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超速加息,傷到了誰?
在美聯儲帶領主要發達經濟體進入加息周期後,全球金融市場不再平靜,資金外流、負債增加、輸入性通脹高企……多國市場甚至民生都遭到威脅。
「明年我的房貸會暴漲。」
在英國生活了7年的呂盈(化名)從未像今年一樣感到焦慮。
去年,她在倫敦貸款買了一套兩室一廳的住宅當做自己30歲的禮物,那時的她沒有想到利率會漲得如此之快。
眼下,英國兩年期固定抵押貸款利率已經升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高水平——6.66%,而去年11月,這一數字才不到3%。
到2024年底,像呂盈這樣面臨貸款暴漲的英國人會達到240萬。而他們僅僅是這輪加息周期「受害者」的冰山一角。
在美聯儲去年開啟40年來最快速度的加息後,主要發達經濟體跟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全球長達10多年的低利率時代結束。
多國資金外流、負債增加、輸入性通脹高企,民生和市場穩定遭到威脅。
7月26日,美聯儲宣布了自去年3月以來的第11次加息;緊隨其後,歐洲央行宣布了自去年7月以來的第九次加息。
儘管美國本輪加息周期似乎接近尾聲,但溢出效應正持續影響世界經濟。
*發達國家被裹挾跟進
2020年疫情期間,美國開動印鈔機。此後,通脹率一路飆升,2022年6月達到9.1%的巔峰。
為將通脹降到2%的目標水平,美聯儲祭出最猛烈的貨幣政策工具——加息。
2022年3月至今,17個月,11次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由接近零上調到5.25%至5.5%。
隨之而來的是,美債收益率上升、美元迅速走強,資金大規模流向美國。眾多國家的股市、匯市、債市遭受猛烈衝擊,而他們為了保持宏觀經濟穩定,不得不跟隨加息。
在英國,自去年以來已經連續13次加息,利率從兩年前0.25%躍升至5%。市場預計8月還將再加息50個基點,利率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達到6%。
在歐盟,7月27日,歐央行宣布自去年7月以來的第九次加息,將三大關鍵利率均上調25個基點,存款利率達到3.75%,為22年來的最高水平;邊際貸款利率達到4.50%;再融資利率達到4.25%。
快速上升的利率對呂盈這些背着貸款的房主來說,是絕對的壞消息。
呂盈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在英國,房貸通常會有兩年期、五年期和十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貸款。一般人都會選擇兩年期固定利率,到期後再按新的固定利率進行再抵押或接受浮動利率。
據估計,到2024年底,英國將有240萬房主從廉價的固定利率抵押貸款轉向利率更高的抵押貸款;按新房貸利率還款的房主,平均每年將額外支付2900英鎊(約合人民幣26500元)。
英國央行指出,到2026年底,近100萬家庭的抵押貸款每月支付額將至少增加500英鎊。
房屋按揭違約將不可避免。
英國目前的按揭違約指數已經從第一季度的14.0上升至第二季度的30.9,創下自2009年中期以來的最高水平。英國央行表示,家庭抵押貸款損失和違約率在第三季度將進一步上升。
同樣的情景也在瑞典上演。瑞典大多數房主的抵押貸款與利率保持同步。瑞典央行從7月5日起將基準利率提高25個基點至3.75%。這是瑞典央行自去年5月結束零利率以來連續第七次加息。
「隨着交易量和價格下滑,歐元區房地產市場似乎正在凍結。」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Richard Portes表示,「當加息的全面影響顯現出來時,2024年的情況可能會更糟。」
持續加息對發達國家的影響遠不止房地產一個領域。
歐洲央行自去年加息以來,在遏制通脹與尋求經濟增長之間,進退兩難。
歐元區7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服務業需求仍然不足,製造業收縮速度為疫情發生後最快,經濟活動的放緩超出外界預期。
德國,作為歐洲經濟火車頭,已經出現兩個季度經濟環比負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今年上半年,累計8400家德國企業申請破產,同比去年大增16.2%,創下20年以來最高。
在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院委兼合作研究部主任劉英看來,利率快速大幅抬升,令歐洲經濟增長勢頭衰減。在歐元區主要經濟體中,法國、意大利等多國的政府債務率已經超過100%的水平,英國政府債務率也因持續加息即將超過100%。
除了歐洲,目光還要緊盯亞洲的日本。
截至目前,發達國家中只有日本央行沒有跟隨美聯儲的加息步伐。7月28日,日本央行公布最新的貨幣政策,將基準利率維持在歷史低點-0.1%,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維持在0%附近。
受到美元升值的影響,日元對美元匯率曾在去年10月跌破150。
日本政府一度陷入兩難境地。匯率下跌,由於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度高,從糧食到石油都要大量進口,物價漲。如果提高匯率,經濟運行成本就要上升,出口跌。
不過2022年9月,日本政府還是通過買進日元、賣出美元實施了匯率干預。這也是日本政府自亞洲金融危機後,時隔24年首次干預匯率。
日本的貨幣政策是下半年最值得警惕的重大事件之一。日本長期執行負利率貨幣政策,套息交易盛行,為全球提供了大量的流動性,是美國外的全球主要流動性供應方。FXTM富拓特約分析師黃俊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央行如果啟動加息,勢必收回全球流動性,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第二輪貨幣緊縮。
值得注意的是,在7月28日公布的最新利率決議中,日本央行表示將更加靈活地進行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允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在0.5個百分點左右波動。這被市場解讀為市場日本可能啟動緊縮周期,也意味着日本央行一直以來的寬鬆立場轉變。
*新興市場受三大傷害
回顧過去40年,從1980年的拉美債務危機、1994年-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蔓延至拉丁美洲和東歐)以及2018年包括阿根廷、土耳其、俄羅斯、委內瑞拉在內的新興市場金融危機,在這些危機中,美聯儲加息不一定是主因,但一定是導火索。
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阿特塔列舉了美國加息對新興市場帶來的三大傷害:首先,降低新興市場經濟體資產的吸引力,導致流向這些國家的資金減少;其次,增加了新興市場的借貸成本,抑制了需求;第三,本幣貶值,以美元計價的進口成本(石油、食品、原材料等大宗商品)提高,給通貨膨脹帶來上行壓力。
「雖然本輪加息周期並沒有引發全球系統性的金融危機,但很多國家也出現了社會危機、債務危機、輸入性通脹高企。」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
新興市場的危機首先體現在「缺錢」。
以發展中國家埃及為例,該國5月通脹率達到40.3%,創2011年以來的最高紀錄。與此同時,埃及今年前5個月的平均核心通脹率達到37.98%。
美元超發導致全球通脹,埃及政府需要籌措更多美元,為生活拮据的民眾提供糧食和燃料補貼。由於一噸小麥的價格從230美元漲到了480美元,埃及今年大餅補貼的總成本從510億美元增加到90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月預計,埃及未來4年將出現17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
不僅「缺錢」,「掙錢」也難。
在歐美主要國家加息,消費明顯緊縮後,作為原材料和基礎商品供應端的新興市場,掙錢更難了。
2023年一季度,越南的貿易順差僅為40.7億美元。同期,阿根廷貿易逆差12.90億美元。「但過往龐大的外幣債務還需要還,外債量龐大的國家因此可能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黃俊表示。
2022年,全球共28個新興市場選擇跟進美聯儲加息。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指出,被迫緊縮的貨幣政策與透支發力的財政政策互斥而行,進一步加重了多數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務負擔,債務危機風險不斷提升。
世界銀行最新報告指出,隨着全球信貸條件日趨收緊,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當中已有四分之一無法通過國際債券市場融資。這給存在信用度低等深層脆弱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EMDE)帶來尤其嚴重的影響。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率將從去年的4.1%下降至今年的2.9%。而對於一些極度貧困的國家來說,利率上升使其過去十年以來的財政惡化更為加劇。現在公共債務占GDP比重平均達到70%。有限的政府收入中越來越大的份額被利息支出所吞噬。目前已經有14個低收入國家陷入或極有可能陷入債務困境。
*美操作過猛反噬自身
瞄準2%的通脹目標,美聯儲加息彈藥幾乎打盡。最終效果,還要讓子彈飛一會。
但如此火力,很難不傷及自身。
本輪美聯儲超速加息緊縮效應危害之深影響之廣,美國銀行業首當其衝。
「此前絕大部分美聯儲加息周期產生的溢出效應都是由發展中國家承擔的,而這一次美聯儲超速加息效應也反噬了自身。」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美國硅谷銀行等多家區域性中小銀行連環爆雷,引發銀行業擠兌危機並迫使美國金融監管採取干預救市措施,就是另一個典型案例。
「硅谷銀行危機表面上看是美國存款保險體系基礎不牢存在漏洞,但實際上是美國銀行業通行多年的套利交易業務模型,在聯儲加息條件下,不僅變得不再穩健,反而成為製造銀行業宏觀利率風險的源頭。」
雖然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最近的記者會上表示,美國銀行業已經穩定了下來,但美國中小銀行在這一波危機中深受打擊,存款外流和股價下跌,銀行業合併潮持續上演。
近日,美國地區銀行西太平洋合眾銀行宣布將與加利福尼亞銀行合併,在銀行業危機的餘波中進一步完成自救。
銀行業危機還將傳導至地產行業。
「美國區域性銀行和中小銀行是美國商業地產的主要投資方,如果這些銀行放貸能力和投資能力下滑,對於美國商業地產會形成向下的壓力。與此同時,疫情之後,全球範圍對於商業地產的需求下滑,居家辦公的趨勢比疫情之前有明顯的提高。」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陳東表示。
截至上半年末,美國寫字樓空置率升至13.1%,創下歷史新高;寫字樓物業價值在過去一年下降了25%。
不同於住宅的30年期固定利率,商業地產通常要在5年至10年內重新貸款,或出售房產以還清貸款。
據彭博社報導,由於成本過高,包括黑石集團、Brookfield和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在內的主要機構所有者已經選擇停止支付一些建築物的款項,因為它們的現金和資源有更好的用途。
今年3月,黑石集團被曝出一筆價值5.62億美元的證券發生違約。「如果從一系列事件和數字看,美國商業地產的問題很嚴重。明晟(MSCI)Real Assets的數據顯示,美國商業房地產在2023年將有4000億美元債務到期,2024年另有近5000億美元貸款到期,未來5年內,有總計2.5萬億美元的債務到期。」黃俊表示。
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副董事長查理·芒格此前曾警告說,美國銀行業已經充斥着商業房地產不良貸款,銀行已開始撤出商業房地產領域,銀行賬面上高達幾萬億美元的商業房地產貸款可能帶來令人痛苦的損失。
[記者:李曦子*編輯:白岩冰*責任編輯:孫霄/國際金融報]
*美聯儲近期加息將衝擊美國就業市場*
你們知道嗎?這次加息被視為控制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但同時也被視為抑制就業市場的表現。就業市場一直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指標之一,而加息政策的實施也必然會對就業市場產生一定的影響。儘管加息可以抑制通貨膨脹,但它也會導致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從而進一步影響到企業投資和招聘的意願。此外,隨着加息政策的逐步推進,美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可能會逐漸減弱,進而對就業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美國美聯儲需要在制定加息政策時,綜合考慮通貨膨脹和就業市場等多個因素,以實現經濟穩健發展和就業市場的平衡。
據報導,美國的就業市場已經開始崩潰,而美聯儲的加息計劃也似乎預示着這將是一個錯誤。但事實是,美聯儲的加息計劃並不是為了控制通貨膨脹,而是為了抑制失業率。在美國疫情的影響下,通貨膨脹率上升,政府持續印鈔和向企業提供貸款和補貼,導致消費狂潮,推高物價,最終進一步推高了通貨膨脹。因此,美聯儲機械地加息企圖抑制通貨膨脹,但實際上卻導致了失業率上升。
總之,美聯儲需要採取更加積極的措施來緩解就業市場的壓力,例如減少貸款和補貼,鼓勵企業招聘員工,以及減少政府開支。讓我們一起期待美聯儲能夠做出正確的決策,為美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此外,我們也應該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待就業市場的問題。現在的就業市場不僅僅是一個美國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中國、歐洲等地區也面臨着就業市場的壓力。因此,美國需要與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全球就業市場的挑戰。
除了積極採取措施來緩解就業市場的壓力,我們還應該注重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為就業市場提供更多的機會。比如,推動新能源、智能製造等領域的發展,鼓勵創新創業,為企業和個人提供更多的創業支持和資源。總之,解決就業市場的問題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需要政府、企業、個人等各方合作共同努力。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就業市場一定會逐漸恢復健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時謹K/金融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