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我在西餐廳里,吃出了螺絲釘的味道

2023062613:07



關於最近幾年的中國經濟,我特別關心一個行業:餐飲行業。

不僅因為我是一個特別饞嘴的吃貨,更是因為,餐飲行業,是萬業之祖。對於每一位平凡的消費者來說,它是「民以食為天」。對於每一位普通的創業者來說,它是一個天生趨於分散、門檻相對較低、「人人都有機會」的行業。

餐飲行業的好與壞,意味着太多太多。怎麼形容餐飲行業的重要性都不為過。

但是,你知道的,最近幾年的餐飲行業......唉,一言難盡。

我給很多餐飲企業講過課,也參加過不少餐飲行業的大會。但是最近,我能明顯感受到,來自餐飲行業的抱怨,越來越多了。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租金成本,統統都在上漲,我該怎麼辦?餐飲行業的毛利率本來就不算高,我該怎麼辦?我每天起早貪黑,沒日沒夜,已經足夠努力了,可利潤越來越薄,競爭越來越激烈,錢越來越難掙了,我該怎麼辦?

這些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前段時間,我還和「問道中國」的組員們,聊到了這些問題。

怎麼辦?怎麼辦?到底該怎麼辦?

我說,有這麼一家餐廳,叫:薩莉亞。有機會的話,我建議你們都能去吃一吃,看一看。那裡,也許有你們想要的答案。

*什麼答案?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在西餐廳里,吃出了螺絲釘的味道。

什麼意思?

這件事,可能還要從「第三產業」開始說起。

*第三產業,被死死按在天花板下面

什麼是「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就是以出售服務為主的行業。比如理髮,比如按摩,比如教育,比如娛樂。

可是,這和餐飲行業有什麼關係?理解這個問題,對你理解今天的餐飲行業,有很大的幫助。

請問,餐飲行業是以出售服務為主,還是以出售產品為主?

我們說,如果你提供的是買回家就能直接吃、直接用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產品。而如果還需要有人幫你把食材下到火鍋里,還需要有人幫你把菜炒出來,我們就稱之為,服務。

*換句話說,區分產品和服務的最主要的邏輯,就是看中間有沒有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但是,你發現沒有,餐飲行業在提供產品的時候,幾乎必須要同步附帶上無差別的人類勞動,也就是服務。一盤辣子雞丁,需要靠廚師在後廚炒出來,需要靠服務員幫你端上餐桌,你吃完之後,還需要有人收銀、有人清潔。

這種「幾乎必須要同步附帶上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就是餐飲行業區別於其它行業的巨大優勢,但同時也是餐飲行業發展的巨大制約。

為什麼說是巨大優勢呢?

過去這麼多年,很多行業都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就比如,零售行業。家樂福遇到了挑戰,大潤發遇到了挑戰,所有的零售巨頭都遇到了挑戰。但是,餐飲行業的巨頭,很多還是活了下來,甚至還活得不錯。

為什麼?就是因為餐飲行業提供了大量的服務,所以這個行業才容得下萬家燈火。

那為什麼又說是巨大制約呢?

還是因為餐飲行業提供了大量的服務。

今天中國最大的餐飲集團,是一家叫做「百勝中國」的公司。如果你沒有聽說過百勝中國,那你一定聽說過它旗下的品牌:肯德基、必勝客、小肥羊等等等等。百勝中國的年營收,大概是在600億這個量級。

可是你知道,為了這個600億,百勝中國需要付出多少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嗎?

大約是在44萬員工這個量級。如果你去研究百勝中國的管理方法,會發現簡直就已經是讓人嘆為觀止了。但是,依然需要44萬員工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

那你再猜猜看,如果是一家科技公司,想要做到600億,需要多少的員工呢?

大約只需要3%-5%的員工。

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餐飲行業,介入了太多的人力勞動。因為每一塊炸雞,都需要被某一個具體的「人」炸出來,每一盒漢堡,都需要被某一個具體的「人」包起來。

所以,今天餐飲行業受到的困擾,不只來自成本壓力、經濟壓力、環境壓力,更是來自它與生俱來的天花板:人力勞動。

這樣一來,餐飲行業就會像以農業、漁業、林業為主的第一產業一樣,被死死地按在這塊名叫「人力勞動」的天花板下面。

那怎麼辦?就沒有什麼辦法能衝破這層天花板嗎?哪怕抬高一點也行啊。



有一種可行的辦法是,用第二產業的理論,改造第一產業。

什麼意思?

*用第二產業的理論,改造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就是以製造業、採掘業、建築業為主的,對自然界和第一產業提供的基本材料進行加工處理的行業。

今天中國的第二產業能夠飛速發展,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用大量的科技、技術、機器,解放了原始的勞動力。

那,什麼又是「用第二產業的理論,改造第一產業」?

我給你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農民的一年的勞作,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部分:耕種管收。

耕,就是翻整土地。做好播種的準備。種,就是播種,有時,還需要插好滴灌的管道,覆好膜。管,就是日常的澆水、施肥、撒農藥。收,就是收麥子,採棉花,摘玉米,收穫成果。

耕種管收當中,耕、種,和收,這三個部分,其實拿不走多少的勞動力,而且已經有各種成熟的機械設備。比如,用拖拉機和犁頭,就可以快速完成「耕」。用拖拉機和播種機,就可以快速完成「種」。用收割機和採棉機,可以快速地完成「收」。

這三個環節,用時少,效率高。

真正奪走勞動力的,其實是「耕種管收」中的「管」這個環節。因為,澆水,施肥,撒農藥,是持續性的。它要花費農民67%的成本,拿走農民70%的時間。

那為什麼這一塊,沒有實現完全的機械化呢?這是因為在水田裡,很難做到機械化施肥。在旱田裡,又怕壓壞農作物。所以「管」這個部分,主要靠人工。

那怎麼辦?

於是,現在的新疆棉田,就開始嘗試用無人機來幫助農民噴灑農藥。

一塊300畝的土地,農民自己來撒農藥的話,大概需要讓5-6個人幹上整整一天。而無人機呢?1個小時。通過電腦,勾出棉田的形狀,然後一點「起飛」,無人機就可以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規劃路線。1小時的時間,300畝棉田的農藥,就噴灑完畢了。這樣,就能做到比人工更均勻,更省錢。平均一畝的噴灑成本,可以做到只用4塊錢。

勞動力,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釋放。

撒農藥的問題,解決了。那澆水和施肥呢?

現在,新疆棉田用的,基本都是滴灌技術。就是沿着棉株拉一根水管,然後把細管插在棉株的根部,需要澆水的時候,一滴一滴地給水。需要施肥的時候,把肥料混合到水裡。這樣做,能極大地節省水肥用量。新疆棉,一年大約要澆9次水。什麼時候澆水,每次澆多少水,是很有講究的。這要根據天氣,和棉花的長勢來判斷。澆早了,澆晚了,都會影響收成。

於是,新疆棉田就通過算法模型的開發,自動推演出最佳的澆水時間。

農民只要在手機上一點確認,就自動澆水。這樣,一戶農民,就能在手機上完成給幾百畝,甚至上千畝棉田的澆水、施肥工作。

澆水。施肥。撒農藥。這些問題都解決之後,大量的勞動力就可以從「管」中釋放出來。農民也可以從種一畝三分地,變成種幾百畝土地。從一年掙幾千塊錢,變為一年掙幾十萬。

*這就叫,用第二產業的理論,改造第一產業。

本質上,就是解放出大量介入的人力勞動。有了這樣的基礎,大量的年輕人、高材生,才能義無反顧地返鄉當農民。而不只是純粹出於樸素的情感。

那麼,第三產業呢?第三產業,也能用第二產業的理論來改造嗎?

當然。



*用變態的細節,創造3倍的毛利

所以,我特別建議你能去薩莉亞吃一吃,看一看。最主要的目的是,看看他們是怎麼解放勞動力的。

對。就是那個日本企業家創立的,主營意式菜品的,人均不過35元就能吃上三道式西餐的,人稱意大利沙縣的,薩莉亞。

人均不過35元,意大利沙縣?說了半天,還不就是打價格戰,追求一個薄利多銷嗎?

*那我想說,多銷沒錯。但說到薄利,人家可是「暴利」。薩莉亞的毛利,能做到60%。

我們曾經分享過餐飲行業的傳統成本結構。餐飲行業的原材料成本,要占到大約30%。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差不多,也是30%。租金成本,又要占走了20%。剩下的毛利,就是那麼20%的空間。

薩莉亞,60%,平均水平的3倍。

怎麼做到的?

答案是,在餐飲行業成本結構的三座大山里,做出了變態的細節。

我一個一個來說。

*原材料成本太高,怎麼辦?

為了把原本用在中間商身上的費用省下來,薩莉亞的創始人正桓泰彥很早就開始布局上游的食品供應鏈。從種植原材料的農場,到製作半成品的食品加工廠,再到每一家門店。薩莉亞自己,就包掉了整條鏈路上的所有環節。這樣,薩莉亞就能在日本工廠進行食材加工、預先製作、物資配送,又在有原產地價格優勢的澳大利亞工廠生產預製牛肉、奶酪醬。

為了實現原材料的價值最大化,薩莉亞改良了包括西紅柿和生菜在內的原材料品種。薩莉亞農場的西紅柿,從成品來看,和普通的西紅柿幾乎一模一樣。但是,植被的高度,被降低到了其它西紅柿的一半。這樣,採收西紅柿的時候就不需要重複地蹲起,坐在那裡采就好了。而生菜,也被薩莉亞通過改良菜心大小的方式,做到了從一顆生菜生產3盤沙拉增加到7盤沙拉。

*在原材料成本上,就已經變態到這個程度了,那人力成本呢?

更變態了。

薩莉亞的後廚,連一把菜刀都沒有。所有的菜品,都是在中央廚房統一加工之後,再送到門店的。門店後廚在拿到預製的半成品之後,照着《員工指導手冊》裡的標準化步驟,進行一些簡單的處理,就可以端上餐桌了。比如,蔬菜沙拉。中央廚房會提前把蔬菜切好,再按照6人份包裝好,送到門店。而門店後廚只需要做一件事:擠沙拉。

這直接就省掉了餐飲行業人力成本中占比極高的一個角色:廚師。

但對薩莉亞來說,做到這種程度,還只是小兒科。



*為了進一步提升人效,他們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人體工學部」來研發一套改良無數小細節的高人效系統。

比如,為了縮短意大利麵的出餐時間,提高品質的穩定程度,就不能用乾麵,而是改用鮮冷麵。

比如,為了把焗飯的加熱時間從6分鐘縮短到4分鐘,盛飯的容器就要改用鋁製品,這樣熱傳導才會更快。

比如,改良餐盤的形狀和重量,只是為了讓它更容易被端起,從而省下8.6秒的上菜時間。

比如,提前規劃好門店的清潔順序,並用上自動出水的拖把,從而將清潔時間從原來的60分鐘縮短到30分鐘。

靠着這套高人效系統,薩莉亞可以做到任點15道菜,10分鐘之內全部上齊的程度。既減少了顧客流失,又增加了翻台率。小時人效,能做到驚人的500人民幣。一家300平米的門店,每天只需要總計30-35個小時的工時,就能創造15000元的銷售額。

*換句話說,一家門店,從前台到後廚,總共只需要4個人。

有了這種堪稱恐怖的人效作為基礎,薩莉亞就能通過一種很靈巧的店鋪選址原則,解決租金太貴的問題。

什麼原則?

*儘可能地選擇核心城市的核心商圈的非核心地段。

所以,如果你去吃過薩莉亞,你會發現,它要麼就是開在商場最不起眼的角落裡,要麼就是開在負一層的小吃一條街邊上。

原材料,生產,製作,服務。

高效閉環。

天啊,這哪裡是什麼餐廳,簡直就是汽車車間。這餐盤裡裝的哪裡是什麼意面、焗飯、牛排,簡直就是機油、螺絲釘、流水線。

這種程度的勞動力解放,再看看60%的毛利。

我一點也不吃驚了。

最後的話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這不就是「卷」嗎?

是的。你可以說這是卷,非常卷。因為餐飲行業,就是一個卷到毛孔的修羅場。

但我還是想說,我寧願把這稱為,窪地里的結構性變化。

從第二產業里解放出勞動力,是結構性變化。用第二產業的理論,改造第一產業,是解放出勞動力,是結構性變化。從第三產業里,還是解放出勞動力,當然也是結構性變化。

這幾年預製菜會這麼火,千城萬店的現象會出現,機器人餐廳會成為趨勢,就是因為它們解放了勞動力,帶來了結構性的變化。它們背後的底層邏輯都是減少了餐飲行業的人類勞動。只有去掉了人類的勞動,餐飲行業可規模化的概率以及標準化的程度才會提高。

所有偉大的機會,都源自於結構性的變化。

希望你能去薩莉亞看一看,去解放勞動力的地方看一看,去結構性的變化里看一看。

那裡,有你想要的藍海,和答案。

祝你,找到藍海,找到答案。-[觀點:劉潤*主筆:二蔓責編:李桑/劉潤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