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記住這6句話,可以過濾掉一個家庭99%的焦慮和精神內耗

2024020121:24

屈原說:“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做了父母後才深刻領悟到:育兒之路就是這條漫漫長路。

有時父母的初心明明是好的,結果卻給了孩子不小的傷害。

因此,育兒路上的上下求索不可或缺。

這6句話,如果父母記住並踐行,能過濾掉99%的育兒煩惱,不妨一起讀一讀。



01. 關注你,但不關住你

當媽後,經常聽到這樣的抱怨:

“爲什麽我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付出那麽多,可養出的孩子還是不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是父母給的密不透風的愛,讓孩子喘不動氣。

美其名曰爲“愛”,其實它早已變質,變成監視,變成控制,變成關住孩子的無形牢籠。

依然記得《小歡喜》中英子那絕望的、令人心碎的掙紮。

英子本是個勤奮上進、品學兼優的乖乖女,可媽媽說一不二的控制欲把她逼到崩潰,連續34天的失眠後,她選擇跳海解脫。

此時,媽媽還不明白,爲什麽自己想盡辦法爲她好,她卻如此痛苦?

英子痛哭著說出了積壓內心已久的話:

“你從來都是憑著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

我並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

英子的話太讓人心疼了,同時也給媽媽敲響警鍾。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孩子不是父母的牽線娃娃,他是有靈魂有思想的人。”

父母自诩是過來人,總想用自己的經驗給孩子規劃人生,卻忘記了孩子早就是一個能獨立思考的完整的人。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關注孩子,但不關住孩子。

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間,讓孩子可以縱情呼吸和伸展。



02. 你送給我的每個禮物,我都用心珍藏

主持人王芳在書中記錄了一件讓她印象深刻的事:

一次女兒婉兒的頭發被皮筋纏住了,需要她的幫助。

可她當時手頭一堆事情,就想簡單給婉兒弄了一下,結果越弄越亂,她心生煩躁隨口說:“什麽破皮筋,剪斷得了!”

婉兒急忙說:“不行媽媽,別剪斷!”然後就跑出去了。

她忙完後才發現婉兒傷心地哭了。

原來,紮頭發的皮筋是婉兒親手編的,原料是最好的朋友送的。

婉兒委屈地哭訴:“媽媽,我編了一下午的頭繩,我想您肯定特別喜歡,結果你說這是破東西,我好難受!”

這時王芳才想起來,頭繩確實是婉兒有一天神神秘秘送給她的,當時她也是在忙,沒太在意。

她很自責,于是認真地給婉兒道了歉。

王芳說:“孩子單純可愛,總是想把最好的禮物給媽媽,而媽媽也總是想把最好的物質條件給孩子。

可是常常忘記了,孩子需要的其實不用花錢,不過是一個笑臉和一份尊重。”

孩子送的每個禮物,不管是稚嫩的,還是粗糙的,都是孩子表達愛意的方式。

而父母珍藏每個禮物,就是把孩子當大人一樣尊重,更是愛孩子的真實表現。

如此,愛的暖流才在親子之間蕩漾開去,溫暖並滋養著彼此。



03. 再微小的成長,也要給他海豹式的鼓掌

鍾南山院士小時候也是個調皮、不好學的孩子,甚至還逃學,每次測試分數都少得可憐。

可有一次,他破天荒得了高分。

媽媽得知消息後沒有調侃、質疑他,而是發自內心地爲他感到高興,並誇贊道:

“南山,你還是行的啊!”

媽媽的鼓勵讓他信心倍增,他開始摒棄先前的不良習慣,沈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學習。

最終,他在醫學上取得建樹,成爲如今的“國士無雙”,爲祖國和人民貢獻巨大的力量。

《父母成熟了,孩子就成才》一書中寫道:“孩子的心靈是稚嫩的,可能因爲父母一句鼓勵的話而奮發向上,也可能因爲父母一個厭煩的眼神而黯然神傷,喪失信心。”

孩子渴望父母的鼓勵和贊美,就像植物期待陽光雨露的滋潤。

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優點和進步,關鍵在于父母是否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

父母的鼓勵和贊美猶如清泉潤澤孩子的心田,讓他們更有信心做好自己,有勇氣迎接更大的挑戰。

父母越會鼓勵,孩子越自信、越優秀。



04. 美好再短暫,也要在記憶裏存個檔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學業的壓力、成長的煩惱不請自來。

他們越長大越發現,像兒時那樣放肆地開懷大笑的時刻一去不複返。

所以父母要有留存小確幸的意識,即便美好再短暫,也要在孩子的記憶裏存個檔。

父母越有儀式感,孩子的幸福感越強。

不少父母認爲節假日非常燒錢,買禮物、吃大餐、去旅行,哪一樣不是錢堆起來的。

孩子是歡樂了,壓扁的是父母的錢包。

其實不然,一個有儀式感的節假日,並非意味著花很多很多錢。

儀式感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小動作,一個小活動,這就足以顯示這個時間區別于其他的每一天。

時代周刊裏有一句話:“孩子們都喜歡不期而至的驚喜,但對可預測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動更是記憶深刻。”

父母用心准備的小美好,會讓孩子深深印刻在記憶裏,曆久彌新,回味無窮。

以後無論發生什麽事情,孩子的內心都多一份期待和溫情,更多一份希望。



05. 可以講道理,但要給他留余地

陶勇醫生在《目光》一書中寫了他學生時代的一件事。

那時街面上開了很多家遊戲廳,那是他和同學們的天堂。

他把父母給的零花錢全部換成了遊戲幣,一放學就瘋了似的跑進去玩。

他經常看到別的家長進來把孩子連打帶罵、連拖帶拽地帶出去,丟盡了顔面。

他無數次擔心自己也會被父母如此對待。

然而一次也沒有。

不是父母不知道他的行蹤,而是換了一種方式。

一天,父親鄭重地給他一張紙,上面列了一排清晰的日程表,包括吃飯、睡覺、寫作業、看電視和睡覺,甚至打遊戲。

父親問他是否合適,不合適可以商量並更改。如果他按這個表執行,其他時間他可以自由支配。

受到父母如此大的尊重和信任,他倍感慚愧,下決心用好的成績回報父母。

因此,他去遊戲廳的時間漸漸減少了。

作家畢淑敏說:“孩子的成長,首先是從父母身上確認自己的存在。

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孩子的尊嚴,否定孩子的價值,那麽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的。”

父母的眼裏有孩子的尊嚴,孩子的心裏才會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保護孩子的自尊,就是在保護孩子的成長動力。



06. 一百個孩子,有一百條成功之路

一部耗時12年拍攝成的紀錄片《零零後》,曾引起教育大討論。

片中的男孩池亦洋是一個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的“小霸王”,在芭學園裏,李躍兒園長用耐心呵護著他。

可升入小學後,他表現出極度的不適應。

作業對于他來說好像是永遠做不完的,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屋裏哭,他再也不是那個風風火火、氣場強大的孩子王了。

幸運的是,池亦洋擁有開明的、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

父母感受到了他的挫敗和沮喪,沒有要求他非在不擅長的領域裏死磕到底,而是給他選擇的機會,讓他從幾種事情中體驗,然後選擇感興趣的。

後來,池亦洋選擇了橄榄球,他是真的愛這項運動並爲之不懈努力,從此他灰暗的世界又重現了光明。

在15歲那年,池亦洋與隊友代表中國出征世界青年橄榄球錦標賽,從前那個陽光自信、意氣風發的孩子又回來了。

很喜歡旅行博主房琪說的一句話:“不要在別人的賽道上奔跑。”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



如果父母常常盯著孩子短處或者弱項來爲難孩子,看似是在幫助孩子,本質上滿足的卻是自己的虛榮。

成長和成才各有千秋,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發光,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沿著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最終走向成功。

《父母的覺醒》中說:“每個孩子都有成爲優秀人的潛質,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方式,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父母的言行會在不知不覺中對孩子産生影響,有的甚至左右孩子的命運走向。

所以,成爲父母的路,是一條不折不扣的修行之路。

願父母不丟棄學習,修正自身的不足,化作一顆閃亮的星,給孩子最好的指引。---(作者:主創團·煙花三月/來源: 新東方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