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到底什麼叫"厚德載物"?何為德?何為物?
德國哲學家康德曾說過,「責任感就是擔當」,用這句話來理解「厚德載物」或許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含義。
「厚德」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被視為一種道德原則,是人們對自身修養和品德的要求。它強調的是一個人的德行品質,是一個人內在的充實和完善。
「厚德」不僅僅是指道德方面的品質,也包括了智慧、善良、正直、寬容等等。它是一個人發展成熟和全面素質的體現。具有「厚德」的人不僅具備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準則,還具備了智慧,能夠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做出正確的抉擇。
而「載物」則指的是人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和使命。一個有「厚德」的人不僅關愛自己,也關愛他人,關心社會。他不僅在言行中表現出道德的高尚,更能夠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積極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易經》中的「厚德載物」,其內涵更與宇宙和諧、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關。它告訴我們,一個人只有內心具備了充實的道德品質和修養,才能夠真正去關心、承擔和改變社會,去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
所以,要實現「厚德載物」,我們首先要對自身進行深刻的反思,不斷追求德行上的完善和提高。同時,我們應當時刻牢記自己的社會責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以實際行動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總之,「厚德載物」是一種崇高的人生境界。它告訴我們,一個人不僅要追求個人的成功和幸福,更要追求道德和責任的滿足。只有具備了「厚德」,才能夠真正地去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當歸村新農哥聊人生-
*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
生命中,我們都經歷過種種挑戰和困境。而如何去面對這些困境,如何去克服這些挑戰,往往成為了決定我們生存機會的關鍵因素。遙遠的救世主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觀點:忍與能,是決定生存機會的兩條線。
丁元英給王廟村的村民提出來生產音響的建議,村民們問:市場上有那麼多專業的品牌廠家,我們這小村子裡生產出來的能賺錢嗎?能在市場上生存嗎?
丁元英答: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
「忍」是一個深沉的詞彙,它不僅僅是面對痛苦和困難時的默默承受,更多的是對於心中的願景、夢想和信仰的堅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遭遇到外界的誤解、嘲笑甚至是反對,但是只有那些真正能夠「忍」得住的人,才可能走到最後。
而「能」則是一個展示的過程。一個人的真正能力,並不是他所說的,而是他所做的。在實際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曾表示過自己的意願和打算,但真正能夠堅持到底,將打算付諸實踐的人卻並不多。
兩者看似是平行的,但實際上,它們之間的間距,就是我們所說的生存機會。這個間距,決定了一個人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時,能夠有多少機會去成功。
世間有許多的成功者,他們的成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他們成功的背後,有無數的失敗、挫折和痛苦。但是,正是這些失敗和挫折,鍛煉了他們的「忍」和「能」。
如同比爾·蓋茨,他在創辦微軟之初,遭遇了無數的質疑和挑戰,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堅持自己的方向,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其中,也是他的「忍」和「能」所體現出來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許我們會覺得自己所面對的挑戰和困境比別人要多,但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困境和挑戰。關鍵是,我們如何去面對它,如何去克服它。
有些人,在面對困境時,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放棄;而有些人,則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努力。這其中的差異,就是「忍」和「能」。
我們都知道,生活並不是總是那麼容易。但只有真正的「忍」得住,真正的「能」做到,才可能有機會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時常有人感嘆,為何他人看似過得輕鬆自如,而自己卻步履艱難。但實際上,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其難處,只是他人的「忍」與「能」使得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更加得心應手。
回想自己的人生,是否也有那麼一些時刻,是「忍」和「能」的結合,使得我們順利度過了難關,走到了今天?
遙遠的救世主給我們的啟示,並不僅僅是在生存的法則上,更多的是在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完整的人。一個人的完整,不僅僅是他所做的,更多的是他的內心。
在生活的旅途中,我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那個「救世主」,為自己,也為身邊的人。但是,真正的「救世主」,並不是那些表面光鮮的人,而是那些能夠「忍」得住,能夠「能」做到的人。
這樣的人,他們不會被困境所打敗,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生存的機會,並最終,成為那個真正的「救世主」。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不是那些瞬間的榮耀和成就,而是那種持久的、真實的自己。
在追求自己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的挑戰和困境,但只要我們能夠「忍」得住,能夠「能」做到,那麼,我們就有機會成為那個「救世主」。
生活這場旅行中,我們需要的,並不是別人的認可和鼓勵,而是自己的「忍」和「能」。
當「忍」的堅持遇上「能」的執行,生命的旅程便飽含着光輝。不求他山之石,但願身為燈火,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未來天空聊生活-
*深度解讀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的區別*
天道這部電視劇不論從商業題材的角度,還是愛情、文化或是人性角度來分析,都具有教科書般的研究意義,啟發人的思考和覺悟,值得我們反覆品味。
本篇我將從獨特的心理學的角度,來深入解析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對我們思維認知的塑造與影響。
文化是一種精神,會潛移默化影響我們的生活,使得我們的心智和行為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不同的文化塑造不同的思維表現,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改變自己,很多人以為的改變自己就是改變某個行為,但行為改變思維不改就相當於治標不治本,所以改變自己的前提是需要先了解自己是有哪些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而強勢文化與弱勢文化就是不同思維模式下的產物。
一、強勢文化是我對自己負責,弱勢文化是你要對我負責
真正的對自己負責指的是心理上的獨立、不依賴他人和索取他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並且付諸實踐。在選准賽道再奔跑書中,作者七芊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她曾經裸辭後有一段時期深受金錢問題的困擾,同時要面對一個人在北京租房沒有收入和找工作的壓力,這種雙重壓力的情況下,她沒有被現實的難題給壓倒,反而是調整好心態和思維,經過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自己所面對的問題後,選擇把精力聚焦在當下最需要解決的金錢問題上,尋求解決方案,最終利用自己的技能和人脈讓自己短期內變現了一筆收入,緩解了當下的經濟問題。
當我們在嘗試了自己解決問題後,我們會對自己的能力更加有信心,內在對自我會更加肯定,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在以後面對問題時,會更加從容和淡定,積累寶貴的經驗。
二、強者只關注我想要什麼,弱者只關注我不想要什麼
有個著名的吸引力法則,也可以解釋為同頻共振、同類相吸的原理,我們的思想是具有能量和創造性的,只要是你真正渴望和想要的,你專注在自己想要的事物上,就可以吸引它們來到你身邊。相反,如果你整天想的都是我不想要什麼,那麼來到你身邊的就會是你不想要的事物。所以,不論你現在開心與否,你都要知道你生活里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過來的。
如果你渴望的是富有的生活,那麼你就去想象自己那種生活下的自己會是什麼狀態,然後帶着這種感覺去生活;如果你現在是被債務纏身,那麼你要做的不是去擔憂自己的債務,而是去想着怎麼能夠增加自己的現金流;如果你的人際關係很糟糕,你不應該去想着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而是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好處,專注在讓自己美好的事物上。
因此,要想成為一個強者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運用好吸引力法則,會讓我們心想事成的速度更快。-小黑黑談育兒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