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中的變與不變
歷史是什麽?曆史學者葛劍雄回到本源,從字意拆開來說“歷史”:“曆”就是曆法,繁體字的“歷”與“曆”相通,即按時間順序記錄;而所謂“史”,可以從象形文字看出端倪,其原型就是一個人拿了一個記錄的板。這個人,最早的原型的未必是史官,更可能是巫師。
中國歷史起源于巫史傳統。最早,巫師記錄承擔了向天、神、祖宗報告,溝通天人之際的任務;隨著記錄繁多,“史”從“巫”中分家出來,二者也有了新的分工,“巫”負責溝通報告,“史”負責記錄收集。至此,根據葛劍雄的總結,專職史官記下來的內容被稱爲“史”,將這些“史”按日曆編排,就稱爲“歷史”。這就是歷史的最原始定義。
歷史對于中國人是特別的,中國從有文字記錄開始,對于曆史的記錄就沒有斷過,中國也保存了曆史上最多的史書,這點在其他文明中是罕見的,不少海外曆史學家也了強調過這一點。葛劍雄老師在談到古代華夏人對曆史的重視的時候,就多次強調一個說法,“欲亡其國,先滅其史”。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孔子修訂魯國歷史《春秋》,甚至有“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的說法。這就體現了曆史的作用。古人對于曆史的敬畏,其實很大原因在于歷史的起源,因爲歷史起初並不是寫給我們這些後人看的,而寫給天、神、祖宗的報告。古人強調“視死如生”,也正因此,對于曆史的敬畏也油然而生,“從最高統治者到普通人,沒有人敢不保持對天、神、祖宗的敬畏,因此也都保持著對史官記錄內容的敬畏,當時的人特別害怕因史官記錄了自己的惡言劣行而在生前死後得到懲罰,更害怕禍延子孫”。
那麽,在中國如此漫長跌宕至今的歷史中,什麽是變化的,什麽又是長期不變的呢?這也是文史大家葛劍雄教授的著作《不變與萬變:葛劍雄說國史》的主題。本書長處不在于深,而在于博,因此更適合普通大衆閱讀。全書並不是按照朝代來通講,而是按照疆域、城市、人口、外交、人物等關鍵詞串聯起來。自然、疆域與人口,正是葛劍雄老師的當行本色。
從開篇史官的原始定義出發,葛劍雄指出史官的職業道德就是如實記錄,“要對天、神、祖宗負責,而不是對統治者負責。”但是現實之中,這點常常遭遇各種問題。葛劍雄以孔子爲例,孔子在編撰《春秋》時候也不是完全講求客觀性。孔子首先強調一點,就是“爲尊者諱,爲賢者諱”,也就是說,地位高的人或者品德高尚又有本領的人,要隱藏遮蓋他們的缺點和錯誤。
誰來規定誰尊誰賢?這也體現了孔子的價值觀,“尊者的標准,是孔子根據心目中的‘周禮’,按照‘周禮’規定的等級和秩序來定的。而賢者的標准自然是根據他自己認同的價值觀念來定的。”
其次,孔子還強調,“筆則筆,削則削”。這又是什麽意思,就是說,該記的就記,不該記的就刪掉。在孔子修訂過程中,其實很多原始史料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孔子所謂的“良史”(優秀史官),其實未必是如實書寫,而是寫法符合其價值觀。比如“趙盾弑其君”的記錄來自晉國史官,但是實際被殺的晉靈公是位昏君,真相是趙盾屢次勸阻,被他懷恨在心,反而派人刺殺趙盾,導致趙盾不得已出逃,最後晉靈公被殺。可以說,趙盾並沒有殺死晉靈公,但是史官認爲他要爲自己的行爲負責有兩大理由:趙盾沒有離開國境,也沒有懲辦兇手。對此,趙盾也無可奈何。
也正因此,每個朝代成立後的大事之一,就是修訂前朝歷史,表示自身的正統性。葛劍雄強調,從《春秋》去審視這些“正史”,比如“二十四史”以及其他官修歷史,其實都是體現了本朝的“孔子成春秋”的延續,“新建立的朝代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隆重地爲前朝修史,其目的不僅是要維護自己的價值觀念,更是爲了證明本朝得了天命,擁有政治上的合法性。”
從這個意義上而言,我們對于歷史的審視,哪怕面對所謂言之鑿鑿的材料,也有了不同濾鏡,這也是一種對于歷史的“祛魅”,反而更能接近某些不能書寫的歷史真實。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清朝,清朝入關之後,天下還沒有完全平定,就開始組織專門機構修《明史》。
不用說,這個階段的《明史》主要是體現清朝得到天命、天下歸心。但是隨著天下穩定,乾隆繼位之後,開始寫明清兩朝人物,風向又有了變化。因爲清朝已經獲得正統,價值觀必須要重新確立,所以根據乾隆的指示,明朝降臣待遇有了變化,哪怕是爲清朝立下汗馬功勞、富貴終老的洪承疇等,通通編入由清朝首創的《貳臣傳》——“伺候過兩個主子的,投降清朝的明朝的叛臣”都被稱爲“貳臣”。與此同時,史可法等明朝抵抗清朝的人,反而統統列爲忠臣,甚至地方修書也是如此,抗拒清兵的,一下子都成爲忠臣、義民、節婦。
原因何在?葛劍雄認爲,“因爲這些降臣的作用已經毫無意義,而維護傳統的價值觀念,對穩定統治更加重要,通過編纂曆史可以做到。”不要小看曆史的作用,正是通過一再對于傳統價值觀的確認,清朝在遭遇太平天國危機的時候,得到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胡林翼等漢族知識分子的支持。《不變與萬變》雖然是面對大衆的書籍,看起來不少篇目是談常識,其實是舉重若輕,從貼近讀者的問題和與案例引出議論,進而引發讀者對于曆史的反思,可以說基本做到了史家俱備的四長(史德、史才、史學、史識)。
我曾邀請葛劍雄老師參加讀書會,期間葛老師說了一個小段子——有人跟他說,“葛老師好,我很喜歡曆史,你看,我自個就把金庸的小說都讀完了”。這也許是玩笑話,但是可以看出不同人對曆史有不同認知。在葛劍雄看來,很多人以爲自己喜歡歷史,其實他們只是喜歡聽故事,這沒關系,但是在學習歷史時,不要把個人喜歡的歷史當作真正甚至唯一的歷史。歷史研究的最終方向是曆史哲學。席間有朋友問到,曆史和政治有什麽關系?葛劍雄回答,曆史和政治的關系從未分開。葛老師想強調的應該是,通過歷史材料去解讀底層的邏輯。
比如,最早皇帝不能看自己言行舉止的“實錄”,以免幹涉史官記錄,但是隨著皇權的集中,這一規則也在不斷改變,即使唐太宗這樣公認的明君也不例外。唐太宗通過殺死兄弟的玄武門之變上位,在父親也就是唐高祖李淵去世之前,他就要求看高祖皇帝和自己的“實錄”,被史官婉言拒絕。但是唐太宗锲而不舍,多次追問,多年後終于得償所願。
他重點看的自然是玄武門之變的前後,但是看了也不滿意,甚至要求史官不必“隱晦”。在這樣的指示之下,以房玄齡爲首的史官修改了高祖與太宗兩朝“實錄”中的有關記錄,直到唐太宗滿意爲止,這是《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等正史的主要根據。我們讀到這樣的材料就需要多加小心,追問一句,玄武門之變的真相到底如何?唐太宗真的是李淵得天下的最大助力嗎?甚至,隋炀帝真的如同唐史中那樣無能昏聩嗎?這樣一來,不少原本隱藏的曆史脈絡就在追問中更清晰地浮現了。
中國人重視歷史,這是不是一種對信仰的替代?一個國家的歷史,不僅關于過去,更是關于當下與未來。從這個意義而言,我們應該多了解一點中國歷史,而不是迷信歷史記錄的客觀性,這正是我們更接近曆史真相的一種方式。---(徐瑾 : 文 /來源: 經濟觀察報 )
*大局已定!沙利文承認:美國的努力失敗了,明裏暗裏都幹不過中國*
據環球網報導,在2月9日農曆除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布了關于農曆新年的新聞公報。此前布林肯已連續多年在農曆除夕發表拜年公報。布林肯祝所有歡度農曆新年的遠近摯友萬事如意。
布林肯說:“在迎接農曆龍年之際,讓我們擁抱龍這個角色所象征的力量與韌性。願新的一年給大家帶來幸福、健康和繁榮。”
確實,“龍”代表力量和韌性,能帶來幸福健康和繁榮,中國近些年的發展就是龍的力量和韌性。還是在2月9日,央視發布的拜年視頻就很“硬核”,包括航空母艦“福建”艦和“遼甯”艦、潛艇、殲-20戰鬥機,這些重器共祝國泰民安,盛世中華。
目前中國崛起的腳步已無法阻擋,但中國認爲世界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大國合作共贏,美國一些有識之士也承認中國對取代美國全球主導地位不感興趣。但美國我避免霸權地位受到挑戰,企圖將中國壓制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裏面。不過,事實證明,美國這樣做是徒勞的,承認中國的崛起,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客觀事實。
美國雖然清楚對華打壓政策的後果就是傷人害己,但由于他們不願意接受中國崛起的現實,導致他們仍在打壓中國方面繼續做徒勞的掙紮。據觀察者網報道,美國政府日前宣布,已將十多家中國的芯片、人工智能公司列入其制裁清單,理由是他們都是“中國軍方企業”。
在此之前,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曾對著媒體公開叫囂,要阻止中國在人工智能技術、芯片和新能源等領域的發展。顯然,這些企業受制裁並非所謂“軍方背景”,而是美國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慣用伎倆。對此,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方相關做法違背其一直標榜的市場競爭規則,損害美國企業和投資者利益,終將反噬自身。
美國長期打著“國家安全風險”的幌子,對中國科技企業進行前所未有的打壓。事實證明,美國的瘋狂打壓,只會迫使中國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在包括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領域上不斷突破,最後是走自己的路,讓美國企業無路可走。近期,美國英偉達在中國市場推銷猴版芯片遇冷,實際上已經折射出美國對華科技封鎖行徑,最終只會讓自家企業遭到反噬。
由于中美經貿關系的緊密性剪不斷理還亂,導致美國發動的對華貿易戰遭遇失敗下場。與此同時,由于美國衆多盟友與中國維持在良好經貿關系,讓其希望像孤立俄羅斯那樣,在外交上孤立中國的企圖已經破産。現如今,隨著中國在高科技領域上取得長足發展,美國發動的對華科技戰也將難逃失敗的結果。
中國發展如日中天,而美國則已日暮西山,兩者之間的發展潛力根本就沒有可比性。所以,在制華方面接連碰壁之後,被撞得頭破血流的美國,似乎開始對其極端對華政策進行檢討。據觀察者網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日前表示,美方已經意識到,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將成爲世界舞台上的一個重要角色,因此美國必須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尋找共存之道。
沙利文承認,這幾十年來,美國的戰略失敗了,美國爲塑造或者改變中國所付出的努力,無論是明裏的還是暗裏的都沒有取得成功。現如今,中國已經發展成爲全世界唯一既有意重塑世界秩序,又確實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實力來實現其願望的國家。這就意味著,即使是展開激烈競爭,但美國也必須找到與中國共存之道。
沙利文這一說法,實際上就與中國之前奉勸美國“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共同發展”的觀點相似。這似乎已經意味著,美國在因自己瘋狂的反華行徑被碰得頭破血流之後,不得不回歸理性,從某種意義上承認中國崛起腳步無法阻擋的現實。
美國在經歷數年的瘋狂後,他們中的一些精英突然發現,他們在過去的幾十年間企圖“塑造和改變”中國的努力全白費了,就憑美國現在的實力,就更幹不過中國了。因此,美國的沙利文們似乎正在回歸理性,盡管他們不會因此放棄與中國的競爭,但也開始尋找與中國共存之道,以避免兩國鬥得兩敗俱傷便宜了別人。---來源: 寥寥無幾溜了 -
*美國人看出莫迪反相,印度還是想壓俄羅斯贏,不信美國能笑到最後*
美國大選是今年值得關注的大事之一,種種迹象顯示,今年能站上決賽舞台的或許還是特朗普和拜登。
不過,還有一個人的動向可以關注,那就是共和黨的另一個總統參選人妮基·黑利。而她近期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印度總理莫迪的反相,只能說最懂印度的果然還是印度人。
印度媒體的消息顯示,妮基·黑利近期在采訪中談到了自己的老家印度。她先是贊揚了印度在當前全球形勢下的戰略方針,隨後又聲稱,印度現在認爲美國很弱。
妮基·黑利聲稱,自己和印度政府打過交道,也和莫迪討論過一些問題。印度其實想把美國當作合作夥伴,而不是選擇俄羅斯,但是目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印度不認爲美國會贏到最後、不相信美國的領導力。她強調,在印度眼裏,現在的美國很弱,而印度之所以和俄羅斯保持著密切的關系,是因爲印度從俄羅斯那裏拿到了大量武器裝備。
這名共和黨的總統參選人聲稱,只要美國重新獲得領導地位並解決其脆弱性,包括印度在內的一衆國家都會主動來投靠。另外她還把矛頭對准中國,聲稱中國在過去的很多年以來都在爲與美國的沖突做准備。
相較于特朗普和拜登,妮基·黑利的知名度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這裏還是需要特別介紹一下。
妮基·黑利出生在美國的一個印度移民家庭,擔任過南卡羅來納州州長。而真正讓她走進大衆視野的是在2017年被時任總統特朗普任命爲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這麽說來,她還算得上是特朗普的“舊部”。而在去年初的時候,她就確認參加2024年美國大選。在如今另一名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德桑蒂斯主動退出、轉而支持特朗普後,妮基·黑利已經是特朗普在黨內的唯一對手。
我們再回到妮基·黑利這份對于印度的表態上,可以看到她對于印度還是有一些獨到見解的,一下就指出了許多美國政客都在盡量回避的一件事,那就是印度絲毫不忠于美國。舉一個最清楚的例子,在俄烏沖突爆發後,美國逼著各個國家表態。而且在手段上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炒作、造謠都用上了,中國都被搞得不耐其煩,而印度卻是一個例外。
最近兩年,印度盯著俄羅斯的廉價石油猛薅,用低于市場的價格一船一船地買。除了自己用,印度還當起了二道販子,把買來的俄羅斯石油加工包裝了一下,轉手賣給歐洲。今年初的一份報告顯示,印度對歐盟的石油出口已經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去年有20個歐盟國家通過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毫無疑問,僅僅是進口俄羅斯石油這一項,就讓印度賺大發了。
要知道,針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制裁,是西方對俄制裁的核心舉措之一。印度現在不僅靠著俄羅斯石油猛賺錢,還幫俄羅斯石油打開了一條銷路,這種情形必然是西方不願意見到的。不僅如此,印度還和俄羅斯搞起了本幣互換,隨後最後有點無疾而終的意思,但這一舉動足以讓美國和歐洲心裏不舒服。
毫無疑問,要換一個國家做這些事情,輕則被西方追著罵,重則被西方制裁,結果印度卻基本上一點事都沒有,美方對印度還得好聲好氣地說話。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美國目前的戰略布局有關。美國需要印度圍堵中國,不敢把印度逼得太緊。萬一真把印度逼到對立面,美國的整體布局就要出大問題。
事實上,美國和印度心裏都清楚,兩國之間不是什麽附屬,印度對美國也沒什麽“忠誠”,兩邊只不過是在相互利用罷了。美國利用印度給中國制造問題,印度利用美國強化自身的影響力。換句話說,只要莫迪政府覺得從美國那裏撈不到太多好處,在一些事情上恐怕會立即露出反相。
如此看來,妮基·黑利對于印度的認識還是相當清楚的。不過即便是知曉了這件事情,她卻沒有把矛頭指向印度,反而有些“主動反思”的意思。按照妮基·黑利的意思,只要美國自己強大起來,印度就會主動靠過來,只要美國一直強大,印度就會一直和美國保持良好的關系。
從這個角度出發,只能說最懂印度的果然還是印度人。只不過妮基·黑利這番話聽起來,總讓人有一些“牆頭草”的感覺。而且可以看到,雖然妮基·黑利出生在美國,但還是想拉自己的印度老鄉一把。
不過,妮基·黑利有一句話倒是說對了,那就是美國確實沒有那麽強了。放在以前的時候,美國對于這些不聽話的小弟,是該敲打敲打,該教訓教訓,哪有多少心情低下身段去拉攏?如今一個印度就讓美國在一些事情上鬧得不好看,說明美方很多時候確實沒法控制住事態。
話又說回到妮基·黑利這邊來。曾是特朗普舊部的她,如今選擇站在特朗普的對立面。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妮基·黑利在黨內的地位落後了特朗普一大截。如果不出意外,共和黨這邊推出的總統候選人應該還是特朗普。---來源: 寥寥無幾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