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AI PC未免有些太過樂觀了

2024012319:07

在今年的CES上,AI PC算是徹底“火”了一把,各大廠商紛紛入局。其中,英偉達發布了三款AI PC芯片;聯想、戴爾、惠普、華碩等頭部PC廠商相繼發布了各類“AI PC”;微軟也決定將AI助手Copilot的實體鍵引入搭載Windows 11的電腦。

要知道,AI PC概念,最早由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在2023年9月提出。換言之,從概念提出到廠商産品落地,不過短短三個月時間。

所有人都相信,在AI落地的迷霧裏,PC幾乎是最爲確定的機會。PC不僅能夠滿足大模型所需規模算力的硬件需求,也能率先享受到ChatGPT等超級應用的需求紅利。更重要的是,把算力從雲端遷移到終端,能夠最大程度地規避AI所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按咨詢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AI PC就能實現超千萬台的規模化出貨。

邏輯固然清晰,但現實遠沒這麽樂觀。目前,爲了提升性能,AI PC價格動辄萬元,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更多承擔著個人助理的工作。換言之,AI PC的高溢價與其有限能力之間,還需要更多的價值去填補。

01 産業鏈紮堆AI PC

作爲AI PC概念的提出者,英特爾是最先入局這一領域的玩家。今年9月,英特爾宣布啓動業內首個AI PC加速計劃。3個月後正式發布了全新酷睿Ultra移動處理器,采用英特爾首個用于客戶端的片上AI加速器“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

這樣的趨勢延續到了今年的“科技春晚”上。在CES上,多個廠商紛紛發布了AI PC産品,涵蓋從芯片到硬件到軟件方方面面。

在芯片上,英偉達在發布了CES上三款 GeForce RTX 40 SUPER 系列 GPU,包括 GeForce RTX 4080 SUPER、GeForce RTX 4070 Ti SUPER 和 GeForce RTX 4070 SUPER,它們將作爲 AI PC 的核心,爲最新遊戲提供超強動力。

作爲英偉達的競爭對手,英特爾和AMD也推出了自己的AI PC産品。英特爾在此次CES上重點推廣面向AI PC的新一代處理器——酷睿Ultra;而AMD則放棄了“Hawk系列”的筆記本電腦CPU,推出了具有NPU的Ryzen Mobile 7000/8000,來滿足AI時代的用戶需求。

在硬件層面,聯想、戴爾、惠普、華碩等頭部PC廠商都發布了各類“AI PC”。其中聯想的動作最積極,接連發布了10余款AI PC産品,旗下Think、Yoga等系列新品開始配備Creator Zone生成式AI軟件,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助手支持文生圖、AI問答和交互功能,部分機型還配備了一鍵直達的“AI Now”Copilot按鍵,便于更快捷地訪問日常AI伴侶。

其它廠商的筆記本電腦更多地是針對生成式AI應用進行了一些優化,並從硬件層面搭載了英特爾、英偉達最新的芯片産品。

而軟件層面的變化主要集中在微軟。據最新的報道,微軟決定將AI助手Copilot的實體鍵引入搭載Windows 11的電腦,首批設備會在本月完成上市。要知道,上一次Windows PC鍵盤布局的變革,還是在30年前。

從芯片到PC廠再到微軟,所有人的動作只爲一件事情:抓住AI PC的機會。那麽,AI PC到底是什麽,能夠讓如此多的巨頭趨之若鹜?

02 把大模型算力搬到終端上

目前,行業內對AI PC的定義尚不清楚。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能夠通過已發布産品的蛛絲馬迹,看到AI PC的一些核心思路——通過新的計算架構設計,將過去只能雲端運行的大模型算力搬到了PC終端上,進而能夠形成內置AI模型及AIGC等軟件能力。

從物理視角,AI PC與傳統PC差異在于架構的不同。目前,傳統PC在主芯片架構上以“CPU+GPU”的方式爲主流方案,核心思路是讓PC的功能專注于“計算+存儲”。AI PC最重要的是嵌入了AI芯片,形成“CPU+GPU+NPU”的異構方案。

NPU專注于處理神經網絡相關的任務,例如深度學習推理和訓練,能夠大幅提升升PC的AI能力,實現更好地管理AI工作量、提升性能、控制電池消耗等目的。

盡管目前的 AIGC 都是在雲上實現,但長遠來看,具備本地算力幾乎是AI PC的必然,因爲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雲端大模型的數據傳輸和時延。更重要的是,從雲端到終端的變化,也能最大幅度地保障用戶數據的安全性。在AI時代,數據和土地一樣,是生産力要素,而AI PC可以在本地處理所有內容,無需擔心數據使用權問題。

從經濟層面看,著AI計算能力從雲端走向終端,也重新叠代了雲服務的成本模型。原因在于,本地運行大模型可以有效緩解雲服務的成本壓力。

與硬件層面的變化,AI PC在軟件層面的變化就相對小一些。與傳統PC相比,AI PC在軟件上最大的變化是整合了輕量化AI模型,使各種生成式AI應用都能在AI PC上順利地運行。

從模型端看,受制于本地算力、存儲、通信等性能限制,與PC結合的AI模型走輕量化路線,參數普遍在100億級別。目前主流的輕量化AI模型是谷歌的PaLM 2(Gecko版本)和Meta的Llama 2.

在應用端,AI PC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工作生活助手、圖像生成等AI解決方案上。在這方面,進展最快當屬微軟。

目前,微軟已經將AI Copilot整合到Windows 11當中,Windows 11更新Copilot後將擁有150多項新功能,用戶可以體驗Copilot和全新的AI功能,包括畫圖、照片、剪貼板等應用程序。同時,微軟將于2025年10月終止Windows 10的支持服務,從而變相推動用戶轉向使用Windows Copilot。

總體來說,AI PC更像是一個以大模型爲核心的端側AI軟硬件集合體。

03 AI PC的確定性背後的未知

爲什麽在諸多硬件裏,AI PC會率先脫穎而出?原因在于,PC是目前大模型應用的最爲成熟的載體。受益于GPU性能叠代和最新的NPU架構出現,PC的算力還有提升空間,能夠滿足大模型所需規模算力的硬件需求。

另外,PC也是最有可能跑出殺手級應用的場景。無論是之前的ChatGPT還是現在的Microsoft 365 Copilot都證明了這一點。

正因爲如此,AI PC的市場前景被廣泛看好。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兼容AI的個人電腦份額將占到19%,並在2025年快速增長至37%;群智咨詢的最新預測顯示,預計2024年全球AI PC整機出貨量將達到約1300萬台,實現規模化出貨。

除了銷量提升帶來的硬件增長外,AI軟件服務也有望帶來增量市場。以Microsoft 365 Copilot爲例,微軟面向其Office 365 E3、E5、商業標准版和商業進階版的訂閱商戶,將Copilot的定價設爲每個用戶每月30美元。

不出意外,個人電腦將支持更多的AI應用在終端運行,且隨著AI PC的叠代創新,有望支持更高級別的AI軟件,助力AI應用市場實現增長。

這一點可以參考特斯拉推出的FSD系統。從2016年開始,特斯拉的包括FSD套件收入在內的服務及其他業務收入呈現增長態勢,特斯拉在售賣整車的同時還提供以AI技術賦能的軟件服務。目前,特斯拉的軟件業務已經成爲其重要的收入來源和利潤增長點,其軟件收入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

AI PC的故事雖好,但也不能對太過樂觀。一個嚴重的瓶頸在于,AI PC的高溢價與其有限能力之間,仍然更多的東西去填。

由于AI PC需要搭配更高的算力,不管是搭配顯卡或NVIDIA的GPU或算力卡,或將NPU集成到CPU中,成本都會顯著提升。比如,NVIDIA大約75Tops算力的卡,成本可能在七、八千元人民幣,整體成本可能會翻倍。也正因爲如此,AI PC的産品大都集中在中高端,前不久首批搭載英特爾AI處理器Meteor lake的筆記本電腦上市,起售價在14999元。

盡管價格昂貴,但現階段AI PC能提供功能則相對有限,多被用于個人助理使用。參考ChatGPT早期注冊量走高,後續流量下滑的情況,功能的局限性也將對AI PC的滲透造成不利影響。

雖然當前AI的發展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我們預期,但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AI的落地不僅僅是簡單地把軟硬件堆疊上去,而是做真正基于用戶需求的産品。

老話說的好,時代在變,工具在變,需求沒變。---來源: 钛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