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神魔宇宙 ***宇宙天國首部曲 彌勒天書閣 https://maitreya-books.com/ 神話從來就不是怪力亂神,而是原始先民在日常生活情況的觀察之中,所建立的真實認知。唯有相信神話中的真實,才能感受到神話的詩意隱喻背後,所具有的神聖力量。打開你的想像,打開你的相信,你才能知道神話告訴了你什麼宇宙生命的資訊。 生命起源於宇宙之中,生長於宇宙之中,結束於宇宙之中,因此,宇宙的起源就是生命背景的起源。生命形成的每一個階段,其實都在述說著生命的本能,也就是生命本就存在的一種力量,在此雖是說明一種狀況,然而將這狀況投射在生命的生活行動之中,你就會明白自己究竟有哪些不可思議的本能!

ChatGPT大火之後,人工智能迎來新紀元?

2023021021:20



科技創新安靜日久,一個ChatGPT總算激起巨頭們的危機感。

相比ChatGPT用戶的破億速度,科技圈的一切都顯得相形見絀。例如TikTok達到1億用戶用了9個月,Instagram則為2年半;iTunes用了6年半、Twitter用了5年、Facebook用了4年半。

在ChatGPT身上,這個成績僅僅用了兩個月。無論是在人工智能應用里,還是放眼整個互聯網世界,ChatGPT都成了出圈速度最快的應用,而它也憑藉一己之力,再次攪渾了全球互聯網的水潭。

不可否認,百度、谷歌、微軟、蘋果紛紛入場的同時,資本也跟着暗流涌動,近兩周內包括海天瑞聲、雲從科技、科大國創、福石控股、天億馬、光雲科技、天娛數科、高鴻股份、漢王科技等多隻ChatGPT概念股都迎來一波大漲。百度更是以高達18%的漲幅強勢證明了ChatGPT對於科技圈的意義。

這樣的場面顯然不讓人驚訝,畢竟去年元宇宙爆火的時候也曾在資本市場與創業圈萬人空巷。再往前追溯,區塊鏈早年也是一大頂流。誠然,不管主角是誰,資本都需要新概念,來一遍遍塑造新故事,而科技創新圍繞着人工智能所書寫的劇情高潮,早在2017年那場著名的對弈里,就註定不能輕易落幕。

如今,距離2017年過去了整整6年,ChatGPT無疑又讓資本嗅到了當年熟悉的味道。

「一代新人換舊人」

如果把科技圈比喻成一個炙手可熱的舞台,那麼台上的主角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從區塊鏈、到元宇宙,再元宇宙到ChatGPT……後來者總會在複製前人的基礎上,毫不留情地碾壓其盛行一時的風頭。

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元宇宙」的微信指數在去年4月達到了頂峰,日指數曾高達超2.6億。在那之後,「元宇宙」的微信指數便大幅下降,「區塊鏈」的微信指數在去年8月底達到頂峰,日指數達到1800多萬,此後也一蹶不振。

ChatGPT的爆火後,元宇宙與區塊鏈的門庭顯得更加寂寥。以百度搜索的數據為例,近來一段時間,元宇宙的搜索指數整體日均值為4,672,整體同比下降81%;區塊鏈整體日均值為1,635,整體同比下降37%。

反觀ChatGPT,搜索指數整體日均值為95,517,整體環比增長558%,移動環比增長754%,同比增長甚至一度無法用具體數字衡量。資本方面更是明顯地喜新厭舊,元宇宙在去年走紅後,區塊鏈的投資數額幾乎在一夜間坍塌。

根據 Cointelegraph Research 披露的 2022 年區塊鏈行業風險投資的交易和趨勢,2022 年上半年區塊鏈風投帶來了將近 300 億美元的資金,而到下半年突然大幅下降,只剩下 73 億美元,而元宇宙取而代之,成為整個科技圈與投資界的新寵兒。

2023年,ChatGPT的出現大有重演資本神話的趨勢。畢竟才剛嶄露頭角,ChatGPT的潛力就已經被各方無限神化,2022年,ChatGPT和生成式 AI領域吸金超過26億美元,領域目前約有250家初創公司,其中有一半都在融資。

在這種零和博弈之下,元宇宙恐怕正在重蹈區塊鏈的覆轍。畢竟,它的商業價值便始終得不到印證,資本的野心無法被滿足,只能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場大。區塊鏈如此,元宇宙更是如此。

中國經濟網數據報道,在國內262隻區塊鏈概念股中,只有23家有實際應用落地,《證券日報》數據梳理發現,早在2020年上半年,262隻區塊鏈概念股中,僅一家公司披露相關營收信息,該公司的區塊鏈業務收入同比下降100%,至於其他沉默的企業,情況更是不言而喻。

而元宇宙方面,扎克伯格經歷一次次全球群嘲後, Meta的尷尬將這個領域的處境暴露得一覽無餘。Meta 發布的2022全年未經審計財報顯示,元宇宙部門Reality Labs業務營收為21.59億美元,而運營虧損達137.17億美元,相比2021財年虧損進一步擴大三成以上。即便是最適合落地的硬件應用,據研究公司CCS Insight數據,全球VR/AR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下降了12%以上,僅960萬台。

也就是說,在整個科技的舞台上,台下的看客在區塊鏈與元宇宙身上看不到任何值得喝彩的故事,只能將目光跟掌聲轉向下一個。或許會是ChatGPT,可若沒有ChatGPT的出現,換成任何一個也無所謂。

資本需要一個新概念,來填補這兩年空虛的「內心」。

創新消亡後,科技圈還能撐多久?

從2017年資本一舉侵入人工智能,這個行業就成了科技圈經久不衰的話題,特別是互聯網陷入一種恐怖的寂靜後,人工智能更是「全村的希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已經揭示,全球人工智能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23000家,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近4000家,2022年前8個月的融資規模仍處於較高水平。

儘管一直聲勢浩大,但真要具體算起來,這個領域迄今為止稱得上是行業壯舉的成果屈指可數。特別是進入2023年,隨着一家家人工智能企業交出慘澹的業績報告後,失落迅速瀰漫了整個行業,所有聲音都在逼問資本何時能收網盈利。

回望整個2022年,人工智能領域遍地哀鴻。研觀天下的數據顯示:2022H1,人工智能板塊頭部企業營收算術平均值為17.82億元,同比增長22.83%;但歸母淨利潤算術平均值只有0.03億元,同比下降87.18%。包括科大訊飛、海天瑞聲、格靈深瞳在內的多家企業歸母淨利潤的增幅都是負數。

人工智能虛火連綿,整個科技圈沒什麼賽道值得輸出,從去年年底,一幕幕裁員的恐怖戲碼便將這個曾經傲視一切的領域拍入谷底。以硅谷為例,Meta、亞馬遜、谷歌和微軟,分別宣布裁員1.1萬、1.8萬、1.2萬和1萬人……根據trueup統計,2022年,有1525家科技公司裁員,超過23萬人受到影響,2023年剛開始,已有175家科技公司裁員,57914人受到影響。

不可否認,這個行業急需一根救命繩索來逃出水深火熱的困境,ChatGPT無疑在偶然間充當了這個角色。從2022年年底,科技圈重燃人工智能的希望,加上此前早就出圈的AIGC,人工智能概念再次出現井噴。去年,投資人對生成式AI 興趣飆升,在110筆交易中投資26.54億美元,ChatGPT加持下的2023年顯然只多不少。

那2023年會是人工智能「回潮」的一年嗎?科技圈是否真的找到了救贖?這個問題恐怕要等ChatGPT後續的變現能力來回答。但從已有的商業數據看,ChatGPT、AIGC、Generative AI尚處於概念導入期的早期市場,因為文本生成而大火的Jasper.AI,2021年披露的營收數據只有4500萬美金。

再看國內,一度被稱為「ChatGPT概念妖股」的漢王科技在被關注之前,日子過得也淒風苦雨。數據顯示,這家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7798萬元,整個2022年,漢王科技預計實現淨利潤虧損9800萬元至虧損1.4億元。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從1月30日至2月7日,其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到2月8日,該股盤中繼續拉升,當日收盤報35.59元/股,漲超9%,近8個交易日累積漲幅超112%。這是一幕令人哭笑不得的對照,畢竟科技圈這兩年實在辛苦,可往後會如何?誰也說不好。

實用的「曙光」降臨了?

當然,ChatGPT能讓行業與資本如此亢奮,也不排除其在落地應用方面技高一籌。與此前泡沫交織的噱頭相比,ChatGPT的現實故事的確講得很順利。就目前看來,不少企業已經對ChatGPT相關技術的使用得心應手。

例如,2月6日,寺庫表示將探索把ChatGPT技術應用於奢侈品相關業務,預計諮詢解決率會超過90%。這使得曾經搖搖欲墜的寺庫,憑此煥發了第二春。

可以說,隨着ChatGPT的爆火,整個智能內容生成領域,在文化娛樂、傳媒、教育領域的落地似乎已經十分明朗,甚至一向人工智能難以抵達的C端也能落地開花。甚至ChatGPT已經被很多打工人視為日報、周報、總結反思等文字工作的神器。

在年前就曾掀起過一波熱潮,且深得用戶追捧,一項調研問卷顯示,有76.99%的參與者認為廣告創意既是理性科學又具感性藝術;有76.11%的人認為現在的AI技術能作為輔助生成感性方面的創意。

誠然,人工智能的技術賦能不可能只局限於此,據悉,AIGC的下一站是實體業務,例如智能客服領域,有企業在一些場景嘗試引入ChatGPT來做外呼的Demo測試,以及回訪的快遞通知體系。不可否認,人工智能內容生成讓整個賽道看到了一絲落地曙光。

Gartner預測,到2025年生成式AI產生的數據將占到所有數據的10%,而2021年生成式AI產生的數據不到所有數據的1%;2025年,50%的藥物發現與研發將使用生成式AI;2027年,30%的製造商將使用生成式AI提高產品研發效率。



可一枝獨秀要到什麼時候才能等到春色滿園?總體來看,人工智能的應用只不過才剛邁出一小步,許多概念尚在漫長的等待中苦苦掙扎,等到了,皆大歡喜,等不到,則就此落幕,元宇宙是最好的例子。

一份Meta的內部文件顯示,Horizon Worlds在去年2月時仍有30萬月活用戶,之後用戶數就一直穩步下降,而Horizon Worlds中,只有9%的場景訪問量達到或超過50人。去年10月,調查及研究機構Canalys首席分析師Matthew Ball曾指出,現行大部分有關元宇宙的商業項目,都將在2025年或之前以失敗告終。

就連多次提及「工業元宇宙」的微軟也解散了成立不久的元宇宙團隊,轉頭就將橄欖枝扔向了ChatGPT。可想而知,技術的價值在於生產力,但值得一提的是,ChatGPT真的成熟到可以讓資本高枕無憂的地步了嗎?

事實當然是未必。2月8號,谷歌大跌超7%,市值一瞬間蒸發約1020億美元。一切的源頭來自2月7日,谷歌通過Twitter發布的一個在線短視頻廣告。廣告中,是谷歌為對抗ChatGPT推出的產品Bard,而Bard卻在首秀用戶提問中給出了一個錯誤回答。

誰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技術會比谷歌更加成熟。

種種跡象顯示,人工智能時代的曙光再次出現了,但僅憑藉這一束光想要照徹整片人工智能的疆域,還需要在探索的道路上,不重蹈元宇宙區塊鏈的覆轍。-(文:專業湃/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