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22、迎接2023的49個答案-(6)
41. Blues
對於教育行業來說,未來的機會需要更長周期的判斷,6年算一個小周期吧,如果想在短短幾年就有極大的收益,是不適合進入教育行業的,教育是非常典型的難而正確的事情。教育本身是一個發展緩慢的行業,因為教育實在太重要,關乎民生,關乎國運,註定了不能成為一個賺錢的生意,因此,規範和優質一直是教育行業的要求,也是最大的機會。
如何評判教育的優質,需要一個長期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選擇了教育行業,就選擇了難而漫長的發展道路。
被低估的公司個人認為是騰訊,騰訊的公司規模已經非常大了,但是在當前階段,我認為這家公司是被市場低估的。
(1)從騰訊戰略發展看,騰訊的微信產品已經成為作為國民級的數字平台,實現了馬化騰在2005年提出的戰略主張:騰訊希望能夠全方位滿足人們在線生活不同層次的需求,並希望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像水和電一樣融人生活當中。
在2022年回頭看,騰訊已經完成了面向在線生活產業模式的業務布局,並且已經從C端的業務提供,邁向了面向B端的企業服務,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To B業務)已是收入第一支柱,連續六個季度占總收入比重超30%,騰訊雲目前的市場份額在10%左右,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2)從產品和組織調整看,騰訊管理層很有危機意識,進行了大規模的業務調整和人員縮減,優化資源配置,提升業務增長效率,數據效果估計在2023年體現。
(3)騰訊大平台的數據與技術積累,未來充滿想象空間,從微信C端用戶特徵和行為數據、關係鏈數據到企業服務數據的不斷積累,為更精準的廣告投放、AI智能技術、元宇宙虛擬世界等產品和服務打下基礎。
(4)騰訊管理層在「道」的層面,提出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將社會責任融入產品及服務之中,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助力各行各業升級,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符合國家發展導向。
42. 師燁東(「圈內師老師」主理人)
我目前算是在視頻自媒體行業。2019年覺得寫累了,從文字媒體出來,扎入看好的寵物賽道,趕上疫情,折騰了點錢,關門大吉,又重回媒體。2020年底重新拉了個小團隊開始做視頻,2021年越來越好欣欣向榮,2022年直接沉入谷底。
所在行業未來幾年最大的機會是什麼?如果是在2021年末回答未來的機會,可能會對這個問題侃侃而談。但是站在2022年末尾回顧這一年,百感交集。這一年見證很多同行停更,甚至因為沒有收入重返傳統媒體。年中我一度也撐不下去,準備出去打工給小夥伴們發工資,最終還是想辦法撐了下來。
從我目前做的知識、財經中視頻來看,我很難說未來機會在哪。我覺得這兩年各個平台扎堆知識視頻賽道然後又集體出逃,說明大家一起證明了看視頻學東西是一個偽命題,95%的人看視頻還是為了娛樂、放鬆。
我覺得知識視頻迎風而起的紅利時期已經過去了,但是細分領域裡的頭部仍然有機會。所以未來努力的方向除了業務能精進一點,還是希望能往這個小賽道的頭部努力吧,畢竟財經知識區的視頻博主帶貨是個難題。當然,多搞點流量成為頭部是一句廢話,搞媒體,在哪個方向成為頭部都可以活得挺滋潤。
未來的話,我看好VR的相關公司。2017年我在一家國內的VR公司Pinta第一次看VR電影,至今仍然記得它帶給我的震撼。我相信VR會是未來娛樂的一個主要方式,如果能解決眩暈等技術問題,輔以優秀的內容,未來會有爆炸性的爆發,不僅僅會對遊戲產生一定的衝擊,甚至有可能取代電影。
43. 劉錚
我所從事的細分行業是社會化媒體運營與線上流量獲取。目前,線上流量在國內已經被充分挖掘,常見的應用場景上都已經有了領先的APP進入商業化階段。
所以,在這個行業之中,最常見的買量方式一是靠過往數據投放回報相對穩定的渠道,二是找一些長尾渠道的機會。比如在今年下半年相對比較不錯的長尾流量窪地有視頻號、小程序、短篇爽文等等。
如上所說,我目前覺得有兩類產品比較被低估:一是依託於超級APP上的商業化機會,比如微信的視頻號、小程序等等,今年某些產品在上面的爆發就證實了這一點。二是沒有門檻、非常容易獲取上述爽感的產品,比如番茄小說,這類產品一般都是流量轉化的好手,悶聲發大財。
44. 任小酒(遠川研究所視頻負責人)
財經內容行業本質還是經濟發展中的附屬產物。所以未來幾年最大的機會,需要等疫情過後,經濟復甦,信心重拾,行業動態變化才會給財經內容帶來更豐富的信息載量。
我認為被低估的公司是碧桂園,並不特指碧桂園一家公司,而是民營房地產大類,畢竟只有主要資本市場的恢復,才會恢復經濟的健康心跳。所以,目前階段的房地產,仍處於被低估的位置,而民營房地產或許會獲得間歇性的喘息。
45. 王新宇(自媒體作者)
所有人都在期待開放之後的文旅行業復甦,我們也能看到社交媒體上露營、圍爐煮茶等成為現象級的旅遊產品。
在受到疫情影響,無法遠足的時候,露營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選擇,精緻露營是當下的主流,搬家式露營等也成就了一些被資本投資的相關企業。目前來看,這場露營盛宴最大的贏家是裝備生產商:遙記第一屆亞洲戶外展時賣的多是自行車、旅行防水箱,而十多年後,專業的露營裝備讓你眼花繚亂,露營的確火了。
當遠程目的地不受限制時,露營必將受到衝擊,但可以看到露營還將進化,從關注露營裝備變成更加注重內容,精緻露營的問題就是太單調了,當所有營地以「野趣」作為賣點的時候,同質化競爭必然陷入內卷,但深度做內容,對於營地運營要求極高,所以未來露營行業兩極分化就會出現,單體為主的露營項目會被逐漸淘汰。
從資本角度,雖然露營看上去輕,也容易擴張,但單體露營項目天生的弊病明顯,不會走很遠。
這些年,大力投入文旅的地方很多,你們還記得貴州獨山縣嗎?就是那個大力投入400億打造文旅地產項目,以項目外觀奇特而走紅網絡。遭受公眾質疑的是年收入10億的縣城如何面對400億項目背後的負債?
對於2023年的文旅行業,經歷了三年多的考驗,必然有不少期冀,報復性的出遊可能會出現,這裡有一個預測:綜合類的旅遊項目會比單體旅遊項目更加安全,也有盈利的希望。相比長途旅行,周邊游在2023年依舊會是一個重要的分支,畢竟匹配現實的消費力。傳統旅遊目的地會復甦,通過社交媒體打造的網紅現象級項目和產品也會出現。
文旅行業會比其他行業更快迎來復甦,但過去的好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46. 取木
我在離開大廠後開始創業,通過直播和私域賣文玩,算是文玩行業。
行業機會:國潮復興,更多人對中國傳統手工藝品感興趣。經濟回暖,消費者有更多閒錢收集、把玩文玩產品——如陶瓷、手串、香道等。
這個行業高度非標準,也就是大家說的「水深」。這個行業做得好的基本是個人IP,比如一些收藏名人,或者通過直播擁有一批粉絲的頭部文玩類帶貨主播。
目前的市場下,很多好東西因為沒有名家背書賣不出好價錢,而很多所謂名家作品其實並沒有在工藝、材料上有突出優勢。
47. 張小樹
我目前是個靈活就業的藝術創作者,關注可持續生活,性別平等和鄉土文化等議題。
藝術創作領域充滿了不確定性和迷茫。或許在現實環境的升溫和擠壓下,會從縫隙里生長出一些更鋒銳和有批判性的作品或藝術家,但是否能有可容納多元表達的市場是個問題。就「可持續發展」這個議題,和後疫情時代的反思以及全球新能源探索和價值倡導同頻,此類作品和行動或許能得到更多關注和機遇。
被低估的公司,我推薦上海的BottleDream,一家社會創新企業,倡導向善的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生活,聚焦於青年的行動和互動。他們很好地整合了過去可持續領域多方實踐的案例和成果,營造了一個富有活力並且多元價值觀的線上線下社區,將「可持續」拆解成具體的案例和方法,輸出給年輕的受眾們。而「可持續」作為一個未來的價值轉向,面對創業者或者有轉型需求的品牌,BottleDream有很大商業潛力。
48. 張昭軼
我從事的行業是音樂宣發與文化傳媒。所在行業未來幾年的機會有:長期主義的IP打造,歌手、劇集或者有溫度的品牌,短期流量化的競爭已接近「零和」,有生命力的IP在長期會更有機會。
自己目前所處的互聯網和文化傳媒行業,凡是已被資本定價的,並沒有覺得被嚴重低估,大多數市值都會面臨資本市場泡沫的泡沫而折損。
49.袁文(首席人物觀、略大參考聯合創始人)
自媒體行業整體處於衰退期,原因包括但不限於:
用戶信息獲取渠道的轉變,導致流量從圖文向短視頻繼續遷徙;
媒介關係的轉變,以科技互聯網行業為例,企業的投放預算整體縮減,只有以央媒、機構媒體與少數頭部自媒體賬號,會成為其維護重點;
人員流動,很簡單,最優秀的人只會流向最有前途的行業。
行業在未來幾年會迎來一波大洗牌,大批自媒體賬號會死掉。洗牌之後,兩類自媒體內容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從自媒體生長為機構媒體,但相比後者,組織結構更輕盈。內容業態豐富,有微信公眾號之外的主要內容陣地,比如短視頻、播客等。即:有足夠的能力生產足夠優秀的內容,且不把所有內容放在一隻籃子裡。
更具個人風格的高質量自媒體。吸引用戶和客戶不是具體哪一篇稿子,而是整個人,包括其內在的價值觀、氣質風格、知識結構。在科技互聯網領域,它更像專家型觀察者,對某個行業或者公司,有足夠深入的認知與豐富的消息來源,能扮演外部智囊的角色。
最大的變局還是在於新行業崛起,尤其是行業自媒體。它具有高依附性,高度依賴於行業本身的發展。過去這些年的行業風口,創投、互聯網金融、新消費、新能源汽車……都陸續催生出相應的自媒體群體。區別只在於,有的賺快錢,隨行業消亡而消亡,有的賺慢錢,用自身的變化去適應行業周期。
個人比較看好縣域經濟、新製造行業、技術含量更高的硬科技領域。如果從股價的角度來看,被低估的公司我推選騰訊:
(1)市盈率過低,不及康師傅;
(2)本身業務還好,社交和遊戲建起的護城河還能擋事(雖然抖音集團已經搶走了大量的用戶時間),股價下挫受政策面因素較大,大環境轉好後,有望快速反彈;
(3)騰訊本身具備糾錯、自我突破的基因。比如當年的全面開放生態、借微信趕上移動互聯網浪潮。當然,也要看它下一步突破的棋怎麼走。
(4)個人角度來說,算是古典互聯網人對古典互聯網公司的一點美好祝福吧。
-[虎嗅註:跟2022最好的告別方式就是,勢不可當地擁抱2023。---來源:虎嗅/編輯:劉小芹、劉幸琳、王子中*頭圖:Pixabay]