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警惕!烏克蘭戰場的「薩拉熱窩時刻」正在逼近

2024062511:03

北約離親自下場僅一步之遙。



圖為周日(23日),遭俄羅斯空襲的烏克蘭哈爾科夫的現場

6月24日,憤怒的情緒在俄羅斯媒體蔓延,不僅因為俄境內達吉斯坦共和國發生的恐襲事件已造成20人死亡,其中包括17名警方人員;還因為周日(23日),克裏米亞的黑海重要港口城市塞瓦斯托波爾遭遇導彈襲擊,至少4人死亡、82人正在醫院接受救治。

塞瓦斯托波爾,在俄烏開戰以來成為烏軍襲擊的重災地。而這一次莫斯科的憤怒主要來源於,烏克蘭使用的是由美國提供的帶有集束彈頭的ATACMS導彈。

據俄媒報道,烏克蘭23日的襲擊是「在海灘上人數最多時進行的」,死傷者中包括數十名兒童。

「華盛頓站在恐怖主義一邊」



圖為媒體相關報導截圖

——「今日俄羅斯」用了莫斯科駐華盛頓大使安東諾夫的話做標題,這位外交官說,美國正在幫助烏克蘭對俄羅斯平民發動「恐怖襲擊」。

據俄國防部23日通報,烏方當天向塞瓦斯托波爾市發射配備集束彈頭的5枚陸軍戰術導彈,俄方防空系統攔截其中4枚導彈,並使第五枚導彈偏離飛行路線。這枚導彈在空中爆炸,濺落的導彈碎片導致平民傷亡。

俄國防部指責說,美方專家依據美國間諜衛星的信息設定導彈的飛行參數,因此華盛頓對這一事件負有直接責任。

「華盛頓的決策者很清楚,如果沒有美國專家的參與和美國情報部門的支持,ATACMS 導彈中的集束彈藥是無法發射的。敵方無人機幾乎每天都在黑海上空盤旋,這絕非偶然,」 安東諾夫大使說。

美國政府2023年7月宣布向烏克蘭提供被美國法律列為違禁的大殺傷力集束彈藥。美軍曾在越南戰爭、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中使用集束彈藥,造成大量平民死傷,並在戰後構成長期風險。

美國還向烏克蘭提供貧鈾彈,供美方援烏的「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使用。

美國和北約離親自下場僅一步之遙。集束炸彈襲擊只是警鈴之一。

讓我們看看周一(24日)烏克蘭《基輔獨立報》網站的首頁:



烏克蘭《基輔獨立報》網站首頁截圖

右邊圖片新聞是:俄軍襲擊哈爾科夫,打死4人,打傷70人。左下新聞是我們上邊介紹過的:「俄羅斯聲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武器襲擊克裏米亞。」左上的新聞值得高度重視:「安全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俄羅斯破壞分子可能是德國工廠縱火案的幕後黑手。」

這條新聞稱,《華爾街日報》6月24日援引美國安全官員的話說,今年5月,德國金屬製造商迪爾在柏林一家工廠遭到縱火,這家工廠生產的軍事裝備會被送到烏克蘭。現在有情報顯示,是俄羅斯特工縱的火。

雖然,德國調查人員最初表示,火災可能是意外事故。而迪爾的保險公司在6月21日發布的報告也稱,火災是技術問題引起。

但那位美國安全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調查中披露的一些細節表明,俄羅斯參與其中,並由「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直接操作。

——我們不能漏過這件事所蘊含的危險信號,這一指控是非同尋常的。就在本月,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向北大西洋理事會(北約的決策機構)成員通報稱,今年春天以來與俄羅斯有關的暗中襲擊「激增」。

海恩斯報告說,目前俄羅斯的暗中襲擊活動已經「遍及歐洲」:今年3月,倫敦東部一家倉庫發生火災,倉庫內存放著運往烏克蘭的通訊設備。接著,同一家公司在西班牙的倉庫也遭遇火災。上個月,波蘭逮捕了12名涉嫌策劃襲擊烏克蘭補給線的破壞分子。挪威當局警告稱,破壞分子可能會將目標對準向烏克蘭運送武器的公司。

報告中也提到了德國發生火災的那家工廠。還有本月捷克縱火焚燒公共汽車事件,和上個月華沙最大購物中心發生的火災。

海恩斯告訴北約理事會,俄羅斯的目標是中斷武器交付、分裂北約並阻止北約進一步支持基輔。她認為,莫斯科希望恐嚇歐洲國家,同時又不讓北約國家觸及「第五條」的門檻。

《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是著名的共同防禦條款:針對一個或多個北約成員國的武裝襲擊將被視為對所有成員國的打擊,因此所有成員國都有義務支援遭受打擊的成員國。

美國官員並沒有提供俄羅斯參與「暗中襲擊」的證據,甚至對其中一些事件的描述是「有人懷疑襲擊可能是由俄羅斯組織和資助的」。

不知道北約第五條「被觸動」的理由,需不需要證據?現在,北約離親自下場,是不是就只差一個證據?

烏克蘭戰場的「薩拉熱窩時刻」的迫近感,正如夏日暴雨來臨前湧起在天邊的烏雲。

* 延伸閱讀: *媒體:俄羅斯正面臨三線作戰 更大的麻煩還在後面*

如果俄羅斯方面找不到主要矛盾的化解之法,恐怕,俄羅斯更大的麻煩,應該還在後面。

如果說當地時間6月23日,烏克蘭武裝部隊在24小時內向俄境內發射了110枚炮彈,聽上去都有些稀松平常,哪怕其造成俄別爾哥羅德州4棟公寓、11幢私人住宅、兩處商業設施、50輛汽車損失以及人員傷亡,聞聽者或許會說,這,不就是俄烏沖突下的一種常態嗎?



俄羅斯達吉斯坦共和國內務部新聞部門6月23日通報稱,馬哈奇卡拉發生槍擊事件

可就在同一天,裏海之濱和黑海之濱都發生了一些情況。在海叔看來,不得不說,俄羅斯正面臨三線作戰!

1, 先看裏海之濱發生了什麽。

當地時間6月23日傍晚,達吉斯坦兩大城市馬哈奇卡拉和傑爾賓特,多所東正教堂和猶太會堂,幾乎同時遭到襲擊,猶太會堂還被縱火焚燒。

馬哈奇卡拉的情況可能更糟糕,據達吉斯坦共和國內務部新聞部門的通報,當地發生槍擊事件,有16人送醫,其中包括13名警察和3名平民。距離馬哈奇卡拉不算太遠的傑爾賓特也發生襲擊事件。

初步的統計,至少9人身亡,包括7名執法人員、1名牧師和1名教堂保安。同時,4名恐怖分子也被擊斃。



俄相關部門通報,恐怖分子相當兇殘,還割開了一位東正教老牧師的喉嚨

怎麽看達吉斯坦發生的一切?

海叔不得不提醒一句——

達吉斯坦距離車臣不遠。當然,在廿多年前普京上臺之初,立威之戰,或者說他之所以能把俄羅斯總統的工作幹下去的關鍵之戰,無非車臣之戰。當年的恐襲延燒到莫斯科,可俄羅斯還真挺過來了。

如今,裏海之濱的恐襲,則總體上看與巴以沖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各位並沒有看錯,達吉斯坦發生的恐襲,背景並非俄烏沖突,而是巴以沖突!

早在去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發生之際,就曾產生過達吉斯坦當地人沖入馬哈奇卡拉機場,搜查從特拉維夫抵達航班上的猶太乘客之事。

如今的恐襲,哪怕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指責是西方和烏克蘭在背後挑唆,但真正承擔恐襲任務的恐怕是極端宗教勢力。甚至有媒體披露,達吉斯坦中部塞爾戈卡拉區負責人的兩個兒子也參與了此次恐襲。

如果還記得前不久莫斯科郊外音樂廳恐襲事件,梳理兩起恐襲事件之間是否有聯系,脈絡在哪裏,恐怕能找到一些頭緒!

2, 黑海之濱也絕非老生常談,而是有新的現象發生。

俄羅斯占領的克裏米亞塞瓦斯托波爾遭到烏克蘭無人機和導彈襲擊,至少造成6人死亡,其中兩名是兒童,此外還有100多人受傷。

按照俄羅斯國防部的說法,本次襲擊,盡管是烏克蘭軍隊所實施的,但其動用的5枚美製ATACMS導彈,卻是美國提供。「美國ATACMS的所有飛行任務,都是由美國專家根據美國自己的衛星偵察數據輸入的……」



ATACMS導彈發射升空 圖:資料

俄羅斯方面的說法,是什麽意思呢?還不明顯嗎?那意思無非是說,目前,美國已經直接針對俄羅斯,算不算參戰了呢?

海叔要說,此次烏克蘭針對克裏米亞塞瓦斯托波爾的襲擊,有幾個點是值得看的——

首先,如果按照俄方說法,烏軍使用的是ATACMS導彈是集束彈頭。這樣的武器用在戰場,顯然是不人道的。但另一方面,俄軍也在使用更重磅的航空炸彈襲擊烏克蘭目標,盡管俄軍聲稱其打擊的是軍事目標,反正都證明了俄烏沖突的烈度在進一步增大。

其次,烏克蘭此次對塞瓦斯托波爾的襲擊,造成了平民傷亡。而在烏克蘭看來,整個克裏米亞半島,包括塞瓦斯托波爾,都是烏克蘭領土。那麽,烏克蘭是不是在用ATACMS導彈打擊本國領土上的平民呢?



烏克蘭向塞瓦斯托波爾發動襲擊

就俄羅斯來說,無論2014年宣布克裏米亞半島公投入俄之後還是之前,塞瓦斯托波爾都是俄軍基地。在俄烏關系良好的時期,烏克蘭不可能襲擊塞瓦斯托波爾,黑海上俄軍艦隊風光著呢。

而如今,俄烏交兵之下,塞瓦斯托波爾成為打擊目標。盡管俄羅斯也攔截了部分ATACMS導彈,可這玩意兒上了量以後,真是防不住啊防不住。

3, 從俄烏沖突,到遭遇恐怖襲擊,到如今俄羅斯已經斷言美國相當於直接參戰,俄羅斯無疑面臨著三線作戰的問題。

怎麽辦?

當然,從普京近來出訪之路線來看,俄羅斯當然也希望尋找到一些國際支持。問題在於該如何尋找到主要矛盾,一步步化解矛盾。

在海叔看來,目前俄烏沖突仍是俄羅斯所遇到的主要矛盾。如何尋找到和談之路,才是上策。

至於恐怖襲擊問題,在俄羅斯來說,確實也相當棘手。畢竟很難像俄烏沖突之前那樣,與西方在反恐等領域進行反恐合作。那麽,俄羅斯是否能在集安組織、上合組織方面進行一些反恐情報溝通?與伊朗和阿拉伯國家加強溝通?當然,這些工作都是成立的。除此之外呢?得尋找有限的與西方共同參加一些會議的空間,來進行一番溝通。

如果俄羅斯方面找不到主要矛盾的化解之法,恐怕,俄羅斯更大的麻煩,應該還在後面。-(文/海上客)

---[責任編輯:荀建國/來源: 樞密院十號]---(分析稱烏戰場逼近「薩拉熱窩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