤後交易,股價就像坐過山車一樣,直接暴跌近20%。



到2026年,英特爾每年將削減數十億美元的研發和營銷支出;今年,它將減少20%以上的資本支出。

公司將進行重組,以停止「非必要的工作」,並且所有正在進行的項目和設備都將接受審查,以避免過高的花費。



英特爾CEO Gelsinger,在跟全員的備忘錄裏說—— 對我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消息。我知道,這對你們來說只會更難。

公司還在虧損,AI還沒賺錢

英特爾剛剛公布:2024年第二季度的虧損達到了16億美元,遠高於上季度虧損的4.37億美元。



Gelsinger承認:即使我們已經達到了關鍵產品和工藝技術的裏程碑,第二季度的財務業績仍然令人失望。

    我們的收入沒有按預期增長,我們也還未能受益於AI。

在第二季度,英特爾的營收為128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凈收入暴跌85%,僅為8300萬美元。





處於絕對虧損狀態的,是英特爾的芯片製造代工業務,也即它對新工廠和極紫外(EUV)光刻技術的投資。

僅在2023年,這一項的運營虧損就高達70億美元,並且在本季度還將進一步虧損28億美元。

但英特爾本身的產品並沒有虧損。



可以說,本季度和上季度的幾乎所有虧損,都來自Foundry,但後者的銷售額一直持續保持穩定,PC和服務器的業務都在盈利狀態。

本來,英特爾的狀況是一路向好的:個人電腦銷售下滑的情況,已經於今年早些時候結束;並且,CHIPS法案還能讓它從美國政府那裏,獲得高達85億美元的資金。



俄亥俄州副州長Jon Husted對英特爾表示贊賞,並表示俄亥俄州的其他公司也將從中受益

但是,投資者已經沒有耐心再等了。

過去兩年裏,英特爾一直在虧損和盈利之間搖擺,這似乎讓華爾街失去了信心。

外媒CNBC在此之前就曾評論稱:「英特爾是今年標普500指數中,表現最差的一支科技股」。



前有英偉達,後有AMD

從技術領先的角度看,英特爾既沒有達到英偉達這種芯片大玩家的高度,也沒有追趕上AMD。



進入較新的圖形領域以來,它還未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為了解決來自高通和蘋果的Arm芯片威脅,它必須徹底改造自己的旗艦筆記本電腦芯片。

要知道,前者的待機,要比英特爾長得多得多。

微軟選擇高通,放棄英特爾

但時間並不等人。

如今,微軟已經在最新的消費硬件(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中放棄了英特爾,並且推出了完全采用高通芯片的Copilot+ PC計劃。

這可謂是給了英特爾一重暴擊。

除了在新品上受挫之外,英特爾最近還在焦頭爛額地處理13/14這兩代有缺陷的CPU。

然而,他們並不打算召回,而是想試圖通過微碼的更新來解決問題。



英特爾第13代和第14代CPU崩潰的問題無法修復,任何損壞都是永久性的

AI PC很好,但不足以翻身

現在,AI是最熱門的大趨勢,英特爾也少不了打造一款AI PC。



不過,在今天的公司財報會議上,Gelsinger表示,公司的AI PC芯片Lunar Lake並不足以扭轉局面。

雖然,明年英特爾計劃大幅提升這款芯片的產量,但在Gelsinger看來,Lunar Lake依然是一個需要依賴於「外部晶圓」(由臺積電製造)的「目標明確的產品」。

而且,英特爾還得購買每個芯片上的內存,因為Lunar Lake筆記本電腦沒有獨立的內存條。



英特爾執行副總裁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展示英特爾全新Lunar Lake處理器

也就是說,Lunar Lake在2025年,只能小幅改善公司狀況,巨大的銷量優勢,還要等到2026年才顯現。

而在服務器芯片方面,英特爾必須努力從其他AI芯片製造商那裏搶奪市場,依然前路漫漫。

十年沈屙

雖然英特爾仍然是PC和筆記本處理器的最大製造商,但這家公司的問題已經積累了數十年。

在CEO Gelsinger2021年回歸公司之前,英特爾曾經是「矽谷」的象征,但在半導體製造領域已經輸給了臺積電等對手。

目前英特爾的市值約為1212億,和芯片巨頭英偉達的2.38萬億相比有將近二十倍的差距,也少於高通、博通、AMD、臺積電等同行。



Gelsinger對投資者表示,「首要任務是加速我們的努力,縮小由於十多年投資不足而造成的技術差距」。

在這場高風險的追趕中,英特爾試圖通過每季度投入數十億美元來重新奪回市場。Gelsinger認為,公司仍然有望在2026年前跟上市場的步伐。



領先多年,一朝跌落神壇,根本原因在於英特爾多年來積累的各種失誤,不止一次錯過了技術變革的機遇。

它錯過了2007年iPhone發布引發的移動芯片熱潮,在近年來AI熱潮中也基本處於邊緣,Meta、微軟和谷歌等公司都在搶購英偉達,昔日風頭無兩的英特爾無人問津。

英特爾聯合創始人、前CEO Andy Grove在《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中提出,「戰略拐點」是所有公司管理者的噩夢。在這種10倍速的變革中,企業可能上升到全新的高度,但也可能是命運終結的伏筆。



這本書出版於互聯網剛剛興起的1996年,彼時英特爾剛剛憑借PC浪潮躋身矽谷頭部企業。

然而,二十多年後,自家CEO曾經預警的教訓,成為了英特爾正在面對的慘淡現實。

晶體管製程推進遲緩

英特爾處理器的輝煌,還要從晶體管開始說起。

每一個晶體管都使處理器能進行更多的計算,晶體管數量的增加,可以提升處理器的性能。

1971年,英特爾的第一款微處理器4004大約有2000個晶體管。現在,英特爾的芯片擁有數十億個晶體管。



半導體公司通過縮小晶體管的尺寸來在芯片上容納更多的晶體管。晶體管的尺寸代表「工藝節點」,數字越小越好。

最初的4004使用的是10微米工藝。現在,臺積電最好的芯片是3納米工藝(比微米小1000倍),英特爾則是7納米。

工程師們,尤其是英特爾的工程師們,以定期交付更小的晶體管為榮。

Celesta Capital執行合夥人Nicholas Brathwaite在1980年代曾在英特爾工作,他說,英特爾的工藝工程師是公司的「皇冠上的明珠」。

著名的「摩爾定律」就是由英特爾聯合創始人Gordon Moore提出的,他在1965年預測單塊矽芯片的計算能力大概每兩年翻一番,並且變得更便宜。



摩爾定律意味著英特爾的軟件合作夥伴,比如微軟,能始終指望下一代PC或服務器有更強大的性能。

英特爾對持續改進的期望非常強烈,以至於它甚至有一個昵稱:「tick-tock開發」。每兩年,英特爾都會在新工藝上發布一款芯片(tick),隨後的一年會改進其設計和技術(tock)。

然而,2015年,在CEO Brian Krzanich的領導下,英特爾的10nm工藝被明顯推遲。

英特爾官員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投資不足,尤其是ASML生產的EUV光刻機,而這正是臺積電熱情擁抱的技術。

從這時開始,英特爾越來越難以趕上「tick-tock開發」的節奏,延誤情況愈加嚴重。

2019年左右,他們又錯過了交付7nm工藝的最後期限——導致股價暴跌,並為前英特爾工程師Gelsinger接管鋪平了道路。



當英特爾步履遲緩時,老對手AMD卻迅速抓住了機會。

AMD是一家「無晶圓廠」的芯片設計公司,只負責在加州設計芯片,再交由臺積電或GlobalFoundries製造。

臺積電在10nm或7nm工藝上沒有遇到英特爾的問題,這給了AMD技術和速度方面的競爭優勢。

十年前在服務器CPU市場幾乎沒有份額的AMD,開始搶占英特爾的業務。

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去年的估計,2022年售出的服務器CPU中超過20%由AMD生產,他們當年出貨量增長了62%。同年,AMD的市值超過了英特爾。

錯失iPhone芯片

英特爾原本有將芯片部署在iPhone上的機會,卻與這次技術變革的機會擦肩而過。

《喬布斯傳》一書中提到,蘋果在開發首款iPhone時,時任CEO喬布斯拜訪了時任英特爾CEO Paul Otellini。

他們坐在一起,討論了英特爾是否應該為尚未發布的iPhone提供芯片。

最初,iPhone被構想為一款運行蘋果Mac操作系統的手機。

恰在當時,英特爾的芯片被廣泛用於臺式機,包括蘋果Mac。

因此,iPhone使用英特爾芯片,似乎是一個很合乎邏輯的選擇。



然而,這筆交易從未實現。

喬布斯解釋道,蘋果放棄英特爾芯片,是因為該公司「反應太慢」,而且蘋果不希望同樣的芯片被賣給其競爭對手。

2007年,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使用了三星的芯片。

隨後一年,蘋果收購了PA Semi,並在2010年推出了首款自家設計的iPhone芯片。

五年內,蘋果開始出貨數億部iPhone。iPhone的成功刺激了其他公司開發競品,安卓智能手機市場大爆發。

2010年成為了一個轉折點,因為在這一年,智能手機的總出貨量超過了PC的出貨量。

而這些智能手機,幾乎全都在用基於Arm的芯片(功耗更低,更適合小型設備),而不是英特爾在1981年為PC打造的x86技術。

由於行業對每年更快性能和新功能的需求,基於Arm的芯片,也迅速得到了改進。

蘋果從2014年的A8芯片開始,向臺積電下達巨額生產訂單生產其iPhone芯片。

這就促成了,科技巨頭的訂單為臺積電提供了資金,每年升級其製造設備,最終超過了英特爾。

2010年代的基準測試顯示,最快的手機處理器在某些任務上能與英特爾的PC芯片相媲美,同時功耗卻要低得多。

大約在2017年,蘋果和高通開始在移動芯片中添加名為神經處理單元(NPU)的AI部件,這是對英特爾PC處理器的又一項改進。

然而,直到去年年底,首款帶有NPU的英特爾筆記本電腦才開始出貨。

自那以後,英特爾在其核心PC芯片業務上的市場份額,被從移動革命中成長起來的芯片奪走了。

再加上,蘋果自2020年起不再在PC中使用英特爾芯片。越來越多的低成本運行Google ChromeOS的筆記本電腦也在使用Arm。

英特爾也對此掙紮過。

它曾試圖打入智能手機市場,發布了一款名為Atom的基於x86的移動芯片,用於2012年的華碩ZenFone。

但這款手機銷量並不好,因此這條產品線也就在2015年終止了。

錯失AI熱潮

英特爾錯失的不僅是智能手機芯片的市場,還有GPU席卷而來的AI熱潮。

GPU最初的誕生,是為運行復雜的電腦遊戲而設計的。

隨後,深度學習引發了神經網絡的變革,計算機科學家突然發現,GPU非常適合運行AI算法所需的並行計算。

2022年ChatGPT橫空出世之後,全世界都看到了GPU對於AI革命的關鍵,紛紛斥資獲取高端芯片。

這助使英偉達銷售額,在過去的一年裏翻了三倍。

此前,在傳統的通用服務器中,英特爾CPU是絕對的主角。而在基於GPU的服務器中,最重要的是英偉達芯片——一臺AI GPU服務器,可能會配置8個英偉達GPU,和1個英特爾CPU。

今年GTC大會上,英偉達官宣的Blackwell B200,則已經完全擺脫了英特爾CPU——將兩個B100 GPU與一個基於Arm架構的Grace CPU相結合。

幾乎所有英偉達AI GPU都是由臺積電製造的,采用最先進技術生產最頂尖的芯片。

英特爾雖沒有能與英偉達的AI加速器競爭的GPU,但它有一款名為Gaudi 3的AI芯片。

2018年,英特爾收購了Habana Labs後,開始專註於服務器AI,將其技術融入打造新一代Gaudi芯片。

該芯片采用了5nm工藝,但由外部晶圓廠製造,因為英特爾還沒有實現這種工藝。



英特爾表示,今年預計Gaudi 3的銷售額為5億美元,主要集中在下半年。相較之下,AMD預計其AI芯片年度收入約為35億美元。

同時,FactSet調查的分析師預計英偉達的數據中心業務——其AI GPU——將在今年下半年實現570億美元的銷售額。

如此可見,它們之間銷售額的懸殊之差。

盡管如此,英特爾依舊看到了機會。

最近,它一直在講述一個不同的AI故事——它最終可能成為美國AI芯片的頭部生產商,甚至可能成為英偉達的代工廠。

英特爾的「死亡行軍」

自2021年Gelsinger上任以來,英特爾一直在面對過去的失敗,並積極推進一個稱為「四年五節點」的計劃,試圖趕上臺積電。

這一目標的實現,並非容易。

2022年,Gelsinger將其重新奪回領導地位的目標稱為「死亡之旅」。



現在,這場「行軍」愈加接近終點。英特爾曾在4月表示,到2026年它仍然有望趕上臺積電。

屆時,臺積電將出貨2nm芯片。英特爾表示,它將在2025年開始生產相當於2nm的「18A」工藝。



但代價是高昂的,英特爾稱,其晶圓廠部門主要內部銷售額達44億美元,而運營虧損25億美元。

這恰恰反映了英特爾在設施和工具方面的大量投資,以生產更先進的芯片。

Counterpoint分析師表示,「配置成本很高,這就是為什麽英特爾現金消耗如此之大」。

「運行晶圓廠是一個資金密集型業務。這就是為什麽大多數競爭對手非常樂意將其外包給臺積電。」

英特爾上個月報告稱,其晶圓廠在2023年運營虧損70億美元。

而更可悲的是,目前沒有多少公司正式簽約使用英特爾的晶圓廠。不過,微軟表示將使用其製造服務器芯片。

英特爾表示,已與外部公司簽訂了價值150億美元的合同。

如果英特爾重新奪回製造最小晶體管的領先地位,將有助於其自身業務發展,並提升產品的性能。

如果真是如此,正如Gelsinger常說的那樣,英特爾將會卷土重來!

全員信---以下是從CEO全員信中,截取的部分內容:

這是英特爾歷史上最艱難的一天之一,因為我們正在進行一些最具影響力的變革。

我們計劃在2025年節省100億美元的成本,包括削減大約15,000個職位,約占員工總數的15%,大部分措施將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這麽做的原因是,我們的收入沒有達到預期,成本太高,利潤率太低。

我們必須將成本結構與新的運營模式對接,並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運營方式。

關鍵優先事項---我們正在采取的行動,將讓英特爾成為一個更精簡、更簡潔、更敏捷的公司。

    降低運營成本:推動全公司範圍內的運營和成本效率,包括前面提到的成本節約和人員削減。

    簡化產品組合:每個業務部門都要進行產品組合審查,並找出表現不佳的產品;將關鍵的軟件資產整合到業務部門中,加快向基於系統的解決方案的轉變;把項目孵化重點縮小到更少但更有影響力的項目上。簡化業務的措施將於本月內完成。

    消除復雜性:減少管理層級,消除職責重疊區域,停止「非必要」工作,培養更大的責任感和問責文化。比如,將客戶成功部門整合到銷售、市場和通信集團中,簡化市場推廣流程。

    減少資本和其他支出:隨著「四年五節點」路線圖即將完成,我們將審查所有活躍項目和設備,以便開始將重點轉向資本效率和更正常化的支出水平。這將使得2024年資本支出減少超過20%,並計劃在2025年將非變動銷售成本減少約10億美元。

    暫停分紅:將從下個季度開始暫停股息分紅,優先投資業務並推動更持久的盈利能力。(自1992年以來,英特爾一直向股東分紅)

    維持增長投資:IDM2.0戰略保持不變,繼續保持對工藝技術和核心產品領導力的關鍵投資,以重新確立自身的創新引擎。

Gelsinger在全員信收尾中再一次表示,我從不幻想我們前面的道路會很輕松。今天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天,未來還會有更多艱難的日子。

但盡管這一切都很困難,我們正在進行必要的變革,以在我們的進步基礎上繼續前行,並迎來一個新的增長時代。

英特爾巨量裁員,在國內社交媒體上也吵成了一鍋。

有網友表示,自己先後供職幾家公司,都充斥著英特爾前員工,多到可以在各家公司形成自己的小圈子。他們有主動跳槽的、有被裁的,甚至還有「被」退休的。

而現在,英特爾的市值僅有AMD市值一半。網友表示,這次真的要AMD YES了!

13/14代酷睿處理器不穩定情況,曾有人測試後發現故障率高達50%,飽受詬病。---[新智元報導*編輯:編輯部/來源: 新智元]

參考資料:
https://www.cnbc.com/2024/04/26/intel-dominated-us-chip-industry-now-struggling-to-stay-relevant.html

https://www.theverge.com/2024/8/1/24210656/intel-is-laying-off-over-10000-employees-and-will-cut-10-billion-in-costs

https://www.tomshardware.com/pc-components/cpus/intel-to-layoff-more-than-15-of-workforce-almost-20000-employees-encountered-meteor-lake-yield-issues-suspends-divid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