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核聚變項目瘋狂吸金,商業化進程加快

2024040819:22


圖片由AI生成

“核聚變”一詞想必讀者並不陌生,在諸多科幻電影裏總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流浪地球》系列裏面的行星發動機,利用核聚變技術就可以産生單台150億噸的推力。

核聚變(nuclear fusion)是指質量小的原子,如氘、氚等,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從而釋放巨大能量,變成能源。簡單來說,就是模仿太陽。

與其他能源不同,人們在談到核聚變時一致表示它是完美的。首先可控核聚變的燃料例如氚可以提取于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其次核聚變過程中不會産生溫室氣體或其他有害的大氣排放物。

並且核聚變反應能夠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據科學家表示核聚變1克燃料釋放的能量就相當于8噸石油。最後核聚變反應産生的放射性廢料極少,且衰變速度快,這一點與現在我們應用的核裂變完全相反。

與此同時,人們也一致認爲核聚變的大規模應用是短期難以實現的。雖然其所需的燃料氘、氚等可以源源不斷的來自于海水或者锂中,但是目前的技術仍難以滿足大量提取及保存。

此外,核聚變的過程也極其苛刻,例如其需要1億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及磁場也需保持穩定性等,打造“人造太陽”。因此,此前很多人認爲或許到2050年人類才能用核聚變發電。

核聚變商業化加快,全球核聚變市場規模已超3000億美元

然而,近兩年隨著核聚變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政策的大力推動,資本開始對核聚變公司加大注資布局,巨頭們欲提前占據這一未來巨大的藍海市場。

在2021年5月,我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等離子體在1.2億攝氏度和1.6億攝氏度下分別運行101秒和20秒。

這爲人類在核聚變能源發展上提振了信心,因此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誕生,多國合作攻堅技術難題。在此背景下,資本巨頭開始加大對核聚變公司的投資布局。

例如在2021年,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阿爾特曼對名爲Helion Energy的核聚變初創公司注資3.75億美元。同年,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投資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以及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投資了加拿大的General Fusion。

來到2022年,這一勢頭絲毫不減,例如谷歌和雪佛龍公司宣布共同領投TAE Technologies 2.5億美元,還有我國的能量奇點和星環聚能也分別融到了數億元的資金。

而2023年全球更是多達30 項核聚變能源 VC 交易。今年,這一趨勢有望更勝,僅僅在前三個月,就發生了多個較大融資行爲,例如比爾·蓋茨投資Type One Energ,星環聚能公布了其完成了數億人民幣的Pre-A輪融資等。

隨著核聚變的商業化加快,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增。根據Maximize Market Research 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23 年末,全球核聚變市場規模爲 3012.5 億美元,在2030年有望達到 4965.5 億美元。

除此外,大體量的核聚變初創公司數量也在不斷增長,據《日本經濟新聞》4月3日報道,全球範圍內,融資規模超過6600萬美元的核聚變企業已達14家。

中國已發布多個政策支持文件,歐美政策以資金預算驅動商業化爲主

中國對核聚變將其視爲戰略新興産業,在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及國務院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都明確指出了推進可控核聚變技術研究的重要性。

此外,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在《“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中也強調了對可控核聚變研發的支持。並且在今年1月,七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在此文件中明確將核聚變列爲未來能源裝備體系的重要領域,並爲核聚變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後面的兩會期間,核聚變更是被多次提及。

總體上來看我國在核聚變上的政策文件數量是最多的,扶持的力度也是較大的。

此外在産業發展上有著集中力量攻堅的特色,例如成立由多家央企、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等組成的可控核聚變創新聯合體,亦或是中核集團組建中國聚變能源有限公司等。

同時對外政策上我國也是積極加強合作,制定國際標准。例如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發布的《反應堆技術核聚變反應堆核聚變堆高溫承壓部件的熱氣檢漏方法》,這是我國首項核聚變領域的國際標准,也是S0發布的首項核聚變領域國際標准。

與中國不同,歐美在政策上更加注重增加資金預算來驅動核聚變的商業化發展。

歐盟早在2014年成立了EUROFusion,以擴大聚變能源研究和開發,並提供10億歐元的預算。

並于去年年末,歐洲議會通過了《淨零工業法案》,加大對核聚變的支持。而美國方面,通過修訂《原子能法案》將核聚變設備定義爲粒子加速器,把其納入新的監管框架,從而簡化了核聚變開發的聯邦許可程序,降低了核開發商的費用。

並且拜登政府在2024財年國防預算申請中,就包含了對核聚變研究的資金支持,並在後續撥款7.9億美元,雖然沒有達到行業認爲的10億美元的預期,但仍是創紀錄的。

總體來看,在政策文件的數量與力度上,歐美不及我國。但這也是由于不同的發展路徑導致,歐美政策以資金預算驅動商業化爲主,並且在核聚變産業發展上更多來源于市場資金的驅動,以美國核聚變創業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爲例,現在其已經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融資。因此,在政策上我國與歐美走出了不同的風格。

中、美、歐在核聚變技術上各有優勢

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分別是中國的超導托卡馬克(EAST)和美國的國家點火裝置(NIF)。我國的EAST在2021年創造了等離子體運行101秒的記錄後,在去年繼續創世界之最,實現等離子體運行400秒以上。

此外,在去年8月,我國推出了中國環流三號,這是我國目前設計參數最高、規模最大的核聚變大科學裝置,被稱爲中國的新一代“人造太陽”。能夠實現100萬安培等離子體電流下的高約束運行模式,這是現階段世界上同類裝置的最高水平。

作爲最先進的核聚變實驗裝置之一,美國的國家點火裝置(NIF)與我國的EAST采用的磁約束核聚變方法不同,其采用了慣性約束核聚變的方法,即用激光束將氫等離子體壓縮到極高密度。

在去年年末,美國利用NIF在可控核聚變實驗中首次實現了“淨能量增益”,即聚變反應輸出的能量大于輸入的能量。進一步促進了核聚變作爲能源應用的發展。

歐盟在近期也取得了裏程碑式的進展。除了去年德國的Wendelstein 7-X 實現破世界紀錄的高能量周轉外,近期英國的能源技術初創公司First Light Fusion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其通過使用脈沖動力機以電磁方式發射射彈,以彈丸的高速度來壓縮含有聚變燃料的目標,進而産生聚變反應所需的高溫和高壓。

如果該項目後續實驗成功率穩定,那麽對于核聚變技術是創造性的。此前我們提到過在核聚變過程中需要創造1億度以上的高溫,而如果通過First Light Fusion的方式也可達到,這將極大縮短核聚變能源應用進程。

總體來看,今年將是“核聚變”商業化進程加快的一年,隨著政策的大力扶持及技術的不斷突破,核聚變市場規模有望不斷擴張,從而推動可控核聚變行業的快速發展。

目前各國力爭在2030年達到應用核聚變輸電的落地,在此趨勢下此前電影裏的科幻也終將變成現實。---(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作爲投資建議)*(钛媒體/谷碩*編輯 : 劉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