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真急了
印度真急了,開始向中國示好。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印度正在品嘗拒絕中國的苦果。
圖為印度國旗(資料圖)
加勒萬河谷沖突後,印度政府突然變臉,全面收緊對中國公民的簽證,下架大批中國公司APP,向中國企業頻繁征收重稅,限製中國企業各種投資。
結果呢?
中國企業肯定遭受重創,但更大的損失,其實是印度經濟自身。
我看到,有外媒就明確說:印度的限製政策,已對印度高科技項目產生了重大影響,因為這些項目嚴重依賴中國的技術和技術人員。
請注意,不是需要,而是依賴,嚴重依賴。
最倒霉的是印度電子行業。
印度雄心勃勃,要大力發展電子工業,但因為印度對中國的限製,電子工業損失慘重,據統計,過去4年,印度電子工業蒙受了150億美元的生產損失,造成至少10萬個工作崗位流失。
因為很簡單,印度要發展電子工業,首先需要中國零配件,但現在是重稅,那還有什麽競爭力?
印度還需要中國的熟練工人指導,中國人拿不到簽證,即使個別中國人拿到,也擔心遭到印度政府莫須有逮捕,不太願前往印度。成品率大幅下降。
說來很多人不會相信,因為印度極端的簽證限製,中國記者根本拿不到簽證,現在偌大個印度,幾乎就沒有中國記者。
原來對印度信心滿滿的西方公司,現在也是牢騷滿腹。以蘋果為例,據報道,蘋果一度將產業鏈轉到印度,現在也在失望下轉回中國。
富士康最近更宣布,在河南鄭州加碼投資10個億。
漫畫圖:莫迪的印度
印度怎麽辦?
壓力之下,印度也在深刻反思。
印度財政部7月22日提交給議會的《2024年經濟調查》報告指出:「為了促進印度製造業發展並融入全球供應鏈,印度必須與中國的供應鏈對接。無論這種對接是通過進口來實現,還是通過結合進口和中國投資來實現,這是印度必須要做的決定。」
請注意,這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須要做的決定。
在當下的世界格局中,不管印度對中國態度怎麽樣,中國的行業地位擺在那,印度需要中國。
看外電,印度財政部長也支持經濟顧問的建議,鼓勵更多中國投資進入該國。
所以,大概率吧,印度在碰了一鼻子灰後,將不得不改弦更張,放寬對中國公民的簽證,放寬對中國企業投資的限制。
當地時間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萬象會見印度外長蘇杰生
所以,我們看到,日前與王毅會見時,印度外長蘇傑生就說了這樣一句話:「穩定兩國關系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應以使命感和緊迫感來處理當前問題。」
印度要掉頭了,怎麽看?
三點粗淺看法吧。
第一,我們可以審慎歡迎。
這不是壞事。
印度終於認識到錯誤,終於主動找臺階下了。
在商言商,印度也是一個大市場,而且是新興大市場,中國企業也確實大有可為。
當然,印度,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更不能什麽事都幹半套,只想自己爽。
那麽多中國企業的APP,比如TikTok,就不解禁嗎?對中國企業的重稅,就不甄別返還嗎?
第二,我們更要有長遠應對。
我之前就說過,我不太贊成中國熟練工人去印度的。
同理,我也不支持中國企業去幫助印度修建高鐵。
很多人還批評,你太狹隘,在商言商,別忘了改革開放之初,世界是怎麽對中國的。
情況不同啊,同誌們!
中國改革開放,是熱切擁抱國際社會,是主動融入國際社會;但印度,現在對中國仍充滿仇視和猜忌,是只想揩油不想回報。
中國熟練工人去印度,那必然是「教會徒弟、餓死師傅」;中國去修築高鐵,別說是不是真能賺到錢,即使能賺一點,這些錢就一定要賺嗎?
當然,印度就是印度。
讓我哭笑不得的是,是印度主動限製中國老師傅去印度,去教印度人幹好工作;是日本興沖沖中標要修建印度鐵路,修來修去還沒修好,日本人都還在哭呢……
第三,我們還是要小心。
畢竟,吃一塹,長一智。
印度現在認識到問題所在,知道離不開中國,離不開中國產業鏈,於是準備放寬對中國企業的限製。
但如果又有新的風吹草動,印度還會不會對中國企業下手?
我們必須冷靜,一個能動輒對中國企業「最嚴格限製」,甚至比美國限製還要苛刻,完全不按商業規則行事,完全沒有一點契約精神,你怎麽辦?
當然,該賺的錢,我們肯定要賺;該合作的地方,我們完全可以合作。但如果印度的對華心態不變,我們就必須小心在意。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當然,這個世界,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但轉來轉去,還是離不開中國!
這就是中國的定力和自信所在。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 ---[文源:映象網*責任編輯: 戴麗麗/來源:牛彈琴公號]---(原標題:印度真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