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夏至過後,氣血虛弱的人需要知道,天氣越熱越要好4件事

2023062512:33



雖然夏季炎熱,但其實夏季也是最為「體寒」的季節。因為夏天氣溫很高,皮膚腠理在這個季節是很開放的,如果你能仔細觀察自己和身邊的人,你就會發現臉上毛孔粗大,這個時候就算是敷面膜也沒多大用處。

毛孔打開後,陽氣會慢慢往外跑,體內陽氣會越來越少,這時候五臟六腑就會逐漸「虛弱」,人一虛就很容易受寒了。

夏天陽氣往外跑,陽氣不足了,血的生化不足,這個季節適合氣血一起養。尤其是女性,一生之中會經歷多個特殊時期,容易損耗氣血,加上天氣熱,原來積累的一些寒病虛病就會顯現出來,比如腰酸背痛、月經不調等情況會更為嚴重。

夏至過後,氣血虛弱的人需要知道,天氣越熱越要好4件事:

第一件事:多吃苦味食物

夏天養生重在養心,苦味食物能夠增長心氣,有句話說:夏日吃苦勝似進補!日常生活中的苦味食物有苦瓜、苦蕎、苦苣、芥藍等,建議大家可以在夏天經常吃這些苦味食物。

當然,夏天的飲食不要吃得過於油膩,適合清淡飲食,所以做苦味食物時要少油少鹽,最好經常用苦瓜榨汁、苦蕎泡水喝。

夏天養護身體,可以多利用天然食物,《夏天飲食養生》建議大家多抽時間學習,真正讓你達到夏病冬治的目的。

第二件事:多喝熱水

夏至後,天氣變熱,人們每天都會出很多汗,身體水分流失過多,這時候很多人都習慣喝涼水,吃冰西瓜、冰淇淋等,感覺吃冰涼的東西,可以讓人瞬間變得涼爽,但這是一種錯覺,吃冰的東西只能解決當時的熱氣,讓體溫短暫下降,並不是真正的解渴。

冰水到了肚子後需要胃把它「捂熱」,然後經過小腸轉化為津液,其實,天氣越熱越要喝熱水或者熱茶,因為熱水或者熱茶更有利於汗腺排汗,可以幫助身體散熱,而且不需要消耗脾胃陽氣就可以直接轉化成津液。所以,夏天越熱越要多喝熱水、熱茶。

第三件事:多親近太陽

夏天陽氣旺盛,身體陽氣需要在這個季節被激發,而陽氣的最大值是天上的太陽。也就是說,夏天熱,太陽大,也不能總宅在家裡,而是要經常出去活動,多曬太陽。

夏天曬太陽適合陽虛、氣虛、血瘀體質的人,利用最天然的陽氣溫煦身體。人體後背是陽氣聚集的部位,如果上午多曬一曬後背,可以讓人心靜下來。所以,在夏天的時候要早點起床,大約6點左右要起床,這時候身體中的小太陽會升起,夏天多曬太陽是跟着老天爺的節奏養生,當然,這也是最省勁兒的活法。

第四件事:睡覺前多泡熱水腳

夏至後作息也要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衰的變化,大多數健康人都是晚睡早起,每天儘量保持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這樣可以讓體內陽氣得到完全舒展。同時,夏天合理的午睡也有很好的養生作用。

夏天睡覺之前,如果能夠堅持用45度左右的水泡一泡腳,可以加快腳部的血液循環,降低肌肉張力,緩解全身疲勞,有利於提昇陽氣,改善睡眠狀態,提升身體的免疫能力。

當然,氣血虛弱的人可以在熱水中加一些天然食材,比如益母草、艾葉、花椒、紅花、生薑等,這些食材都是溫性的,有助於補陽氣、養氣血,大家可以將它們按一定比例進行搭配後泡腳,熱水與草本雙層刺激,養生效果更明顯。-艷子健康新生活聊健康-



4種食物,越吃濕氣越重,夏至後一定要少吃!

不知道大家最近是不是容易出現倦怠乏力、食慾差、皮膚瘙癢等現象?

為什麼夏天容易成為「濕人」?濕氣有內外之分,外濕由降雨多、氣候潮濕侵襲人體導致;一般能通過雨天關好門窗、開除濕機等方法來避免。

而內濕主要是不良的飲食習慣所致,想要減輕內濕,關鍵要「戒口」。

01.四種食物,越吃濕氣越重

濕氣堆積越來越多!愛吃以下4種食物的人都要當心啦!

1、生冷寒性食物

夏天,冰西瓜、涼拌菜、冰啤酒等都格外受歡迎。嘴巴是過癮了,但腸胃面臨很大「考驗」。

其實,除了生冷食物之外,大家還要注意寒性食物。中醫認為,脾喜溫畏寒,寒性食物容易傷脾,而水濕又主要靠脾來運化,脾的功能減弱,也會使濕氣更易積存在體內。

《壽世保元》中說:「夏日伏陰在內,暖食尤宜」。好生冷寒性食物的人群,可以適當吃些溫熱食物散寒邪和濕邪。那怎麼知道食物是寒涼性質的,還是溫熱性質的呢?

三招分辨食物涼熱性

    一看【顏值】:顏色鮮艷的多為熱性食物,比如辣椒、南瓜、栗子;顏色偏深色、綠色的多為涼性食物,比如青菜、綠豆、絲瓜等。

    二看【出身】:背陰處生長的、水裡生長的多為涼性食物,比如紫菜、海帶等;向陽生長的、陸地生長的多為熱性食物,比如扁豆等。

    三看【性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比如大蒜、柿子為熱性食物,苦瓜為涼性食物。

2、高糖食物

《黃帝內經》中說「甘入脾」,適當吃些甘味食物,可補益脾胃;但若是食用過多,反而會阻礙脾的運化功能,甚至使脾胃受損,助長體內的濕氣。

要注意,高糖食品不僅指加了許多糖的的甜食,如甜甜圈、蛋糕、奶茶等,還包括以澱粉為主的食品,像是膨化食品、餅乾、麵包等也不建議多吃。

3、高油食物

油膩食物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膽固醇,不易消化,食用過多會加大脾胃負擔,影響脾胃的運化,使身體內更易產生濕氣。

4、辛辣食物

《本草綱目拾遺》中講到:辣茄性熱而散,亦能祛水濕。但吃辣祛濕不是所有人都合適,體質濕熱、陰虛的人如果吃辣,反而會上火。

另外食用太多辛辣食物會生內熱,而熱邪常和濕邪常常是如影隨形的「好夥伴」,容易帶來疾病。所以寒濕、陽虛體質的人也建議少吃辣。



02. 四個袪濕法寶

1、醋泡姜:健脾胃、祛寒濕、養陽氣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生薑有祛濕散寒、開胃止嘔、止胃寒、促消化的作用。

夏季很多人在空調房裡冷食下肚,易堆積寒濕,耗損陽氣,身體可能會出現手冷腳冷、腹瀉,每天都覺得渾身乏力、沒力氣等。

脾胃是人的後天之本,食物吃進來,需要脾胃的運化,將精微物質輸布給身體,為身體帶來足夠的能量,人的先天就像一罐子煤氣,只能省着用,但是可以把脾胃來調好,用後天來養先天。

脾胃陽氣充足,運化食物的動力就充足,陽氣充足,人的濕氣寒濕也就散的快,就像是太陽出來了,雲開霧散,山嵐間的濕氣也不復存在一樣。身體裡的小太陽振奮了,才有力量去祛除濕氣。

中老年人在夏天,出汗多,血液粘稠度升高,再加上室內外忽冷忽熱,很容易出現各種心血管疾病。

醋中含有醋酸,不僅可以抑制脂肪合成,還有助於脂肪的燃燒,特別是內臟脂肪的減少。而姜呢,生薑中有很多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的囤積,人們用小白鼠做實驗,發現姜辣素可以抑制脂肪囤積和血糖上升。

這樣一想,醋泡姜簡直是雙劍合璧,斬斷脂肪的能力倍增啊。

難怪我最近吃醋泡姜之後,到了中午都不覺得有那麼餓了,姜讓人胃口大開,而每天早餐都固定幾個內容,並沒有增加飯量,血糖上升的緩慢,飽腹感增加了。

中里巴人認為:醋是直接走肝經的,肝遇到酸就會收斂,這時姜的升發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發,能提升肝陽之氣。

怎麼做呢?國醫大師的醋泡姜做法

關於醋泡姜的做法,網上流傳的有很多版本,今天給您介紹路老家的做法。做醋泡姜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一定要選擇仔姜,就是嫩薑。老薑口感不好,吃起來打渣,另外還會比較辣。

1.選用嫩一點的姜切薄片,撒上適量的鹽醃製一晚。

2.醃製好的薑片放入罐子裡(如果出水太多倒出來一部分),倒入沒過姜的醋,醋要選擇顏色淺一些的品種。

3.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白糖進行調味。糖尿病人建議不加糖或者少放。

4.罐子口包好保鮮膜,蓋上蓋子密封,四五天後即可食用。

強烈推薦每天早上和早飯一起吃。早晨7~9點正是人體氣血流注陽明胃經之時,此時吃薑,最能昇陽氣。而且一早上就胃口大開的感覺不要太好。

早上就吃三片,酸的過癮,辣的溫順。孔子也是愛姜之人。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凡事都不要過量。

姜吃完了,還會剩下一些醋,被姜加持過的醋,更加開胃、助酸、止痛。

如果你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嚴重缺乏,或是吃的太過油膩的時候,腹瀉的時候,都可以喝上一點,緩解不適。

如果實在不喜歡吃薑,但是又怕自己脾胃受寒,又貪涼的朋友,也可以試試這款姜丸,它不像醋泡姜或是冰片姜需要咀嚼,這個的顆粒很小,用溫水送服即可,嘴巴里只會留下淡淡的姜味,是不能吃薑人的好選擇。

食用:

    適合心臟不好、陽虛(心悸、盜汗、氣短)的人食用。

    建議中午11點之前服用。

    姜可以在吃飯的時候就着吃,醋也可以稍微喝一點。

禁忌:有胃潰瘍的人不建議食用,暑熱、風熱感冒患者不宜食用,肝炎病人不宜食用

2、擅用艾草,殺菌祛濕又驅蟲

夏至後雨多,濕度大,各種蟲子就喜歡這樣的氣候,前幾天在家,在客廳還發現了兩三隻蟲子,看得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於是趕緊翻出來家裡的艾條,點了根驅蟲,果然點過之後到現在都沒見過蟲子了。

提起艾草,大家都不陌生,可以食用,還可以使用。艾草全身都是寶,艾葉辛苦,有溫熱之性,也是地表上唯一的純陽植物,又稱地之陽。

新鮮的艾草,經常會被人們做成各種各樣的美食,比如艾草餅,青團等;曬乾的艾草還可以用來泡腳,當艾草陳放三年後,還可以提絨,做成艾柱,艾條用來艾灸使用。

如果擔心艾灸時產生的煙比較嗆,又怕掉落的艾灰燙傷皮膚,我們可以試一試南懷瑾大師的這個肚臍貼,也是利用艾灸的原理,但是更安全,更方便。

他根據道家的臍灸法來進行溫陽驅寒,用到的是艾絨(三年陳艾),花椒(無添加無加工的純花椒),桂圓肉(去核的干桂圓肉)。

比例為1:1:2,把這三種食材一起打爛,捏成一個個小丸子,睡前塞一顆到肚臍孔,在貼上橡皮膏封住,次日睡醒後取出。

這裡的皮膚薄,我們艾灸時,也容易把效用輸送進去,而艾草,花椒和桂圓肉,這三種可以運轉我們體內的陰陽之氣,把艾的力量通過肚臍輸送到全身,把陽氣補足。

如果你也有以下幾種情況,就用這個方法調理下身體吧。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 脾胃虛寒、長痘;

3. 怕冷,經常手腳發涼;

4. 腹部涼,宮寒,痛經;

5. 臉部、頭髮愛出油;

6. 睡不好,且舌頭兩側齒痕重;

7.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中了3條以上,按照下面的方法試試。

3、食藿香燙鍋蝦:解暑化濕

被稱為「暑濕時令要藥」的藿香,性微溫,味辛,能解暑化濕,對在空調房裡待久感染的風寒有着不錯的幫助作用。

另外,夏天是機體代謝最旺盛、人體消耗最大的時候,建議每天補充100-120克的蛋白質。

蝦肉不僅蛋白質豐富,還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豆苗子用藿香和蝦肉帶來一道藿香燙鍋蝦。

藿香燙鍋蝦

食材:大蝦、洋蔥、鮮藿香葉、蔥、姜。

烹調步驟

① 處理大蝦

挑出背部蝦線並清洗乾淨。

去蝦線竅門:用牙籤從靠近蝦頭的關節處扎進去,輕輕向上挑起即可。

② 煸炒

砂鍋倒一點油潤鍋燒熱,下入蔥姜、洋蔥,煸炒出香味,鋪上藿香葉,將大蝦平鋪在上面。

③ 燜制

開大火,淋上3勺料酒,蓋蓋後再沿鍋蓋澆1勺料酒,燜制1分鐘。

④ 出鍋

1勺料酒、1勺生抽、少許鹽和白糖,調和均勻澆入砂鍋中,再蓋蓋燜制10秒即可。

4、做通陽除濕操:調動陽氣

通陽除濕操,可以調動人體陽氣,增加化濕能力。

①抬頭望月

雙腳與肩同寬,兩手慢慢舉起,在頭頂交叉,放到頸後,胳膊肘夾起,慢慢抬頭,眼睛看斜上方,堅持5秒鐘,慢慢回正。

②風吹楊柳

兩手翻掌,從身體兩側向上走,兩手頭頂交叉,向上翻掌,重心移到右腿,左腳向側方點出半步,向踮腳尖的方向側彎腰,慢慢地彎下去,慢慢回正,收腳,重複做另一側。

③俯仰乾坤

兩手放到體前,兩手心朝上,向下彎腰45度,兩個手往起抬,保持腰不動。抬起以後,眼睛看手,跟着腰往上走。

輕微後彎腰,兩手頭頂交叉,向上翻掌的同時身體直立,眼睛直視前方,堅持5秒鐘,慢慢把手放下。

5、自製藥浴香包:美膚、祛濕

蒼朮是「祛濕高手」,可以用蒼朮製作美膚祛濕的藥浴包,幫助我們祛除寒濕,輔助降脂。

作用:蒼朮殺菌、祛寒濕;白芷祛風、散寒、美容;川芎活血化瘀,疏通氣血。

用法:將上述藥材取等比例放入無紡布中,加水煮開後兌上適量的涼水,進行泡浴。泡浴後不用擦拭掉身上藥液,而是讓身體自然吸收這些藥液,達到更好的效果。-每日養生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