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這不是在幫渠道打工嗎?
在一次私董會上,有位醫美行業的同學和我說:潤總,我們這行渠道費真的太貴了。
我現在做一單生意,有一半都要分給渠道。
有時候,遇到比較強勢的渠道,費用還得往上加。
醫生、設備、產品等等,都是我們的,辛辛苦苦幹了一堆活,可是到最後錢還沒賺多少。
說到這,他嘆了口氣:哎,這不是在幫渠道打工嗎?
我告訴他,
在十年前,我剛創業的時候,大概90%生意都是渠道給我們推過來的,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每做一筆生意,都要給渠道付費,當然沒有你們這麼貴,但是到了今天,從渠道過來的客戶只剩下30%左右。
十年時間,我們這家「小破」公司,是怎麼一步一步降低對渠道的依賴呢?
這要回到我創業那一天。
給渠道付費,合理嗎?
今年,是我創業第10年。
2013年,我從微軟離職後,創辦了一家「小破」公司,潤米諮詢,準備大幹一場。
當時,我們的想法是,先通過給大企業培訓,讓人認識我,知道有個叫劉潤的人,講「互聯網轉型」還不錯,然後才可能會有人請你去諮詢。
所以,培訓對我來說是一塊敲門磚。
但是,在用這塊磚敲門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我要怎麼把自己推薦給別人?
自己找上門?
如果你直接找到企業培訓中心的負責人,說我們要不要合作一下?
那大企業周圍一群的服務商就會把你吃掉。
因為你擺明了是想和他們搶生意。
被一大群服務商盯上,這對於一家剛剛創業的小公司來說,屬實有點吃不消。
那怎麼辦呢?
*我選擇改變我們之間的關係,從競爭關係,變成合作關係。
我作為老師,付出知識;服務商作為渠道,幫我們找企業。
這麼一來,就消除了服務商的敵意,他們反而很樂意幫你去做這件事情,因為他們自己也能賺到服務費。
我們呢?雖然要付出一筆錢給他們,但是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在你創業的初期,或者是你剛好處在某個行業的初期,你把產品做出來之後,可能並不會有多少人願意買單。
因為大家不認識你。
所以,你必須要想辦法觸達到第一批客戶,讓用戶知道你是誰。
*之所以和渠道合作,是因為它擁有觸達你潛在用戶的通路,所以你要把這條通路用起來。
怎麼用?
前期,應該保護好渠道
在創業前,我在微軟待了將近14年,有幸在微軟學到了很多成熟的渠道管理經驗,後來,我就把從微軟學到的東西,用到了自己身上。
什麼東西?就是終端控價。
什麼是終端控價?
有一次,我去了一家證券公司給他們高管做分享,分享完之後,他們覺得我說得特別好,想過來找我繼續合作。
我說,你可以找那家渠道商,你們再簽一個合同就行了。
但是他說想和我直接合作,我說當然可以。
那多少錢?
我說了一個數字。
啊,我找他們這麼多錢,直接找你也這麼多錢嗎?
我說是的,直接找我也是這麼多錢。
這就是終端控價。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
因為當你知道,前期要靠渠道賺錢的時候,你就應該把渠道能力作為你的核心能力去建設,保護渠道,所以進行終端控價。
有了終端控價之後,不管是找我還是找渠道,錢都是一樣的。
如果是找他們,他們可能還會到現場給你服務。
如果是找我,我可能就是飛到那邊給你講課,講完課就走了。
一邊是買培訓送服務,一邊是買培訓什麼都不送,那肯定會有很多人找渠道。
渠道知道之後,心裡肯定也會舒服。
他們不用擔心,哪一天,他報完價後,你偷偷又給了一個更低的價格,背刺他。
如果是這樣,他可能這單之後,就不做你的生意了。
給了渠道足夠的安全感之後,我們也會對渠道提出要求。
就是你給客戶的價格,絕對不能低於終端控價。
甚至我們還要求,有些情況下,我們有權利看他們和客戶簽的合同,看他們簽什麼價格。
因為要防止渠道之間可能的價格戰。
什麼意思?
客戶對我們有了一點印象之後,很多人會想找我們再次合作,同時,他們也想把價格再壓低一點。
找我,肯定低不了,最低也不可能低於終端控價。
於是,他們會從渠道找突破口。
比如有一次,他們一下子找了三家渠道,說我們想要和劉潤老師合作,你們報個價。
背後的潛台詞是:看你們誰讓利多,我就考慮和誰合作。
渠道那邊就過來聯繫我,我說你們可以去定標,但是價格不能比我們約定的那個價格低。
然後他們就去競標了,比如我們約定的底線是10萬塊,他報10萬,如果中標了,給我們8萬,他還能賺2萬。
但是有人競標的情況下,你報10萬,我又很想做這單生意,那我就報9萬,另一個人也很想要這單生意,他就報8萬,不賺錢也要做。
最後,企業肯定會選擇8萬這個人,但是8萬,明顯低於了終端控價。
如果突破了底線,我們該怎麼辦?
有一次,有人就過來投訴,說有個中標的人,它報的價格比你要求的終端控價要低。
我們就找那家核實,說我們要看你們那個合同,結果就是比終端控價低。
然後我們就說對不起,我們不能去,我們倆合同寫的很清楚,你必須要終端控價。
這樣一來,就會產生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們那邊已經和甲方簽好合同了,我們不去他們會非常痛苦。
甲方那邊也會非常痛苦,因為老闆交代下來讓這個部門找我,結果找也找了,中標也中標了,但是老師不來。然後就托人過來問我,說這次能不能特殊處理一下。
最開始來投訴的那個人,也來勸我,說這個客戶是最大的銀行之一,你得罪了這個客戶,之後在金融圈可能就混不下去了。這次不算了吧。
最後,去了沒?
想了想,還是沒去。
我覺得既然有這麼一個規則,那就不能破壞它。
經過這件事之後,所有的合作夥伴都認識到,我們對這件事情是極度嚴肅的。
這裡多說一句,若干年之後,那個渠道和我們又合作了。因為他相信你是一個守規則的人。
只要渠道相信你是守規則的人,客戶相信你是守規則的人,他們就會放心大膽的去合作。
最後,就會有更多的渠道願意跟你去合作。
除了終端控價外,我們還做了一件事,就是保護渠道的長久合作。
經常會有客戶合作完之後,想和我們直接簽約。我們通常會說,你可以找那誰誰誰簽,我們的價格都是一樣的,他服務還更好。
有時候,他們就不願意,不願意那我們就直接簽,簽完之後,我們會把中間的差額打給推薦過來的渠道。
因為是你推薦過來的,所以在一段時間內,比如說半年,這個客戶再次產生的所有服務,背後的那部分收入,我都同等比例給到你。
這套銷售體系搭建下來,你會發現,會有很多人願意幫你做這件事,因為他們知道,和你合作,你會保護他們的利益。
所以,在前期,搭建渠道能力特別重要。
在你和渠道合作的過程中,渠道會把你推薦給很多人,有些人和你合作完之後,覺得你的服務不錯,你的產品很好,那他們會把你推薦給朋友,然後朋友還有可能推薦給朋友的朋友。
如果能一直推薦下去,那你相當於又多了一個獲客方式。
但是,擁有這個新方式的前提是你的服務、你的產品要足夠好。
否則,別說推薦給朋友了,渠道和你合作一次,可能就沒有然後了。
那怎麼才能讓服務、產品足夠好呢?
呼,喝口水,我們繼續。
這不得不說到,我們的產品能力。
「你今天講的課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的課」
每次做培訓,我都會給自己提一個小要求。
每一堂課,都要有人對我說一句話:
潤總,你今天講的課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的課。
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提升我的產品競爭力。
怎麼說?
當我一場演講完了之後,一定會有很多人上台跟我聊幾句。
如果有人說,潤總,你今天講得讓我頗有所獲。
頗有收穫聽起來感覺還不錯。
但是在我心中,我會當成一種批評。
為什麼?
頗有收穫就意味着,你覺得在某些點上對你有點啟發,但是收穫並不算大,如果收穫不大,那你是不會幫我去傳播的。
在我未來漲價的時候,你可能就不一定願意付更高的價格來買我的服務。
頗有收穫,說明我這個產品還不夠好。
如果有人說,潤總,你今天講得讓我醍醐灌頂。
當我聽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就覺得差不多及格了。
因為醍醐灌頂這四個字,一般人是不願意講出來的。
如果他願意講,那一定是他覺得顛覆了我的認知,這是一個難以想象的收穫。
但我覺得醍醐灌頂還不夠,還能更好。
如果有人衝過來對我說,潤總,你今天講的課是我這輩子聽過最好的課,沒有之一。
那我覺得,這個課就是優秀的。
因為這句話一般人不會輕易說出口,當他說這句話的時候,他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
你看,他周圍還有同事,如果別人覺得不好,他會覺得這就是你聽過最好的課?
你是不是聽的課太少了?
你是不是層次太低了?
這叫什麼好東西?
他為了把這句話講出來,他相當於用自己的人格和知識的深度做了背書。
所以只有有人講出這句話,我覺得這堂課才叫做優秀。
有一次我去成都演講,到一家房地產公司,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還做了一個開場:
「今天我們請到了一位業內的專家,劉潤老師。劉潤老師的特點是非常貴,剛開始我很猶豫,花這麼貴一筆錢,請一個老師來,值不值得。
但是就在我猶豫的時候,人力資源副總裁跟我說,老闆你要相信這個老師,肯定會給你巨大的啟發。
如果你覺得沒有啟發,那這個錢從我的工資裡面扣。所以說今天我就下定決心把劉潤老師請過來,下面我們有請劉潤老師上台。」
其實我不認識這個人力資源副總裁。他可能是在上一家公司聽過我的分享,聽完之後他覺得特別有價值,給他帶來了很深的啟發。
這個啟發一定對他的幫助特別大,他才可能願意用他可能很長時間的工資,為我演講的品質去背書。
當你把產品做好了之後,你的產品才會被推薦給朋友,朋友才會推薦給朋友的朋友,最後,會慢慢形成傳播力。
有了傳播力,原先渠道那部分就會慢慢下降。
剛開始,我們大概90%生意都是渠道給我們推過來的,後來這個數字越變越小,現在,只有30%左右。
很多企業、行業也會經歷這樣的過程,都要經過渠道的科學建設到產品的極致打磨。
在我們對產品打磨的同時,我們遇到了另一個煩惱。
當大家都對互聯網轉型感興趣的時候,就會找朋友打聽,最近誰互聯網轉型講得比較好,這時候就會有人講,那個叫劉潤的老師講得非常好。
這時候,來找你的人就越來越多。
什麼?潤總,你在開什麼玩笑?人多還是煩惱嗎?
是的沒錯,對於我們這一行來說,人多確實一個既開心又煩惱的事情。
開心是因為我的課,小小地幫助到了大家。
煩惱是因為確實忙不過來了。
培訓諮詢這個事情是耗人天的。我不可能一年講300多天,還有其他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就定了一個數字,一年只講 100 多天。
也就是說,我一年能演講的次數是固定的,那這麼多企業,這麼多公司,這麼多商學院,都發來邀請,要怎麼辦呢?
通過漲價來確定你的產品能力
一旦供需失衡,也就是天數高於你的預期,就漲價。
漲價之後,有些人可能覺得有點貴了,他就不請了,然後這個數字就會掉下來。
那掉下來之後,你就繼續研究品質,然後發現人還是很多,那怎麼辦?
繼續漲價,人還是多,就再漲價。
你要通過供需來確定你的產品價格,然後通過產品價格來確定你產品的地位。
什麼地位?
就是你要擁有對產品的定價權。如果你不擁有定價權,那也就意味着,你失去了產品競爭力。
剛開始,我們會到商學院去講課,我曾有幸去過很多商學院,中歐、長江、復旦、北大、清華五道口,一些知名的商學院我都去講過課。
但是現在去得少了,因為你價格一直在上漲,商學院的價格體系就不支持了。
後來就變成了去企業做內訓,價格再漲之後,企業內訓也少了,就剩下超大型企業的內訓。比如說招商銀行、上汽、還有華潤大學,給他們最高級管理者講課。
再後來,一些超大型企業的內訓也慢慢減少了。因為你的價格越來越高,雖然你的產品越來越好,但是找你內訓的人也變少了。
那怎麼辦?
這時候,我發現,找我講課的人雖然少了,但是找我出席活動的人變多了。
這是怎麼回事?
*千萬不能在品牌上做任何錯誤的一個決定
因為你的品牌能力變強了。
品牌能力就是影響力。
他們覺得,只要你來了,就能作為嘉賓放在宣傳海報上,就能吸引很多人過來。
這時候,你賺錢的方式又多了一種,那就是靠品牌賺錢。
當你能靠品牌賺錢的時候,就需要對品牌做管理。
怎麼做管理?以我們為例,
首先,要控制好數量。如果不是以學識為目的,而是以影響力為目的的活動,參加不超過我們體量的 1/3。
其次,不輕易給企業做背書。參加一些企業活動,他們特別希望你能給他們企業背書,講講他們公司怎麼好,戰略決策怎麼對,或者是安排你和他們產品拍個照。
比如,有一次某個汽車品牌要搞一個活動,邀請我去參加。他們希望我在上面講,他們這種新技術其實才代表未來,我說這個是絕對不可能從我嘴裡被講出來的。最後,還是婉拒了他們。
比如,有一次我在埃及出差,有個公司剛剛上市,上市了之後,就給我打電話說要寫篇文章,要提到他們未來的五大戰略,讓我們說這五大戰略是光榮、正確而偉大的。
但是我聽完之後,我的內心不能說它就是錯的,但是我並不覺得這個戰略,如他所說那樣,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最後也沒有去寫。
還有一次,一個品牌讓我們寫一篇文章,文章都寫完了,都要發了。但是被另一個合伙人看完之後,說能不能再加一點東西,大概意思是要暗諷他們的一個競爭對手。
我說,對不起,這句話,我們是不可能加的。
然後對方PR負責人非常的難受,他說我也知道你們不會加的,但是那個是我們的合伙人要加的,你看能不能幫忙,把這個加進去。
我說這句話絕對不可能。
然後,我們就商量了一下,把所有錢全部都退給他,一分錢不要。
大量的品牌其實都是希望你為他背書,但是當你知道你的核心資產是品牌的時候,千萬不能在品牌上做任何錯誤的一個決定。
最後的話
有時候,一些剛剛創業,或者正處在行業早期階段的人,都會很糾結:
我到底是不是在給渠道打工?
希望我創業十年來的一些經歷,能給你帶來一點啟發。
在創業初期,你需要渠道幫你找到第一批用戶,所以在早期,你應該保護好渠道。
與此同時,要打磨好自己的產品,靜候花開。
當有一天,你把產品做到了很高的標準,你的產品才會被推薦給朋友,朋友才會推薦給朋友的朋友,最後,會慢慢形成傳播力。
有了傳播力,原先渠道那部分就會慢慢下降。
當你把產品做到了極致,你的影響力自然而然就會出現。
等到這時候,你就擁有了勢能,就像站在易守難攻的山頭,往山下推石頭。
你只需要用最普通的士兵,就能打贏別人最精銳的部隊。
希望你,早日站到山頂。
祝福。--觀點:劉潤*主筆:阿疇*責編:黃靜/劉潤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