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再度全票通過加息!問題來了:代價是什麼?
儘管會前出現了一些分歧,但美聯儲本月議息會議依舊全票通過,那麼問題來了:代價是什麼?
美聯儲本周加息25個基點的決定再次獲得一致通過,儘管在會議召開前幾周,美聯儲發言人之間出現了一些聲音分歧。這引起了一些人的驚訝。
花旗集團首席美國經濟學家Andrew Hollenhorst表示:「我認為鮑威爾在利率決議獲得一致通過方面有些門道,但我們看到,有時這是以透明度為代價的。這就是6月發生的事情,當時美聯儲做出了一個奇怪的決定:不加息,但暗示再加息50個基點是合適的。因此,當你試圖讓委員會保持一致時,犧牲的將是溝通過程中的透明度。」
聖路易斯聯儲的數據顯示,自鮑威爾於2018年2月上任以來,他在任期內只經歷了13次反對票,這是近幾十年來任何主席中最低的,而且最近五年還是「多事之秋」——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供應鏈緊縮,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脹和銀行業危機。
但美聯儲官員們在危機中很容易團結起來。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全球首席經濟學家Joe Davis說,隨着通脹率降至接近2%的目標,美聯儲內部的統一戰線可能會破裂。
Davis表示,「我們可能沒有看到太多異議或公開反對的原因是,通脹仍遠高於目標。我們離2%的目標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當我們接近這一目標,你可以看到一場更『健康』的辯論,包括投票」。
減少QT並非結束QT
人們普遍認為鮑威爾在周四新聞發布會上的表現有點無聊。但在問答環節,有一點值得注意,這位美聯儲主席認為,未來美聯儲可以在降低利率的同時,繼續通過量化緊縮(QT)來收縮資產負債表。他自己說:「想象一下,這是一個一切都很好的世界,現在是時候把利率從限制性水平降至更正常的水平了。資產負債表的正常化將是減少QT。」
在這裡,我們可以關注這位美聯儲主席的措辭:減少QT,而非結束QT。過去一直有人認為,美聯儲不願意在通過收縮資產負債表來收緊政策的同時降息,因為這將向市場傳遞有關其意圖的複雜信息。
然而,鮑威爾的言論表明,美聯儲主席看到了一種「穿針引線」的方法。不難想象這樣一種情況:通脹已經降溫,5%以上的利率似乎太高,從而導致政策制定者降息,以回到中性水平。
蒙特利爾銀行資本市場(BMO Capital Markets)表示,在降息的同時繼續QT,將表明美聯儲仍在認真對待遏制價格壓力的問題。BMO策略師Ian Lyngen和Ben Jeffery寫道:「通過降息取消緊縮,同時依舊QT收緊政策的行動將具有挑戰性,但這將符合我們對寬鬆周期早期階段的預期。隨着聯邦基金利率達到200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政策也進入了嚴格的限制範圍,委員會在保持對抗的通脹立場同時,為自己提供了降息的靈活性。」
對美聯儲的「信任投票」
儘管美聯儲工作人員不再預測美國將陷入衰退,但美國收益率曲線發出的警報仍在滴滴作響。不過,美國銀行美國利率策略師Meghan Swiber辯稱,這種倒掛實際上是對美聯儲抗擊通脹能力的認可。他說,「曲線倒掛告訴我們美聯儲將降息的預期,但美聯儲可能出於不同的原因降息,它認為,美聯儲能夠在減緩通脹的同時降息,我們認為這正是曲線目前告訴我們的信息,而不是在大幅放緩增長的同時降息」。
這又回到了這樣一個觀點,即美聯儲並不需要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才會降息,其可能會將利率恢復至中性水平。另一方面,長期美債收益率相對較低可以被視為市場對美聯儲未來幾年將通脹恢復至可控水平能力的信任票,而不是作為對沖經濟衰退的「保險」。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關注市場的經濟學家Ed Yardeni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收益率曲線倒掛可能預示着通脹放緩,但未必預示着衰退。這位Yardeni Research的總裁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可以想象,收益率曲線倒掛的解讀是,美聯儲成功地壓低了通脹。事實證明,美國經濟具有很強的彈性,美聯儲可能不必大幅提高利率。」-(文源:金融界/金融界)
*"去美元化"正改變世界*
「美元是我們的貨幣,卻是你們的難題。」
1971年,美國前財政部長康納利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的首次十國集團會議上如是說。
儘管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全球貨幣體系進入主權信用貨幣時代,但此後50多年,美元長期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占據霸權地位,康納利的論斷仍舊是對美元霸權最好的註腳。
形勢在悄然改變。
減少美元儲備、以非美元貨幣進行跨境交易結算、探索建立新的多邊結算機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開始探索擺脫對美元的依賴。
*一組數據說明問題
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元一直是用於國際交易報價和結算最重要的貨幣。根據Wolf Street統計,1977年,美國通脹飆升前,美元占據全球外匯儲備的份額一度達到85%。
但是到2022年,IMF數據顯示,這一比例已降到59%,突破20年來最低的水平,遠低於1999年歐元問世時的71.3%。而歐元的占比則穩定在20%左右。
各國「去美元化」的動機主要來自風險分散的需求。
長期以來,美元一直被視為全球儲備貨幣,許多國家將其用於外匯儲備和國際貿易。
然而,全球金融危機和其他地緣政治事件已經揭示了過度依賴美元的弊端。一旦美國經濟出現波動或美元價值波動,其他國家可能會受到嚴重影響。
因此,為了降低自身經濟風險,許多國家開始尋找替代儲備貨幣,如歐元、人民幣和黃金等。
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在6月指出,美國大幅加息,以及將俄羅斯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加速了一些國家對美元霸權發起新的挑戰。
IMF的數據同時顯示,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占比下降的同時,人民幣的比重不斷提高,加元和澳元等貨幣也在擴大份額。
這其中,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明顯。IMF數據顯示,2022年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貨幣中的份額達到了2.8%,兩年內上漲了0.9個百分點,進一步拉大了與澳元、瑞郎和加元的差距。據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公布的調查報告,從長期來看,多國央行對人民幣的需求也將大幅提升。
*一些挑戰仍需面對
實現「去美元化」存在一些挑戰。
美元地位的樹立並非一蹴而就,其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積累了長期的信任和穩定性。因此,任何新的儲備貨幣想要取代美元都需要時間,也需要穩健的政策支持。此外,一些國家可能會面臨來自美國和國際金融體系的壓力和阻力。「去美元化」可能導致一系列的經濟和政治反應,需要做好應對和調整。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5月1日表示,「美元的確正逐漸被各國拋棄」,但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不會被取代。
她解釋道:「美元發揮作用的原因,在於美國經濟的實力和美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在一個我們可能大規模轉向CBDC(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世界裡,如果考慮美元之外的選擇,可能會有不同的主張。但最終,美國經濟的實力、資本市場的深度、對貨幣的信任能力將是主要因素。」
從目前來看,暫時仍無法出現美元的完美「繼任者」,但不斷湧現的替代品可能會創造一個多極世界。
除了貨幣資產,全球央行正在關注更廣泛的資產,包括公司債務、房地產等有形資產。Toscafund香港董事總經理Mark Tinker表示:「這個過程正在進行中」,「美元在全球體系中的使用將會減少」。
《費加羅報》報道稱,世界「去美元化」的進程無法在一夜之間完成,但顯然,這項已經開始的運動將是不可逆轉的。
*一批探索正在發生
近來一系列的全球貿易活動中,各國「去美元化」的行動不斷。
3月28日,中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採購交易達成,此單交易是中國海油與道達爾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達成的,標誌着中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
4月,巴西總統盧拉到訪中國之際,中國工商銀行(巴西)有限公司宣布成功辦理首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這是2023年2月21日中國央行授權該行擔任巴西人民幣清算行以來,雙方首次人民幣跨境結算。
當地時間7月25日,玻利維亞財政和經濟部長蒙特內格羅宣布,該國國有的玻利維亞聯合銀行已開始在與客戶的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
據《日本經濟新聞》7月25日報道,在對華貿易的雙邊結算中,人民幣的使用正在擴大。數據顯示,人民幣在2023年二季度作為結算貨幣的使用比例達到了49%,首次超過了美元。雖然全球範圍內人民幣結算所占比例不到3%,但「去美元化」開始取得進展。
6月,俄羅斯駐埃及大使鮑里先科表示,開羅已經正式申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並對「去美元化」十分感興趣。
「去美元化」還推動着區域貨幣合作的發展。
3月底,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表示,沒有理由繼續依賴美元,他已向中國提出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的構想,來降低對美元的依賴。馬來西亞貿易部長4月6日接受CNBC訪問時也指出,該國對於亞洲對美元的仰賴感到擔憂。
類似地,歐洲國家也在推動歐元的國際使用,進一步加深了歐元區的一體化程度。這些努力有望推動全球金融體系的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
一個可以預見的情況是,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走向「去美元化」,將會導致全球經濟格局的調整,其他非美貨幣可能增強地位,而國際金融體系亦將從此發生變革。-[記者:袁源*編輯:白岩冰*責任編輯:孫霄/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