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正被拋棄?占全球外儲比重跌至20年新低!馬斯克稱美國政策過於強硬
美元正在失去支持?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四季度,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已經降至58.4%,是1995年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貨幣能否作為外匯,主要取決於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認可。一國貨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越高,該國經濟實力被國際認可的程度則越高。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元「統治」全球金融市場已近80年。即便是上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90年代歐元橫空出世、2008年金融危機等一眾風波也未能摧毀美元的「統治」地位。然而,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比重在2022年四季度降至20年新低,這無疑是歷史罕見的情況,或許意味着美元在國際市場中的認可度降低、「去美元化」悄然拉開序幕。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表示,「去美元化」是嚴重的問題,美國的政策過於強硬,使其他國家都想拋棄美元,再加上(美國)政府開支過大,這迫使其他國家承受美國很大一部分通貨膨脹。
有機構人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美聯儲希望通過緊縮貨幣政策來控制高通脹的局面,但去年至今,美國經濟衰退和金融風險遲遲沒有兌現,是因為加息幅度尚未到達臨界值以及存在滯後效應。
「其實,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比重較低可以分多個原因來解釋。」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對時代周報記者說,「一方面,美聯儲持續加息政策對市場造成比較大的傷害,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方都發現了美聯儲這個問題,最終的結果是大量美元回流,從而導致美元占比下降,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另一方面,近段時間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正在發生變化,美元的占比下降,其實也代表的是新興國家貨幣的崛起,人民幣的國際化是其中的一環,還有其他國家的貨幣也在快速崛起的過程之中。」
「去美元化」浪潮席捲全球
或許拜登上台之前也想不到,在自己的任期內居然加速了全球「去美元化」的浪潮。
據德國《商報》報道,「法國成為第一個簽署允許以中國貨幣人民幣支付而非美元或歐元貿易協議的歐洲國家。」美國共和黨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在社交平台上評論該文章:「拜登和民主黨人做到了,這是石油美元終結的開始,不真實,絕對不真實。」
3月28日,中海油與道達爾能源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台,完成了中國國內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成交量約合6.5萬噸。
3月29日,沙特阿拉伯內閣批准加入上海合作組織的決定,引發外界對石油人民幣的聯想,中國進出口銀行與沙特阿拉伯國家銀行達成首筆人民幣貸款交易。據環球時報報道,3月30日法新社等多家外媒稱,巴西政府表示與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結算。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去年11月,巴西與俄羅斯結算化肥時已選擇使用人民幣支付。
多家外媒認為,巴西與中國的這項協議,讓中國和這個拉丁美洲最大的經濟體可以直接進行大規模的貿易和金融交易,這是人民幣對美元「最新一次奇襲」。
3月30日,東盟十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印尼召開會議,討論了如何減少對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等主要貨幣的依賴,轉而使用本地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特別強調:「遠離西方支付系統,對於保護交易免受『可能的地緣政治影響』是必要的。」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俄烏衝突、瑞士信貸事件等風波降低了全球各國對美元、中立國的認可度。在過去的一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凍結了俄羅斯約3000億美元資產並用於投資,產生的回報計劃交給烏克蘭。與此同時,俄羅斯主要銀行從SWIFT系統中被移除,這為全球其他國家敲響了警鐘。
2023年1月,南非開始研究金磚國家如何幫助他們建立一個更公平的貨幣交易體系,從而擺脫美元控制。金磚國家在2014年成立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的原因之一,正是針對以美元為基礎的支付架構尋求一種替代方案。
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指出,美元目前在全球金融中扮演着過於主導的角色。每當美聯儲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或相反地放鬆貨幣政策,對美元價值的影響及其連鎖反應都是巨大的。美元的主導地位對有美元債務的國家來說是一種負擔,因為當匯率波動時,這些國家的貨幣政策就會不穩定。
全球進入多元貨幣時代
正如前文所述,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被認可,得到國際認可的該國貨幣才會在國際社會上廣泛流通。在美元陷入「四面楚歌」的狀態下,黃金、歐元、人民幣都有機會承接美元流失的份額。
「作為世界貨幣的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是有特權的,通過美元印鈔可以購買全球的資源和資產,但隨着美元印鈔數量和美國外債數量的增加,各國對美元結算的信心也在不斷下降,最終就出現了美元在儲備和流通中比例下降的局面,美元流失的儲備份額。」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說,「除了人民幣承接以外,黃金、歐元都承接了一部分儲備和流通的份額,未來全球可能進入多元貨幣時代。」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曾指出,經過十餘年的發展,隨着人民幣清算行和本幣互換網絡的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國內金融市場的開放,以及中資金融機構海外布局不斷完善,「我們覺得人民幣已經初步具備了國際化使用的網絡效應」。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3月30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回應稱,中國和巴西今年初簽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巴西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建立有利於中國與巴西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促進雙邊的貿易投資便利化。
實際上,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結算並非新鮮事。
早在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便與德意志聯邦銀行、英格蘭銀行分別簽署了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據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與加拿大等11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續簽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截至2021年末,中國人民銀行與累計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4.02萬億元,有效金額3.54萬億元。
去美元化浪潮下,多國貨幣受益,人民幣亦是其中之一。
有媒體報道稱,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日前表示,馬來西亞沒有理由繼續依賴美元。馬來西亞央行已經開始與中國討論,促使兩國貿易可以用林吉特和人民幣結算。此外,印度宣布與馬來西亞之間的貿易同意使用印度盧比結算。
據時代周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人民幣國際化的版圖中,包括上合組織7國,金磚國家3國,APEC及OCED中各有6國,東盟成員國6國,以及去年11月啟動人民幣清算行服務的阿根廷。目前,中國人民銀行已在29個國家和地區授權了31家人民幣清算行,為不同的市場主體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幣種選擇。
長城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蔣飛表示,自俄烏衝突以來,逆全球化趨勢就已經開啟。中美經濟脫鈎造成地緣政治繼續惡化,國際間信任下降,世界貨幣體系遇到挑戰。中國以金融安全、國家利益為首要目標,在國際上積極開拓人民幣國際化,其他國家也紛紛轉移外匯儲備,造成美元占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下降,而中國在上升。
蔣飛補充道,「我們認為這一趨勢還未結束,後續還需觀察國際地緣政治變化。」-時代周報-
*馬克龍訪華這三天,釋放了什麼信號?*
近日訪華的法國總統馬克龍,頻繁刷屏。
據新華社報導,馬克龍在訪華首日便積極推動中法文化交流。4月6日,中法兩國元首共同見證簽署了農業食品、科技、航空、民用核能、可持續發展、文化等領域的多項雙邊合作文件。
而4月7日,馬克龍到訪廣州,在中山大學發表演講並與學生交流。當天下午,中法兩國領導人還在廣州松園舉行了非正式會晤。
隨着訪華行程進行到最後一日,馬克龍此次行程傳遞的信號也愈發清晰。
「馬克龍此次訪華帶來的信號很強烈,那就是重啟合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在4月7日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崔洪建認為,中法兩國領導人再一次為中法關係定調。在政治和外交上,雙方在包括烏克蘭危機在內的一些地區和國際問題上,尋求進一步的共識。在經貿領域,除了中法此前深度合作的航空航天和民用核能,還開拓了一些新的合作領域。
推進中法關係,是雙方的共同意願。
4月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法蘭西共和國聯合聲明》中也強調,在兩國即將迎來建交60周年之際,兩國元首回顧中法關係堅實基礎和兩國人民友誼,就雙邊關係、中國-歐盟關係和重大國際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決定在2018年1月9日、2019年3月25日和2019年11月6日的聯合聲明基礎上,為中法合作開闢新前景,為中國-歐盟關係尋求新動能。
廣州之行
馬克龍在2019年訪華時,曾去了上海的進博會。這一次,他來到了珠三角商貿歷史最悠久的廣州。
天公也作美,受冷空氣影響,廣州一掃此前持續了半個月的回南天,迎來了涼爽與陽光。
在中山大學,馬克龍受到了熱烈的歡迎。據CGTN報道,中山大學中法核學院、外國語學院等超1000名學生在現場參加交流並向馬克龍提問。
2023年4月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左)在中山大學與中國學生見面並對話。(圖源:視覺中國)
據法國愛麗舍宮消息,中法領導人還在以美食著稱的廣州共進晚餐。
對此安排,崔洪建指出,「中方給予了馬克龍總統高規格的接待。中法兩國領導人的會見也很密集,可以說整個氣氛都非常好。」
除了政治、外交和經貿領域,馬克龍此次訪華還帶着強烈的人文和社會交流色彩。比如,此次與馬克龍同行的,有20名法國文化界人士。
2024年將是中法兩國建交60周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為此,法國凡爾賽宮和故宮近日簽署了一項協議,從2024年4月至6月,將在故宮展出150件凡爾賽宮的藏品。同時,中法將為兩國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建立更為便利的簽證程序。
這是中法關係的特殊亮點,崔洪建認為,兩國關係有着全面、廣泛的基礎。中法關係不僅基於共同利益,還基於在文化、文明上的相互欣賞。
不止簽署空客大單
除了馬克龍本人,跟隨他來訪中國的60多名歐洲企業高管也成為矚目的對象。
4月6日,歐洲飛機製造巨頭空客公司宣布,中國將採購其160架飛機。據中國航材透露,其總價值將超過200億美元(約合1378億元人民幣)。
此外,空客還決定在天津建設第二條空客飛機A320系列總裝線,使得天津產線的產能翻倍。當天,「空客在中國拿下大單」的消息迅速引發討論。
事實上,與中國深化合作的法國企業遠不止空客一家。
法國鐵路設備製造商阿爾斯通、法國海運巨頭達飛、核電供應商法國電力公司、化妝品集團歐萊雅等公司以及法國豬肉行業等相繼與中國企業簽署協議,擴大了合作。
其中,中國船舶集團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簽訂合作協議,協議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裝箱船,金額達210多億元人民幣,創下了中國造船業一次性簽約集裝箱船最大金額的新紀錄。
中國船舶13000TEU超大型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圖源:中國船舶官網)
與此同時,阿爾斯通與中國中車簽署了成都軌道交通資陽線、17號線二期、18號線三期電氣牽引系統的合作協議。
法國電力公司則與中國廣核集團續約合作,雙方將在廣東省台山核電站合資建造第三代(EPR)核電機組的首堆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法國電力公司還與國家能源集團簽署了一份關於海上風力發電的合作協議,與國家電投集團簽署了一項關於創新低碳項目的合作協議。
在消費領域,歐萊雅與阿里巴巴簽署了為期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行業首個「美妝數字化循環經濟模式」,聚焦綠色低碳新標準、新產品、新消費理念,打造可衡量、易實現的循環經濟解決方案。-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