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李彥宏,張小龍更需要ChatGPT
擺在張小龍面前的,不僅僅是內容難題。
當下大熱的ChatGPT放在張小龍面前,他會喜歡這款產品嗎?
「可能他會平淡對待,因為覺得會對普通人不公平。」一位曾在騰訊工作十多年的前員工這樣向《中國企業家》預測。
張小龍並不排斥AI。
在2019年微信公開課上,他說,微信投入了很多精力來做AI,比如微信語音識別。好的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AI應該默默躲在後面幫助用戶來做一些事情,就像語音識別一樣。
張小龍一直認為,微信並不會去跟風做一個AI,而是說,AI是要落地到實際的一個功能或者是場景里去。人要駕馭工具,而不是相反,「善良比聰明更重要,AI比我們更聰明、更懂套路,但我們可以比他更善良」。
是時候更進一步了。ChatGPT為張小龍和視頻號創造了一次超越的機會。
來源:微信公開課
ChatGPT引發的AIGC(由AI生成的內容)革命,極大降低了內容生產門檻,更多的內容才能浮現出更好的內容,這正是視頻號留住用戶以及商業化的前提。
ChatGPT是否能讓缺乏內容供給的視頻號迎來爆發?除了內容供給,要超越抖音,視頻號還差什麼?
*不如意的視頻號
從2020年起步的視頻號,發展很難稱得上如意。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2022年8月,視頻號最大口徑DAU是4.85億,對應用戶時長是37.2分鐘,時長遠小於抖音(120分鐘)和快手(129分鐘),據視頻號流量及商業化跟蹤電話會議紀要,視頻號最終用戶時長可能接近100分鐘。
時長影響廣告主的投放。騰訊在2022年第三財季電話會議中披露,視頻號預計在第四季度完成超過10億元的廣告營收,而在第三季度,騰訊網絡廣告收入為215億元。
第三方機構QuestMobile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1~10月,抖音位居互聯網廣告收入占比第一,高達28.4%。該機構此前的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為6550億元,由此推算,抖音的廣告收入早已達千億級別。
從UGC(用戶原創內容)及PGC(專業生產內容)興起的抖音、快手、B站,占據了中國互聯網最優質的創作者以及內容生態,並且占據了最龐大的用戶心智。
「視頻號想要現在完成反超幾乎不可能,特別在內容板塊。」在上述視頻號流量及商業化跟蹤電話會議紀要中,一名視頻號官方人士這麼說。
在內容生成上,ChatGPT恰恰是個好用的工具。百度、谷歌與微軟計劃或已經將其引入了搜索引擎。騰訊也在AIGC方面開始動作。
2022年12月,騰訊被曝出正在內測一款動畫短視頻創作工具APP「玩句」。據悉,作為一款動畫視頻創作類工具,用戶可以使用文字和玩句中預置的其他素材,來創作動畫視頻內容。此外,騰訊還投資了立足AI和大數據產業的影刀RPA和DataPipelie。
但作為一個喜歡搖滾的文藝青年來說,AI的死板與套路是張小龍所警惕的。
「我並不覺得這種AI識別的吻合特別好。比如當你拍一條馬路,你並不是非要一首關於馬路的歌曲。人是有想象力的,當你看到這個景象的時候就會想象到另外一種意象。」張小龍曾在2019年這樣談AI。
上述騰訊離職員工透露:「以前在騰訊開選題會,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凡是給張小龍的測試產品必須是一個完整產品,這意味着那個產品是已經設計開發好了,給了開發人員很大的壓力,這也導致很多功能沒在微信上線,反而在拼多多上實現了。」
的確,微信一直有自研的習慣,比如騰訊收購搜狗之後,張小龍堅持自己做輸入法,很長時間不被外界感知。如果微信尤其是視頻號,某一天應用ChatGPT或者AIGC的技術理念,或許也是潤物無聲但能量將是驚人的。
*視頻號需要AIGC
張小龍幾次公開演講都強調,視頻號的目標是連接。重心不是在做內容,而是在做底層的連接。微信一直不強調強運營,系統和規則比運營的效率高太多了。
在某種程度上說,技術是一種更大的規則和效率。
在2021年微信公開課上,張小龍說,未來的視頻應該是一種結構化數據。它存在雲端,有所有的創作者信息,有觀眾的互動信息,能夠很方便地分享。視頻號是結構化的視頻內容的載體,自己不做內容,也不會去買內容。「我們不關注具體的內容是什麼。我們只做內容的承載和傳遞。」
來源:視頻截圖
結構化、在雲端、承載和傳遞,這幾個要點正是ChatGPT所代表的AIGC的基石。
國泰君安證券在《ChatGPT研究框架(2023)》中預測,視頻生成過程包括三個階段:數據的提取、訓練和轉換,當前技術正在着重提升視頻修改精準度和實時性兩個維度。鑑於視頻本身的文本、圖像和音頻的綜合屬性,視頻生成也是跨模態生成領域的重要應用場景。
由此可見,視頻是ChatGPT最具潛力的應用領域。ChatGPT所代表的AIGC為視頻號在內容側的爆發提供了機會。比如,虛擬數字人已經在淘寶直播、京東與抖音得到推廣。
但多位業內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視頻號官方對虛擬數字人保持警惕,不太會推在公域流量里,主要是擔心他們擠壓真人內容,劣幣驅逐良幣,因為虛擬數字人每月的費用已經降到了3000元至5000元的水準。
另外,AI已經成熟應用在直播切片上。
2022年6月,視頻號團隊嘗試引進東方甄選的當紅主播,一位知情人士向《中國企業家》透露,因為東方甄選與抖音的協議,並未成功。但新東方團隊將抖音直播切片放在了視頻號上,並掛上了鏈接。
一位熟悉抖音電商的人士告訴《中國企業家》,抖音頭部網紅「小楊哥」來自直播切片的帶貨收入已經超過了單純的直播帶貨交易額,其中一個重要的平台就是視頻號。
2012年上線至今的公眾號為視頻號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基石,可以說,其中包括了大量優質的創作者,但也意味着,這些創作者對內容品質的要求奇高,他們需要更好的技術與工具。
公眾號「星球研究所」擁有近400萬粉絲,在視頻號端有135萬粉絲。星球研究所主編魏楨告訴《中國企業家》,2022年,他們更新了不到40條圖文信息,但卻更新了94條視頻,其中一條《造一艘航母,很難嗎?》的視頻,播放量達到了600萬。
「我們的深度視頻內容製作周期在兩到三個月,一般都在10分鐘左右,僅文本打磨就要一個月時間,人力和拍攝是成本的大頭。」魏楨說。星球研究所的正式員工數已經從2019年的近20人擴張到近100人了。據悉,星球研究所的視頻報價已經到了百萬級,合作商主要以汽車、3C等品牌商為主。
視頻號在打通公眾號之後,也需要為這些深度內容創作者提供更智能與降成本的工具。
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在一檔播客節目中說,過去5年,內容(短視頻)消費增量要比內容的生產量要高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內容需求和內容供給並不是在匹配式地增長。
這種供需矛盾在視頻號最明顯。可以說,視頻號若能解決內容供給的難題,那麼商業化的飛輪也許會快速運轉起來。
*商業化的阻力
微信的電商以及廣告能力一直被視為短板。張小龍一直堅持不打擾用戶以及不追求時長,這樣的佛系態度讓微信商業化進程緩慢。
視頻號的商業化主要是廣告、電商以及增值服務(打賞)等。2020年,視頻號上線內測,2022年7月上線「視頻號小店」,2022年底,視頻號正式上線「原生廣告競價投放推廣」功能。
從2023年起,視頻號將向商家收取技術服務費。其中,新簽約商戶在30天內享受交易額100萬元以內技術服務費費率降低至1%的優惠。分類目看,服飾、美妝護膚、運動戶外、食品飲料、家居日用類技術服務費費率為5%、4%、5%、3%、5%。
攝影:曾靖
「視頻號的商業化大概相當於抖音2018年的水平,那時候抖音上線魯班,大量二類電商以及營銷號興起。幾乎都是廣東和福建的商家依靠大力出奇蹟的玩法,賺得盆滿缽滿。」視頻號諮詢師劉碩裴說。
劉碩裴整理視頻號汽車榜單時發現,汽車類目頭部都是說車的達人IP號,一些品牌商與汽車4S店的入駐反倒是不足的。
劉碩裴說,視頻號的商業化爆發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度的問題。微信不想去做太多有可能傷害用戶體驗的商業動作,這既是用戶第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視為自我設限,把用戶第一當成了擋箭牌,導致很多人停止了思考,不做有風險的嘗試。「我們可以反向思考,抖音確實商業化程度很重,但這並不一定意味着它的商業化會一味地在傷害用戶,否則用戶早就離開了。」
據劉碩裴了解,2022年7月,視頻號上線廣告競價推廣,剛發布時CPM(Cost Per Mille,按千次展現計費)34塊,廣告加載率0.02%,9月份CPM價格30塊,加載率1%,10月份CPM29塊,11月28塊,12月27塊,基本上每月降1塊。加載率每月都在上漲,10月份加載率是1.2%,11月是1.5%,12月是1.8%。
「未來CPM將會持續下降,讓更多中小商家參與投流。這些螞蟻雄兵之前在微信支付和微信小程序的彎道超車上,都助力過微信。這次也不會意外。」劉碩裴說。他預計,視頻號的廣告加載率可以到達10%。根據2019年華創證券的數據,抖音廣告加載率為12%~14%,也就是用戶每100次上下滑,平均有12~14條廣告。
根據2021年1月的數據,視頻號的管理團隊只有一二百人的規模,據悉,進入微信事業群要9輪面試,有人形容微信招一個人進來,要扒一層皮。
「在抖音,一個行業會有十幾個人的團隊來服務,甚至對於大品牌都會有專屬的行業小二一對一服務;視頻號更推崇精益組織,大品牌的服務和對接都交給了服務商。」一家頭部微信生態服務負責人李生向《中國企業家》表示。
在視頻號商業化提速的2022年,很多進入視頻號的微信服務機構都沒賺到錢,上述服務商也不例外,一年下來,他們就在視頻號上賠了幾百萬。
「2022年6月之前,我們都是虧損的,早期視頻號也有邀請多少品牌入駐獎勵多少流量包,因為本地生活的零售企業掌握着很多私域流量,所以我們早期開播了很多本地生活的視頻號直播間,但這些品類在平台早期都是沒有用戶的,所以多做多虧;6月之後專注做鞋服行業的視頻號直播間,銷售額從一場直播賣幾十萬漲到一場直播賣幾百萬GMV,並且還在持續上漲,能立馬走向盈利。」李生說,他認為最主要原因是早期視頻號流量不精準。
李生表示,視頻號直播的流量機制是公私域聯動。當賬號直播時,平台會根據導入賬號直播間的私域用戶畫像來進行放大,因為早期的視頻號算法機制還不成熟,沒有私域冷啟動,算法不知道推什麼樣的用戶是能轉化的。
隨着平台越來越成熟,會進入到「商業化投流」與「內容豐富度」雙輪驅動的階段,品牌直接充值通過算法投流,或者創作內容都可以帶來精準的用戶。「我們預計,視頻號在2023年下半年將會要求品牌在直播之外要多生產視頻號短視頻內容。」李生說。
*把「半條命」拿回來
在移動互聯網爆發的10年,騰訊投資了京東、美團、拼多多等公司,並為它們在微信體系內構建了流量屏障,成功抵禦了阿里系的進攻。馬化騰曾說,騰訊這幾年一直充當着連接器的作用,放心地將自己的「半條命」交給了合作夥伴。
以小程序電商為例,在2021年,小程序電商GMV達到了3萬億元。各大品牌商和平台方依靠小程序和企業微信,構建了龐大的私域流量池,用戶的信息被各大品牌商和平台所掌握,而非微信官方,這導致微信以及視頻號的推薦算法不精確。
「2022年6月之前,微信就算給我們幾百萬的流量扶持,我們的運營也是不希望要的,因為流量不精準,不一定是符合我們產品的用戶,反而拉低我的銷量和能效。」李生說。
來源:中企圖庫
但視頻號現在決定要做商業閉環,要做大數據推薦,要做流量生意,承擔起馬化騰口中騰訊「全場的希望」,就需要部分收回「半條命」。
「半條命」的收回過程頗有波折。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此前,微信公眾號一直想上「貨架電商」,但被騰訊高層否了,理由是影響合作夥伴的利益。2020年上半年,視頻號想要接入小程序電商,並計劃讓商家轉入視頻號小店,結果一部分頭部的KA(關鍵客戶)直接投訴至騰訊總部,這個過程不得不遲滯下來。
可見,視頻號做電商生意,更大的挑戰在生態內的夥伴,而不是外部。
但微信收回「半條命」的決心未變。不管是合作夥伴還是微信生態內的小程序、企業微信等,打通視頻號是未來趨勢,儘管會有阻力。
李生向《中國企業家》表示,自去年「618」開始,視頻號的流量變得相對精準了,服務商也敢要平台的流量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兩年,騰訊減持、拋售一些合作夥伴的股票,甚至放棄第一大股東的位置:2021年12月,騰訊以中期派息方式,將京東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不再是第一大股東;2022年11月,騰訊同樣以派息方式減持美團,所持美團股份從原本的17.0%下降至1.5%。
由此一來,視頻號做電商閉環就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了,而視頻號也必須趕緊「做難而正確的事情」。
(文中李生為化名)-[文:中國企業家記者:閆俊文*編輯:李薇*頭圖來源:視覺中國/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